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钢“炼钢专家张祥远 研究生毕业从炉前工干起

三钢“炼钢专家张祥远  研究生毕业从炉前工干起

“随着高效化生产节奏的推进,安全生产是保障。除了一些公文性事务需要处理外,我基本都在生产现场抓安全和生产工艺。”5月8日,记者在三钢炼钢厂二炼钢转炉调度室见到了刚从3号转炉平台匆匆赶来的福建三钢炼钢厂二炼钢转炉车间副主任张祥远。

参加工作以来,张祥远干过了炉前的大多数工种,多工种的历练让他的业务不断纯熟精进,逐渐成为了一名“炼钢专家”。三钢集团公司“优秀青年志愿者”、炼钢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安哨员”、“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这一项项荣誉,见证了张祥远的成长。

苦干实干,勇于担当

2012年刚从贵州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张祥远到了三钢炼钢厂二炼钢转炉车间,一开始他就被安排到炉前工作,成为了一名炉前工,从最基础却又最辛苦的一个环节干起——拉板车、搬碳粉。

“2012年三钢的生产工艺设备还较传统,部分合金、碳粉需要人工加入到转炉钢包内,车间的艰苦环境让张祥远有些出乎意料。”回首过去,张祥远感慨良多。

“那时候需要把碳粉从料斗里搬到板车上,再把板车推到炉后指定的出钢位置,准备出钢的时候增碳使用。由于受出钢时间的限制,扔碳粉要在短短的3分钟内扔完,在四十几度的炉前没扔两袋就会满身汗水。”张祥远回忆,搬碳粉时自己就像机器人一样重复着搬运的动作,一个班下来至少要搬六吨碳粉。

“那时候边扔还要边数数,不能扔错包数,否则会影响钢水成分,甚至造成钢水成分出格,这炉钢水也就白炼了。”张祥远玩笑道,因为炉前工的衣服是白色的,搬完一天的碳粉,整个人黑的不行,走在路上就像一个民工。

“其实一开始叫我搬碳粉,我的心里有点落差。但是有些事是必须经历的。虽然我在搬碳粉,但我一直知道我做这些事是为了更好地熟悉各项工艺操作!”张祥远说。

他用一个故事打了一个比方:曾经有人问三个建筑工人同样的问题,你正在干什么活儿?我在盖房子,我在建设家园,我在建造美丽的城市,三位建筑工人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一个人的眼界不同,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成就也可能不同。

“搬碳粉是纯体力活,不累是不可能的,我不想把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搬碳粉上,所以每次都抓紧时间搬,搬完才有时间去请教、学习。”张祥远说。

“最土的学习方法”

“我学的是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在炉前主要是学冶炼操作与技术,怎么把炉渣炼好,怎么控制物料,铁水成分怎么样,需要加多少渣料、石灰、矿石,才能让终点成分达到自己理想或预期,这个过程是需要长时间不断学习的。”张祥远表示,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过于理论,有时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就比如说,书本上说可以通过观察火焰和钢水柱流来大概判断钢水成分和温度,火焰越长碳越高,火焰越亮反映温度越高,但具体多长、多亮,书上讲的很笼统。”张祥远认为,这一技巧需要长时间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为了更快领悟炼钢的技巧,每次炉长进行冶炼的时候,我都会拿个小本子跟在他身后学习,遇到不懂的就问。”张祥远回忆。

“老炉长虽然水平很高,经验很丰富,但是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要他们解释原理的时候,他们也就解释得不是很清楚。”张祥远表示,只有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才方便下班以后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对照,让理论更好地结合实践。

张祥远认为,学习的过程中,反思同样很重要。在炉前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过程中,由于每天炉况都不一样,除非在一个岗位上呆好几年,不然不可能把每一种炉况都经历一遍。因此时刻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才能尽可能地提升自己。

“你一个研究生,这点东西会记不住吗?”看到张祥远不时拿着小本子在做记录,不少同事这样笑话他。

然而张祥远只是跟他们笑笑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记一记增加点印象。”张祥远觉得自己悟性不高,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班中时间就那么多,只要把东西记住了,通过长时间汇聚积累,然后进行提炼归类、反思总结,就能比别人掌握得更牢,掌握得更好。这样的本子,张祥远记录了十三四本。

爱岗敬业勇担当

对于炉前工来说,苦累自不必说,危险更是无处不在。为了学习看柱流判断出钢温度和碳含量,张祥远的手臂就曾被灼烫伤过。

炉后出钢位置有两个观察孔,从这个观察孔可以清晰地观察柱流。“我当时为了学会怎么看,经常站炉后一看就是几分钟。因为温度很高,所以我都是把手举起来,整个前臂横在自己的炼钢镜下方,遮住下半张脸。”张祥远拿起手臂示范到。

“那时也没人跟我强调这些安全事宜,干完活等到出钢的时候我就一直站那里观察,连续几个班下来,有一天回家我发现整个手臂红了一片,没多久就开始长起了水泡。”张祥远回忆,当时为了不被感染,还特地去诊所把整个手臂用纱布包起来。

“因为手臂受伤,那几天我想和同事换换作业内容,却没有人愿意。我只好硬咬着牙用一只手搬碳粉,一直到手臂上的伤好了,没请过一天假。”张祥远说。

“有一天主任问我手怎么烫伤了,怎么不请假?”张祥远表示从没想过请假,年轻人这点苦还是能吃的,咬咬牙就挺过来了。

“其实从上班到现在除非大事我基本都不请假,虽然我家在宁化,但在炉前倒班的五六年时间里,我没在家里过过一个年。”对于过年期间没办法陪伴在父母身边,张祥远内心有着一丝愧疚。

“我父母有时候也很生气,跟我抱怨道:你做什么重要的工作啊,一年到头也回不了两趟家。”张祥远只能耐心地解释,班组人员固定,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请了假,就会给别人带来苦恼。更何况你想请假他也想请假,岗位缺勤的人就多了。

“所以我都尽量在休息的时候回家。早上回去过个夜,第二天下午就坐车回来,睡个觉然后开始上夜班。”张祥远说。

凭着自己的苦干、勤学和敬业,张祥远从最苦最累的炉前工做起,从炉前工到副炉长、技术科科员、炉长、调度长、转炉工艺组组长,2018年张祥远又被提拔为转炉车间副主任。

不论在任何时期、任何岗位上,张祥远都有坚持“学习实践走在前,立足岗位干在前,急难险重冲在前”的勇气和冲劲。八年来,他先后提出了多项工艺优化提案,助推三钢智能化、环保型现代化企业建设。

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好每一步,最终成就了今天的张祥远。“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张祥远说。

(三明日报记者 黄宝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