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感恩,知足常乐

心存感恩,知足常乐

《老老恒言》云:寿为五福之首,既得称老,亦可云寿,更复食饱衣暖,优游

杖履,其获福亦厚矣。人世间境遇何常,进一步想,终无尽时;退一步想,自有余乐。《道德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五福”出于《书经。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可见,“寿”为五福之首。

曹庭栋说:老年人如果是吃得饱穿得暖,拄杖而悠游,那就是获得了天底下最厚的福气了。人生的境遇变化多端,进一步想,追求名利终无尽时,总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不如退一步想,其实生活多了很多乐趣。《道德经》中有:知足于内而不争虚名,就不会有屈辱;知止于外而不贪得无厌,就不会有忧患。如此可以使人长寿。

“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老年人要知足常乐,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信心,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的人生位置,对自己的位置要有满足感,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拥有而别人不可能得到的,有些东西则是别人拥有而你不可能得到的。不要攀比,凡事需量力而行,随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未必是弱者的行为。学会自我修养,自我排解。

一天不过三餐,夜晚不过一张床,把这些都想明白了,就会活得释然。有这样一句话:“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福是人们心态健康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知足感。不论什么事情,只要以知足的态度对待,那么享乐是福,吃苦也是福;机巧是福,吃亏也是福。

清朝内阁大学士纪晓岚有句话“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知道知足,内心经常会是快乐的、达观的。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一切。在知足者面前,没有过不去的坎。知足可以使人平静、安然。相反,如果一个人贪得无厌、不知满足,那就会总在纠结,总感到焦虑不安。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因为名利和享受方面的不知足而忧愁烦恼;更有些人因为不知满足、贪得无厌,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不知足是人间的活地狱,它会让人无一刻安宁。

中国文化提倡知足常乐。其实人赖以生存的需求很有限,一天不过三餐,夜晚不过一张床,把这些都想明白了,就会活得释然。

在国外有专门的感恩节。美国定在每年11月的第4周星期四,加拿大定在每年10月的第2周星期一。感恩节起源于1621年。1620年11月,102个英国清教徒乘船到达美国的普利茅斯,由于严寒、饥饿和疾病,只有50人侥幸活下来。第二年春天,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学会了捕鱼、狩猎、种南瓜、饲养火鸡等。丰收了,为了感谢上帝的恩德,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大办筵席,邀请印第安人一起聚餐,同时还举行了摔跤、赛跑、歌舞等活动。以后,这个节日就流传下来,并风行各地。心存感激,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善良的、平和的、豁达的心境。

心存感恩,知足常乐,中外文化在这一点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清朝内阁大学士纪晓岚有句话“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知道知足,内心经常会是快乐的、达观的。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一切。在知足者面前,没有过不去的坎。知足可以使人平静、安然。相反,如果一个人贪得无厌、不知满足,那就会总在纠结,总感到焦虑不安。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因为名利和享受方面的不知足而忧愁烦恼;更有些人因为不知满足、贪得无厌,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不知足是人间的活地狱,它会让人无一刻安宁。

中国文化提倡知足常乐。其实人赖以生存的需求很有限,一天不过三餐,夜晚不过一张床,把这些都想明白了,就会活得释然。

在国外有专门的感恩节。美国定在每年11月的第4周星期四,加拿大定在每年10月的第2周星期一。感恩节起源于1621年。1620年11月,102个英国清教徒乘船到达美国的普利茅斯,由于严寒、饥饿和疾病,只有50人侥幸活下来。第二年春天,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学会了捕鱼、狩猎、种南瓜、饲养火鸡等。丰收了,为了感谢上帝的恩德,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大办筵席,邀请印第安人一起聚餐,同时还举行了摔跤、赛跑、歌舞等活动。以后,这个节日就流传下来,并风行各地。心存感激,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善良的、平和的、豁达的心境。

心存感恩,知足常乐,中外文化在这一点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