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代"白衣天使"的共同追求: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

新疆頭條訊(文/記者 康顥嚴 圖/各醫院提供)長征永遠在路上,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記者走近一代代護理人,看他們在各自崗位上不忘初心、薪火相傳地為共同目標奮鬥與努力。

“60後”護士王菊文被同事們稱為“火眼金睛”護士長,52歲的她是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新疆煤礦總醫院)心內科護士長,33年一線護理工作練就出過硬技術。“護理,不是簡單地打針發藥、機械地執行醫囑。”她說,護士不但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操作技能,還要善於積累臨床工作經驗,尤其心內學科的護士對危重症患者要有評估、預測能力,才能為挽救生命爭取時間。

看病人的呼吸、面色等細節,能迅速判斷病情,選擇搶救、護理方案,有賴於全面知識的掌握。王菊文曾在內科、外科等科室工作過,至今仍會向各專科護士請教,她認為,責任心是護士的基本素養,而不斷學習進步才能匹配“救死扶傷”的責任。

幾代


“70後”的張麗萍,上專科門診像醫生一樣“坐堂”已經兩年,作為自治區人民醫院造口護理淋巴水腫治療門診副主任護師,今年48歲的她在護理一線已工作了28個年頭。趁著門診上人少,張麗萍趕到病房床前,為76歲的患者吳華護理傷口,老人因腰椎滑脫手術住院一個月,為了省去老人坐著輪椅上門診的麻煩,她總記著時間主動來病房護理。

嫻熟地清潔傷口、更換造口袋,張麗萍的動作中帶著一份體貼的細心。她每週接診院內住院病人40人次,淋巴水腫的病人預約到了9月份。 “選擇了,做了,就要做好。”她說,多一點細心為患者考慮已經成為工作習慣。

幾代


“80後”的潘笑笑今年3月在新疆軍區護理系統技能競賽中,獲得了輸液第二名的好成績。她是新疆軍區總醫院創傷骨科的護士,人如其名,她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取針帽、排氣、進針……動作規範流暢,患者緊握的拳頭慢慢舒展對她說,“你打針技術真好,一點也不疼。”

其實,潘笑笑工作之初曾因打不好針哭過好幾次。自責懊惱後,拿自己胳膊練,拿同事胳膊練,“有段時間,下班了同事都躲著我,怕我拿他們練手。”潘笑笑說,仔細觀察加勤學苦練,那份恆心、耐心讓她堅持練習,才使技術越來越好,而今天她仍勤奮地提升著自己的護理技能,希望更好地服務患者。

幾代


“90後”護士孟笛笙參與的創新小組,在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烏魯木齊兒童醫院)已小有名氣。改良帶收納功能的手術單、創新分片式保暖睡袋、改良安全手術刀、改良式直腸手術拉勾等,不少護理創新靈感轉化成了實用輔助工具,其中兩項創新還獲得2018自治區創新大賽優秀獎。“科室12名護士組成創新小組,‘70後’到‘90後’護士都有,年輕護士的活力配合成熟護士的經驗,集思廣益迸發出各類創新理念。”手術麻醉科護士長徐璐說。

保暖睡袋是大家下班回家一針一線縫的,在一眾護士看來,在兒科工作重要的是那份對患兒的愛心。“新時代的青年護士,在向前輩學習的同時,也用創新精神展現著護士的新面貌。”“90後”的孟笛笙說,而用愛心溫暖護理工作,是所有護士的共同追求。


幾代



愛心、耐心、細心與責任心,一代代護理人,用日復一日的行動踐行著這些看似普通、實則用盡心力的詞彙。據瞭解,近年來我區護理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護理質量管理模式百花齊放,各類服務質量競技成果豐碩。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制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護士定期考核實施方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入職護士規範化培訓(試點)方案》等文件,旨在提升護理人才的專業服務能力、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維護群眾健康打造一支質量優良的護理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