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今來參古剎,持念祈公康 [臨江仙

原創圖文|讀蘇:今來參古剎,持念祈公康 [臨江仙|手記]

成都大慈寺祈福殿

別過成都終未了,因緣起築原鄉。大慈寶月沐弘光。從茲朝佛去,萬里棄塵韁。

一路知交風雨裡,往生髮願黃岡。惠州銘墨證衷腸。今來參古剎,持念祈公康。

(依韻蘇軾《臨江仙.送王緘》 詞林正韻 第二部[平])


附:蘇軾《臨江仙》原玉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殷勤且更盡離觴。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此詞寫作於坡公愛妻王弗逝世(公元1065年)後十年左右。坡公在錢塘送別前來看望他的妻弟王緘所作。蘇軾當時因為與變法派政見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是他仕途的第一次挫折。詞中不僅充分傾訴了十年來對亡妻的無時不刻的徹骨相思,而且交織著詞人政治失意、送別惆悵和鄉愁深廣的極度傷感悲苦心緒。結尾兩句,蘇軾吐露將整個人生一切看破之意,可謂其皈依佛教的開始。

此身如傳舍:典出《漢書·蓋寬饒傳》:“富貴無常,忽則易人。此如傳舍,閱人多矣。”

何處是吾鄉:典出《列子》:“人,則生人為行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也。”

原創圖文|讀蘇:今來參古剎,持念祈公康 [臨江仙|手記]

成都大慈寺照壁蘇軾讚語:精妙冠世

手記:蘇軾與成都的“大因緣”

歲時,聽眉山老尼講述親眼所見後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在摩訶池畔之良宵美景,令蘇軾對於成都十分嚮往。而觀其一生,坡公之於成都的直接交集,一是20歲時,父親蘇洵帶領他和弟弟蘇澈到成都,拜訪時任益州知州張方平,父子三人才學備受張方平推崇,不僅以國士之禮相待,且親自修書舉薦給歐陽修,次年,三蘇果然“名震京師”。二是於1057年-1059年回鄉值母喪,1066年-1068年回鄉值父喪。其間,多在成都盤桓,留有不少佳話。現成都尚有東坡街、蘇坡橋等地名。2003年,在成都塔子山公園相繼出土了三蘇書法殘碑,即蘇洵《提舉監臣帖》、蘇轍《雪甚帖》和蘇軾《中山松醪賦》,引起轟動。

1068年離開故鄉和成都後,坡公直至逝世再未能回來。而與成都的一段“大因緣”,卻深深影響和貫穿於他的生命之中。

原創圖文|讀蘇:今來參古剎,持念祈公康 [臨江仙|手記]

成都大慈寺正門

公自小深受佛教薰陶,每到成都,天下有名的大慈寺是必去之處。大慈寺始建於魏、晉,極盛於唐、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規模宏大、高僧輩出、世傳為“震旦第一叢林”。據說唐玄奘正式在此寺受具足戒,唐玄宗曾賜額“敕建大聖慈寺”(大慈寺後歷經興廢,多次毀於兵火。現存諸殿為清順治至同治年間陸續重建)。玄宗幸蜀時,著名畫師雲集成都,在大慈寺留眾多佛教作品。“舉天下之言唐畫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較之,莫如大聖慈寺之盛”(宋.李之純)。蘇軾遊覽大慈寺,極贊其壁畫“精妙冠世”。

原創圖文|讀蘇:今來參古剎,持念祈公康 [臨江仙|手記]

成都大慈寺玄奘殿

慈寺最令坡公不捨,對其終身產生影響的“大因緣”,在於當時該寺的六世主持是惟簡(寶月)大師。惟簡大師俗姓蘇,字宗古,眉山人,是蘇軾極為尊崇的同宗兄長,二人堪稱生死莫逆之交,常有往來。同時蘇軾也結交了大慈寺的另一位高僧惟慶(文雅)大師。

平四年(1067年),蘇軾在川居父喪。惟簡前往造訪,適遇蘇轍拿來《蘭亭摹本》,於是,“寶月大師惟簡請其本,令左綿僧意祖摹刻於石。”(蘇軾《書摹本蘭亭後》)惟簡還“以其所居院之本末”,請蘇軾為之作記。於是坡公寫成著名的《中和勝相院記》,這是一篇針砭佛教界時弊的護佛檄文。同年,蘇軾與弟弟蘇轍到大慈寺,專程拜訪蘇惟簡,並將父親生前視為至寶的四菩薩像獻給大慈寺。

原創圖文|讀蘇:今來參古剎,持念祈公康 [臨江仙|手記]

成都大慈寺一角

豐三年(1080),蘇軾被貶謫黃州後,親友多驚散遠離,而惟簡卻在蘇軾到黃州不久,就派徒孫悟清千里迢迢前來探望,並請求蘇東坡為勝相院新建成的“大寶藏”作記。蘇東坡為之作《勝相院經藏記》,文中自稱“居士”,與惟簡“有大因緣”,表明了兩人情同手足的深厚友誼,學術界認為這是蘇軾宣佈“歸誠佛僧”的一個實際行動。

清返川時,蘇東坡修書與惟簡,表示自己退休後,要與惟簡一起修煉佛道。同時將所得吳道子絹上畫釋迦佛軸和舍利四十八粒,授予悟清,使持歸本院供養。後來悟清再受惟簡之託,第二次到黃州看望蘇軾。蘇軾請悟清前往黃梅山常歡喜處取“唐畫十六大羅漢”持歸本院供養。

聖二年(1095年),惟簡在成都圓寂,“壽八十四”,葬於錦城之東塔子山,其時蘇軾謫居惠州,已年屆六十。惟簡弟子法舟、法榮不遠萬里前來請銘,蘇軾遂作《寶月大師塔銘》以稱頌紀念。文章細述惟簡的僧路歷程,歷數其領袖四川眾僧、廣泛傳播佛法的佛教業績。出於厚誼和崇敬,蘇軾寫這篇銘文時,在選用紙、筆、墨方面也很是講究。他說:“予撰《寶月塔銘》,使澄心堂紙,鼠須筆,李庭硅墨,皆一代之選也。”(蘇軾《題所書寶月塔銘》)

原創圖文|讀蘇:今來參古剎,持念祈公康 [臨江仙|手記]

成都大慈寺

“蘇軾青年時代起就結識寶月大師惟簡,到惟簡去世時,蘇軾已年屆六十。在悠悠四十載漫長的歲月中,蘇軾不管是春風得意,還是仕途坎坷,遭遇貶謫,總是以各種方式與惟簡保持密切聯繫。蘇軾一生結交的僧禪朋友很多,惟簡是其中交往時間最長的一個。蘇軾在學佛習禪方面取得比較突出的成績,惟簡的關心、影響無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兩人長時間建立的僧俗交好之情、鄉里之情、宗族親情和忘年之交情,都是值得人們稱道讚許的。”(引自梁銀林《蘇軾與寶月大師的交往》)

原創圖文|讀蘇:今來參古剎,持念祈公康 [臨江仙|手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