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15萬現金找到紀委 “警示教育月”首個投案的幹部是他

2019-05-13 18:2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呂玥 通訊員 顏新文 吳曉夏

携15万现金找到纪委 “警示教育月”首个投案的干部是他

5月10日上午9時30分許,衢州市紀委市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來了一名中年男子,一進門就從隨身攜帶的黑色公文包裡掏出一疊現金,並表示自己是專門過來交代問題的。經在場紀檢監察干部確定,他就是衢州市供銷社副主任高金堅。

“事實上,高金堅的違紀違法行為已在組織掌握中。”據衢州市紀委市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主任劉詩鋼介紹,今年3月底,衢州市委巡察組對市民政局進行巡察發現,高金堅在擔任市民政局黨委委員、老齡辦副主任、“三助”愛心協會副會長兼法人代表期間,可能存在優親厚友問題並涉嫌侵吞公款。因問題較為複雜,涉及金額巨大,市委巡察組提請聯繫市民政局的市紀委市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提前介入,聯動分析研究,形成合力。隨後,市委巡察辦將相關情況作為問題線索移送市紀委市監委。

據高金堅交代,這兩個多月以來,他也是坐臥難安。特別是當前全省正在開展警示教育月活動,衢州市貫徹省委有關部署,在全市同步開展“七個一”警示教育活動,深入剖析一批嚴重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製作警示教育片《警鐘》、編印《懺悔錄》發放給各縣(市、區)及市級機關各單位集中觀看學習。其中,常山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熊雨土,常山縣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甘土木及常山縣政府原黨組成員、副縣長顧建華等近年來查處的嚴重違紀違法案例,讓高金堅深受觸動。

雖然在單位組織觀看後,他也談了觀後感,但警示教育對高金堅的觸動顯然比他當時發言所體現的要大得多。

“剖析的3個對象,我以前在常山工作時就熟悉。熊雨土是我曾經在常山縣委黨校任教時的學員,顧建華是我在常山縣委辦時的同事、同一班子成員,甘土木是我高中同學。他們的人生經歷以及後來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思想根源和變質軌跡,與自己是何其相似!”高金堅坦言,自己一度存在僥倖心理,心存妄想,以為不會被發現。不過觀看警示教育片後他改變了想法,尤其是片中提到甘土木投案自首,並在審查調查期間能如實交代所犯錯誤,真心悔罪,積極退贓,市紀委市監委依紀依法提請司法機關對其從輕或減輕處理,法院審判時依法對其從輕處罰,讓他下定決心。

“這個細節讓我意識到,對抗組織是徒勞的,只有主動投案自首,向組織徹底坦白交代,爭取組織寬大處理才是唯一出路。”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高金堅決定不再逃避,於是便有了後來攜帶15萬餘元現金及銀行卡主動投案、主動退出違紀違法所得的一幕。

據瞭解,高金堅是我省開展“警示教育月”活動以來,首個主動投案的領導幹部。“高金堅的主動投案,是受警示教育月活動的直接感召,同時也是反腐敗高壓態勢下,打虎拍蠅震懾、巡察利劍威懾、警示教育警懾作用日益提升的必然結果。”衢州市紀委市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對腐敗分子來說,認清形勢、儘早回頭,選擇相信組織、依靠組織,及時主動向組織說明問題,才是唯一正確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