為什麼總有人認為是清朝割讓了貝加爾湖?自古以來的定義是什麼?

沐子李沒一撇


清代是歷史上最接近我們的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到今天也不過才100多年,因此清朝的史料是非常豐富的。但今天我們就算翻遍所有的清代文獻,也找不出清代對貝加爾湖的記載。


(貝加爾湖是世界容積最大的淡水湖,水體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總和,超過整個波羅的海的水量)

清代史料連貝加爾湖這個地方都沒有記載過,就更別提派遣官吏、駐軍的記載了。實際上清朝政府從來就沒有控制過貝加爾湖地區,在清朝建立之初,這裡屬於喀爾喀蒙古的勢力範圍,而當時清帝國還並沒有征服喀爾喀蒙古。

清朝建立者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主要位於今天的吉林和黑龍江省的男南部地區,而當時的女真諸部也主要活動於黑龍江以南地區。

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之後建立了後金政權,開始了與明王朝的戰爭。自清朝(後金)建立伊始,清軍的作戰方向就是南邊的朝鮮、西南的大明和西部的蒙古,至於東北方向則沒什麼行動,因為當時的北方沒有什麼威脅。

今天很多人都認為古代王朝是有疆無界,也就是沒有邊境,但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國與國之間怎麼可能沒有邊界呢?

不過在清建立之初,清朝在東北地區確實沒有邊界,因為當時俄國人才剛剛進入東西伯利亞,外興安嶺以北的地區都是無主地,既然沒有其他政權,清朝又去跟誰劃分國界呢?(清朝在入關前夕的地盤)

可能有人會疑惑,既然當時的東西伯利亞還是無主狀態,清軍為什麼不去佔領呢?

其實這種想法是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西伯利亞地區氣候惡劣,即便是今天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去,清朝統治者對這裡根本不感興趣,也不願意去佔領該地,清朝當時的主要目標是關內的大明。

然而就在清軍入關之時,俄國人已經完全控制了外興安嶺以北的東西伯利亞地區,俄國人開始窺伺黑龍江流域。

1643年沙俄遠征軍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俄軍主要由哥薩克人組成,他們最多不過百餘人,乘船沿黑龍江四處劫掠,宣誓主權。由於俄軍武器比較先進,當地的原住民根本不是其對手,只能向寧古塔將軍求救。

在接到當地原住民的求救後,駐防東北的清軍從烏蘇裡和松花江進入黑龍江,並沿黑龍江痛擊俄軍,有效遏制了俄軍的進一步南侵。

平定三藩之後,清廷決定徹底解決東北邊患,於是在1685年—1688年發動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成功擊敗俄軍,迫使沙俄與清廷進行邊界談判,最終雙方簽訂《尼布楚邊界條約》,確定了中俄在東部地區的邊界。

不過此時喀爾喀蒙古還沒有被清朝所掌控,所以曾由喀爾喀蒙古控制的貝加爾湖並不在此次的條約之中。而且就在《尼布楚邊界條約》簽訂之時,貝加爾湖早被沙俄給佔領了。也就是說在喀爾喀蒙古被清朝征服的時候,貝加爾湖就已經屬於沙俄了。

平心而論,貝加爾湖真的不是清朝割讓出的,因為清朝壓根就不曾擁有過。(一望無際的貝加爾湖)


千佛山車神


所謂清朝割讓貝加爾湖這個無恥謠言我都見過無數次了,也闢謠無數次了,我自己都覺得煩了,悟空問答難道就沒有審核機制嗎!

既然是割讓,那麼要有個前提,就是被割讓的地區曾經處於該政權的實際控制之下,而實際上,清朝從未實際控制過貝加爾湖地區,何來割讓一說?而且,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前同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以及《布連斯奇條約》這三個劃界條約,除了之前的《尼布楚條約》是瓜分無主之地之外,剩下的兩個條約都是根據實際控制劃界,按照實際控制劃界也叫割讓?

當然有人會以蘇武牧羊來作為論據,那麼問題來了,全世界的唐人街多了去了,而且還有不少華僑在國外買農場,那麼就可以以此說明唐人街以及華僑購買的牧場就是中國的可?我國還有五名水兵長眠於英國紐卡斯爾,難道說紐卡斯爾就是中國的了?

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古典王朝,只有元朝控制到了貝加爾湖一帶,因為元朝郭守敬主持《授時歷》制定所設的北海測影所位於北緯63度,包括貝加爾湖一帶,但是隨著元朝滅亡以及北元解體,該地區就成了無主之地。最後老毛子東進之後將該地區實際控制,最終成了俄羅斯領土。

當然,很多人搞不清無主之地和實際控制的區別。簡單來說,無主之地就是處於無政府狀態的地區,不管該地區有沒有居民。實際控制的前提,就是該地區必須處於政府管理的狀態之下,必須要滿足駐軍、各級行政官吏、發行貨幣、稅收以及其他行政活動等條件。實際上在清朝就邊境和沙俄發生一系列軍事和外交衝突之前,俄國就完成了對貝加爾湖地區的實際控制,誰讓老毛子明朝時候就進來了,並派了行政官吏以及駐軍,並向當地的布里亞特人徵收實物稅。所以,清朝除了考慮東北的安全而與俄國爭奪黑龍江流域之外,並沒有向貝加爾湖一帶用兵,因為還有一個準噶爾汗國威脅到清朝西北安全,清朝必須要先穩住俄國才能全力去解決準噶爾,因此中俄按照雙方實際控制劃定邊界走向就是唯一合理的選擇。

至於這個自古以來,我們需要明白一個概念,那就是歷史範圍。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範圍,只有在這個歷史範圍內以及還屬於該國主權領土的,才是自古以來。中國的歷史範圍就是清朝全盛時期的疆域,這是我國著名邊疆史學者譚其驤先生的定義併為中國歷史學界所接受的,所以我國才經常強調,臺灣、西藏、新疆以及南海群島等地區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領土。

雖然晚清以及民國喪失了不少領土,但是現在我國的領土都屬於我國的主權領土,這是國際法承認的,所以對於這些地區,我國有底氣說自古以來,因為這是我國的主權。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答:這裡是覃仕勇說史,為您揭曉最真實的歷史。

貝加爾湖,是一個有故事的湖。

名雖曰湖,看起來卻象是海。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一深湖!全湖長六百三十六公里,平均寬四十八公里,面積為三萬一千五百平方公里。

就因為面積如此廣闊,廣闊到望不到邊際,所以,我國古籍不稱之為湖,而冠之以海名,或稱北海、或呼柏海、又或喚小海、菊海等等等。

湖水不類海水之苦鹹,人們意識到它只是一個湖,於是海改稱湖,慢慢改稱為柏海兒湖、白哈爾湖等,到了近代,定名為了貝加爾湖。

從可考的史料知,最早在貝加爾湖以東的濱海地區生活的人,是公元前11世紀臣服於周朝的少數民族。

在中國的史書記載中,他們的名字叫“肅慎”。

現在的考古學者在阿巴干城和烏蘭烏德城附近發現了中國漢代的宮殿建築和城市遺址,並出土有上刻“天子千秋、常樂未央”字樣的瓦當。

由此可知,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中國黃河流域產生和發展的商文化已經擴展到了外貝加爾湖地區、葉尼塞河流域。

公元1世紀以後,鮮卑、高車、鐵勒等部先後在外貝加爾一帶活躍。

南匈奴立庭曾於今鄂爾渾河西岸喀喇巴爾嘎遜地方,上書漢廷自請“世世保塞”。

以此為證,即南匈奴統治下的包括貝加爾湖地區在內的北方領土是漢王朝的屬地。

到了7世紀,中國唐朝政府正式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設置了行政機構,以後的遼、金、元、明都控制和管轄著貝加爾湖以東直抵濱海地區。

必須說明,在明朝,從明成祖開始,統治者就是把西至貝加爾湖、東至大海的廣大地區交由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人打理的。

可是,女真人入關後,眼睛只盯著中原錦繡江山,北部荒涼的貝加爾湖就在不經意間丟失了。

1643年,葉尼塞河區的哥薩克庫爾巴特伊萬諾夫來到了貝加爾湖地區,1653年,由彼得·別克托夫領導的哥薩克分隊在印戈達和赤塔河交匯處附近建立了貝加爾地區的第一座軍事堡壘,1666年,在烏達河岸邊建立木結構軍事堡壘上烏丁斯克。

沙俄人以此為橋頭堡,一點點蠶食中國的領土。

蠶食得多了,清朝統治者有所覺察,於1688年在雅克薩與沙俄人幹了一仗。

槍炮停歇,雙方在尼布楚展開和談。

一開始,清政府代表提出以勒拿河至北冰洋為雙方國界。

沙俄人不肯把已經吃下去的東西吐出,抵死不同意。

一方面代表中國的談判能力大有問題;另一方面當時的清朝急於平定準噶爾叛亂,所以沒有磨太久,很快作出巨大讓步,提出以外興安嶺的北支(諾斯山)直至亞洲大陸最東北的沒入大海深處的諾斯海岬(即楚科奇半島)為界。

沙俄人仍不同意。

中方再讓步,最終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以額爾古納河至外興安嶺至烏第河為界,即明確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是中國領土。

這等於是沒有作過多爭取,就白白讓出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過,中俄中段邊界沒能達成協議,待定。

既屬“待定”,雙方就應該暫時擱置爭議,等待合適時機再協商界定。

但俄國不講規矩,等清方退兵,便繼續從中段邊界蠶食中國領土,侵佔了貝加爾湖以西和唐努烏梁海以北伊聶謝河上游地區大片土地。

清廷多次抗議,沙皇政府置若罔聞。

清雍正二年,即1724年,清政府單方面停止了中俄貿易,迫使沙俄政府重新回到談判桌上談判。

號稱最“勤政有為”的清雍帝治理百姓是個人精,懲民、治民、愚民、弄民非常有手段,對付沙俄人,卻是昏庸懦弱,步步退讓,先是在雍正五年簽訂了《布連斯奇界約》,接著又在雍正六年簽訂了《恰克圖條約》,規定了中、俄兩國以薩彥嶺為界,立鄂博為界碑。

這麼一來,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就正式劃歸了沙俄人。

順便補一句,在《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規定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都是中國的領土。

但沙俄人並不老實遵守條約,他們於1789年派遠征軍公開搶佔了烏蘇里江以東的庫頁島,大肆屠殺島上的赫哲族居民,在母子泊地方修築行政廳、教堂、監獄、學校等建築,僅僅一年時間,即1790年八月,就徹底佔領庫頁島。

而1790年正是乾隆帝八十歲壽辰。從該年正月開始,乾隆爺就張羅著辦理八十壽宴了。

壽宴當日,紀曉嵐醜表功,寫了一副壽聯:

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方向化,八風和慶,聖壽八自逢八月;

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備至,高期五十有五年。

……

君臣嗨翻天了。

我們都知道,鴉片戰爭後,沙俄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又割取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那個時候的清政府,風雨飄搖,朝不保夕,除了束手待斃、就只能是割地求生了。

但是,貝加爾湖和庫頁島卻相繼喪失在“清吹”們一天到晚吹到黑的“雍乾盛世”,我們除了罵清朝統治者昏庸顢頇,還能罵他們什麼?

當然,仍會有一部分死硬“清吹”嘴裡不服軟,會自以為是地說:貝加爾湖和庫頁島從來就不是我們的好吧?那都是無主的土地,誰先佔誰先得,人家沙俄人先佔了,那自然是人家的了啦。

還有人祭出這樣的口號:貝加爾湖和庫頁島和天上的月亮一樣,從來都沒屬於過我們,又何來清朝割讓之說?

好吧好吧。

畢竟,從法理上說,現在貝加爾湖和庫頁島的歸屬已定,我們是要不回來的了,這麼說說,何嘗不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安慰呢?

我想起了一個笑話:甲失戀了,非常痛苦,傷心欲絕。乙就安慰他說:“哥們,想開點吧,畢竟你們又沒領結婚證,她又不是你什麼人,走了就走了,男子漢,灑脫一點。”甲抹了把淚水,搖搖頭,說:“哥們,你不懂,我們雖然是沒領證,但我們同居在一起,也談婚論嫁好長時間了,距離領證也只差一步之遙,她幾乎算是我的人了。現在她劈腿跟人跑了,我死的心都有了。”乙笑了,說:“萬事都得往好的方面想嘛,你不要想著她本來應該屬於你,你要想著她本來不應該屬於你,你卻和她同居,佔有了她也有好長一段時間的,仔細算算,你是賺了啊。”

所以,那些說“貝加爾湖和庫頁島從來都沒屬於過我們”的人,他們的心態應該是和笑話中的乙是一樣的。

有時候,這種“沒心沒肺”的心態也挺好,不是嗎?


覃仕勇說史


關於貝加爾湖的領土歸屬問題,我也曾經聽到過,並且也有一些瞭解。要想真正弄清楚這個問題,必然繞不開一份協議,標誌著中國第一次出現在國際上的一份協議——《尼布楚條約》。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細細來解析一下關於這份條約的故事。

首先,我要聲明一點,貝加爾湖畔曾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不需要懷疑。請大家意識到這點我再開始我的故事!

故事還是要慢慢講,且聽我娓娓道來。提到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就不得不談到雅克薩之戰。俄方在清康熙時期侵入雅克薩城,並且在這裡為非作歹,欺壓漢族人民,還把很多的漢族婦女販賣到俄國。

清政府兩次出兵鎮壓,均以俄國人失敗告終。但是俄羅斯人並不死心,依舊向尼布楚,雅克薩地區進軍。

此時的雙方,國內形勢都很緊張。且說當時的清朝西有準格爾部叛亂,南方要收復臺灣,縱使康熙“千古一帝”,也不敢把戰線拉這麼長。俄羅斯國內情況亦是如此,俄國西北也有戰事。並且當時俄羅斯人已經被圍困在雅克薩城之內,溝通之後,中俄雙方決定開始談判。

此時的清朝在武力戰爭方面明顯是佔優勢的。但我中華泱泱大國,還是願意以和平為主,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使用武力。

談判之前,康熙也明確向談判使團的領導人索額圖傳達了康熙談判的底線,康熙授予索額圖全權談判的權利,並且授意,貝加爾湖一帶的由蒙古族部落管理的領土是可以用來談判的。這必然也是因為清朝對這段土地的控制力不強,並且那時的人們意識不到這塊領土的肥沃,資源的豐富。

就這樣索額圖帶著談判使團,浩浩蕩蕩近乎一萬人來到了尼布楚地區。

在這個隊伍當中,有兩個身份特殊的人,是來自法國的張誠和來自葡萄牙的徐日升。他們是康熙欽定隨行的。這兩人來自歐洲,對國際上的事情多有了解,在談判中必然能幫到很多忙。康熙是清朝所有皇帝當中對世界文化最感興趣,且最樂於接受西方優秀文化的皇帝,因此這兩位歐洲人常常為康熙授課,頗得康熙信任。

中俄雙方的談判就在尼布楚地區開始,在距離兩方營帳距離相等的一處地方搭建了談判的帳篷。

談判剛一開始俄國人就控訴清朝政府,說清朝先出兵攻擊他們,這無疑是倒打一耙。緊接著索額圖列舉了俄羅斯人在我國東北地區的種種罪行,並且強調貝加爾湖等地區屬於清朝領土範圍,這些話聽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到了談判的第二天,形式就出現了轉變。第二天談判剛開始,索爾圖依舊保持前一天的立場。面對這麼強硬的態度,俄方才有所退步。

但不得不說當時清朝人員對談判經驗的缺乏,尤其是國際談判。索額圖竟將康熙交代的底牌透露了出來,告訴俄方人員可以以尼布楚為界。過早的透露了底牌讓俄方人員心裡有了底,不斷逼迫索額圖讓步。索額圖在外交中也表現得一點都不強硬。

此時,受俄國人統治的幾個部落不堪忍受,要聯合清軍起義,反抗俄國人。俄羅斯的代表才慌了陣腳,不得不同意索額圖提出的最終方案,以石勒喀河的格爾必齊河為界。

在此之後,貝加爾湖就落入了俄國人手中。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索額圖作為清朝的宰相,缺乏談判意識,無原則退讓,最終導致清朝失去土地,悲哀!另一方面則是,我中華泱泱大國本應歡迎四方來客,習西方之先進科學,溶國際之大潮流。但明清時並未打開國門,實現我所說的,這是民族的悲哀!

到這裡,我們的問題也得到了答案,貝加爾湖並非割讓,而是滿清政府缺乏主權意識和國際意識,談判失敗造成我國失去領土。

列寧曾下令歸還從中國獲取的領土,但隨著斯大林上位,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但值得慶幸的是今天的中國再也不是過去那個中國了,面對領土主權問題,我們必然堅決守護每一寸領土。


小小嬴政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今天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深的湖泊,其豐富的水量對淡水資源緊缺的我國北方而言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於是很多人開始追究貝加爾湖脫離我國版圖的罪魁禍首,最終得出結論:

正是因為清朝的喪權辱國,才導致了貝加爾湖的徹底丟失。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雖然貝加爾湖是很多中華兒女魂牽夢繞的湖泊,但就和月球從未屬於我國一樣,這個被我國古人稱為北海的湖泊,歷史上也幾乎不曾屬於過我國。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貝加爾湖只有兩次被納入我國版圖。第一次是630年到682年唐朝消滅東突厥後到後突厥建立前;第二次是1271年到1368年元朝時期。

明朝建立後,對蒙古高原未能進行有效統治,貝加爾湖先後隸屬於瓦剌和韃靼。1600年萬曆年間,貝加爾湖的西部和北部地區被沙俄哥薩克侵佔。

此時的明朝和東北的後金進行著你死我活的鬥爭,對於蒙古高原以北的貝加爾湖鞭長莫及,因此哥薩克又逐漸侵佔了貝加爾湖東部和南部地區。

到1689年兩次雅克薩戰役後,清朝逼迫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東北地區的兩國邊界。當時的清朝受制於西北的準噶爾汗國的威脅,在對沙俄領土談判方面作出較大讓步。當時的康熙皇帝想要趁勢將貝加爾湖以東的兩國邊界進行劃定,但因為此時的喀爾喀蒙古還未隸屬於清朝,因此遭到了沙俄的拒絕。

所以到《尼布楚條約》簽訂時,清俄兩國只是確定了東北地區的邊界,即額爾古那河以東沿外興安嶺,直至庫頁島,而對於貝加爾湖地區則未進行劃定。而此時的貝加爾湖周邊地區,已經被沙俄侵佔,形成了事實上的佔領。

到1727年《恰克圖條約》簽訂時,同樣是因為準噶爾汗國的威脅,清朝承認了沙俄對貝加爾湖周邊地區的佔領。

那麼,《恰克圖條約》的簽訂,是不是意味著“自古以來”就失效了呢?那我們奉行的“自古以來”還有什麼意義?靜夜史認為:“自古以來”,與其說是一種法律依據,倒不如說是一種主權訴求。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今天的以色列佔據的巴勒斯坦地區,除了2000年前猶太人曾生活在這裡,其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這裡一直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那麼問題來了,這片土地到底屬於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

貝加爾湖在歷史上兩度屬於我國。但大部分時間都屬於其他政權,例如匈奴,突厥和蒙古。

雖然這些民族在今天都屬於中華民族大家庭,但回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外國。

所以這就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貝加爾湖到底應該屬於誰?很複雜不是嗎?

所以在靜夜史看來,自古以來是一種比較“無恥”的說法。當然,這種說法充滿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就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一樣,這完全是在中華民族尚未崛起時提出來的,有一種“強則強炮為上,弱則自古以來”的意味。

因為“自古以來”從來就無法界定。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古代,1840年之前的清朝也是古代,然而兩者的版圖卻是大相徑庭的,到底該以哪個為準呢?我們當然是希望以大的為準,但其他國家並不會這麼想。

所以用一句“自古以來”,很堅決地表達了自己的主權訴求,同時也將時間儘量的往後拖,等待我們的實力逐漸膨脹,這種拖字訣最容易讓其他國家抓耳撓心。

另外自古以來是現代國家的表述,也就是說,在當前的國際社會,我們為了爭取更大的領土權益,會說某一國家的某塊領土,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土地。

也就是說,能夠在自古以來框架下運作的,只能是現代國家。

而清朝前期,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國家,它帶有濃厚的封建王朝特徵。

封建王朝的領土特徵,首先就是王朝領土的前後變遷非常大;其次是各朝領土,在法理上沒有繼承性,新王朝前期幾乎都會經歷艱難的開疆拓土過程;最後是他們對邊遠領土的掌控,遠遠不及現代國家。

無論唐朝還是元朝,對於貝加爾湖的控制更多意義上傾向於羈縻統治,和現代國家的領土管控大不相同,這就使得“自古以來”很難站得住腳。

換句話說,在現代國家為主體的國際秩序形成之前,各國領土的擴張具有“先到先得”的特徵,“自古以來”並不好使。

因此,在沙俄侵佔貝加爾湖周邊地區之前,只要清朝沒有先於沙俄佔領這一地區,這片土地就歸沙俄所有。除非清朝以武力奪取,但因為準噶爾汗國的威脅,清朝選擇了按照既定事實劃分國界。

所以清朝無需為所謂的貝加爾湖的割讓背鍋。“自古以來”,作為現代國家的一種主權訴求手段,擁有鮮明的我國特色。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清朝割讓了貝加爾湖”只是一些網友的一廂情願,在歷史上真正長時間佔領貝加爾湖的只有唐朝與元朝,而這兩個朝代對貝加爾湖是否實施了有效管理,尚無明證。至於清朝,在其初期或許將勢力範圍拓展到了貝加爾湖附近,但這種勢力範圍距離長期佔領、有較管理,還差得遠。“清朝割讓了貝加爾湖”不值一駁,有意義的是問題的後半句:什麼叫“自古以來”?

(唐朝)

(元朝,元朝領土沒有到北冰洋!)

很明確地說,“自古以來”就是個偽概念,因為歷史是無窮盡的。要是以夏商周來論,中國自古以來佔有的就只有中原地區,難道東三省、江南都不是中國的?要是以唐朝來論,中亞地區也是中原王朝的,難免我們現在能向那五個斯坦國要土地?要是以元朝來論,那大半個亞洲都是中國的,“自古以來”以什麼節點來論?更不要說建國之後中國通過不過邊界條約讓予了鄰國不少領土,這一點看50年代、70年代的中國地圖就能看出來。

(商朝)

(清朝)

“自古以來”以《尼布楚條約》簽訂為界,反面是合適的,因為這一次中國真正通過近代條約體系確定了自己的邊界,而且這一條約是平等條約。在這裡要明說的是,網上有些人認為《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清朝的國界本應劃到北冰洋……哪來的勇氣?

(網上盛傳的《尼布楚條約》另外兩個方案)


切割地球


因為總有那麼一撮對歷史事實置若罔聞,喜歡道聽途說炒作的人存在。不過這個儲水量佔地球解凍地表淡水總量五分之一的貝加爾湖,對於曾觸及過他的周邊國家人民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嚮往力。

貝加爾湖對於清朝來說,可能也曾有過想得到這個極寒之地的想法,但能力意願並不允許,畢竟明朝開國將領藍玉也僅僅是到此一遊。貝加爾湖在清朝時不屬於大清領土,清朝並未有效統治過。所以談清朝割讓不合適。

什麼叫“自古以來”?顧名思義,“自古以來”就是從有歷史記載的時候開始,到現在為止的這段期間,是一種時間上的追溯,以此為依據用來肯定某件事。通俗的講就是指從古至今,這地一直是我的,而不是說曾經屬於我。

那麼貝加爾湖有什麼獨特之處?做個類比,貝加爾湖面積相當於7個青海湖,淡水蓄水量是中國所有湖泊之和的33倍,平均深度是青海湖的35倍,透明度最深可達40米。這樣一個天然寶庫,確實很有吸引力。很多人認為貝加爾湖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是清朝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把它割讓給了俄羅斯。是這樣嗎?請繼續往下看。

我們記憶中的貝加爾湖,最早是“蘇武牧羊”的北海。西漢時期,漢武帝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後,派使節蘇武出使匈奴。背信棄義的匈奴單于軟禁了蘇武,蘇武被流放到極寒的“北海”。受盡屈辱的蘇武在19年後回到長安。除此之外,最早的記載是在公元前11世紀,滿族的祖先曾經在那裡生活過。之後的貝加爾湖被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政權先後控制。中國最接近實控貝加爾湖的朝代是唐朝和元朝。

唐朝貞觀四年,大將李靖消滅東突厥,唐朝疆域擴至陰山以北600裡,將貝加爾湖納入大唐版圖。55年念後,突厥人重新奪去貝加爾湖。在大唐統治期間,在貝加爾湖以東分別設立了骨利幹部的玄閥州、奚結部的雞鹿州等四州。但唐朝並未派遣管理官員,也未駐軍。所以,貝加爾湖只存在於版圖上,並無實際統治。

蒙古帝國時期,貝加爾湖一直是蒙古人的後方戰略中心。後來屬蒙古帝國統治下的中原元朝,忽必烈在貝加爾湖地區設立嶺北行省。忽必烈的元朝政權南遷以後,貝加爾湖地區並未進行有效的管理,長期處於無政府狀態。在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曾五徵漠北,藍玉率15萬大軍大敗北元主力,飲馬貝加爾湖,元政權名存實亡。明朝並未真正拿下貝加爾湖,這裡依然是蒙古人管理。

金帳汗國滅亡後,俄羅斯帝國不斷向東擴張,明末已經擴張到黑龍江流域。並遷居民修建了雅克薩城和尼布楚城,形成了實際佔領貝爾加湖的狀況。清朝康熙年間,反擊沙俄的雅克薩戰爭打響。清朝大將彭春率3000名精銳,大敗450人的沙俄軍。兩年後,沙俄捲土重來,攻佔雅克薩成。康熙再次下令征剿,清軍2400人圍困826人的沙俄軍於雅克薩城一年之久,後殺死了首領托爾布津。

於是沙俄與清朝和談,最終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明確了中俄東段邊界,在後來又陸續明確了中俄中段邊界。至此,貝加爾湖及其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俄羅斯的領土。中原王朝曾階段性的擁有過貝加爾湖,但是並沒有真正經營過。清政府從來就沒有擁有過貝加爾湖。因此,說清朝把貝加爾湖割讓給俄國,明顯是牽強附會的說法。此處也不適用“自古以來”。

貝加爾湖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一些遊牧民族和部落,他們遭到沙俄的屠殺和驅趕,這裡原先也不屬於沙俄。但清政府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是第一個承認沙俄佔有這塊無主之地的政權。《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使中國永遠失去了擁有這一塊寶地的法理依據。我覺得這才是此條約的要害之處,但說割讓,明顯是用詞不當。


野史也是史


要明白"自古以來"是什麼意思,那就必須要懂國際法。首先要說明白的是,清朝前期由於沒有被納入近代的國際體系,所以不存在"領土"這個概念,但是,由於俄國當時是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中的國家,所以清朝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時,是要涉及"領土"這個概念的,也就是說,清朝與俄國在條約中所分配的那部分土地,有"領土"的性質。



因此,再此可以用國際法上的"領土"來解釋。國際法上講,傳統的領土取得與變更方式有五種:先佔,添附(如衝擊平原,三角洲),割讓(包括強制性割讓和非強制性割讓),征服以及失效。貝加爾湖可以靠得上的,有兩種,即先佔和時效。


先佔原則,指國家通過對無主之地的佔有而取得對該土地的主權。先佔原則必須滿足兩個要素,佔有+行政管理。那麼,清朝符合先佔嗎?顯然不符合。貝加爾湖地區是蒙古部落的遊牧到達區,但遊牧由於其形式和性質都特殊,所以不構成所有權。對於貝加爾湖地區的先佔,是沙俄最先取得的,在明朝萬曆末期,天啟時期俄國人就已經在該地區修建了城堡,取得了實際控制。所以,從先佔原則來看,貝加爾湖屬於俄國。

接下來,就是時效。時效,指一國佔領某部分土地,經過長期和平地行使管轄權而取得該地區的主權。這就是所謂的"自古以來"。這個自古以來,至少要符合,在該國被納入近代國際體系之時,該國在歷史上一直不間斷地統治該區域並且仍然在統治該區域。顯然,清朝也不符合時效原則,因為中原爭權從來沒有對貝加爾湖地區實行"足夠長時期的連續而和平的統治",因此,即使從自古以來的角度,貝加爾湖也不屬於清朝。有人說北海就是貝加爾湖,但由於匈奴當時並不屬於中央政權,二來漢代距清代過於遙遠,姑難以獲得承認。


經過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清朝從來沒有具有過貝加爾湖地區的主權,何來割讓之說?


庭州行者


因為在他們眼裡,清朝就是垃圾,專營割地賠款。而這些人,多半是明吹、偽皇漢。

先看幾張地圖,這些都是網上YY意淫的大明疆域。

很顯然,在明吹眼裡,別說貝加爾胡了,就連東西伯利亞都是大明的。那麼康熙把貝加爾胡讓給沙俄,就成了割地求和。

還有人會引用蘇武牧羊中的北海,來說明貝加爾胡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如果照這麼個意思,那大漢才是外國勢力,匈奴是中國咯!像匈奴,柔然,突厥這些汗國,從來就不是中國,也不曾屬於中國。我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文化體系和政治體系,如果僅僅用一個冊封就說大家是一國的,那漢代西域的烏孫、大宛都是中國了唄,那你看看人家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幹不幹。



另外有人說元朝的時候,貝加爾胡被中國控制了,從這裡自古以來總可以吧。那唐朝的時候,大半個中亞都是中國的地盤嘞,你現在去跟那些政府說:“嘿,你們倒臺吧,這是我們中國的地方,自古以來呢?”

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說越南。

說實在的,領土這東西,就是誰有實力,誰就佔的多,再不然就是有條約做對證。不過在絕對實力面前,條約往往也不能起到什麼作用。

所以說那有什麼自古以來,只不過是政治家用的噱頭而已,恰恰是因為沒有十足的把握佔據這片土地,才會用文獻上的記載來給自己壯膽。

《恰克圖條約》中,雍正皇帝把貝加爾胡讓給俄羅斯,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正在內部改革,一攤子爛事太多還沒解決,對於俄羅斯是能打發就打發。另外當時準格爾汗國越來越囂張,是清帝國當時的頭號大敵,所以大清要集中軍事力量來對付準格爾。

此外,貝加爾胡本就屬於喀爾喀蒙古部落,清帝國對於喀爾喀諸部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親,事實上從喀爾喀歸順的那天起,清政府就一直在削弱他們的實力。從喀爾喀分出一部分土地給俄羅斯,一方面可以表明是毛子搶了你們的牧區,要恨就恨毛子。另一方面,削弱了喀爾喀,可以防止喀爾喀突然變卦和準格爾一夥,對大清造成不利。

再說了,這地方又不能好好種地,大清一個農業帝國留它做啥。


火器工坊


不知道哪來的那麼多荒誕的觀點,居然說貝加爾湖一帶不屬於清朝領土。還振振有詞的說原本就是屬於俄毛的,是清朝做了個順水人情把本來就是無主的地方給讓出去了,談不上割讓土地。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顛倒乾坤。照這些人的觀點看那麼西伯利亞本來就是俄毛的了,不想說的太多,世人皆知滿清誤國,簽了多少賣國條約啊,到處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從尼布楚條約開始,清朝就是赤裸裸的割地求和,一路割地到底,退讓軟弱無底線,沒有一點血性和骨氣,無知自大閉關鎖國,這就是蠻夷統治下的中華之風,縱觀華夏曆史各朝無一朝有清之最腐敗最無能,給中華民族帶來百年曆史屈辱和血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