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 兴边富民

□ 本报记者 覃柳鲜

“走咯,拉货去咯!”一辆辆拉货三轮车疾驶而过,吆喝声、车辆呼啸声打破了边境村落——平而村的宁静,每当满载货物的船停靠河岸,平而村便出现这样热火朝天的拉货场面。

位于中越边境线上的凭祥市友谊镇平而村,依靠平而口岸大做边贸文章,几年来,边贸合作社激活了当地的边境贸易,改变了群众的生活。如今的平而村,水泥路宽敞又平坦,村民住进了漂亮的楼房,球场、公厕、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通过边境贸易和边贸运输有稳定的收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有赖于盛达边贸合作社的带动。

从21人发展到783人,盛达边贸合作社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带动宋城、三联、英阳等3个村发展边境贸易,吸纳131户贫困户加入。通过以村委为主体,村民以强带弱、抱团参与互市贸易,实现“真边民、真交易、真实惠”。

“那些拉货的司机大部分是平而村村民,从事边贸运输每趟大概有30元的收入,今天的货物较前几天来说还算少的,大概70趟就能拉完。”平而村党支部书记冯礼忠说,目前合作社与金海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运输车辆由公司提供,一共有90多辆车,村民只要勤快,每天赚100元以上不是问题。

据了解,盛达边贸合作社把党支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优势与边贸企业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有机结合,实现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发展、党员带动群众致富、合作社牵动农户增收的新局面,有效推动了合作社的经营和发展。

合作社根据企业提供的需求信息,由党员或具有经验的边贸致富带头人组织社员到越南寻找货源,将货物拉回国内,卖给国内企业获取利润。合作社按照每年获得利润的60%作为社员分红,20%作为管理费用,20%作为发展基金,既保证了合作社基本的发展资金,又确保了社员的收入。

“贫困户参加互市贸易还能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冯礼忠说,去年,凭祥为加大对贫困边民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只要贫困户参与互市贸易就能享受相关政策红利。

《凭祥市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管理制度(试行)》规定:凡是新参与录入海关指纹系统的贫困户边民,给予每人一次性50元的补助;凡是参与互市进口贸易的贫困户,按参与天数自政策实施之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享受每人每天4元补助;对于2018年6月10日起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用于从事边贸运输的贫困户,给予每人2000元补助;对于缺乏边贸运输车辆的贫困户,可向金融机构申请最高5万元的小额信贷用于购买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边贸运输车辆。

据冯礼忠介绍,下一步,平而村将以边贸为基础,依托自身条件寻找突破,走“边贸+特色种养”新路子,引导种养能手发挥其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鼓励群众发展特色种养。同时,积极打造扶贫车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不仅如此,“护一方山水”已是平而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共识。该村禁止非法渔业,守护平而河,并规划垃圾集中处理区,进一步美化家园,让绿色生态融入乡村生活,推动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