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杯含糖飲料,或致早死?!


每天2杯含糖飲料,或致早死?!

圖片: Dribbble | 設計: Anton Fritsler (kit8) | 責任編輯: 偶成

商務合作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導言

女人分手實在太可怕了。

週六,六夫人的閨蜜來家裡做客,兩個人要進行Girl’s talk,所以六夫人囑咐我待在書房裡別出來……當然,我無意打擾,就戴著耳機在書房工作。

但是沒過多久,我隱約覺得動靜兒不對,聽著像是有人在哭。

我當時有點兒擔心,別是六夫人被欺負了吧?

不過六夫人有言在先,我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好一邊繼續工作一邊跟進外面的進展(不夠我忙叨的)。沒過多久就變成兩個人都在哭了,我心想完蛋了,這咋收場?

假裝出來接水的時候朝她們的方向瞟了一眼。

我的媽呦,地上好幾罐東倒西歪的可樂,我囤的一些不捨得吃的零食基本上已經被消滅得差不多了……還有各種擦手的紙和擤鼻涕的紙錯落無序地散落著。

當時我就沒忍住,問了一句:「這是咋了?不過了?」

六夫人一個嗔怒的眼神甩過來,看著我說:「你們這幫臭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然後,用嘴型跟我說:「分手了。」

(是的,我對唇語略知一二)

閨蜜抬起頭說:「六兒,抱歉了,造了你家不少零食和飲料……我實在太難過了,只有這些才能讓我快樂起來。」

我一方面心疼零食,不是,心疼她倆把臉哭皴了,另一方面又十分想說:「其實,零食飲料並不能讓你快樂!哦,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長的膘只是你的保護色……」

很多人都以為零食和飲料可以帶來幸福,甚至堅信只有吃吃喝喝才是最純粹的快樂,可是真相卻不是這樣的,因為從最新的研究來看,零食和飲料並不能讓我們更快樂,還會帶來更多健康隱患。

你肯定會說:「切,還以為有什麼新鮮的觀點呢!道理我都懂,但我吃完確實快樂了,你又怎麼解釋?」

不著急,老六先分享一下最近的兩份研究:

第一份來自JAMA子刊,法國科學家發現飲食中超加工食品所佔比例每增加10%,全因死亡(all-cause mortality,指一定時期內各種原因導致的總死亡)風險增加14%。

這裡需要我們先對食物的分類有個清晰的認知,依據Open Food Facts上對食品分類來看,我們接觸到的食物可以簡單分為四類:

1.未經加工或最低限度加工的食物。比如:水、鮮奶、蔬菜、水果、生肉、食用真菌等。

2.加工過的烹飪原料。比如:糖、油、鹽等,一般是來自1類食物或自然物質處理後的食物。

3.加工食品。比如:奶酪、麵包、水果汁等,一般是由1類和2類食物通過烹飪和保存(醃製)做成的食物。

4.超加工食品。這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指主要或完全由來自食品和添加劑的物質製成的配方,幾乎沒有任何完整的第1類食品。會用到色素、糖精、乳糖、糖漿、穩定劑、增味劑、增稠劑等一系列成分的東西。

簡單來講,咱們經常吃到的各種零食,像膨化食品、預製食品、薯片蝦條、罐頭香腸、糖果雪糕、可樂雪碧等一系列「垃圾食品」都歸類在超加工食品裡。

每天2杯含糖飲料,或致早死?!

再回過頭來看這份研究,並不是說這些東西一點兒都不能吃,而是吃到一定比例之後,有可能帶來更高的風險。當然,其實我們早就知道這類食品是「垃圾食品」,也知道攝入過多會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但看到這份結果時,我還是倒吸了一口涼氣,整個項目涉及到了44551個人,中位隨訪時間達7.1年,期間有602人去世,其中219名因癌症去世,34名因心腦血管疾病去世。研究確實發現在隨訪期間食用超加工食品每增加10%,相應的死亡風險增加14%

因此,控制自己對超加工食品的攝入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而且,這份研究還貼心地給出了容易攝入過多的人群,包括:年輕人群、低收入人群、單身人群、獨居人群、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群等。

這不禁讓我想到一個淒涼的畫面,一位大學生,剛剛畢業,沒啥收入,房子續租都成問題,女友還提出了分手……簡直覆蓋了前幾條標準,都這樣了,難道就不能通過吃點兒零食,喝點兒「快樂水」讓自己高興一下嗎?

這就不得不聊到第二份研究了。

這是英國一位研究人員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與情緒變化進行的Meta分析,發現碳水化合物不僅不能對情緒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相反會讓人更加疲勞,而且警覺性變差

換言之,那些所謂的「快樂水」或「垃圾食品」其實並不能使人快樂……

這件事情有點兒出乎我的意料,畢竟很多人對這些食品的態度是:道理我都懂,但我就希望胖且短暫地活著。

現在你直接告訴我,那些並不能讓我快樂?

那我每天下班回家喝到嘴裡的冰可樂是在逗我玩兒嗎?

那我每次看電影時吃到滿身渣渣的薯片和爆米花是糊弄我的?

不著急,我先把研究講完,他們針對31項研究分析之後發現,從情緒量表(Bond-Lader VAS和POMS)的數據來看,1259名受試者在快速攝入類似可樂雪碧之類的飲料之後並沒有得到我們想象中的結果。

每天2杯含糖飲料,或致早死?!

比如放鬆心情、紓解鬱悶、減緩疲勞、調整狀態、恢復精神……統統沒有。

這跟我的想象差太多了,就拿對情緒的調整來講,不少人開玩笑說可樂治好了她的抑鬱情緒,事實上分析數據提示攝入後的情緒改變沒有統計學意義,也就是說甭管是喝可樂,還是喝奶茶……都沒戲。

可能我們所謂的快樂只是暴飲暴食後的飽腹感,或者是酣暢淋漓的宣洩後的滿足感。但這對於情緒的改變並不大,這也是你哭過、鬧過還難過的原因,關鍵是還胖了……

同時,分析還發現一個違背常識的結果:那些看起來可以瞬間補充能量的食物並不能讓我們瞬間充滿活力,而且也不會消除疲勞,甚至在進食後的30分鐘左右還會加重疲勞程度。

講到這裡我有點兒不敢講了,因為腦海裡浮現出很多廣告詞。

比如:餓貨,來條XXX吧!

比如:喝一口X動,讓你隨時X動回來!

總之,你懂我的意思就行,我也怕捱打。

哦,我再附送你一份研究結果……雖然只打算寫兩個,但是你也知道我經常摟不住。

這次是哈佛科學家分析了34年的數據得出來的結論,愛喝碳酸飲料或非碳酸飲料等一系列含糖飲料的女性如果每天堅持喝2杯,對比每個月喝不到1杯,全因死亡率增加63%,是男性的兩倍多

每天2杯含糖飲料,或致早死?!

好了,就講到這裡。

# 總結一下 #

1.研究證明零食、飲料持續過量的攝入會增加全因死亡率。

2.含糖飲料長期過量攝入會給女性帶來更多的健康危害。

3.分析證明短時間內的暴飲暴食並不能改善情緒,甚至可能更糟。

4.不要把自己短暫的快樂建立在對健康長久的傷害上。

5.控制零食、控制飲料、控制糖的攝入,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