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突然喜歡聽京劇了,是什麼原因?

傷心農場1


只說我自己吧,年少沒有耐心懂戲詞,從張雲雷大火,好奇去了解,開始看相聲,喜歡了德雲社,開始知道了什麼是太平歌詞,什麼是京韻大鼓。聽他介紹介紹戲曲故事,開始看京劇,遠在他鄉,用YouTube找央視戲曲來看整場整場的京劇。在地鐵裡聽的也是京劇,評劇。然後到現在開始聽崑曲。平時哼的也都成了京劇評劇。

雖然原本我就是一個比較喜歡傳統文化的人,但是確實是因為張雲雷讓我更加了解曲藝。

我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以前閒暇時一個人待著,最多就是看電影,看劇,偶爾玩遊戲。現在都是聽相聲,偶爾看京劇。甚至畫圖的時候都是聽著這些。

如果說喜歡曲藝是曲藝本身的魅力吸引我,那麼德雲社張雲雷就是那個帶動我去了解的人。


MJ小裁縫


因為二爺,二月紅。

曾經,我是個沉迷追星的孩子,無法自拔。後來我因為張藝興就去看了《老九門》,由於二月紅這個角色的個人魅力太強了,我便被他吸引了,從而愛屋及烏的喜歡從而接觸戲劇。

開始時,我接觸的不是京劇,是評劇。我是在電視上聽的新鳳霞老師和李憶蘭老師的《花為媒》,覺得真的很優秀,但剛開始不懂得分辨,以為是京劇,就搜索的京劇聽了李勝素老師的《貴妃醉酒》節選,然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而張國榮先生的《霸王別姬》則為我打下最後一顆釘子,自此,我沉迷了,飛翔了,在京劇的世界拜師學藝,摸爬滾打(此處略若干詞)。

好了,我說完了。





廿戲榮


我想分享下我自己是怎麼喜歡上京劇的吧

小時候爺爺特別喜歡聽皮影戲、評劇,電視裡也經常放京劇,我也耳濡目染,可就是喜歡不上,覺得慢慢悠悠,咿咿呀呀的好無聊啊

直到大學,那時候我特別想當一名主持人,但非科班出身的我,即便有機會,我估計也得是以非大眾的節目作為敲門磚,所以我乾脆想到從年輕人都不太關注的戲曲節目入手。於是那個時候,我從圖書館借了很多戲曲節目的書籍,瞭解京劇的行當、服飾、化妝、派別等,為了彌補在播音主持上的不足,我只好在戲曲專業上下功夫,除了瞭解理論知識以外,我還找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京劇片段,下載到手機上聽

我記得我聽的第一個就是梅派《玉堂春》裡的《蘇三起解》片段,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其實小時候就聽過,其實有很多人都會哼哼,尤其是第一句“蘇三離了洪洞縣”,我先以這段比較喜歡又熟悉的為突破口,因為梅派的聲音確實空靈仙氣,先以這個把興趣建立起來,至少不會太排斥

第二個我聽的是李勝素和於魁智合唱的《四郎探母》選段,也是節奏很快的那種皮黃唱腔,說實話,直到現在我也最愛聽皮黃。

所以開始我選的都是梅派的經典皮黃選段,單純就是為了節奏好聽,先把自己吸引住,後來我又聽了梅派的《穆桂英掛帥》選段“猛聽得金鼓響”,《貴妃醉酒》選段“海島冰輪初轉騰”,而且自己也跟著學會了唱,雖然不是專業的唱,但至少可以大體不錯地唱下來。然後也聽和學了我的家鄉戲評劇《花為媒》選段“報花名”“闖洞房”,《楊三姐告狀》選段“楊母哭靈”“尊廳長休要怒氣發”,以及豫劇《穆桂英掛帥》選段“轅門外那三聲炮”

但不知不覺得,我開始喜歡聽一些戲曲了,尤其是京劇,覺得京劇裡的皮黃旋律特別好聽,直到畢業了,我也沒有能做成主持人,也沒能做成戲曲節目,但是愛聽京劇和其他一些戲曲的愛好倒是培養起來了,可以說是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漸漸聽得多了,自己也接觸到了其他派別,我也漸漸從只迷戀梅派轉到程派,第一次聽程派是張火丁和於魁智合唱的《武家坡》選段,說實話,我第一次聽程派時特別不適應,因為習慣了梅派的高亢靚麗的嗓音,乍一聽張火丁這種迂迴悶嗓特別不適用,我還以為是個業餘演員呢,後來因為是皮黃旋律,經常聽,所以慢慢的喜歡上這種悶嗓唱腔了,也知道程派後期的特點就是這樣,也知道了程派第三代傳人張火丁的個人票房魅力

再到後來,我開始從迷戀唱腔到迷戀戲詞了,因為我覺得古老的戲詞裡有很多人生道理和老話,是現在互聯網社會不會經常說的,戲裡的故事也都在講述著為人的道理並含有一些哲理,最有代表性的我覺得要數《鎖麟囊》了,其實我第一次看完這部戲,我就想到了高中哲學政治裡講的“因果關係”“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其實這部戲要揭示的應該是因果循環、善惡報應等道理

這部戲薛湘靈的故事告訴我為富切莫嬌嗔,受窮也不必怨天尤人,為富也要積德行善,受窮才能柳暗花明。就像戲詞裡唱的那樣“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新花可自豪,種福得福如此報,虧我當初贈木桃”。講的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所以,有不少好的戲曲都在講述著如何做人做事,而這些最為傳統最為簡單的道理,在年輕人快節奏的社會里越顯彌貴,恐怕只有去聽聽戲,才能讓你靜下來,感受感受這些最簡單的道理

身邊很多人都說我愛好京劇挺奇葩的,我告訴他們,你們只是沒有給自己喜歡京劇的機會,你們從來不聽,不用心感受,當然也或許你的心智還沒有足夠成熟來接納你認為是古老的東西

當然,從整體來看,其實還是有很多年輕人逐漸的愛上了京劇,我舉個栗子,有一次我去梅蘭芳大劇院看一場京劇演出,演出結束我們在退場時,發現了好多類似大學生年齡的人群,在樂隊池邊上和樂隊老師交流,這也能看出這門古老的藝術仍舊在發光發彩,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這當然也離不開每一代京劇人的努力和推介,就像張火丁和王佩瑜,那絕對是票房的保障,他們也在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在年輕人群體中推廣京劇

我覺得京劇作為國粹短期內是不會失傳的,好東西在哪都會發光,吃慣了快餐的年輕人,回過頭來還是覺得精心烹飪的食材味道最好,尤其是隨著年輕人的逐漸成熟或是對藝術、對文明精神的追求,京劇會逐漸被更多的年輕人喜歡的,就像王佩瑜說的那樣,世界上只有兩類人,一類是喜歡京劇的人,一類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一旦愛上京劇,你便一直追下去,難捨難分


二尺布


我今年47歲,也愛京劇,是因為小的時候過年貼年畫,都是京劇人物,什麼文姬歸漢裡的蔡文姬,古代四大美女圖,王昭君,貂蟬西施,楊玉環,什麼西廂記裡的崔鶯鶯,張生,小紅娘,野豬林裡的林沖與林娘子,每張年畫裡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美若天仙,每每到貼年畫時候就是過年的時候,對我們小孩子來說也是一年當中,最開心最幸福的時候,因為可以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一家人在一起開心過大年啦,長大以後才懂得這一張張年畫背後還有那麼優美的唱腔,太精彩的故事,什麼王寶釧為等薛平貴寒窯受苦18年,薛湘靈仗義送出鎖麟囊,楊貴妃酒醉百花亭,柴郡主送珍珠衫與楊六郎,虞姬舞劍勸霸王,這一折折戲曲的背後 ,詮釋著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叫人怎能不愛。我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沒辦法學習京劇,我女兒長大啦我是想盡辦法各種勸她學京劇,終於成功考取 上戲,也算替我圓了京劇夢。現在就是有點忙,等有時間我也一定好好學學京劇,好好感受一下京劇的魅力。女兒的劇照。




減脂逆齡小九


小時候在姥姥家每天聽豫劇,聽不懂,但是豫劇能讓我在電視機前安安靜靜坐四個小時。

真正喜歡上戲劇其實最起初是因為李袁傑。當初他小火的時候有人吹他是戲腔,但我總覺得他的歌好像味道不對,加之我喜歡的一些歌曲裡都逐漸加入了所謂戲腔,好奇之下我又下載了聽戲的app去了解,由此愛上。後來還因為跨界歌王看到了王佩瑜先生,對於戲劇興趣更濃。

本人愚笨,喜歡聽戲劇,但對於戲劇很多知識卻瞭解的並不深入,又些許跟風心理,近日因為各大社交軟件裡的視頻而迷上了二爺,為了更加了解又主動去搜索一些知識。二爺只是讓我在喜愛的道路上更加了解,而不是讓我愛上戲劇。

我想評論裡很多人有些敏感了吧,年輕人喜歡京劇本就是一個很好的趨勢,不管原因如何,至少京劇的光彩再次展現,日後會有更多人被吸引選擇學習戲劇,不管是不是因為德雲社、張雲雷,這都是值得延續的一個愛好。

就算沒有張雲雷,京劇也總會重新綻放光彩,或許是因為李雲雷,王雲雷等等。

突然想到了孫漂亮孫紅雷,哈哈哈


MOREYT


流行趨勢是輪迴的😂我算是年輕人吧,00後。小時家裡老人喜歡聽,我也就跟著聽,一直覺得聽戲是老年人的專利,所以即使我很喜歡也不願意承認。直到我喜歡陶陽,並因為他我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才慢慢會跟周圍人安利京劇,很高興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在我的安利下喜歡上了京劇。現在工作學習生活壓力都很大,然而看戲的時候你能放鬆下來,跟著演員進入到故事當中,感受戲中的悲歡離合、人情冷暖。其實看完一齣戲和看完一場電影、追完一部劇本質上沒有什麼差別。再加上現在很多個人、團體都在很努力的宣傳京劇、地方戲,聽的人多了,自然喜歡的人就多了。


李瓜皮一定要進s9


喜歡京劇具體原因應該是張雲雷的出現吧

我本來不喜歡京劇,就看電視的時候,有那種京劇的出現,一般我都會跳過,直到後來,有了一個張雲雷出現,讓我覺得京劇挺好的,挺喜歡京劇的

或許我喜歡京劇只是因為一個張雲雷,他出現了之後,就各種京劇、評戲、太平歌詞、從以前的一帶而過變成了大段大段跟著一起唱,拿著打印的紙,一段一段的背

[來都來了,聽我給您安利一波唄]

《毓貞》《鎖麟囊》《大實話》 《 探清水河》 ………………

💚💚💚💚💚💚💚💚最後祝二爺一生風順,手術順利!💚💚💚💚




一個超級神秘的人


透過本質看真相,大家好,我是胖頭山統領!

不得不說,戲曲越來越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德雲社功不可沒,特別是年輕演員張雲雷在臺上展示的戲曲魅力,帶動了大批的年輕觀眾愛上了戲曲。我看了大多頭條的朋友都在說張雲雷,那麼我就來談談德雲社之外的另一個原因!

華語樂壇的落魄!

流量小生的興起,對華語樂壇發出了致命一擊!鹿小花,吳小炮,皇子韜,還有一個最近興起的蔡婿昆,簡直把華語音樂按在糞坑裡摩擦又掏出來灌到大眾耳朵裡。

至此,普羅大眾的茶餘飯後聽點什麼呢?相聲吧,戲曲吧,不然呢?灌糞嗎?

所以,戲曲的復興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結果。

今天是正好趕上了張雲雷,如果沒有他,可能是李雲雷,王雲雷。。。。。。




胖頭山統領


我認為張雲雷的火或者說德雲社的火基於天時地利人和。首先是國家的昌盛繁榮和穩定發展,人民幸福無憂,民族自豪感增強,不再認為聽民樂、曲藝跟不上流行。近10餘年從上層倡導國學,90後00後的城裡的小孩子(勿噴)從小接觸到大量傳統文化,從小學國學,民族樂器培訓也深受到重視。其次是缺少好的歌曲。沒有打人的旋律🎶。近年來的流行音樂的速食文化,缺乏文化底蘊的流量小生的音樂歌曲真不是我們這些聽著譚詠璘,張國榮以及四大天王歌曲長大一代人能欣賞的,去年陪女兒看一流量小生的電影,全程好尷尬哦,女兒二同學都是他的歌,散場就說好尬呦。三是張雲雷他們在恰當的時候出現了,他的小曲不僅是讓90後00後從酒吧移步到德雲社的場子,也讓許多60後,70後迷上了中國傳統曲藝。張雲雷他們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Ruth458


這個提問一看便知,是在為徳雲社、為郭德綱、張雲雷歌功頌德的。針對性很強。

青年人喜歡看京劇,唱京劇,當然是好事一樁。京劇畢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國粹。

問題在於,目前青年人喜歡聽京劇的依然少得可憐,尤其對於中國的東南部地區的青年人來說,喜歡京劇、相聲等北方戲劇曲藝的,更是少得鳳毛麟角。倒是過去的革命樣板戲都還能哼上幾曲,唱上幾段。

進徳雲社聽相聲的,僅是少數;由此而愛上京劇的,也不會太多,影響力有限。真正要讓青年人愛上京劇,則需要京劇藝術在內容與形式上作出必要的探索,積極的創新。同時,要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普及與推廣,使京劇藝術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