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圳的务工人流量越来越少了呢?

阳春好


一个是生活成本,比如富士康周边新建的公寓,导致农民房的房租也跟着涨。

另一个就是企业现在自动化,普工人员需求减少。

剩下的能做的,一个月几千块,还不如回老家,生活舒适,工资一样。

留下来的大部分是有学历,有文化,有技能,如果你有一技之长,呆深圳也是不错的


深圳小马君


先讲下深圳发展历史: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也可以讲见证了深圳的发展,90年代初香蜜湖这里都是山地还处于刚启动待开发地区,现在的香蜜湖成了豪宅区,南山更是人员稀少现在发展为大前海打造为金融前沿地,在九0年代初正常编织的内地正式工上班平均每月工资就300元一400左右,而在深圳普通上班人员一个月至少600以上还包吃住,在深圳宝安,西乡,固戍等有大量工厂,90年代初内地的经济大多数是比较艰难,人员文化受教育程度大多数不高,小学初中为大多数,能读高中都已经不错,原因大多数家庭困难稍微读点书就跑出来了,深圳广州都成了外出人员的首选地,在当时90年底初来到深圳每个月能拿600以上一年7000元到一万,在当时很多家庭来讲是不敢想象的事情,90年底万元户,不经历的人是理解不了,所以在深圳大开发时期吸引大批量务工人员来到深圳,在2000年左右深圳的房子每平方米平均也就两三千,深圳当时的生活和创业成本都很低!从80年代起深圳开发到2019经过近40年代发展深圳务工人员确实越来越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深圳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

现在普通务工人员工资大多数6000到8000左右,两室一厅的房子在深圳要最低3000以上,扣除生活等开销所剩无几,即使在深圳华为这样的企业刚就职的普通大学生也就一万多点,有较强专业技术人刚入职能有两万左右就很厉害了但对于深圳每平方米六七万的普通房价来说是杯水车薪。

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二三线城市的经济也发展强劲,当地政府对就业也很重视,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在当地就能够解决就业问题,收入也不低还能在旁边照顾父母,所以去外地就业包括深圳的吸引力也不高!

3现在务工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高中或大学毕业是普遍受教育的水平,就业能力和独立性都较强,中国目前的家庭经济都不差,生活至少是小康水平,现在年轻人就业是解决需求问题比如买房买车,结婚等,90年代就业是解决温饱问题是生存问题,想想生存问题温饱问题都收到威胁,还有什么苦不能吃,所以90年代20世纪初去外地就业、创业都是能吃苦耐劳的人!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在房价物价生活成本居高的情况下对普通务工人员已经不再有吸引力,但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端人才在一线城市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


股市港湾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工厂外迁了。

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就是工厂了。

由于成本上升,利润比较薄的公司抗不住了,纷纷搬迁。

连华为都搬东莞去了,更不说小公司了。

对吧。


罗宾2019


工资低,房租高,公立小学难上,私立学校上万,外来务工怎么上的起啊?我都在打算回家了


小郭50053263


生活节奏快,工资和开支不成正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