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寬容-老宋談養生

《老老恆言》雲:世情世態,閱歷久,看應爛熟,心衰面改,老更奚求?諺曰:求人不如求己。呼牛呼馬,亦可由人,毋少介意,少介意便生忿,忿便傷肝,於人何損?徒損乎己耳。

學會寬容-老宋談養生

《老老恆言》雲:世情世態,閱歷多了,也就看透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如今年紀大了,心衰面改了,應該更加達觀。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生活中要謙和寬容待人,少生氣,別人講什麼,由他去,不要計較,否則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而憤怒會傷肝,最終只能傷害到自己,而對別人卻毫無影響。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何必呢?

學會寬容-老宋談養生

學會寬容是人生的一大學問。老子說“心善淵”,就是講心胸應該像水一樣虛靜深遠,能包容一切、化解一切,也就是說要寬容。西方有一則寓言,講的是一位英雄一天在山路上行走,看到路上有個袋子,他踩了一腳,不但沒踩破,反而增大了,他拿起一根木棒砸它,結果那個袋子竟然長大到把山路堵死了。這時一位聖人對英雄說:“朋友,忘了它,讓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碰它,它不長,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對抗到底。”這則寓言的寓意很深刻,它告訴我們不要充滿仇恨,而要學會寬容。寬容待人就會減少煩惱;寬容待人,你就會增加機遇;寬容待人,你就會心胸開闊、健康長壽。

學會寬容-老宋談養生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寫的“難得糊塗”四個字,不少人把它當成座右銘掛在自己工作或生活的場所。人們為什麼喜歡這四個字,說明人們希望能學會寬容。“用爭奪的方法,我們永遠得不到滿足;用寬容的方法,我們可能得到比期望的更多。”老年朋友們經過風雨、見過世面,心態會比年輕人平和許多,相對也更容易學會寬容、做到寬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