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復聯4評分還高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為啥好評如潮?

ou-zhou


中國的電影觀眾正在逐漸成熟,以往只注重明星,顏值的他們,現在也開始關注影片的內在,以及影片所反映的社會現實。

《復聯4》的熱映

應該說,《復聯4》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

<strong>

作為好萊塢現今最熱門的IP,《復聯4》可謂是集合了現在所有流行的電影概念:科幻、動作、搞笑、冒險等等經典的元素都在這部電影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這部電影驚人的票房也足以說明這一切,19年第一,影史第二,充分說明了這部電影是多麼的受到觀眾的喜愛。

有許多電影在這個春季檔中被《復聯4》碾壓,它以好萊塢電影特有的高傲俯視著其他電影作品。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就在影壇中成為無敵的存在。

《何以為家》就是這樣一部無視《復聯4》那耀眼光環的電影。

以真情打動觀眾——《何以為家》

如果說4月份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復聯4》各位超級英雄的結局,那麼5月份,中國的電影觀眾則在《何以為家》所帶來的那個讓所有人心痛的劇情中久久難以自拔。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了童年,如果這個孩子自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關愛,如果這個孩子過早的承擔了本應由大人承擔的責任,如果這個孩子在12歲時就已見過了世間的醜惡,那麼這個孩子會怎麼樣?

《何以為家》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12歲的扎因過早的承擔起了養家的責任,而他無能的父母及不作為的黎巴嫩政府則漠視著他的苦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唯一的妹妹被親生父母出賣後慘死,而他本可以寄託的收養家庭也被黎巴嫩政府無情的毀壞。最終,這個原本善良的孩子成為了自己最痛恨的人,想起自己這些痛苦的根源,他起訴了自己“生而不養”的父母。

《何以為家》並沒有什麼華麗的特效,也沒有什麼大牌的出演,它所表達的一切都是真實發生在地球另一端的生活。這種生活,是生長在中國,這個和平幸福的社會,的我們所無法理解的。

這也是它為什麼能夠打動中國觀眾的心——真正的電影觀眾對真情實感的流露從來不會讓它的作者失望。

中國電影觀眾

到現在,我們可以說,中國的電影觀眾已經變得成熟許多。

從當年“爛片橫行”的低谷,到現在《何以為家》超越《復聯4》的口碑。中國電影觀眾已經從那個看臉選片的年代成功的走了出來,現在的他們觀影更加理性,選片也更加成熟。

正是經過了諸如《戰狼2》、《流浪地球》等國產佳片的洗禮薰陶,中國電影觀眾已經變得越來越看重電影的內涵。

正是有著這樣的電影觀眾,我們才能看到縱然在《復聯4》強大的衝擊下,《何以為家》依然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票房的寵兒。

這也證明了中國電影觀眾的觀影以不在是人云亦云的盲目選擇,促使他們走進影院的,除去那些大製作、大成本、大明星,越來越多的是電影本身的內在。

《復聯4》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是如果你對那些震撼的場面、華麗的特效、精緻的演員疲倦了的話,《何以為家》將會讓你找到那種久違的刺痛的感覺,讓你的心靈得到一次溼潤。

(愛生活、愛電影,我是黑白貓,獨立影視製作評論人。如果你喜歡我的評論,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在這裡,黑白貓祝所有頭條讀者們生活愉快!)


黑白貓電影


昨天去看了《何以為家》影片並沒有特別大的起伏落伏,因為當時是吃了飯去看的,竟然有暈車的感覺,看的很難受,跟拍鏡頭很多,鏡頭很晃,還有半個小時的時候我就有點看不下去了了,因為身體原因特別難受。也正是忍著看完的這半個小時讓我對這個星期的觀感如下:

主人公所遭遇的不幸基本都是現實中的他的遭遇,家裡孩子很多,父母沒有經濟能力很差,對孩子都很粗暴,以至於贊恩(主人公)說他在家聽到的最溫柔的話就是“滾出去 滾蛋”之類的(原話沒記清楚)雖然身為長子,但是他也只有12歲左右,法庭之上,他的父母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多大年齡了,因為當時他們那樣的家境,大多數孩子都是黑戶。

贊恩年齡不大卻擔當重任,雖然受到的教育不夠,但是他做的事情的方方面面表露著他善良的心,他和他的妹妹們路邊賣果汁掙錢,去阿薩德(房東)家幫忙,他的妹妹薩哈因為她無情的父母和他們家庭環境的原因,11歲就被賣給阿薩德,當時薩哈被強行帶走的時候,贊恩剛好回家準備帶著妹妹薩哈逃離他們的家庭,瘦小的他怎是爸媽的對手,他哭著跑著追在父親摩托車的後面,薩哈伸著手求助,贊恩無能為力,妹妹被賣以後他也偷偷的走了,跑到了另一個城市,因要打工掙錢結實了一個跑到這個城市的來自埃塞俄比亞女人,這個女人也是一個黑戶,買的證件帶著一個幾個月大的嬰兒,由於種種原因贊恩給她帶了孩子,最後這個女人被抓要被遣返,贊恩不知情,一個12歲的孩子像個大人一樣帶著這個嬰兒,想辦法弄到吃的,想辦法掙了一筆錢,無奈房子被房東換了鎖,他的錢也沒拿出來。

他很聰明,也很勇敢,因為他想去土耳其和瑞典,沒有證件又回家找,突然得知他最心愛的妹妹,因懷孕意外死亡了,他拿著刀就衝到了阿薩德(妹妹的丈夫)家裡,這個沒有過程,最後在法庭上看到的阿薩德坐在了輪椅上,阿薩德是一個很滾蛋的人,在贊恩看來。

贊恩進了監獄以後,竟然聯繫上了記者在直播的電視臺,當時獄友們在電視上看到之後傳播到了監獄的各個角落,而主持人問贊恩要幹嘛的時候,贊恩毫不猶豫的說 他要把他的父母告上法庭,他希望他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了,如果你養不起,或者是不能給孩子們健康的成長環境生活方式,那給他們生命的人或許會成為他們生命中的罪人。

片子很壓抑,但是充分反應了戰爭中的國家,動盪的環境,給孩子,給家庭帶來的傷害,還有這些不負責任的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確用另一種殘忍的方式結束他們的生命。

現實中的這個孩子,在救助機構的幫助下他們全家在挪威安家,他也成功的在挪威上學,這樣的家庭和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希望戰爭越來越少,他們儘早擺脫厄運 🙏🙏🙏





文娛情報局


其實好的電影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個人覺得啊,好電影就是能讓你從中學到和感悟甚至反省自身的,能讓你心靈洗禮的,這就是好電影。

電影裡的臺詞都是一個有這種感覺的孩子真實直接的表達。贊恩起訴父母的理由是“他們生下了我”。的確,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如果沒有愛,也沒有能力,何必生下孩子呢。

黑人母子和贊因的相處給整部電影沉重而又心酸的基調帶來溫情和歡笑。在看這部分的時候,我一直都害怕贊因會對小男孩做出什麼不好的行為,我擔心的一直都沒有出現,也讓人相信,善良和希望真的存在,還好導演並沒有毀掉我們對人性美好的嚮往;後面,雖然贊因還是因為不得已放棄了黑人小男孩,可是,更加奠定了人性和生活的真實。

撫養孩子的能力,不僅僅只是物質,當沒有了物質,孩子更多的是需要一種精神上的關懷和培養,贊因的父母沒有,整個貧民窟的父母也沒有。

影片有個讓人很戳淚點的片段,小男孩贊因在起訴父母時說的那樣 “希望沒有能力撫養孩子的人 不要再生了。 ”那個片段看的真的是戳淚點。一直都在想:生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 是給自己已經貧困的窘境增添一個獲得短暫財物的籌碼?還是給自己糜爛的生活帶來一絲熱鬧?

影片裡已經極力淡化了去追究社會政治因素在悲劇裡的影響,也不給出解決之道,這也是法庭戲顯得溫吞水的原因,只把重點放在苦難本身,這苦難本身已足夠有力量了。

在看電影之前,其實我是想責怪甚至痛罵贊因父母的,自己沒有能力,自己的生活一團糟,為什麼還要把這些加諸在孩子身上,可是看到後面辨白時,他們父母留著淚在訴說,責怪痛罵的話說不出口,他們有錯,可是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會發展成這樣的局面,沒有能力去撫養孩子,卻還有生這麼多的孩子,是大人的悲哀,也是小孩的不幸。

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何以為家。“有的人一生都靠美好的童年治癒,有的人卻要用一生的美好來治癒童年”。





陽陽Vivian聊電影


因為《何以為家》是一部真實、細膩、觸及靈魂的作品,它更像是一面奇特的鏡子,照進了和平的可貴,秩序的意義,教育的重要和人性的痛點。

《何以為家》是一部名不見經傳的作品,在國內院線上映的同期電影中,相比較《復聯4》這樣的全球大製作、《羅馬》這樣的奧斯卡獲獎作品、《大偵探皮卡丘》這樣自帶話題的情懷之作,除了奧斯卡入圍影片、戛納獲獎影片之外,《何以為家》幾乎沒什麼可以“炫耀”的。

在大片夾擊之下,截至今天(5月10日)下午15:00,上映了12天的《何以為家》已經在國內院線拿到了2.3億元的累計票房。

原因也很簡單,充滿信息量的《何以為家》,以真情實感面對生活的無奈,以倔強堅強應對挫折和折磨,以一個與年齡極度不符的12歲男孩的視角,講出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故事。

我想,如果你真的用心去品味、感受這部電影,一定會有不同以往的人生感受。

生活在飽經戰火洗禮、社會秩序混亂的環境,被只生不養的父母不斷的虐待,幼小的心靈承受太多的不公和不幸,卻依然抱有一顆善良單純、不服輸的內心,這就是《何以為家》和男主人公扎因給出的生活態度。



或許我是自私的,但從這個苦難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和平的可貴、秩序的意義、教育的重要和人性的痛點。

與自己當下的所謂“不如意”、“不舒服”、“不服氣”相比,看看《何以為家》中扎因的種種境遇,你會覺得自己活得好幸福。


得著說


帶著感動和驚喜,《何以為家》票房能到達3億

此回答不涉及劇透

你很難相信,一部網上高清盜版早已流出、小成本、“小國別”的電影,竟然在復4的高壓面前走出一條漂亮的票房曲線,按照目前的走勢,恐怕票房3億已經不在話下,別小看這3億,這是90%的國產片都達不到的高度,而且,它的3億票房完全是帶著突破性意義的。

竟然有突破性的現象級表現,那麼肯定有其內容性,內容致勝是這種“渺小”的影片巨大的資本,因此,題主的為啥好評如潮最終還是指向了其內容性:

《何以為家》向我們展示了世界上另一個我們所不熟悉的角落的全貌

我們對這部影片的陌生不僅在片名上,也在影片背後的黎巴嫩這個國家上,我們看慣了太多的好萊塢進口片、歐美商業片,甚至是印度現實題材的影片,但對同處亞洲的黎巴嫩我們甚少接觸它們的影片。

從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戰後緩慢復甦、社會發展水平落後的國家的全貌,而影片沒有刻意去遮掩,讓我們能從客觀、平實的角度去觀看另一個陌生的世界。

小男孩是主角也是代表

影片中贊恩的際遇不由得讓人心疼和流淚,而贊恩就是黎巴嫩兒童群體的代表,他們出生和成於極端貧困的貧民窟中,兄弟姐妹多、沒有教育、沒有所謂的親情有友情,周邊就是冷漠和冷酷的環境。

影片就通過贊恩一個人表達了難民卑微的生存現狀、社會經濟的脆弱、成長環境的殘酷。整整就一部“生活悲劇”。

少了平常我們經常看到的歌舞昇平,沒有粉飾的如實反映,恐怕大多數人“哭”的同時也會去思考,這是影片感動人並能將這種感動擴大的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我們看到購票平臺清一色的9分以上的評分、豆瓣評分高達9分,在國產片紛紛躲避復4時,《何以為家》的逆襲能為它們提供很好的思路:只要內容好,你怕什麼?

最後,不得不說,國內觀眾的觀影水平已經比往年大大提高,爛片已經很難用以前的票補+流浪小生的方式去生存,而內容好的影片卻一再以小成本走出高票房,希望國產片能多點《何以為家》。


糾結的雙魚ak


很想摸摸小男孩的頭,告訴他別哭,這個從根早已發爛的世界無力給他一絲溫暖一點希望,就連本應該愛著他的父母也不懂自己到底做錯什麼,有生育能力就代表可以為人父母嗎?沒有養育之心依然一個接著一個將生命帶來世上才是天底下最自私的成年人。

大多數的人們,有幸身處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環境,根本無從想像這些親身挺過家庭悲劇帶來心靈創傷的孩子,在陰影裡載浮載沉努力抓住漂流而過的浮木是多麼絕望。《何以為家》不單單只是一部虛構電影,而是被強勢國家掩蓋的另一處人間煉獄,其乘載了導演對於家鄉的愛與憂愁,對於社會現況的慈悲與關懷。

人們有時批評一些電影過於煽情是在消費貧窮,那是因為我們與他們活在不同世界,我們總將衣食無虞的優渥生活視為理所當然,質疑理解範圍之外的事情,睜開眼睛看看另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吧,從呱呱墜地就揹負無比沉重的苦難,遠離了幸福和美好的童年,被迫接受降生在貧窮現實的痛苦,和沒有愛的世界。

《何以為家》女導演娜丁·拉巴基對電影的收放自如,敘事跳躍而不凌亂,用拼圖方式讓觀眾明白整個故事的前因後果。蘊含了創作者對國家的關懷,發自內心的感同身受和眼前的現實世界,呈現了一個真真切切再普遍不過的社會底層面貌。我們都有能力選擇,但悲哀的是,並非人人都擁有選擇的權利,因此,試著睜開雙眼用心看看錶象世界以外的真實面貌。


漁樂電影


作為同檔期唯一一個能從復聯四嘴裡分肉吃的片子,真牛逼,先誇一波。

因為直擊人心,能引起共鳴。

再說了,評分比復聯四高,當然會好評如潮😂

利益相關:電影公司工作人員,想參與影視項目,可以私信我。



V18205165030


對人類的矛盾進行分析與揭露是電影最偉大的責任!而娛樂的類型片電影只能讓人一時開心!我們需要娛樂電影但是更需要有靈魂的故事!而且觀眾從來都是最聰明的!所以《何以為家》口碑勝過《復聯4》是完全正常的一個表現!











李博華導演



《何以為家》豆瓣8.9分,《復聯4》豆瓣8.6分。《復聯4》以超級大IP/陣容、角色、場面、情懷、龐大的漫威粉絲群體、宣發等方面制勝。而《何以為家》就在認真地講述著一個觸動心靈的故事,單一有時候也顯得更專一。


吉林省映前廣告


說明觀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