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護士、軍人,汶川抗震遺書讓人動容

母親、護士、軍人,汶川抗震遺書讓人動容

今天是母親節,今天是第108個國際護士節,今天是汶川特大地震11週年祭。

1

母親

那是一盞搖曳的蠟燈,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亮起來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從學校周圍的廢墟清理完畢之後,河對岸的三岔路口上就有了這麼一盞燈。

一根被截斷了的白蠟放在水果罐頭的玻璃瓶子裡,放在河岸邊的三叉路口上,漆黑的夜裡能照亮好大一片地方。開始很好奇,後來日子久了,也就習以為常,直到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我在宿營地看到有一個女人打著傘站在石頭上的燈跟前。風颳得很亂,女人一手撐著傘,一手護著玻璃瓶瓶口,燭光忽明忽暗,定是風吹的緣故。

我不解這是為何, 那時候村子裡有個專門為大家燒水的老大爺,後來聽老大爺說,那女子在三岔路口點一盞燈是為了給他兒子照亮回家的路。她兒子是誰?老大爺說,就是前幾天廢墟中找到的那孩子。

我突然心間有了印象,那是地震發生後的第六個中午,原本坐在廢墟上等待的人們逐漸散去,只有一位女子還靜靜地等,她手裡拿著一盤鞭炮,眼神呆滯,臉上頭髮上蒙了厚厚的灰塵。

當清理廢墟的官兵在疊了幾層的水泥板下找到她兒子遺體的時候,她沒有哭泣,沒有表情,看著人們按照慣例將孩子的遺體裝進一個專用的袋子裡,她點燃鞭炮,等鞭炮燃盡,她走了。

她走的那樣決絕,頭也不回。我聽見有人竊竊私語,說,剛開始那幾天她總是嚎啕大哭,怎麼孩子找到了,卻沒有哭一聲。

母親、護士、軍人,汶川抗震遺書讓人動容

我想,六天了,她的眼淚早就流乾了吧。後來,我又見過她幾次,一次是在為志願者燒飯的大食堂帳篷裡,還有一次是“八一”災區群眾慰問救災官兵的隊伍裡……

每次看到她都是忙碌的身影,我不知道這是她堅強的體現,還是她為了忘卻喪子之痛故作轉移注意力的舉動。

當那盞燈在岔路口亮起,我依然沒有讀懂這位母親內心世界裡到底是怎樣一番狀況,喪子之痛讓原本年輕的她瞬間變得蒼老,但卻沒能讓她停下生活的腳步,生活一直在延續,

未來可期,那盞燈或許是她點給亡子的,或許也是點給她自己的,我有時候想或許也是點給所有經歷了那場災難的人的。

在那場災難中,我見過許許多多無比偉大的母親,這位母親不是最讓人動容的,但她卻是許多平凡母親的縮影,她們深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種境況她們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

她們與那位雙膝跪地,身子前傾,雙手著地支撐身體與災難抗爭,為自己愛兒撐起一片生機的母親一樣偉大——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當痛楚過去,或許有條件她們依然會選擇做一個母親。

母親、護士、軍人,汶川抗震遺書讓人動容

2

母親、護士

5月雖已立夏,但是南北溫差還是很大,南方已酷熱難耐,而北方則涼意徐徐。

護士小陳把1歲半大的兒子包得像個粽子似的,打了個出租車趕往鄉下的婆婆家。她把孩子曬到婆婆懷裡,轉身進了出租車裡,又趕回醫院。

小陳所在的醫院接到命令抽組醫療救援隊趕往災區,小陳毅然報名,公公婆婆勸她,爸爸媽媽勸她,早已在災區的老公勸她,她還是選擇報名參加醫療救援隊。

與小陳情況差不多類似的護士有很多很多,災區到底有多麼艱難、多麼危險她們全然不顧,只要有需要就上。

田大姐,湖南的一名護士,患心臟病史多年一直沒有告訴別人,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田大姐隱瞞病情,成為湖南第二批救援醫護人員趕赴災區。

出發前,她帶上各種心臟病藥,還偷偷地留下了遺書。

"親愛的,我要離開你,到四川抗震救災,請你在笑容裡為我祈福。雖然迎著風雨,雖然面臨艱辛,你的妻子,不憂亦不懼。"2008年5月20日,田大姐在日記本上,用凌亂的字跡寫著。

母親、護士、軍人,汶川抗震遺書讓人動容

田大姐是妻子,也是母親。她和女兒坐在電視前,看著遭遇災難的人一個個被從廢墟里被救出來,她緊緊握著女兒的手說:"如果發生了地震或是其它意外災害,媽媽不在你身邊,你首先要自救,如果自救不了,你一定要堅強,耐心等待,你要堅信,媽媽一定會來救你,因為媽媽愛你。"

“六一”兒童節那天是田大姐女兒最後一個兒童節,往年都是田大姐給女兒準備禮物,今年她不得已準備託付愛人為女兒禮物,當女兒得知田大姐的想法後,她告訴田大姐,她不需要禮物,只要媽媽平平安安地回來。

劉大姐是當年湖南省支援汶川地震災區醫療衛生工作隊的一員。一次帳篷小學晨檢時,劉大姐發現一個女孩呆呆地坐著。

就因為那一眼劉大姐注意到了這個孩子,後來她瞭解得知,小女孩的母親在地震中遇難。

失去母親的痛苦對於還未成年小姑娘來說不亞於對地震的恐懼,劉大姐經常安慰小女孩,經常找小女孩聊天,只要不忙都會陪著她。

劉大姐還為小女孩送來學習和生活用品,小女孩漸漸走出了失去母親的影音,在劉大姐離開災區時,抱著劉大姐叫了一聲“媽媽”。

災難讓骨肉分離叫人陰陽兩隔,大愛重新鍛造親情給生者以美好的未來。11年過去來,山崩地裂之後,在重生的大地上締結的愛一直延綿不絕。

母親、護士、軍人,汶川抗震遺書讓人動容

3

母親、護士、軍人

小弘揚是幸運的,雖然地震震垮了他們家的房子,但是為他帶來了17位“媽媽”。

成都飛往上海的航班,旅客逗8歲大的小弘揚,你去上海乾啥呀?

小弘揚說,我去上海找媽媽給我看眼睛。

旅客說,媽媽不就在你身邊嗎?

小弘揚說,在上海,我還有17位兵媽媽,她們都是白衣天使。

3年前的母親節,小弘揚給兵媽媽們打電話問候,兵媽媽們得知小弘揚眼睛有些不太好,便聯繫了上海的眼科專家位小弘揚做矯正治療。

11年前的那個五月,17位兵媽媽所在醫院醫療隊接收了一位高齡孕婦,也就是小弘揚的媽媽。45歲的她患有妊娠高血壓,身體虛弱,需立即剖腹產。

醫療隊緊急把產婦推進野戰手術室,麻醉、給氧、輸液、手術,僅40分鐘,護士長許大姐就抱著啼哭的嬰兒走出帳篷。

醫療隊撤離災區十多年了,這份感情卻重圍斷線,兵媽媽們時常關注小弘揚的成長進步,小弘揚也時常與兵媽媽們分享成長的點點滴滴。

曾經《信中國》節目第九期,信使宋佳讀了一封當年武漢161醫院13名護士寫給上級領導的信,這13名護士年齡最大的不過38歲最小的23歲,

她們之中有母親,有待字閨中的女兒,她們是如何面對這場災難的呢?她們在這場災難中看到了什麼呢?

地震發生後,醫院接上級命令抽8名男同志組成搜救組即赴災區,男同志們剛走,女同志們就寫下請戰書。

在災區她們看到了額頭化膿深可見骨、生命垂危連哭的力氣都沒有的3歲男孩兒,她們看到了妻子失去丈夫後的悲痛絕望,她們看到了親眼目睹雙親遇難之後患上自閉症的女孩兒……這是肉體與精神的雙重絞殺。

161醫院13名護士看著這一目目,作為軍人她們在執行任務途中違背了上級撤退命令,她們給領導寫信說:“太多的慘狀讓我們揪心,我們已無法一一列舉,除了能來到我們面前的還不知道有多少失去孩子的父母,有多少失去雙親的孩子被圍困在偏遠的山村中……

我們的心被揪著時間就是生命救援刻不容緩,作為一名女軍人巾幗絕不讓鬚眉我們願意深入到偏遠山區,為災區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

聽完13位護士的信,我突然想到了那些火極一時的句子: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如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母親、護士、軍人,汶川抗震遺書讓人動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