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广东人喜欢打包吃剩食这一现象?

正版才华有限青年


不浪费食物好啊!其实爱护食物就是爱护生命。如果总是浪费,人会慢慢不知饥饱,吃的随意。随意对待饮食,随意对待身体。这样身体也会变得迷迷糊糊,人也迷迷糊糊。

如果对食物讲究点,就会尽量根据需要准备食物,这样心中无形中就对量和质经过一番筹划,身体也会越来越壮实。

人肯定都不喜欢吃剩的,但是自己的行为要符合初衷,你既然计划了这些食物,那么就应当尽量吃,如果发现自己计划不妥,吃不完,再打包,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这样就会在计划吃———吃不不完———打包———继续吃完———下一次计划少一点———都吃完啦,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自己对自己的需求把握的越来越准,对身体的好处越来越多。


小叶画画34人家


广东人飘过,食物不能浪费的,一般我们在外面吃东西,吃不完,对厨师也是不尊重!所以我们点菜也是点到即止,不是越多越好!很多时候知道控制自己的饭量,就避免打包!但有很多时候菜无意点多了,我们都是会打包拿走,给家人吃,或者邻居吃,总之不会浪费,有时候房东约我去吃饭,人家身家过千万也是让我们不要浪费,吃不完全部打包走!

在村里的时候,摆酒席也是,客人全部吃饱后,剩余食物大多数都被打包,要么拿回去自己吃,要么拿回去喂鸡喂狗都不浪费!

这并不是脸子问题,是个人修养问题!

倒是遇到外省的朋友款待我的时候,点很多菜,大多数都吃不光,很浪费!可是他们认为款待客人要大方!我也理解,但是我都觉得浪费!!!!


Rampampam


作为一个广东潮汕人,相信在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众做周知,战争过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贫困,最为典型的就是潮汕三市,潮州揭阳汕头,那时候在我奶奶到我父亲这两代人尤为明显,李嘉诚之所以去香港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贫穷,所以广东大部分人都是贫穷过来的,一般广东人在外的饭局都会提前统计人数,按照就餐人数进行合理的点菜,最大程度降低浪费,而且大部分潮汕人都是种田或出海捕鱼为生,都知道其中的辛苦,每个食物都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潮汕人就知道。本人举个自身的例子,我就算吃泡面,也会连带汤也一起喝完,这是一种习惯,在外就餐时,有时因胃口等原因导致吃下的,一定会叫服务员打包的。很多人看到打包的会用异样的眼神看过来,听到外面好多人说潮汕人很奸诈,很精明,很精打细算,

在这里我要为我们潮汕人正言几句,我们不奸诈,我们精明,精打细算是因为我们穷过,我们知道赚钱不容易,我们勤俭,我们不浪费,在我们潮汕,普片可以看到很多大老板,外表很朴实,没有奢华的包包或手表,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就会说,土包子,不懂得生活,土豪这个词好像也是这样而来,我想说的是,每个人追求的生活不同,有些人追求物质生活,有些人追求的是心灵上的安逸,他们不是不懂的装饰自己,他们有资本可以装饰,只是他们觉得没必要,也不需要去装。在这里呼吁广大中国人民,希望大家珍惜食物,勿铺张浪费,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潮汕谈世情


我认为广东人务实。

以前单位聚餐,协作单位间相互招待在餐桌上只能吃下30-50%,经常很多荤菜都没人动筷子。那年代不流行打包。招待方是本地人可以带回家热热再吃啊,可谁都不会这样做。

后来自己家去饭店订年夜饭,人数少要半量菜不给订,只能减种类,盘碗数量减半每盘菜量不减。我们带了几个饭盒去,最后还是剩太多,只能选好回锅的菜装些帶回。


aa老朽


我说过,与其说广东人对粤语执着,不如说是对粤语文化的执着。就正如将吃不完的剩菜打包。

吃不完打包不单是一种现象,其更是粤语区域的一种亚文化,其语言标签是:“要有衣食”。意思就是要尊重食物,珍惜食物,不要浪费。



在三四十年代的粤港,上酒楼吃饭的客人,是鲜有打包回家的。但他们吃剩的餸头餸尾,酒楼也不会丢掉,而是会收集起来卖给小贩,小贩收齐后,用水冲洗干净,再拿到街市,廉价卖给低下阶层的贫苦人。这种食物的名字叫“杂水”。其核心价值观依然是不浪费。

这种生意式微后,在酒楼老板的鼓励下,食客便开始打包回家吃或送给附近穷苦人吃。上一辈的长者还是喜欢用这个词:“有衣食”。



曾几何时,很多外省人都不理解这种打包现象,称其为吝啬。但广东人我行我素,执着坚持。而今日,此现象已成为一种带着浓厚地域色彩的“打包文化”,席卷全国各地。

或许,广东人对粤语的执着,便是源于对粤语文化的自信。“有衣食”也仅为万一,有机会再讲讲其他的。

嗌出广州嘅声音。我系筱静,麻烦大家帮个忙,关注一下。


粤菜美食联盟


打包好哇!

我侄女结婚,订了一大堆酒席,有的才四五个人就开吃。

其中有一种干饼子,味道特别好,有好几桌都剩了,我们桌上的吃的干干净净,后来我去找看有没有剩的,还被那些服务员给藏起来了。

我看到他们一摞一摞的拿塑料袋装起来,搁再一个我们都不会注意的角落,我就毫不客气的拿了三个走。

我侄女把剩的瓜子,糖果给了我一袋,后来又特别可惜了那个小炒肉和干锅虾,味道还好就是因为上的菜太多了,他们一共定了19道菜,意思是长长久久的意思。

我也带了一些小炒肉和干锅虾回来,那些这东西整整吃了五顿,另外别人也有带的,糖果瓜子本来就是我们自己拿进去的,虽然剩的太多,又腆着脸拿出来了。

出来混的,都不容易,谁也不认识谁,为什么会不好意思拿呢?主要是觉得自己应该拿走的就拿走。

有些东西不拿走,被人家倒在泔水桶里,大大的浪费资源,地球上有好多资源都可以再生,可是我们的钱它不能下崽呀,能省一点是一点,所以我觉得应该打包,不管住在哪里,能打包就打包,面子可是吃不饱的。


青鸟说玄幻


我是地道广东人,从小受到的教导也是不能浪费任何食物,所以外出吃饭点餐,尽量点到够吃,清盘不浪费,吃不完的也会坚持打包。有一次去西藏旅行,一大班朋友去吃烤全羊,点了很多菜也吃不完,因为朋友请客,也不好意思打包,看着那么多菜浪费了挺可惜。过了几天,我们也回请朋友们去吃烤全羊,也点了很多菜吃不完,因为是我们请客,所以我就悄悄把剩下的半只烤羊和两只没吃过的烤鸡打包了,老公还责怪我打包有点丢脸。由于在外旅行,也不会再吃打包的食物,回到宾馆,我把打包的烤鸡给了看车场的老伯,老伯很高兴,马上打电话给他的朋友,还让朋友带上酒,好好喝一盅。把打包的烤羊给了宾馆的前台妹妹,小妹妹也很开心,说阿爸妈妈还没有吃过烤羊,今晚可以带给他们尝尝,还特别跟我道谢。其实打包剩菜,不是小气,更不是丢脸的做法,地球的资源和食物都是有限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浪费?


逗比-小P


首先,我不觉得只有广东人没吃完饭,爱打包,这应该是个人的问题。比如我之前在广东打工时候的老板,他每次都喜欢点三四个菜,从来没有吃完过,也没见他打过包。

所以说打包这个情况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也有不喜欢打包的,和地区是没有太大的关系的!

不过打包这个举动我是赞成的,毕竟从小就学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浪费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也不能说不打包就不对,比如说你平时可能吃两三个菜没问题,但是你那天肚子不舒服,不过你又有事要去办,那么你打包提在手上也确实不方便,那么偶尔一次也没什么关系!

只是希望大家能正确的对待这个问题!


宅的影子


十几年前,一次同学请客。去之前虽然没有去期待什么大餐,但其实潜意识里就认为是平时大家去的馆子或者差不多的。结果到了一看是水饺,不免心里有点落差,可能有这种感觉的不止我一个人,都没吃多少,吃完有一句没一句的,没一会就约了去网吧了。剩下我和请客的人,看着剩下的水饺,对方说别浪费了,打包各自带些回去吧,我想也没想一口就回绝了,对方以为我是客气,我就又表态了一次。对方只好打包自己带走,其实对于那个年龄的我来说,虽然明白什么是对的,还是产生了一些瞧不上扣扣搜搜的感觉。

里面开了暖气,推门出来的时候,一阵风吹得还是有点凉的。也把我吹醒了,心里一万个鄙视自己,鄙视自己会那么想,也鄙视自己连续回绝两次,不禁问自己算什么。打从那里开始,就真的从心里看淡这种行为,也觉得这么做事应该的。

过年过节婚嫁生日也离不了饭店,如今的人去了都不是图饱的,每每结束后,剩菜怎么处理依然是个问题,我觉得打包没问题,甚至也会帮着打包,可是轮到自己家里做宴席,还是不想往家里带,可是不同于过去,而是确实多,带回去了肯定吃不掉最终还得倒掉。当然还有一点,钱都花了,吃不了就留下那不是吃亏了,又或者,我自己花钱买的,凭什么不带走。

打包吃剩食,真的是生活气息十足。


mentiroso


可以这样说,广东是最完整的保留了古汉文化的一个省。由于地理原因,广东受外族文化的影响比较少。所以到现在,广东话就成了古汉语的正统继承地区,古汉文化也因此保留得比较完整。我国古代对于粮食是很重视的,“暴殄天物”是十恶不赦的行为!所以古汉人是非常珍惜食物的!这一点在很多古代典籍上可以印证。广东人不奢华、不虚荣、不浪费、行事低调……的行为都是我国古汉文化的体现!都是优良传统!如果有接受我国国学教育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些。反观我国其他内地,事无大小,必大排筵席!铺排满桌,剩菜太多!逢年过节,红包千百!外表光鲜,囊中羞涩!以至于低下层的穷困百姓也纷纷仿效攀比!苦不堪言!我认为,身为广东人不必因外省人觉得我们小气、吝啬而耿耿于怀,反而更应该觉得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