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藥業7日6跌停市值蒸發240億,毛利率、高負債、高存貨遭拷問

記者 | 梁昌均

5月13日,依舊處於風口浪尖的康美藥業(600518.SH)再度跌停。

當日康美藥業以跌停開盤,隨後則在盤中震盪,最終在收盤前一個小時徹底封上跌停板,收盤報5.78元/股,超過16萬賣單封頂,全天成交額超19億元。

自4月30日因財務差錯更正爆出近300億貨幣資金“不翼而飛”等情況後,康美藥業連續5日跌停,5月10日則被遊資撬開跌停板。今日則是康美藥業7個交易日內的第6個跌停,期內市值已蒸發近240億元,曾經的白馬股千億市值僅剩287億元。

康美藥業近期成為監管機構重點“照顧”對象,繼在此前受到有關會計差錯更正及具體科目調整情況等事項的監管工作函和問詢函後,5月12日晚,該公司又收到上交所下發的2018年年報事後審核問詢函,要求公司從業務板塊及毛利率、主要資產及負債項目、經營業績和現金流等三方面做出補充披露。

根據4月30日發佈的年報,康美藥業去年實現收入193.56億元,同比增長約10%;淨利潤11.35億元,同比下降達47%;扣非歸母淨利潤10.21億元,同比下降近51%(同比數據均為2017年調整後),該公司自2001年上市以來盈利持續增長的狀態因公司所謂的會計差錯調整而打破。

康美藥業依靠中藥發家,經過多年向上下游的拓展,目前已成為國內中醫藥產業領域業務鏈條比較完整的中醫藥龍頭企業。但在經過調整後,康美藥業去年醫藥板塊業務毛利率出現大幅下降。

年報顯示,去年康美藥業醫藥業務收入165.04億元,佔比達85%,毛利率則同比下降10.37個百分點至28.77%。細分來看,中藥飲片、中藥材貿易、自制藥品、藥品貿易、醫療器械等主要板塊去年毛利率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此前被質疑毛利率過高的藥品貿易板塊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2.69個百分點至31.94%,醫療器械也下降9.91個百分點至23.89%。

康美药业7日6跌停市值蒸发240亿,毛利率、高负债、高存货遭拷问

根據年報,康美藥業的藥品貿易和醫療器械流通業務的銷售終端主要是醫院和連鎖藥店,公司通過醫藥物流延伸和直接代理方式進行配送。但即便是去年藥品貿易和醫療器械流通業務毛利率明顯下降,仍遠高於大多數同行不到10%的毛利率,康美藥業將原因歸結為對中醫藥全產業鏈上下游的掌控優勢。

對於毛利率變動情況,上交所要求康美藥業補充披露各板塊毛利率調整情況及原因,分析去年藥品貿易、醫療器械等毛利率變化較大的具體原因。同時還要求公司補充披露細分板塊客戶情況、關聯交易等,並選取同行業可比公司,對比分析毛利率水平及變動的合理性。

同時,隨著康美藥業財務調整公司2017年近300億的貨幣資金“消失”,公司債務壓力也陡然凸顯。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底,公司資產負債率62%,短期借款115.77億元,長期借款6.90億元,其他流動負債67.50億元,應付債券167.73億元,債務規模合計357.90億元,佔總資產的48%,而貨幣資金僅為18.39億元。高額債務也導致公司去年利息費用達到18.38億元,佔淨利潤的164%。

上交所就此要求康美藥業列舉最近五年的舉債情況,就債務規模與業績增長的匹配性、未來一年的具體償債安排、是否存在難以按期償還的債務等情況進行說明,並充分提示相關風險。

此外,康美藥業的存貨問題在財務調整之後更加突出。康美藥業此前發佈的財務差錯更正公告稱,2017年公司存貨少計195.46億元,更正後增至近352.47億元。通過年報對比數據,2017年存貨少計的項目主要是庫存商品,顯然公司存在將庫存商品提前確認為收入從而達到增加業績的意圖。

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底康美藥業存貨仍高達342.10億元,佔總資產的46%,其中庫存商品266.05億元,佔比78%;消耗性生物資產37.91億元,佔比11%;開發成本及產品合計34.19億元,佔比10%,這三大塊是主要的存貨科目。

這些存貨恐存在滯銷風險。據Wind數據,2018年康美藥業營業週期高達1028天(約為2.8年),其中存貨週轉天數為923天(約為2.5年),相較2017年增加125天,是2014年的5.4倍,顯示公司存貨變現能力越來越低;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也從此前的30天至40天左右迅猛增加至105天,可見公司為促進產品銷售而大幅放寬了客戶信用期限。

康美药业7日6跌停市值蒸发240亿,毛利率、高负债、高存货遭拷问

今年一季度,康美藥業存貨週轉天數為891天,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繼續增加至116天,而期內營收基本停滯增長,淨利潤也出現接近15%的降幅,公司營運能力持續惡化。同時市場對康美藥業調整後高企的存貨的真實性存在疑問,存貨的變現能力也引發投資者擔憂。

對於高企的存貨,上交所也要求康美藥業說明大規模儲備存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並披露各項存貨類別的主要構成、數量和金額等,並對原材料和庫存商品分品類披露自產、外購的有關情況做出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此前備受質疑的消耗性生物資產,上交所也要求公司分品類披露管理主體、種植基地、種植年份、種植面積、種植數量、種植費用、生長週期、保苗率,以及預計或實際採收年份、採收數量、銷售數量、銷售收入等。此前康美藥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對於外界來說相當神秘,這一系列發問可謂精準細緻。

康美藥業消耗性生物資產主要為林下參和種植園參,包括公司購買吉林林下參種植基地款及所發生的相關種植費用和子公司集安大地參業種植園下參所發生的相關種植費用。康美藥業去年10月發佈的澄清公告稱,截至2017年底,公司消耗性生物資產為32.54億元,其中林下參28.48億元,種植園參約為4.04億元,且公司當時稱不存在減值情況,但依舊並未打消市場疑慮。

截至去年底,康美藥業消耗性生物資產進一步增加到約37.91億元,且依舊未披露具體情況和涉及審計的實質性內容,但對其計提了297萬元的跌價準備。上交所則進一步要求年審會計師結合各類存貨特點,進一步說明為確保存貨真實、準確、完整所執行的審計程序及取得的審計證據。

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藥業還對庫存商品計提3514萬元,原材料計提1113萬元,在產品計提159萬元,合計計提約5083萬元,佔同期存貨不足0.15%。對此上交所也要求公司結合各類存貨的價格變化、用途及市場需求等,分析公司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充分性。

另外,在康美藥業對2017年和2016年主要會計數據進行調整後,也暴露出公司現金流的捉襟見肘。數據顯示,公司2016年至2018年調整後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8.42億元、21.50億元和11.35億元,去年同比近乎腰斬;調整後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23.05億元、-48.40億元和-31.92億元,持續三年大額支出。對此上交所也要求進一步分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持續多年為負,且與同期淨利潤呈現大額差異的具體原因。

上交所要求康美藥業在5月22日之前,就年報問詢事項予以披露,同時對定期報告作相應修訂。此前上交所還要求康美藥業對5月5日下發的關於財務調整事項的問詢回覆在5月14日前作出披露,目前公司尚未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