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地产财富会

是不是我们都走得太快,

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2019-3-8

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这几日,北京春寒料峭,天气异常晴好。

像往年一样,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又一次奔赴会场。今年,已是杨国强参加全国“两会”的第七年。

七年来,一直努力推动教育扶贫的杨国强,今年带来的提案则是聚焦建筑机器人和乡村振兴。

众人不解:这碧桂园“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杨国强背后的

“碧桂园”

人们说:每一个站上“两会”的企业家,他的身后往往都矗立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身为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杨国强亦是如此。

事实上,从农民出身,到成为全国最高级别会议的常客,人们更习惯把杨国强跟碧桂园这家房企联系在一起。在碧桂园的不断成长中,作为掌舵人,杨国强被外界誉为是个了不起的“农民”。

时至今日,杨国强依然习惯把自己称作是“农民”,一个身上贴着碧桂园标签的农民。仅此而已。

但,“碧桂园”这个标签究竟又意味什么呢?

“基层”贴地飞行

习得望闻问切技能包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碧桂园是一家房企,一家从追逐者变为领跑者的龙头房企。

此外,碧桂园还是一家特别善于学习和拥有准确判断力的房企。这也是为什么成为行业领头羊之一的不是旁人,而是碧桂园。

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碧桂园总部大楼

与大多数房企不同,过去的很多年间,碧桂园深耕三四线城市,并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碧桂园认为,三四线城市是中国最需要发展、且发展空间最大的区域,这里是中国最基层的城市形态,有很多基层的东西值得去学习。

在三四线城市的风暴眼中贴地飞行了多年,碧桂园也确实看清了普通民众的想法和呼声。

尽管如今碧桂园越飞越高,还喊出拥抱“一二线城市”的号召,并进行布局。但不得不承认一点,作为拥有近20万余名员工的企业,碧桂园大多数带装修产品平均售价在十强房企中最低。

《古今医统》中有言:“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它是指中医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每一种诊法都暗藏玄妙。

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多年中,碧桂园做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习得这种望闻问切的技能包。

这个技能包给了碧桂园非常多的战力加成,为碧桂园如今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医也武也

望闻问切的兵法演绎

“望”,即观气色。碧桂园特别能在时代的大流中洞见区域发展的趋势。

比如,早在三年前碧桂园就预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趋势。

不久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重点提到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而今年“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屡屡被与会代表提及。

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图

显然,进入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依旧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等全新时代命题,可谓任重道远。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早在2016年,碧桂园就提出产城融合战略,并落地执行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具体项目上。目前碧桂园已在大湾区落地潼湖科技小镇、新能源汽车小镇、思科广州智慧城、顺德机器人谷等多个项目,并以高科技产业为核心打造新型城镇,发挥科技创新的示范辐射作用。

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

据了解,碧桂园现在在建的项目,很多都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并且这些产城规模占有率高,产业链虹吸效应强,产城资源整合优势也比较明显。不过,碧桂园认为,这只是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蓝图中的一隅,在大湾区战略布局,最终的定位要回归到大湾区辖区内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型城镇化的身体力行者,如今,碧桂园已为超过1100个城镇带来现代化的城市面貌。

“闻”,即听声音,嗅气味。凡是只要先知先觉,就能占据主动,走上创新的碧桂园不得了。

碧桂园不知道什么时候嗅到了高科技的气息,并积极布局和发展高科技产业。

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研发团队

2018年9月,碧桂园投入巨资,打造器人谷,邀请来许多顶尖人才,做好孵化器,成立研发团队。碧桂园希望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实用又物美价廉的高科技产品,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助力国家科技进步,造福全人类。

其中,碧桂园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将通过研发生产及合作共创的方式搭建核心技术、网络平台等业务体系,产品涉及建筑、装修、机器人餐厅、智慧家居、现代农业、医疗、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等应用领域。今后,在碧桂园,繁重、重复、危险性较高的劳动有望由机器人来完成。

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实验室

另一方面,需要看到,眼下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减,如此看来,从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到机器人行业这一步,对于碧桂园未来的发展来说势必也是至关重要。

有人想,如果此举能够大范围施行,那么是不是将会迎来一个新的“碧桂园”时代和房地产时代?

问和切

“问”即问症状,“切”即摸脉象,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能力愈大,责任愈大。对于碧桂园来说,站在更高的层面,责任和担当自然也越来越重。

一方面要树立自己的行业优势,另一方面要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不但要为城市的发展把脉,更要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把脉。”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到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来,碧桂园这些年做了不少大事。

怀揣“重新回去种田”的梦想,2018年6月,碧桂园宣布正式进军现代农业。引入世界一流农业生产技术、设备,同时利用机器人研发优势,布局农业全产业链,并通过对碧桂园的社区及全社会进行零售,让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的红利。

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碧桂园向英德当地农民提供采茶技能培训

这种做法在业界看来非常具有创造性,它既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还能满足企业自身的多元化发展,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做法。

精准扶贫是碧桂园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举措。经过多年探索,碧桂园逐步总结出了以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教育扶贫扶智、就业扶贫扶技为主导的“4+X”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

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碧桂园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2018年5月,碧桂园还将扶贫作为集团主业之一,在全国9省区14县结对帮扶,积极参与助力33.6万人脱贫致富,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碧桂园投身扶贫公益事业,累计投入超48亿元,助力近36万人脱贫。

记得杨国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40年前我是种田的,改革开放后从当建筑工人开始做到现在的企业规模,很开心能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际上,不论是杨国强个人还是碧桂园,从一开始,他们身上就带有鲜明的“民本”思想和担当意识。

现实如斯——“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许今后提到碧桂园,人们会发出更加赞叹的语气:“诺,瞧瞧!那位医术精湛、精通兵法的高科技企业。”

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在“基层”贴地飞行的碧桂园,这些年都学到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