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把小孩教育的不胆怯,自信的孩子?

WEIXIAO123


自信的孩子会发光,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中国的孩子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自信,尽管很多孩子都十分优秀。归根结底,这和中国当下的教育大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有关。

70后80后的那一代孩子,很多都是在父母的指责和打压下成长起来的。不懂鼓励和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教不出自信的孩子。

在心理学上,孩子的自信心是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客观认识,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更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一个自信满满的孩子?

首先,请接纳和肯定孩子。



不管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请无条件接纳他爱他。我爱你,和你是什么样的无关。有父母的爱在背后支撑着,孩子仿佛拥有了取之不尽的力量,无论在外面遇到了什么,都会无所畏惧。

对孩子来说,父母小小的肯定,或许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她们会把父母的评价,内化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一直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我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

孩子心中最渴望的就是父母无条件地爱。没有父母的接纳和肯定,孩子就不能迈开自信的第一步。

其次,多多鼓励和赞美孩子。



从小被鼓励和赞美包围的孩子,更有自信。

当孩子独立完成了一件事,请不要吝啬对他的赞美;当孩子做错了一件事,请不要吝啬对他的鼓励。一句鼓励,是孩子得以坚持的动力,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做的怎么样,父母都不会责怪他。

在生活中请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赞美,少一些指责和批评。父母对孩子的认可,鼓励和赞美是帮助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力量源泉。

第三,尊重和信任孩子。



相信孩子,发自内心的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相处和沟通。凡事征求孩子的意见,给他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并且尊重和信任他的选择,不要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

教育中最怕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干涉孩子,把他塑造成你期待的模样。

尊重孩子,是做父母最大的教养。

自信的孩子,内心充盈而笃定。哪怕深陷低谷,都能一路披荆斩棘。信心的形成没有捷径,请为孩子埋下一颗自信的种子,用心浇灌,终有一天会收获累累的硕果。


辣妈简小妞


孩子胆怯、不自信,很多时候是和父母的批评教育有关系的。有些父母想让孩子变得更努力、更优秀,就不断的指责孩子,长期以来,孩子的自信心就受到了打击,总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遇事往后躲,变得胆怯。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不做强势的父母,而是柔弱的小草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常拿一些幼儿园做的手工折纸给我。当然了,小朋友做的会比较粗糙,但是我都会很认真的看,在手里比划,问他这个是怎么折的?孩子就会很高兴的告诉我,同时也会笑话我,妈妈什么都不会,好笨啊!此时,我就会“戏精”上身,继续扮演傻白甜,问孩子很多的问题。孩子顿时就觉得自己是超人,什么都会,非常认真的告诉我怎样去做。

不仅如此,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我都是示弱的,孩子都会主动去做。通过做事,孩子发现,原来自己可以这么能干,内心充满了力量,脸上展现出来的都是自信的笑容。

二、孩子遇到畏难情绪时,要多鼓励

孩子上小学时,老师布置了一次手抄报选修作业。孩子拿着作业本回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就想放弃,并且和我强调,是选修作业,可以不交的。但是我想让他试一试,于是就告诉他,“做做试试看,有妈妈帮你呢。”在我的鼓励下,孩子开始动手去做。遇到难题,我就帮他上网搜集资料,引导他思考。在我的陪伴和鼓励下,孩子做完了手抄报,并且还被老师评为优秀作业。孩子回家后一脸的得意,我趁热打铁,告诉他以后遇到难题要多尝试,不能轻言放弃。所以孩子现在做什么事情都不胆怯。

三、只要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肯定

我的一位朋友迷信棍棒教育,在自己孩子身上进行“实践”。结果,他那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屁股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我问朋友:“学习成绩上去了吗?”回答:“零蛋、不及格、五十分……”其他方面表现好吗?朋友皱起了眉头。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对人的肯定的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所以能够看到孩子的进步并加以肯定,并创造机会让孩子表现,这样才能教育出自信的孩子。


何小元


我女儿三岁之前就是怕生,还害羞的孩子,一见不熟的人就躲大人后面,人家一跟她打招呼,她就哭,非常缠人。

我便辞了工作,专门陪孩子,我性格开朗,每天陪孩子玩耍,做她喜欢的游戏,她慢慢变得不爱哭了。

一有时间,我就带她去同龄孩子多的地方,游乐园,活动室,让她去接触更多孩子,起初孩子只是怯怯的看,去的次数多了,她也能在我得陪同下去玩了。

我还会带着她去串亲戚,身体力行,让她看到人是群居的,需要同伴,需要朋友。

没事了,给孩子读一些与人相处的绘本,让孩子知道大部分人是善良的,跟人打招呼,是对人的尊重。我常常鼓励她去主动跟人打招呼,孩子每进步一点,我都会告诉她,

慢慢地,孩子变得越来越开朗,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朶朶妈妈成长记


我家孩子也是曾经极不自信,现在已经好多了,分享下我的经验。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不敢表达自己。跟孩子聊过,她说不知道怎么说,害怕说错了。

我先是找了她幼儿园的老师,跟老师聊了孩子的情况,也拜托老师在学校多鼓励孩子去表现自己。

我自己也是随时随地的鼓励孩子,经常给她看同龄甚至比她还小的孩子单独上台表演的视频,激发她表现的欲望。

在外面玩的时候,鼓励她主动去接近同龄的孩子。

经过一次次努力,在去年元旦的时候,外出遇到商场搞活动,邀请小朋友上台表演,我家孩子主动上台,没有害羞,没有紧张,全程表现良好。前几天还做为班级代表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话,回家跟我说,她讲话时一点都不紧张。

孩子不自信,确实是令家长很忧心。多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切记不可因为这个问题吼孩子,否则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困扰。



妮娜的米粒儿


我女儿现在七岁了,在之前上幼儿园,她都还是很胆怯,内向,没有自信,一度我也很无奈,想改变她但又不知道怎么做。记得当时跟老师沟通过,老师告所我虽然孩子不善于交流,缺乏自信,但跳舞跳的很好,节奏感很强,女儿也爱跳,跟孩子交流达成共识后就给她报了舞蹈班,我看着孩子一天天的改变,舞蹈班演出比较多,能锻炼孩子怯场不自信,后来幼儿园毕业她还担任了小主持人。我觉得家长的引导也很重要,不打击、不责骂、不埋怨,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鼓励,慢慢孩子会有改变。


彩彩的彩虹糖


把孩子当成大人来看,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适时挑战自己,要尊重理解孩子,经常带孩子去见世面,练胆量,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一个不循规倒距的孩子,孩子成大的成就和小时候熄熄相关,我儿子我就是这样培养的,现在九岁自己都会做饭了,上学下课了偶尔跟同学玩一下,他觉的跟他同学玩没意思,还不如多学习呢,说明我把他的层次培养高了,这样的孩子各方面想不好都难,成绩一直前三,生活自理都表现的不错,还有最重的一点,把孩子当成家庭中的一员,遇到事大家一起商量,有时候还会给我意想不到的意见,我觉得拥有这样的一个儿子很幸福。


18257954496


我家孩子在家很闹人,但是一到学校就像变个人一样,很胆怯,我觉得这个他的成长环境还有父母的性格有关,但是后天的引导也很重要,刚开始的时候,我让他进校门口见看门的爷爷说早上好,但是他就像蚊子一样声音很小,但是我没有批评他,就说真棒,一会见到老师就大声说出来好不好,结果孩子很高兴,见到老师就大声的喊了出来,还把老师吓一跳,我并没有说这么做声音太大,还是告诉他,你真棒,后来他见面和别人打招呼,声音都很大,不会再像蚊子一样了。也很开心。所以引导和鼓励很重要。


若若妮子哈


自信就是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充分的肯定,不要强迫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做,做完了要赞美和鼓励孩子,同时提问孩子是怎么做的?无形中也会帮孩子把存在的问题发现出来,让孩子自己不断的去完善,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去说哪里不好,也不要一味的赞美,你很棒之类的,好就要指出好在哪里,具体点说出来,我儿子以前从来不画画,我就不会一直说,过了一段时间,自己主动画画了,我就和他聊画的什么,为什么这么画,表扬他可以自己画画了,画的这个嘴巴这么大,看起来像一个可爱的小吃货哦,他说妈妈,你怎么知道的?他就是特别特别能吃,比朱莉亚(肚子里的火车站的小女孩名字)还能吃,但是我给他说了,要慢慢吃,不可以着急啦……我们俩聊了很久,后来我也问他,看见谁的嘴巴长得比小脸儿还大吗?他不说话,我就引导他,是大鲨鱼?他说霸王龙,想了想,不对,霸王龙的嘴巴也没有比脸还大,哈哈,妈妈,我下次画的时候比这个小一点点吧,这样就不会掉下来了,我就觉得孩子是需要我们耐心引导的,当然了,贵在坚持,坚持每一件诸如此类的小事.

胆小的话也要看看有没有过度保护,孩子三岁之后就要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哪怕小到穿衣服或者选择第二天去幼儿园的衣服等等,不要觉得孩子慢就帮忙,他自己做了,他自己就会觉得我也可以,诸如此类,他就慢慢自信起来了,大到兴趣班或者自己的物品的使用权等等,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做了事情就如上面讲的,那么,长时间的积累,孩子的变化也会一点一点变得不同,我就是这么做的,尤其俩月没见的朋友,她们就会说,变得活泼开朗,愿意交流,不胆怯了,孩子就是一只蜗牛,有点慢,有点慢,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坚持有耐心。我是依哥的蜗牛妈妈,我愿意和依哥一起慢慢的前行,你呢?


依哥的蜗牛妈咪


怎样才能把小孩教育的不胆怯,自信的孩子?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父母也开始为自己的孩子性格感到忧心,有的孩子很开朗自信,而有的孩子则渐渐变得胆怯,那么,该怎样才能把小孩子教育的不胆怯,培养成一个有自信的孩子呢?

一、孩子变得胆怯的原因:

1、家庭原因:有的孩子从小受到父母管制的比较多,有的做的不好还会被骂,孩子出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从而变得胆怯自卑,父母把孩子的勇气扼杀在了摇篮里。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家的孩子比较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如“人家多优秀,多厉害,为何同龄人你就这么差”之类。

2、学校原因:孩子到一定的年龄段都会去上学的,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各种各样的孩子都有,有造成孩子胆怯自卑的原因有很多,如上课被老师提问时,回答不上来被全班嘲笑。

3、遗传原因:有的家庭父母本身就比较内向,自然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形成了孩子胆怯、内向的性格。

二、如何把小孩教育成不胆怯,自信的孩子?

1、最初一步,家长应该先融入孩子的世界的,多与孩子交流,陪陪孩子做一些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游戏或事情,这是孩子迈出与人交流的第一步。

2、多带孩子出门,去参加一些健康,有利于身心的户外活动,让孩子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和别人多交流,提高孩子的交流能力。

3、多鼓励孩子响亮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孩子年龄还小,他并无法判断自己的说法是否正确,但应该积极鼓励孩子,让他响亮地说出来,无论对错,都不要在孩子话说到一半就插嘴,应该在孩子完整表达出来后,再根据对错加以引导。

4、逐渐扩大交际圈。从孩子认人开始,逐步扩大交际圈,让孩子意识到除了妈妈和爸爸之外,还有其他人。从熟悉的开始,放任孩子与其接触,让孩子潜意识里觉得“熟悉的人很多,陌生的人很少”,待孩子熟悉适应这种环境后,再让其接触更多的陌生人。

5、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找机会让孩子发挥长处。平时多观察孩子对某些方面比较感兴趣,培养孩子的自身爱好,多找机会让孩子去发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6、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带孩子出门时,不要动不动就把孩子往别人的怀里塞,这样只会增强孩子的防备心,安全感下降。在对待孩子突发情绪时,情感要稳定,不要恐吓孩子,如“再哭就不要你了”“把你卖给谁谁”之类。

7、孩子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或被欺负时,要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不要憋在心里。孩子碰到困难的事情时,父母不要一下子就帮孩子解决,要端正态度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如何去自行解决。

8、父母不能总去挑剔孩子的缺点,要学会去接受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加以鼓励,提高孩子对某件事情的兴趣,自信去面对。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奶嘴妈妈育婴师


您好,我是高级育婴师木莲妈妈,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行为举止落落大方,可是小孩子不一定事事都会满足家长的期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性格、心理都可能发生重大的改变。小时候性格开朗,长大后可能会变得十分内向;小时候害羞不敢见人,长大后也可能变得外向阳光。

孩子的性格变化离不开生长环境和家长的影响。为了孩子长大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家长都希望让孩子拥有一个“好性格”。我们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1、缺少社交

如今社会工作压力大,养育孩子的事务繁杂,育儿变得越来越辛苦。有些双职工家庭,不得不将孩子交到老人的手里。都说“隔辈亲”,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孩子肯定关爱十足,比当初养育子女更加精心。老人年纪大了,精力有限,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可能干脆不带孩子外出,老两口只在家里陪孩子玩。有的妈妈为了育儿辞职在家,可是家务活也十分繁重,难以分出时间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环境单一,只熟悉每天陪伴自己的人,渐渐地失去了和陌生人交往的能力。

既然孩子缺少社交,家长就应该为孩子创造能够进行社交的场合。比如,经常带孩子去户外,让他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条件的话,带着孩子去参加早教班,不仅能够提前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和其他人建立朋友关系。

2、天生内向

有的孩子天生就害羞、内向,这是遗传基因里携带的性格特点。这些宝宝可能从小就十分认生,只愿意亲近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对初次见面的人尤其抵触。还在婴儿时期,他们可能只是哭闹,家长觉得小孩子都这样,不会在意。等到长大了一些,自己家的孩子还是安安静静的,家长才觉得这种性格不好,想让孩子改变。但不能强求孩子改变性格,一味说孩子胆小、责备孩子,只会让孩子承担压力、感到挫败,甚至会造成孩子自卑。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始终记得,内向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就算一直保持内向的性格,孩子也不会变得不健康。最重要的是,不要揠苗助长,不能强迫孩子做出改变,要慢慢引导孩子,让孩子去接触其他人,让孩子以最舒适的方式成长。比如,带孩子外出的时候,让孩子独立点单,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可以在旁边等待,并耐心解决孩子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父母原因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其实,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像弹簧一样。孩子最终的性格表现,一定是最有利于他在家庭中生存和发展的。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过于强势,那孩子可能迫于这种压力,变得性格胆怯;如果父母毫无主见、性格软弱,那孩子被迫承担起重任,性格也随之变得强势。父母因为孩子内向而批评、责骂孩子,孩子因此变得更加胆小,这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由于自己的原因,带给孩子消极的影响,让孩子遇事越发畏缩。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学习的不是如何引导孩子,而是应该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家长应该避免责骂这种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创造一个自由的成长环境,用鼓励代替批评,让孩子变得积极向上。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木莲妈妈,每天为您推荐实用安全的育儿知识,感谢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