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同学欺负,家长该不该出手?

冯学余


当孩子被欺负,家长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

开始感觉到父母力量的强大,还是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父母对于孩子大部分是不管不问的,所以学校里打架斗殴的特别多,有些孩子就是以这种方式拼命刷存在感的。有一个叫李建的男生特别霸道,不但打架还撩妹,同学们敢怒不敢言,有一天,不知怎么的,惹着了一个女生,女生很泼辣,开始和他对骂,男生将一个板凳扔了过去,女生哭着跑开了。没想到,第二天,女生的父母来了,她妈妈直接大骂,边哭边骂,他爸爸对班主任说:老师,你管不了,我来收拾这个小兔崽子,再敢惹我孩子,你就试试。那个时候,我是第一次看到父母因为孩子来到学校的,我们感觉那个女生特别的霸气,因为她后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靠山。从此那个李建的竟然真的再也没有敢惹她一下。

父母是孩子的生死之交,关键时候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作为班主任,对于家长直接过问的事情,我们往往是特别重视的,因为总感觉到这件事情不简单,背后有期待而苛刻的眼光看着你。

所以,我对家长们曾说过,孩子有什么事情,请及时告诉我,我不赞成家长直接找对方家长,但请尽管告诉我。相信我能够处理好孩子们间的事情。

当面对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的时候,家长必须及时的介入,因为:

1.所有校园欺凌的事件,在很大程度来说,都是大人掉以轻心的结果。“小孩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孩子还小,这只不过是闹着玩。”,我对于这种论调特别反感,孩子已经被欺负了,这说明凭她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处理不好,所谓的处理就是忍气吞声,等着事情尘埃落定,但欺凌者会变本加厉,当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颇有成就感的时候,她不可能从此收手,她会持续这种骄傲的存在会感。这个时候,家长必须洞悉孩子的一切,及时的介入,找班主任,找对方家长协同解决,当欺凌者知道他面对的不但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一个团队的时候,想想吧,他会怎样?肯定投鼠忌器的。

那些校园欺凌事件,大部分是家长和老师掉以轻心,“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解决”,这是一种推脱,也是一种懒惰,这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的助推剂。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北京中关村二小发生的拿起霸凌事件没有,母亲的果断介入,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孩子和老师都是一种警醒,那些将垃圾桶套在别人头上的那些孩子,还敢吗?老师还敢掉以轻心吗?霸凌事件还会发生吗?如果这位母亲不介入,就凭那位认为小孩子们之间闹着玩的思想,我相信,那孩子的阴影将会是一辈子的事情。

2.不管不问,绝不是负责任父母和老师的姿态。孩子的成长必须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是不完美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因为在成长中会有很多的烦恼。父母出手并不是说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出头,去找对方。而是对孩子成长中发生的烦恼进行干预帮助,比方说,与她谈心,与老师协商共同来处理孩子面对的问题。这都是父母应该做的。父母是孩子最有力量的成长伙伴。

3.老师有时候也需要家长的支持。曾经处理过一件事情,一个孩子欺负另一个孩子,欺负人的那个孩子被我严肃地批评了一顿,但受欺负人的家长可能害怕和对方家长结下梁子吧,竟然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我,在外面说处理那孩子全部都是班主任的主意,与他们无关。这样老师就很被动了,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其实老师有时候很需要家长的支持!

俗话说的好“民不告官不究”,没有人关心,这件事情也就没有追查的了。

你自己的孩子的事情都不关注,别人能关注吗?作为外人的班主任能够用心彻底给你解决吗?

用心呵护,不是一句口号,孩子在学校被欺负,父母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是教育锋线,一名教育实践和思考者,欢迎关注!


教育锋线


小孩子打打闹闹的事情常有,但是父母要不要介入,这个要区分具体情况。

记得小时候,我哥哥经常被人欺负,是那种没来由的欺负,统称受气包,莫名的会被别人打,被人推搡,身为弟弟的我,经常听到别人说:xx,你哥哥又被人打了。于是我就找到我哥,一起把对方狠狠的揍一顿。

但是解决不了问题啊,我哥还是被人欺负,于是我父亲出马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很多小伙伴都在街上玩,他们又在起哄欺负我哥,我父亲追过去,一顿狠揍,从此,没人再敢欺负我哥了。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我哥哥的性格遭受了巨大的伤害,其实我父亲可以早一点出马的。

以上这个事情说明,作为爱护自己孩子成长的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如果是偶尔的打闹,也就算了。

但如果是那种持续的、没来由的、会对孩子造成身心伤害的欺负,父母必须出马,应该早点出马。强力介入,给孩子一个强大的安全感。


凤阳山魁星五手鲁君雄


我想这是很多家长都思考或者曾经遇到过的问题,一件事情有千万个答案,真正处理起来也只要一种办法。

我们送孩子上学的目的不止是学文化知识,而是他进入社会的初期历练,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人和怎样的事。

我家老大上小学一年级时,她们班有一个混世魔王,据说奶奶曾经是学校的校长,经常欺负班里的学生,连我家幼儿园都比较厉害的老大都未能幸免,给老师说了好像也没有用处。孩子刚上小学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告诉了她爸爸被欺负的实在不行,爸爸有一天放学就找到那个男孩,没有打没有骂,只是告诉他,认识他的家长和老师,以后再不要上课拽头发欺负林悠悠,否则下次就会打他。后来好像再没有说过这事了。现在看来这个孩子不坏,只是我们常说的难听话∶手贱的很。

知道孩子被欺负,家长到底该不该出手,首先如果是孩子亲自告诉你这件事,而且只是倾诉一下,没有寻求帮助,家长就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如果孩子希望你插手,那定是毫不犹豫,但别激动,解决问题是根本,孩子还要好好上学呢。二是你从别处知道孩子被欺负了,同样别激动,先了解情况,再想处理方法。

这里我想说一点,请远离恶人,远离满身负能量的人 ,如果孩子遇到这种人,远离不招惹为主。我孩子的学校里前一段发生一件事,一个小孩子和他们班同学闹矛盾,她的爸爸来了之后哐叽哐叽几耳光打了四五个小孩子,顺便把班主任骂了个狗血喷头,还要打班主任。可能很多家长听了都坐不住了,竟敢打孩子,可是这些被打的孩子都没有闹也没有理那个男的,不是惹不得,是惹了就是一身腥,这个男人在附近就是个出名的游民,无赖、无耻,也没有媳妇,只有一个女儿和老父亲。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教育他任何时刻都要先保护好自己才最重要。


漫优优妈妈


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很正常。解决的途径:首先可由孩子自己解决;其次,可通过学校或连同家长协助解决。家长任何单方面行为都是不合适的,往往适得其反,不利于矛盾的解决。

如近日发生在上饶第五小学的一学生家长杀死孩子10岁同学的“5.11"案,就是典型的家长替代孩子解决同学间矛盾的行为所酿成的悲剧。

“三味”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际中,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家长,同时也参与过不少类似问题的处理工作。总结起来,在对待孩子与同学之间矛盾的问题上,我认为,家长应在具备以下几点认识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处理方式。

认识一: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类似于“过家家”,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与成人矛盾有本质区别。因此,家长应以“平常心”对待同学矛盾。

1、同学间为什么会产生矛盾?

孩子(特别是青春期孩子)精力充沛,特别好动。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内那么多孩子,个性不同,所受家庭教育及习惯、素质不一样,成年累月在一起,本来学校学习有压力,生活又简单枯燥,老师管得也紧,个性及玩乐之心受到压抑。因此,一旦到课余时间,避开老师的视线,好动、好玩、好奇的天性就显露出来。这么多孩子在一起玩乐,相互间或因一次肢体小碰撞,或因一句不文明语言等,产生一些小矛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2、同学间有哪些常见的矛盾形式?

同学间的矛盾,往往是因为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次小磕碰等学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是小小的误会而造成。通常表现为不同玩、不讲话、不交往、嘲讽、侮辱、谩骂、告状、争风吃醋、恶性竞争、肢体碰撞等。

3、同学间矛盾有何特点?

同学间矛盾来自于孩子学习生活中对细小言行的心理感受,不涉及多少利益关系,带有浓厚的幼稚性。正由于其幼稚性,因此在其时间持续上,具有暂时性特点。

同学之间的矛盾固然有危害性,老师和家长应予重视,但也应以“平常心"看待,不可将它看得过于严重,甚至趋于社会化、仇恨化。

"三味"也曾多次处理学生打架事件。曾有一次,2位学生打架,原本2人平时是玩得很好的朋友,只因一次玩笑过火,2人打了起来,互不相让,双方都有抓伤。后来双方家长到校配合处理。双方家长了解情况后,认为没什么大矛盾,便对孩子进行一番教育后,孩子当场握手言和,并表示和好如初。



认识二:孩子与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应充分给予孩子信任,给孩子一个自行处理问题的机会。

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向老师和家长“告状”,从学生安全教育上看,孩子的这种做法也是老师和家长所鼓励的正确做法。但也容易受到同学的反感,甚至让矛盾加深。另外,也侧面反映出孩子依赖性过重,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担当。

"三味"也曾多次碰到过一些学生,因为一点极小的事来“告状"。有时,我也"懒得理会",鼓动学生自己去正确处理。当然,过后,我也会过问一下情况。

同样,作为家长,在得知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也可给予孩子一些建议,先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过后,家长再了解结果,如果有必要去协助处理时,再联系学校和老师处理也不迟。

孩子自己的事,先让孩子自己去应对,可以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责任担当意识。

认识三: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属于学校教育上的事,首先应由学校和老师来处理。家长独自插手,属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行为。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让矛盾升级。

学校和老师一般会教育学生,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应第一时间报告给老师或学校,不可采取绕开老师而直接叫家长或亲戚朋友来解决。

现在不少学生,从小受到家庭溺爱,对父母有较强依赖性,一旦与同学有点矛盾,无论大小,不愿告诉老师,便直接告诉家长。而有些家长,不问青红皀白,采用粗暴手段,将同学矛盾升级为家长矛盾,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三味”曾遇到这样一位家长:他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侮了,孩子告诉他后,便到校私自找到那位欺侮孩子的学生,气愤之下打了那学生一巴掌。之后,该学生哭哭啼啼跑回家,告诉其父母。其父母觉得这位家长太过份了,于是,叫了一帮朋友,找到该家长……事态被扩大,孩子的问题不仅没得到解决,反而在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阴影。


认识四:对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既不可纵容,也不可压制。

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最初的形式或大多数形式确实只是一些小摩擦、小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淡化、消散,但也不排除有因长其积压而变得更严重的情况。因此,总的说来,不论老师还是家长,应该予以重视,以避免让小矛盾转变为大问题(如欺凌事件)。

家长对待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应避免两种极端方式:

一是,纵容。有些家长,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欺凌时,如果孩子是强势方,认为孩子没吃亏,便不问不管,不加制止和教育。实际上,这是纵容,会让孩子欺凌成性,小错发展成大错。如果孩子是弱势方,有些家长则向孩子灌输“不吃亏"思想,纵容孩子"别怕事"或“还手打回去"。同样,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极其危险的!不仅会激化矛盾,还可能导致孩子的意外伤害。

二是,压制。孩子与同学产生矛盾时,有些家长不予重视,甚至一味让孩子忍受,也不可取。我们教育孩子要有宽容之心,学会忍受,这点没错。但对孩子的矛盾堵而不疏,一旦积压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有可能让孩子做出极端行为。



总结语:

总之,家长对待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时,既要“平常心"看待,也应予以重视。处理问题时,应充分尊重学校和老师,切忌独自采取粗暴行为。避免校园伤害事故,是每一位家长应尽的责任。

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三味聊教育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是哪种情况呢?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学校里如果被欺负了,有以下几种,第一是肢体上的欺负,比如说被打,被踢东西,被人家破坏。再一种是语言上的欺负,比如说有一些比较城墙的同学,恶意给孩子起绰号,嘲讽羞辱。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家长不要先急着去还手,首先要搞清楚事情背后的原因,孩子是为什么被他们欺负。要平静的和自家的孩子沟通。比如孩子说我被同学欺负了,你不能上来就说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呀。要认真的听孩子说话,让他们知道父母是最值得他们信赖的人。否则可能会加重孩子焦虑,自卑的心理。

如果他确实被同学恶意的欺负了。在没有做出处理之前,先明确的和自家孩子说,这不是你的错不是因为你不好、你笨他才欺负你。是其他小朋友不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会用暴力来宣泄。你不需要因此来自卑。

接下来就要帮他解决这个难题,例如我们可以让他去报告老师,如何才能被老师注意到?可以在家里待着他演练几遍,用坚定的字眼。来给老师报告,而不是以打小报告或者是发牢骚的语气说。比如“某某同学总是踢我的桌子,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停止,希望您能阻止他”。但是作为老师,我也明白,一个老师在学校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很多琐碎复杂的事情,即使某个同学有什么需求,可能会淹没在众多同学当中。所以家长有必要带孩子在家里演练,学会保护自己,还要锻炼身体,学一点基本的防身术。在面对冷言冷语的语言暴力的时候。教会孩子正确面对。首先和孩子沟通,如果同学在语言上对你有侮辱,有恶意的时候。你越是难过,他们就越高兴,欺负你的动机就越强,所以一定要装的若无其事。第二,你要主动去结交几个相似的好朋友,这样可以替你赶走孤独和害怕,也可以壮壮胆子。第三,不要故意去挑衅他们,或者也像他们说你的坏话那样去说别人的坏话。那么这样你们之间的误会就会更加没完没了了。

最后。我希望家长能做的是能和学校和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学习特差的孩子~小胖,但是他的妈妈性格特别好。每逢班级里有什么活动她都积极参加,而且经常义务的为班级做一些事情。比如说每次放学的时候,如果她来接孩子,总会在十字路口帮助班里的孩子安全地通过路口。所以每次下学,同学们碰见这个孩子的妈妈的时候,都主动地争先恐后的喊她阿姨。小胖在班里虽然成绩差,但是他在同学面前特有面子。所以如果你时间允许,尽量多拿出些时间和精力参与班级的工作。这样可以和同学制造更多的认识机会,也可以和老师有多沟通的机会,真正有效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避免它继续受到欺负。

欢迎朋友们关注我,一起交流家教问题,助您解开教育困惑。


妈妈帮哦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这个问题相信每个家长都会遇到或者说是每个家长都会担心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个要看情况来说家长是否要出手干预。

孩子遇到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是同学刻意的带着极度恶意的欺负并且是持续性的还是只是同学间偶尔的打闹。这是两个决然不同性质的事件。如果是前者家长在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可以先和孩子沟通,采取什么方式来处理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毕竟你的孩子之后还要在学校学习,过激的处理方式可能会给他今后的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太过温和也可能无法真正的保护到孩子。如果是后者,家长在了解到事情的具体情况之后,可以就事情结果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该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这样才不会让情绪影响判断。在处理这种校园暴力事件中,各人认为当事人的态度,心理很重要,应该是家长和学校处理校园暴力事件的优先考虑点。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在更关心当事人心理的前提下处理各种事情,而不是我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

一年级,班里有个女孩子,性格比较活泼,一天她跟同班同学玩耍的过程中,被对方弄哭了,她没有找老师,而是去找了上二年级的哥哥,哥哥听说妹妹被弄哭了,没有问原因,跑到妹妹教室要教训那个男生,这还不算完,女孩子回家又把爸爸给找来了,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女孩子的爸爸把那个男孩子堵了,还给了男生一巴掌。第二天,男生的家长找到学校,说小孩子之间的打闹,家长可以训斥他,老师可以批评他,但是家长不应该堵在路上打他,当时老师听了一脸懵,因为这个事情她都不知道。一般小孩遇到这种事情,可能第一时间是找老师告状。可是这里的小孩好像都不会,他们的第一选择是找高年级的哥哥姐姐,私下解决。这种习惯从以前开始就一直存在。那个女孩子还是比较听话,老师跟她认真谈过之后,很少在出现这种情况。而她的哥哥,怎么说呢,就是奉行能动手决不动口的原则,打架,逃学,破坏公务,甚至翻墙进学校,去老师的宿舍。现在四年级已然无法管理了,成绩更是一塌糊涂。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种蛮横无理的性格如何形成?难道是天生的吗?各人觉得,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很大,那是一种潜移默化。

孩子在受到欺负时,家长最不能做的便是袖手旁观,无论事件是大是小,大事我们有大事的处理方式,小事有小事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委屈时,最起码你的让你的孩子知道,父母永远现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的意外,每个人都需要鼓足勇气前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每个小孩最初的勇气。

建议,在处理校园霸凌事件的时候,父母要更理智一些,不要让心中的怒气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诩謁


孩子被同学欺负,家长千万别出手。众所周知,对孩子的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且这三方面的教育是密不分的。孩子被欺负是由原因的,作为家长关爱自己的孩子是情有可原的,但最关键的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如果动不动就出手,反而对自己孩子起到负面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违法的行为。我个人认为,如果遇到孩子被欺负这种情况,应该及时通知其家长,协同学校老师一起面对面了解情况,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以致于使此类问题不能再次发生,才能起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杨茂稀


很多孩子都有过被欺负的经历,作为家长该怎么做呢?

幼儿期:主要是学龄前阶段

小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很正常,他们的冲突多源于不会分享、自我意识较强,或者不会用言语表达,才会发生推搡、打人的现象。一般不需要家长的干预,更不该简单的教孩子打回去。其实,小孩子就是在打架过程中才学会的与人交往。很多时候,孩子打架后很快就会和好如初。



儿童期:主要是小学阶段

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课下孩子们不再有老师监管,他们可以自由活动,难免会发生矛盾冲突,有时也只是为了好玩才去欺负弱者。

如果孩子被欺负,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告诉孩子如何应对。第一,绝不能忍气吞声沉默不语,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或对方的家长。第二,大声呵斥对方,让他知道你并不怕他,不要在气势上输给对方。第三,教会孩子智慧反抗,如果对方是一个人,并且跟你实力相当,要大胆打回去,让他知道你不是好惹的,但注意分寸,不能给对方造成伤害。如果对方实力强大或人多示众,就不要逞能,要保护自己赶快离开,并大声呼叫,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



青少年期:主要是中学阶段

如今,中学校园暴力致人伤亡的悲剧屡见不鲜。纠其原因,主要是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年轻气盛,谁都不服谁。青春期的冲动使他们做事不计后果,加上孩子们还是缺少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出现暴击伤害事件。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中学阶段被欺负,家长千万不要去斥责孩子,埋怨孩子软弱无能,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第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学会倾听,理解并信任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保护。第二,鼓励孩子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交朋友,做事不但有了帮手,相应的也就减少了对立面。第三,教会孩子用自己的宽容、智慧、幽默化干戈为玉帛。第四,告诉孩子,人不犯我,我绝不犯人,人若犯我,绝不软弱,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勇敢反抗。第五,勤于运动,强身健体,让对方望而生畏,觉得你不好欺负。

父母是孩子的心里避风的港湾,孩子受欺负,家长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打回去”以暴制暴,要教育孩子尽量不施暴于人,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避免被暴力所带来的伤害,让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


心语201905


看到你的问题,我想起了一句话: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1.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是正常的,正常渠道应该是家长---学校---对方家长,和平解决的最佳收获是孩子们可以不打不相识,成为最好的朋友。这样的结果真的有,也是老师和家长最希望看到的。

2.遇到不讲理一味护短的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不可以莽撞,需要智慧,保护自己,警告对方。

3.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在校的话借助老师,校外的话借助警方,提倡和平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选择自己出手。

我曾经遇到一对女生打架,严重到搬凳子互砸。后来一方家长觉得孩子受了委屈,气势汹汹地带着人来学校闹事,扬言处理不公平就让学校办不下去,并且声明自己刚刚从局子里出来,不怕再进去。

开始时情况很恐怖,但是家长能直接找老师,就说明他对老师还是尊重的。

经过几次交锋,和平解决。家长说被我的一句话感动了,这句话是:对我来说,两个孩子就是我手心手背的肉,我不能让任何一个受伤。

最后,这两孩子成了好朋友,在临毕业时搞的主题班会上,她们旧时重提,抱在一起留下激动的泪。

所以,处理这样的事需要谨慎,双赢的结果难得,但不是没有。

不过,所有的规则都应该是保护讲规则的人的,对于那些不讲规则的人,可以尝试采取规则以外的手段,不过切记雷声大,严重警告则可,避免引发更大的麻烦。

我是小小聊世界,一名在讲台上站了30年的老师,越来越感觉孩子们都有可爱的一面,父母和老师对人对事的态度和举动,对他们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为了孩子,处理问题时一定冷静再冷静。

谢谢你看到这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小聊世界


孩子被同学欺负,首先明确的是,父母必须出手干预。出手干预并不代表要找人打架,而是包括疏导孩子的情绪,了解被欺负的事情及后果如何,根据严重程度决定父母是否介入。如果事情是孩子的问题,且事不大,要教会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经常被欺负,事情也比较严重,孩子无力解决,则家长要介入。

无论事大事小,家长首先应该在精神上支持孩子,让他有安全感和面对的勇气。

家长不要一听说孩子被欺负了,就觉得孩子特别没用,然后就不由分说地骂孩子"窝囊废""人家打你你不会打回去吗?"

这些话只能发泄的情绪,你觉得孩子丢了你面子,骂一顿,除了发泄你可能还想激发孩子反抗,而对孩子带来的效果是"雪上加霜":他会认为自己真的没用,父母又不理解和帮助,好绝望呀,只能退缩,躲避或任人欺负,无能为力。

当孩子告诉你的时候,家长首先帮助孩子疏导情绪。被欺负的孩子会有一定的心理创伤,程度就看被欺负的严重程度。他们会觉得屈辱、害怕、不知所措,不愿回顾。父母要用温和的方式去支持引导孩子说出这些感受,然后向他表达你一定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孩子恢复信心。

再了解完具体的事情后,你就需要和孩子一起去解决,比如有理有据地找对方,找学校老师。

这件事情处理后,你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哪些教育方式让孩子容易被欺负,比如过于严厉,会打骂孩子,夫妻之间会粗暴相对,或者自己遇事也比较软弱。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恐惧胆怯,容易招来别人欺负。如果是,父母要注意多给孩子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更多爱和关注。

除了反思父母和家庭,还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掌握人际交往技能。一方面是要看到和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能力感,比如有一些技能,并得到鼓励;另一方面是要帮助孩子学会融入集体,朋友比较多,有好朋友的孩子不太容易被欺负。

最后是告诉孩子遇到欺负自己反抗,反抗不过来要学会求助。

具体可以看我写的文章《孩子被围殴欺凌,却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策略父母应该必知必会!》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687988279377134092/?app=news_article×tamp=1557300270&req_id=20190508152430010152038031094A650&group_id=6687988279377134092


"有料家庭教育":两个孩子的妈妈,北师大应用心理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