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濟南有“住東不住西,住南不住北”一說?

住東不住西,住南不住北——對於濟南人來說,這個說法已流傳了很多年。究其來源,是與濟南歷史傳承下來的城市佈局、功能區劃有關。同時,也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1、住東不住西:與城市功能區劃有關

為什麼濟南有“住東不住西,住南不住北”一說?


章丘的東平陵城

濟南的故城在哪裡?答案是現章丘的東平陵城。西晉永嘉年間,對於濟南來說是一個具有分水嶺意義的年代。此前,濟南的地理意義是東平陵城,在這裡有著名的龍山文化;有《詩經》記載的古譚國;有《管子》記載的東平陵城;有西漢設置的濟南國;有王莽新朝時改名的樂安;有唐代李世民賜名的全節縣……當然,這一切都在西晉永嘉年之後發生改變,濟南的治所西遷至歷城,長達1500多年曆史的東平陵城,其政治權力中心的地位被歷城取代。至明朝,德王開府後濟南的政治權力中心再次西遷。

為什麼濟南有“住東不住西,住南不住北”一說?


明朝濟南正式開府

通過歷史的演變可以看出,濟南府城的核心區是從東平陵城遷建而來,大體位置就是現在的濟南東部地區。所以,因為在傳統的城市佈局中,對城市功能區劃和定位的不同,濟南的東部一直是核心區,承擔著城市管理的運行的主要政務功能。因此,東部地區也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而濟南的西部,在明清時期一直沒有承擔濟南府城的主要功能。直到清末濟南自主開商埠後,西部才成為商埠核心區,慢慢變得繁華,隨著商業功能的全面興起,各項生活居住功能才逐漸成了規模。

為什麼濟南有“住東不住西,住南不住北”一說?


西客站

不過按照中國歷史上對各階層的劃分:士、農、工、商,商業功能區的地位遠遠不能與前三者相比,承擔商業功能的西部地區,其定位決定了無法與東部相比。濟南這種東西部發展的不均衡,也體現在相關城市配套上。比如長久以來東部還是科教中心,高校眾多,科研機構集中,加之是濟南四大泉群所在區域,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歷史環境優越。而西部長期以來承擔城市商業、農業功能,城市配套建設滯後,與東部形成鮮明對比。

2、住南不住北: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為什麼濟南有“住東不住西,住南不住北”一說?


南部山區的自然環境優越

濟南的南部山區是泰山餘脈,地理位置的原因,天然形成了一道城市綠色屏障,林木茂盛,水草豐美,是濟南各大泉群的發源地。從歷史上來看,因為生產技能和技術的落後,濟南的南部山區一直處於未開墾的狀態,但這無形中對南部山區的植被起到了保護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801地質隊經過長期的研究調查,首次證明了濟南群泉的發源地是南部山區,提出了對南部山區的保護建議等。因此,南部山區的綠化、水土涵養等力度不斷加大,併成為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也就是說,從城市功能區劃上來看,南部山區被作為泉水之源、泉城之源來保護的,是城市重要的水源供應區,是濟南農業特產的供應區,這也其他區域的功能完全不同。

為什麼濟南有“住東不住西,住南不住北”一說?


青山入城的城市景觀是濟南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必然選擇。這也使濟南的南部擁有了優美的自然生態、清新潔淨的空氣環境、淳樸厚實的民風民俗……

濟南的北部臨近黃河,尤其是清朝黃河改道,奪大清河入海後,這條懸河就成為影響濟南城市安危的隱患之河。水火無情,古人們面對這種災患往往束手無策,築壩修堤,一道壩不行,再建個行洪區、二道壩……因此,北部就成了城市建設中的棄兒。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人民的不懈努力,黃河被成功的束縛。北部也建設成為了重工業區,承擔著城市的工業生產功能,為濟南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濟南傳統的工業企業都位於北部,其主要原因是因為膠濟鐵路從北部地區穿過,可以方便工業產品的運輸,減少交通運輸的成本壓力。

為什麼濟南有“住東不住西,住南不住北”一說?


濟南的明天將更美好

住東不住西,住南不住北——這也是一個老黃曆了!尤其是近年來濟南改變了東西兩向建設的格局,在加大南部山區的保護同時,開始實施北跨戰略,黃河將成為城中河,小清河的航運功能已初步恢復,正變成城市的景觀河。可以預見的是,北部地區的發展將駛上快車道。而西部地區隨著高鐵西客站的建成,一場三館的文化輻射力不斷加強,住東不住西的說法也終究會消散。

相信,濟南的明天將更美好!濟南的東西南北都將得到全面、均衡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