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裁掉34歲以上的員工,35歲的你拿什麼養家?

育兒奶爸


我們恐慌的是自己30多歲被裁,將怎麼度過?

任正非說,25-28歲年輕有活力的員工,是創新、創造的主要群體。我們已30多歲的人,痛恨這種說法,這是一種殘酷的說法,卻說出部分事實。

如果我們得過且過,拿著高工資不創造價值,只是對新員工,對下屬指手畫腳的話,那麼,被淘汰之後的確會遇到轉型困難的處境。


這裡引發我四方面的思考:

其一,華為辭掉34歲以上員工的說法,是大大的誤解,10多年前華為發起的7000人大辭職,恰是華為的創舉。讓34歲以上的員工,依舊揹著壓力前進,恰是華為的狼性一面。

大家重新應聘,講自己的優勢,講自己未來怎麼做,把大家的壓力和幹勁都調動起來了,那年7000多人重新競聘,結果只有100人未能再次入職。從結果看,此後10年,華為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在世界範圍內攻城略地,被證明這是狼性法則之一。


其二,即便是不得不離開的華為人,都不是我們所要“可憐”的人。

他們賺的錢比我們普通職員在普通公司多10倍,華為人出來找公司也太容易了,不存在沒辦法後續發展的問題。

其三,華為的作風只是對部分人合適,承擔不了絕對服從,承擔不了無時不在壓力的人,最好別去。

如果你想更從容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你知道世界不僅僅是“贏”字當頭。你要主動選擇遠離華為及類似華為的公司。並不能說離開這些公司,我們就存活不了。

現實是,大多數公司都不那麼做,雖然發展得比華為差許多,但我們不能說其他人就不突出,不幸福。

其四,更深刻的反思是,如果30多歲之前我們不是因為自己的付出,我們的能力而得到回報,懲罰遲早會到來。

我們只是偶爾得到一份安逸的工作,沒有培養自己的能力,做什麼都太一般。那麼,中年危機的確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當我們離開舒適的崗位時,當我們想著換一下環境重新工作和生活時,“35歲的你拿什麼養家”,這類殘酷的問題就會降臨在我們身上。

不過,可以樂觀地告訴你:事情總會過去的,有可能需要兩年,甚至五年。

待八年、十年過去了,你終究能再次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人類的適應性是如此強大,又恰逢生在這麼好的時代,不會有太大的衣食之憂。

如何走進內心,強大自我,才是我們一直的挑戰。


財經作家邱恆明


華為裁員這個新聞,在很大程度影響了職場人士的心情,很多人都兔死狐悲,成了驚弓之鳥,害怕裁員的屠刀什麼時候會架到自己的脖子上來。其實大多數人,大可不必杞人憂天。

首先,個體不代表普遍。

華為裁掉34歲或者41歲以上員工這個事,是一個個別現象,我們不能因為辭掉一名34歲的員工,就理解為所有的人過了34歲都會被辭掉。這件事任正非也站出來闢謠了,說是有人故意解讀或放大,華為是提前退休,而且給了員工很好的保障機制,這個保障機制是你我都望塵莫及的。

再說回來,就算華為會這樣做,並不代表所的的單位都會這樣做,我們不能拿個別當普遍,身邊這麼多單位,34歲以上要裁員的有幾個?

其次,能力是最好的王牌。

我一名同事,是全國保管行業的高級技師,他還沒有從單位離職的跡象,就有很多公司想要高薪挖人。有工作能力強的人,是不懼怕離職的,能力是他的王牌,一打出去,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有什麼好怕的?

真正害怕被離職的,是那種不飢餓、不上進、不離開公司的“三不”人員,不注重積累,不注重學習,甚至不願意付出,在職場了混了十年,他們就是被公司首要裁掉的對象。由於自身能力的欠缺,從這家公司離職之後,也很難再找到下家。

第三,公司如果想裁掉你,肯定不會拿年齡來說事。

沒有哪個公司敢把這條寫進制度裡,如果有,你可以拿勞動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來獲得經濟補償,一告一個準。

35歲的職場人,工作十年,經驗、人脈、資源都達到了一個相對的鼎盛時期,年齡相對年輕,能力趨向成熟。一箇中年職場人和一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哪個更具有競爭力?如果真的是隻看重年齡,招聘的時候就不會強調工作經歷了。

一個有上進心的35歲中年職場人士,一般情況下公司都會下力氣把他們培養為中流砥柱,如果被裁員了,不要糾結年齡了,先從自身找問題吧。


錦瑟的華年


職場上都在傳聞,華為裁掉34歲以上的員工,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麼自己怎麼辦,特別是一些已經步入35歲這個年齡階段的職場人不免會想想,自己能拿什麼來養家呢?

其實在職場打混到35歲這個年齡階層,應該說很多職場人的經歷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同時也是很多人自己智力發展的一個巔峰。這個時候按道理說是一個人精力和體力最旺盛的時期,作為華為來說,選擇在這個年齡階段裁掉歲數往上的職員,就是不想看到他們在走下坡路,員工在走下坡路,無可避免的企業也會面臨這樣的情況。

作為35歲的我們,我覺得還是不用過份擔憂,畢竟這也算是比較極端的例子。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兩點:

1、35歲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積累

35歲這個年齡,很多人都已經在職場打拼了十年有多,有的職務已經有了提升,有的人脈也積累了不少,特別是自己的經濟方面,都算是有了一定的積累,絕大部份人都已經成家立業,甚至有車有房了,是人生中事業發展的火箭階段。

2、35歲的社會、職場經驗足夠禰補年齡大的缺陷

35歲的職場人,跟剛剛進入職場沒幾年的小夥子相比,估計最大的差別就是精力,很多年輕人還沒受到職場的長期磨練,精力都十分旺盛,相比職場中年人便相對穩定點。但是除了這點,35歲的職場人在工作幾乎都能碾壓年輕人,無論是工作經驗、社會閱歷、為人處事還是格局眼光,都是年輕人無法比擬的,應該說每個企業都會很需要這個年齡階段的人作為企業的中堅力量,來支撐企業的運作和發展,而不全都是靠年輕人那點激情和衝勁。

職場上的你覺得有道理嗎?


萍行職場


很榮幸回答你這個問題。如果大家對我有不同的觀點,請在評論區留下你寶貴的意見。萬分感謝!

不要有心理落差,可以考慮跟自己專業相對口的其它企業。

首先我們要認清你是從哪種工作崗位離職的

第一、銷售崗位:可以說在能夠接受大企業的銷售崗位,是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的,也積累了很多的職場閱歷和客戶資源。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相同行業的工作來從事,只是現在很多人心理過不去,有點落差。

第二、技術崗位:這個工作我想就不用愁著養家,如果你有一定的專業,我想你把你的簡歷放在網上,會有好的公司主動找你的,只要你不貪心,找份安穩的工作一點問題沒有。

第三、行政崗位:這部分崗位就職相對有點難度,首先再就業不會有華為公司那麼好的福利,其次工作環境以及公司文化等不適應,會讓你的人生很迷茫。所以這類工作崗位如果只是單純的養家餬口,不難。但是要想有更好的突破,比較難。

前兩個工作是目前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只要你能夠排除心理的落差感,適應一段時間,我想你會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有很大成就的。

我是職場小白,感謝大家能夠與我分享關於職場那些事兒。如果你有職場困惑或者正面案例,我們可以一起分享。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謝謝!


汪星人影視


華為為什麼要消滅35歲以上的研發人員,按照常理,35歲正是男人智力,體力,經驗最巔峰的時間,養家的動力也讓其不敢鬆懈,那為什麼會發生這個現象呢,各種說法,說的都對,但也不對,因為沒揭露出最根本的的原因,其實最根本的的原因,大概華為的高層,包括任正非,並不知道,基層員工也不知道,但有人知道,就是那些中層,部門團隊的領導。下面開始胡說,華為幾十萬員工,人力資源部門絕對不可能人工管理,華為也不會有個“消滅”35歲以上員工的規定,任何一個高層不會說,其實也根本沒想這麼做,但實際確實發生了,因為華為是靠著一個IT系統,叫ERP或者HR模塊什麼的進行管理的,裡面有一個部門效益的評估功能,評估的因素包括人員工資,部門收入等,評估結果會按公司或集團進行排序,評分最低的部門逃不過被整頓或解散的結果,而且首當其衝的必須是這個部門的負責人。入職越久,年齡越大的員工,當然工資逐年越高,而部門領導是這個部門工齡,年齡,工資最高的之一,如何避免排名過低,維持在安全警戒線之上,不被系統和HR部門發現,一是提高部門收入,但這個很難,二是大家不漲工資,但這個也不可能,企業有規章制度,個人也不會答應,三就是淘汰除了自己之外的高工資人員,換成年齡低的新招員工,從而提高排名,保全部門,保全自己。華為其他的行政,後勤等非研發支持部門,年齡大被淘汰的情況很少,因為 一 非生產部門收入是個虛估值 ,就是水分想當飽滿的值,二,這些部門的人員到了一定工齡,工資差不多高之後,就不要求漲工資了,並不受華為研發人員“逐年必漲工資”的硬性規定影響,所以這些部門的排名會維持在中部區域,不會出現在報警區域裡,也就沒有消滅老員工的需要。某種程度上,華為消滅35歲以上研發人員的,是他們的人工智能系統,人工就是年年要求漲工資,一年比一年年齡大的老員工,智能就是他們的管理系統。


四海一驅


最近流行一個職場金句:不要大聲責罵年輕員工,因為他會立即辭職,要罵就狠狠罵那些有房有車有娃的中年人吧——35歲以上的職場中年,哪個不是負重前行,遭受大聲責罵,也只能默默忍受,不可能再像愣頭青一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了。因為,別處還真的“不留爺”了,35歲人真的沒人要了。

這是一個特殊時代。華為清退34歲以上員工這件事,暫且不去論證真假和清退的程度。有一點可以肯定,“35歲危機”現象,在全球職場上客觀存在,也不僅僅是中國職場。35歲,確確實實是一道職場大坎。因為,不論是公務體系,還是企業體系,都把35歲作為招聘下限。

35歲,就是一把雙刃劍。對普通員工來說,人家不招聘你,也是有人家的考量。對技術骨幹,35歲正在跳槽的黃金階段,一技傍身吃喝不愁,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35歲正是獵頭重點深挖的骨幹人才,要麼挖來是中層,要麼挖來是技術總監。真是冰火兩重天啊。所以,35歲有職場焦慮的,要考慮自己手裡是不是有乾貨,有乾貨的不害怕,沒有乾貨的真害怕。

首先聲明,不是責怪中年人自己啊,不是中年人沒本事,而是時代變了,對中年人要求標準高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與十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了。這個客觀現實,很殘酷,但很真實。以前是中年人一統江湖,憑經驗就可以坐上高位。現在,就是反經驗時代,經驗恰恰成為負擔甚至是累贅。以前的優勢,變成了徹底的拖後腿。

怎麼辦?記住一句職場金句:你可以不離開體制,但要保持隨時離開體制的能力。這句話對所有職場人都適用。你可以委曲求全地呆在公司,但要保持隨時辭職走人、養家餬口、甚至跳槽高薪的能力。誰奈我何?

一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35歲正是黃金工作期,對企業來說,你的是甘蔗最甜的那一段。企業沒有理由不好好用你。但是面的年輕大潮,低成本年輕人的衝擊,你要保持自己的技術實力,體現出性價比,而不是被年輕人衝擊。同時,也要做好跳槽的準備,這家企業不想重用你,你可以跳槽到另外一家企業。前提是你手裡要有乾貨。跳槽也是提職加薪的機會。

二是保持新能力嫁接經驗的本領。

有許多職業,都是越老越吃香的,比如醫生教師,還有傳統技術領域。但是你處於通用專業領域,就很危險,替代性太強了。所以,你要找到經驗嫁接新能力的途徑。比如,傳統媒體人,媒體的經驗豐富,但新媒體技術不行,那麼,就要學習新媒體技術,然後把傳統經驗和新技術嫁接起來,你就能超越兩邊都不強的人。

三是要有知識、資金、經驗變現的能力。

35歲的職場中年,有經驗,有知識(過時了?),有資金(積蓄)。許多35歲的職場人活得更好更滋潤了,他們都感慨這是最好的時代,可是不懂這些變現的人,卻在悲嘆這是最壞的時代。古人說,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六十就惹人嫌了。35歲的人,可以把知識分享出去,賺錢。可以用積蓄投資理財,有人說四十歲的時候,如果資產性收入不能超過工資就是失敗的,明白了嗎?還有就是賣經驗啊,許多35歲的人做自媒體做培訓,也可以斜槓生存的很好。

綜上,華為34歲以上的員工,都會比別人活的很好。要麼留在華為,享受高新和分紅,要麼離開華為,可以選擇其他公司跳槽升職。再大不了,35歲的華為人在深圳沒有套房子嗎?賣掉它到二線城市,可以養老了。其實,真正危機的是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通用專業的中年人,所以,要學習以上三條出路,僅供參考。


職場火鍋


被華為裁掉的35歲員工,依然會生活的很好的!最起碼比大部分在這兒討論“華為裁掉的35歲員工,靠什麼養家”這個話題的人,生活的好!


如果畢業去華為,在華為幹到35歲,基本上:

1、定居一線的,一線至少有一套房,而且已經還完貸款了!不少人還有兩套!

2、定居二線的,妥妥的兩套房了,基本都還完貸款了!

3、有車,有老婆,要娃

4、通常還會有百萬元以內,數量不等的存款!

就這個狀態,幾乎可以秒殺國內90%以上的工薪族了,你靠打工到35歲,包括現在圍觀這個話題的,沒有被公司“裁員”的人,肯定還不如他們!

很多人無房無車無老婆無娃無存款,卻在這兒擔憂這些“打工貴族”的前途!


從來不會有企業能夠讓你“養老”的,華為更不會:

1、華為文化很“狼性”,體力不足的35歲以上員工已經跟不上節奏,所以要裁掉!

2、華為需要新鮮血液,保持競爭力!

3、人來人往,跳槽裁員,難道這不是企業常態嗎?在一個企業幹到老,恐怕只有幾十年前的國企才是這樣的吧。難道你想讓一個狼性文化的公司“吃大鍋飯”?

所以,華為裁掉35歲以上員工,無可厚非。現實是不管你在哪個企業,都會輪到這一天,提前做好準備就是了!


中興“跳樓”,“中年危機”是因為“你在夢境裡生活的太久”:

1、中興“跳樓”那是員工,搞不懂為什麼非要在深圳買二套房?把自己壓力搞那麼大!他知道全國有多少人,別說深圳了,就是在二線連一套房都買不起嗎?這些人也沒見誰跳樓呀!

2、“中年危機”?難道少年高考不危機?青年求職不危機?老年養老不危機?既然大家都危機,那就不是危機啦,這只不過是常態,別矯情了,該幹嘛幹嘛!

3、華為35歲裁員後,依然可以去民營中小企業做技術,去初創公司做總監,去跨行業去奮鬥,以在華為受過的訓練,這些人以後都不會太差的!至少比大部分其他企業的員工要好得多!



看看廣闊的二三四線城市,很多人35歲的時候,有多少還沒有確定職業方向呢,有多少還在小公司從事基層工作呢,有多少還在開著小店維持生活呢。

你35歲,都已經在華為幹過了,你怕啥?被華為裁掉的35歲員工,以後依然會是這個社會的比較靠前的那一批人,因為奮鬥者總是奮鬥者!


文/穿牆學院:世界500強企業高級培訓經理,十餘年職場教育專家,分享企業培訓與職場經驗,全力助你穿牆而過升職加薪,期待你的關注,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你的看法。謝謝!

穿牆學院


先探討年紀的問題,35歲年紀大麼?

如果35歲了還在做基礎職位,如工程師,碼農,專員。年紀確實有點偏大,而且所謂的中年危機已經很靠近你了。

但是如果在35歲了,你已經做上總監或者是副總的位置,其實年紀一點也不大,甚至可以說還是很年輕的!

在大企業,到了35歲左右,一定得謹慎的考慮自己的前途!



1,建立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

或者你掌握著核心的工藝,或者是技術,或者是團隊,總之是讓公司對你又愛又怕,

想處理你還投鼠忌器。之前在製造業工作的時候,有個工程師主管就很厲害。有幾道核心的製程良率之前一直很低,

但自從那哥們接手後,良率居然從不足60%硬是改善到90%以上,中間換過一次人,良率硬是又下去了!這個就是核心競爭力!

2,謀取核心職位!

如華為這種公司,企業大牌子響。只要願意,一般可以去小點公司或者上游供應鏈公司中做個高層。小公司和上游公司一般喜歡大公司的人。

一方面是見過大公司是如何運作的,另外在大公司幹久了,業界多少有自己的人脈,後面很可能用得上。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個大外企,當時

同事有個做SQE的,因為經常和供應商打交道關係好,後面直接去了該公司做副總,一路發展的也是順風順水。

3,如果上面兩條路無望,儘量做些副業。

現在做副業的路有很多,可以開餐館,可以做自媒體,可以轉諮詢,或者和人合夥開培訓中心?說不定這些也是以後的一條路。

35歲年紀其實不大,可以說是職業生涯開始的黃金年齡,其實你看看高端一點的職位,起步年紀大概都是35歲!

關鍵是提前準備和對標!


垮掉的一代在努力


本來就是金錢交易 你沒有價值當然讓你離開 最重要是年輕人才是最有價值的 勞力現在隨隨便便造個自動化設備 第一容錯率高 第二效率高 第三比人力成本低 完全能符合現代化批量生產

請告訴我為什麼用已經體力減退的員工的理由

最重要的一點 35歲左右的員工 技術雖然有經驗 也不會願意善待年輕員工 反而會利用自己的工作經驗謀取本應屬於別人孩子的飯碗。

企業為了保持活力 會吸收年輕人,那群年輕人更懂分享,合作 更懂互利互惠 而社會化的中年人不能比的。

舉個例子 在地鐵站 我沒有帶硬幣 中年人會很顧慮 考慮的是我排隊時間太長

年輕人則是立馬給我一枚硬幣

兩者的思維模式不一樣 一種樂意分享創新活力

另一種 生怕別人慢了一秒鐘 耽擱他行程

兩者本身就是兩類人

最重要的是 你們永遠低估了大企業對年輕人的渴求慾望。

在廠裡的眼裡 你一身技術 沒有傳承我給予你新員工 你連徒弟都不好好教,而我廠的規模越來越大,反而人工勞力的水分會越大 800員工真正幹活的有幾個?你看的出來嗎?

大雜燴的時代已經結束 各憑本事吃飯的時代已經來臨

這些老員工有的會被傳銷組織吸收 有的會做些小買賣 有些會出國繼續買賣勞力 有些會繼續在這個行業繼續幹 有些會做些違法的事情 不過 優勝劣汰 天盡地義你過的好不好 靠的是自己 不是哪個人賞你一口吃食。

也有大企業不裁員,第一員工特別優秀,擁有與企業相輔相成的關係 第二廠裡面自動化成本高替換人力不值 第三廠有公平合理的老帶新把新人當孩子 善罰分明的考核制度 新老員工融洽

如果你所在的企業沒有以上特點 在勞動成本劇增的今天 也許下一個回家養老的就是您老人家。

當你有話不敢說 有權不敢維 整天死氣沉沉 偶爾一句沒頭沒腦 一句要現實 第一說明你老了 第二說明你過的不如意了 第三可能會有更不如意的事等著你

奇蹟都是年輕有為的青年創造的 所有的裁員 國家新法 調控都是為了這群新種子 新希望。你要做的就是安心就好。國強則民強 國富則民富。

雖然說的無情寡義 可是真已經到了這個時代了 老人活不好忍忍就是 年輕人才是社會基礎 未來的企業就是年輕人之爭 你家有一個優秀的年輕人 企業直接給你套房子都有可能

你問為什麼?

年輕人越少 老年人越多 的今天已經有很多廠根本找不到新人 留不住新人 慢慢失去活力 甚至倒閉。

而未來能生存的企業必定是年輕人 所追捧的企業 而最新科技的得益者也是年輕人 即是人才 又是戰略資源 又可以傳承優質經驗 一箭n鳥

而華為的舉動正式打響爭奪年輕人的第一槍 好戲才剛剛開始 桀桀 相信我多不了多久 你會就清楚的知道 第一槍後面如海嘯一般的駭浪

而你也不需要 養你兒子 女兒

而是他們有能力養你們了 所以彆著急哦

我就是這麼有意思的人 最重要的都只在後面三言兩語講完 只有耐心的人才會有的饋贈


夢水流香84479478


儘管華為的這個案例比較極端,但這無疑給我們敲響警鐘:中年危機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社會問題。


這個問題在體力勞動者身上並不明顯,而在腦力勞動者身上反而更加突出。客觀上佐證這樣一個事實:腦力勞動者的職業競爭更加甚於體力勞動者。


從職業角色來看,如果企業中層35歲以上失去上升通道,必然會面臨中年危機。這種中年危機具體表現的尷尬就是上升沒有通道,原因在於個人能力、領導提攜、工作業績等諸多因素影響。同時,現有職位也很難保留,原因是年齡偏大,小年輕還在追趕。這種前堵後追的尷尬局面讓中年人倍感困囧,無力破局。



從根上講,反應出大多數人職業沒有長遠規劃,導致困境一旦發生,就顯得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所以,職業規劃非常必要,不能臨時抱佛腳。 現在企業高管35歲以上,特別是40歲之上都不會再招聘。


職場人要提前做好準備。一是明確目標,30歲力爭成為高管,打開職業通道,升級職場朋友圈;二是多培養個人特長和喜好,當職業發生危機時,可以替自己多準備一條出路。三是要讓自己成為專才,別老想著當通才。

專才可以讓你脫穎而出,通才不僅無法做到,也會擠佔你大量的時間,導致你好像事事都懂一點,事事都不精通,成為典型的職場雞肋。而職場雞肋是最不受人歡迎的角色,也最容易招致淘汰的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