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狄仁杰是什么样的人?

开心罗布


文化的理想国,有温度的历史,有态度的写作。感谢您的关注!

青年才俊 为官利民

狄仁杰,字怀英,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今太原市小店区狄村人。地方志说,狄村村中旧时有慈恩寺,碑记谓寺基即狄仁杰故宅。狄仁杰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

狄仁杰青年时期,考中了科举里面的“明圣科”(相当于明清时的进士),被任为汴州参军。官职虽然不大,却是重要的地方官,和狄仁杰有过接触的大小官员,都对他表示敬意,给予好评。

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有升降官吏之权的钦差大臣),狄仁杰被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即法官),他上任时,双亲在河阳,狄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对左右说:“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站立许久。成语“白云亲舍”由此而来。后升为中央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的大理丞。

唐高宗李治当皇帝时多病,国政主要由皇后武则天处理。一天,近卫军大将军权善才与中郎将范怀义,误伐唐太宗陵上的一株柏树,高宗夫妇得知大怒,下令处斩,“否则将陷朕为不孝之子”。大理丞狄仁杰却上奏说,按法律和事实,他二人不应该处死,高宗发怒说:“照你这样说,那就是要让我当不孝之子了,不行。‘必杀之’”,狄仁杰并不害怕,引史说理,犯颜辩解。他说,国家有法律作准绳,皇帝也不能以喜怒释人杀人。罪不至死的,就不能乱杀,更不能因为误伐一棵柏树而杀掉两个将官。高宗终于收回成命。过了几天,狄仁杰就被提升为侍御史。

688年,武则天为太后的第五年,唐朝贵族豫州刺史李贞举兵反对则天临朝。他带领5000人马,叫士兵带上保险符,请和尚道士念经来求胜。在豫州(河南汝南县)城东40里的地方一战即败,李贞全家闭门自杀。进讨李贞的是大将张光辅的30万大军,豫州人民听说大将张光辅将要来到,纷纷出城投降唐军。但张光辅的将士多贪功贪财,竟抢掠、屠杀百姓。这时,狄仁杰刚回朝当尚书省的左丞。李贞一破,武则天就派他去当豫州刺史。野蛮的张光辅一伙入城以后,又以搜查李贞党羽为名,随意搜捕,受连累的有六七百家。沦为官府奴婢的有5000人,被判处死的约2000人。狄仁杰看到许多人无辜受累,就特上密表启奏,说明真象,请求“仁恤”。武则天相信狄仁杰,立即下诏,不杀一人,而把这些人流放到丰州(今河套上的五原)去。他们到了丰州后,给狄仁杰立了纪念碑。

狄仁杰对惨无人道的张光辅非常愤恨。有一天,张光辅要狄仁杰供给一些东西,遭到拒绝。张光辅不高兴地说,州官敢轻视元帅吗?狄仁杰义正辞严地指责张光辅包纵部下杀降邀赏的罪恶行经,最后指着张光辅说:“恨不得尚方斩马剑加于明公(张)之颈,(我)虽死如归耳!”张光辅一时无言以对,灰溜溜地走了。但他班师回朝之后,捏造罪状,极力攻击狄仁杰,迫使武则天把狄仁杰调到更远的复州(湖北沔阳)去做刺史。后又谪降为洛州司马。

殚精竭虑 复兴唐室

公元690年,武则天由太后成为皇帝,改唐为周,第二年,狄仁杰被召回朝中当宰相。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以前你在豫州有善政,但有诬告你的人,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说:“谢谢,陛下以为臣有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他不愿意知道诬告他的人是谁。武则天不禁称叹仁杰为“长者”,即特别忠厚的人。

公元700年初,武则天想造大佛像,打算命天下僧尼,每人每天捐献一文钱相助。狄仁杰知道后,上疏力谏,他认为造寺造像,耗资很大,必然增加人民劳役和财物的负担。他说:“功不使鬼,61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捐百姓,将何以求!”武则天又一次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并且虚心地对老臣表示了极大的敬意,说:“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

武则天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曾苦恼过,皇位是传给武姓呢,还是传给李姓呢?她的侄儿武三思力劝她传给武姓,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为此问宰相,都不敢答对,狄仁杰则主张传给李姓,他说:“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如匈奴犯边,陛下让梁王三思招募勇士,一个多月招募勇士不到1000人,而庐陵王招募勇士,不到10日,就招募5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不可。”武则天发怒,罢议。

过了一段,武则天召见狄仁杰,狄仁杰说,陛下也知道,《礼记》说:“天子七庙”。以后各朝帝王都建立家庙,称为太庙,由本姓子孙奉祀祖宗。一位皇上升天后,由新君敬他的牌位,安放于太庙中,从来绝无侄儿奉祀姑母牌位于太庙的事。所以,陛下皇位,不可传侄,必须传子。武则天觉得狄仁杰说的有道理,于是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早年被废为庐陵王的中宗李哲,派大臣从房州接回神都,不久,又听从狄仁杰的建议,举行了迎太子李哲回朝的仪式。

知人善任 推荐贤才

狄仁杰以知人著称,居位蓄意荐贤,所荐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后皆为中兴名臣。在狄仁杰死后的公元705年,张柬之等趁武则天病重,拥戴中宗复位,改周为唐。史称狄仁杰有再造唐室之功。

武则天晚年,越来越信任、敬重狄仁杰,满朝文武,无人可比。在大殿上朝见时,武则天总叫狄仁杰不用按常礼跪拜,并说:“每见公拜,朕亦身痛。”经常呼“国老”而不称名。狄仁杰由于年高且病,屡次请求告老还乡。武则天总是挽留,并叫狄仁杰不要和其他宰相一样到朝内值班住宿,嘱咐其他大臣说:“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公元700年6月,71岁的老宰相狄仁杰病卒。武则天非常伤悼,甚至痛哭出声,她流着眼泪叹息说:“朝堂空矣!”宣布放假三日。从此,每遇国家有大事,朝中大臣们一时不能决断时,武则天总是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耶!”武则天追封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时又追封为梁国公,后人因此称为狄梁公。

狄仁杰的主张和措施,都能注意到安定人民生活,让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他不论在朝廷在地方作官,都受到人民的支持与爱戴。宁州、丰州、豫州、彭泽、魏州等地的人,为了纪念好官狄仁杰,建了他的德政碑或生祠,这不仅在唐朝,就在整个中国封建史上,也是少有的。

在狄仁杰的故乡狄村,村中立一大石碑“狄梁公故里”。

文化的理想国,有温度的历史,有态度的写作。感谢您的关注!


文化的理想国


狄仁杰是个敢于犯言直谏,爱民如子的官员。他在司法领域成就显著,后世有了“神探”的美名。狄仁杰最大的贡献是还政李氏,“李唐复国,实导源于狄仁杰”。



崭露头角

狄仁杰,字怀英,唐朝山西太原人。狄仁杰祖上是羌人,但是他的父亲和他都是读书做官之人,在文化上就是个彻底的汉人。

狄仁杰少年聪慧,发奋读书。据记载,县官来查案,许多人都被问话,唯狄仁杰埋头读书,面对县官的责问,狄仁杰说“书卷之中圣人备在,我尚不能与之对问,怎么有空理会你们这些俗吏”。这也能看出他从小就有过人的胆识。

“神探”美名

狄仁杰顺利及第,先后在各地担任官职,他在司法断案领域成绩显著,在大理寺(类似现在法院)期间,狄仁杰一年结案达17000件,而且无一人喊冤,得到了当时朝廷的刮目相看,朝野上下一致称赞。

电视剧和电影《神探狄仁杰》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也是因为此事,让狄仁杰留下“神探”的美名,

耿直御史

狄仁杰是个正直的人,他敢于犯颜直谏。 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昭陵的柏树,高宗皇帝很生气,但是大理寺依律法审问,应把大将军权善才免官除名,而高宗的意思是把他判死刑,斩首。



狄仁杰说“陛下,臣听说逆龙鳞,忤人主,进行强谏,自古以来就是难事。臣却不这么认为,居桀纣之世则难,处尧舜之时则易。……今日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棵柏树杀此二人,千载之后,人们又如何评论陛下”。在狄仁杰的坚持下,能依法办理,看出狄仁杰不同于凡吏的一面。

政治才能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行伍!

狄仁杰从县官做起,一直做到宰相的职位,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 公元676年,吐蕃与突厥联合进兵,当时的岐州一代兵役非常严重,局势动荡,士兵逃亡。狄仁杰奉命视察岐州,果断采取安抚政策,将捕获的逃兵全部释放,发放口粮遣送回乡,又允许逃兵自首,不追究前责,岐州很快回复平静。

狄仁杰一方面能明于断案,另一方面也善于安抚百姓,稳定一方。

狄仁杰清正廉明,为政宽和,爱抚百姓,深得民心,为了纪念狄仁杰的功德,百姓自发出钱建造德政碑。


险些被杀

武则天撕去“圣母神皇”这最后一层面纱,正式成为大周朝的圣神皇帝。面对众多的反对者,武则天杀了很多人,特别是李唐宗室和功臣。 她一方面大开入仕之门,广收俊杰,借以收取人心,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另一方面她重用酷吏来俊臣,打击反对派。

这时担任宰相的狄仁杰被诬告谋反,也被打入大狱。

狄仁杰“穷则变,变则通”,他假意承认谋反事实,这样对手就麻痹了对手,放松了对狄仁杰的警惕之心,狄仁杰趁机在头巾上写下申冤状,藏在棉服夹层中,谎称天热,转交给家人。武则天这才知道实情,释放了狄仁杰。

还政李氏

公元674年,武则天上表言事,大意是停止战争,劝农桑,轻徭役,以道德化成天下,改变积极开边的国策,收揽民心,缓和矛盾。 武则天的这些建议得到了狄仁杰的共鸣,狄仁杰隐约觉得这不是个普通的女人。



面对武则天的大周王朝,狄仁杰没有盲目效忠李唐王朝,他也没有向许多人那样毫无节操地拍武则天的马屁,这显示了狄仁杰非凡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个人品德。

李唐宗室的人起兵反对武则天,很快被镇压下去了,狄仁杰在处理善后问题时,本着不扩大事态,尽量稳定社会的原则,努力快速恢复生产。狄仁杰是个心里装着百姓的人,很多问题处理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

另一方面,狄仁杰获得武则天的信任。狄仁杰琢磨透了武则天的在皇位继承人的心思,武则天在李姓儿子和武家后人的选择中摇摆不定。

狄仁杰说“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享太庙,承继无穷,若传于侄子,臣则从未听说过有侄子为天子而袱姑于太庙”。 这段关键的话,使武则天正式册立李哲为太子,狄仁杰又推荐了张柬之等人。

李唐复国,实导源于狄仁杰,而成于五王(张柬之)等人,这一点也是公认的。



狄仁杰71岁去世,武则天非常伤心,失声痛哭连说“朝堂空了,朝堂空了”,当遇到朝廷大事,武则天常常叹道:“老天爷为何这么早就夺取我的国老”,足可见狄仁杰在武则天的心中地位。


我是一个小书虫


唐高宗、武后时代的名相狄仁杰大智大勇、断狱如神。

唐代名臣狄仁杰在海外享有崇高的知名度,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而成功地将狄仁杰塑造成神探形象并使其蜚声世界的,正是著名的荷兰汉学家高罗佩。



易学典籍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是武则天时期的名臣,他早年习儒,孝顺父母,为人有仁慈之心,又有儒者风范。在他年幼时,家里有人被杀害了,县吏到他的家中调查盘问,众人都一一作答,唯独狄仁杰安坐不动,认真读书。县吏就责备他,狄仁杰回答道:“书中自有圣贤,我哪有时间来应答俗吏呢”。仪凤年间,狄仁杰担任大理丞,他断案英明迅速,一年中裁断了大量积压的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裁断过后没有人喊冤的。他入朝为官,敢于犯颜直谏,屡次出任外官,辖境内的百姓都刻石立碑来称颂他的功德。后来他受到来俊臣等人的诬陷,被逮捕到了牢里,但他仍然刚直不阿,不肯陷害别人。在狱中时,他又想方设法让武则天得知他的冤情,因而能够得以幸免。后来,他被任命为相。在任期间,举荐了张柬之等人才,并且劝说武则天武后重新立庐陵王为太子,使得唐室得以复兴,狄仁杰功不可没。


信念执著146


推荐一款简单好玩刺激的游戏[發][發]游戏种类多,应有尽有扫码!下载注册绑定手机就送[發][红包]6.88-88.88无需充就能玩,赚了就跑!提充快捷方便!让您体验不一样的游戏。



zzswrc


唐玄宗李隆基名下一个谋士,他为奴林王登机立下了汗劳功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