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年人明知道自己死后钱就是儿女的,但为什么平时就是抱着不放?

寻日常乐点享美好生活


因为他们穷过。真正地穷过。

那种穷到吃了上顿愁下顿,那种饥饿感、缺失感、不安全感,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深入他们骨髓。不管现在条件如何,他们始终都那么“抠搜”。因为他们恐惧着,“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关于这个话题,我曾经跟我的领导讨论过。因为我们两个的母亲,都是属于这样的超级节约的人。

我的母亲,代表着农村老人。

她九岁丧母,十八岁嫁给我父亲,连婚床都是借的。

爷爷奶奶五个儿子,我父亲最小,给了十八斤稻谷,上面的兄长就把他们分家出去了。

有一年过年,生产队分糖,给我爷爷奶奶父母亲,四个人,才三块水果糖!我父亲气得差点把糖扔了!

每年三四月,青黄不接,母亲都要挑着萝兜,到处问人借谷子。秋收下来分了稻谷,差不多又还出去一半了。

一年之中,只有过年才吃得到一点点肉。母亲还要腾给老人吃、小孩吃。只有老人小孩才能吃纯白饭,母亲还得吃包谷饭萝卜饭,直到包产到户那一年,我家才敞开吃饱白米饭了,也才第一年杀了一根过年猪,狠狠地吃了一次肉!

这样的苦日子过下来,让母亲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母亲嫁给继父进城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继父领着一点微薄的退休金,还帮单位看着大门挣第二份收入。母亲帮人带一个小孩挣第三份收入。然后还给单位仓库装车挣搬运费,挣第四份收入。五十斤一袋的化肥农药,两毛钱三毛钱的搬运费,他们都不能忍受不去挣这个钱。还要捡废旧东西化肥口袋什么的卖,当第五份收入!

这样辛苦地挣钱,母亲连五毛钱一个的娃娃头雪糕都舍不得吃一个!十几年不知道娃娃头是什么味道!

就是在这样的勤劳、节俭下,我们成为这个城市第一批买商品房的农村出身的闯入者!虽然是因为没有房子、必须要有住处,但也好歹让我们躲过了房子价格飞涨的那个时期。

我领导的母亲,省城的,代表了城市老人。

领导的父母亲都是企业工人。本来两个人工作三个人生活,应该是很宽裕的。

先是她母亲下岗了,变成了她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一家人。后来她父亲又从城里调到郊县上班,就为了多要一点补助。

她母亲在青年路做生意卖衣服。理论上说收入该可以,但我领导说,朝不保夕啊,那种不确定性,让她母亲总是很惶恐,就怕家人生病,就怕学校喊缴费。

就算有收入,但依然总是舍不得花钱。买点什么吃的,总是买便宜的量大的。结果导致领导现在最喜欢吃,总是使劲吃小时候想吃而不能的那些美食。

甚至,她母亲为了早点把她供出来,早点工作挣钱,居然让她只读个职高,17岁就参加工作了!要知道,我领导读的初中,可是著名省重点高中啊!

她母亲不光是舍不得花钱,还要拼命存钱。各种攒钱,存钱,买房。比如,为了攒个大额存单多得一点点利息,她甚至会问我领导借钱来凑单,说是舍不得动自己的没到期的定期存单。也就是说,她舍不得牺牲自己的一点利息,却舍得牺牲女儿的一点利息,就抠搜到这个地步!

甚至,她到领导家过年过节,走的时候,除了会薅很多东西带走,有一次,甚至把我领导的擦脸的霜霜,都挖了半瓶走了!

她穷么?不穷。每个月三千多养老金,手头至少三两百万的存款,省城至少三套房收租金。

可是,她骨子里始终是个穷人,永无餍足的穷人。

所以,我们俩讨论的结果是,这不是她们的错,这是时代给她们的烙印。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带她们去吃喝,因为她们明明就是喜欢好吃的好喝的,但就是舍不得花自己的钱。

尽量告诉她们,我们的经济条件还可以,不用为未来担忧。

我甚至买了一份高额保险,确保母亲在我意外挂掉以后,作为受益人,享受百分之三十的赔付,不至于老无所养。

可就算这样,每当要花钱,花母亲认为不必要的钱的时候,

我母亲的口头禅依然是:

当真要把钱撵出去耍唛?



云是鹤家乡680


我们身边可能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身边许多老年人,晚年生活是非常富足的,手里也有很多钱,但是呢,总有一些老年人,他们的钱从来不愿意分给他们的儿女们,尽管他们心里也清楚,等到他们百年之后,遗产还是会分给自己的儿女,即使这样,他们仍然希望在生前的时候,自己的钱还是自己拿着。

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闺蜜的大伯,年近六十,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也挺有钱的,但是呢,大伯早年的时候,生活确实比较艰难,当兵也吃了不少苦,后来一步一步拼搏到现在这个比较好的生活。他可能就是我们说的抱着钱不放的典型了,他不仅不把钱分给自己的儿女,儿女平时挣的钱还要上交一部分给他,当然他的儿女也没有抱怨过什么。那么我们就纳闷,这位大伯这么有钱,年纪也不小了,为什么不愿意把钱分给他的儿女们呢?说句不好听的,在他死了之后,这些钱仍然是他的儿女们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现象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究其原因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老一辈的人可能是吃苦吃多了,所以他们也知道自己挣了一辈子的钱实在是来之不易,所以他们觉得只有自己紧紧攥着这些钱,他们心里才踏实。如果生前全大方的都给儿女了,可能还担心儿女不知道珍惜,大手大脚的把钱就挥霍掉了,实在是太浪费他们的血汗钱。

那么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现在社会上儿女不赡养老人的事例也多的是,所以老年人也担心,万一自己手里没钱,生个病或者是需要办个什么物件,还得麻烦儿女,孝顺儿女还好,可能二话不说就帮父母办了,但是也有一些不孝顺的,可能还会推推拖拖的不给办,这样一来,老父母们肯定会心里不舒服。还不如自己手里拿着钱,想干什么也不会说考虑这个顾虑那个了,也不用担心自己不被赡养什么的,活得也自在点。

总的来说呢,老年人有他们自己得想法,或许他们把钱看的太重了,或许他们担心的也比较多,但是我们做儿女得,应该去尊重他们,毕竟这些钱是他们自己辛苦得来的,而且到最后这些钱也是会留给我们做儿女得,所以在父母生前,不要总是计较这些事情,希望我们的父母过得健康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了。


美丽的口袋


其实我也有这个疑问 我公公婆婆就是一毛不拔!他们老两口就我老公一个儿子!孩子不帮照顾 也不拿钱 老两口双职工退休的 身体也都挺好 我知道人家没义务 但是张嘴闭嘴就说儿媳妇就是我亲闺女 我真的没看出把我当亲的了! 最困难就是生孩子养孩子这几年 我自己要看孩子 老公一个人工作 然而老公的工资根本就不够每个月开支 水电燃气取暖物业 孩子的奶粉 尿不湿所有吃的穿的用的 三天两头生病做检查开药住院 要不是我娘家妈给我10万我都不知道怎么挺过来的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上幼儿园 没人接送 没人辅导学习 我也一直没找到适合全职妈妈的工作 网上很多可以带的 确总是被骗 没一个靠谱的 孩子各类辅导班学费都很昂贵 真的挺难的 有时候我会恨我公公婆婆 坐月子时候受得气倒是不说了 这么难都不帮帮我们 以后我也没义务管他们 真的没那个情份


鱼龙混杂41


一,我说个悲催的故事:我大姑家四子女,姑父退休后去世了;姑父姑姑在金华有房子,子女大学毕业在异地有房有车;大姑身体不好,子女家都不肯接她养老,令她住到了敬老院;后期她把房子卖掉了,她儿女要她提前分配财产,但我其他姑姑叔叔说这都是不孝子孙,千万别动,等病重缺钱要用,也得考验他们的德行,真升天了再给儿女;今年,她病危后,两个女儿轮换看护,至到去世后才分财产。

二,我从高中利用假期就去打工给贴补家用了,工作后还养活老妈,她生病多次,还为她出钱又出力,直到她去世;

三,我脑子里概念,从来都是子女长大养老人,所以,男友给的见面礼,我为他凑够整数以他名义买了理财,他爸爸妈妈退休金加起来上万,有一次塞给我两万,我讲:用老人钱折福,我不敢用,我只可以给你们,真的,给拒绝了。

家教差别怎么如此之大?我觉得都怪上一批老人,把子女惯养成了“祖宗”,你们应该自省。





路人粉莉莉


说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我的姨父姨妈有三儿一女,儿女大了,出嫁的出嫁,三个儿子都娶了媳妇,老两口只好跟儿子分开过日子,以后,姨父跟人合伙开了榨油坊,每年都有几万元的分红,姨父便把这些钱分给三个儿子,姨妈反对也没有用,几年之后,问题来了,三个儿子便疑心重重,谁往老爹老娘那里跑得勤快些,另两个便眼冒妒火,言下之意,便是谁多拿了钱。

尽管老两口没有这种心,但在他们心里就是这样认为,就此埋下怨恨。五年之后姨父生病,需要住院治疗,三个儿子你摧我缩,都不肯往外掏钱,以后,在我小姨妈的调解下,才送往最差的医院治疗,在我姨父住院期间,三个儿子如狼似虎前往油坊,查账分摊,一共还余九万多元,被他们分得干干净净,没有给我姨父姨妈留一分钱。

从以上事实不难看出,斗米养出仇人,此言不虚,这个世界上最没底线的乃人心,再亲的血缘关糸也在钱的欲望之中毁灭贻尽。往后的日子,姨父姨妈的日子就更悲惨,三个儿子一轮十天,无论刮风下雨,到期就得挪窝,不得延误。当初如果一文不给,或者少给,给自己的晚年生活留下足够的保障,这种境况或许要好很多。

年纪大的人,都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尽管你爱你的儿女,爱也得有个限度,你爱他们你知道他们爱你们吗?多数是钱没了,那份浅薄的爱也淡了。留份给自己的爱,牵着那份盼望的心,也是一种智慧。


倚梦闲话63233292


我大概能理解,我婆婆就死扣着钱,只有跟我们要没有拿出来的时候,其实我们两口子都有工作,收入还不错,从来没想过要老人的钱,之前是不知道为啥这么抠只进不出,毕竟都是独生子女,后来她说漏了才知道哦原来她的钱财必须从她手里交到她孙子手里,不能经我们两口子,否则很可能便宜我这个儿媳了,这样钱才能一直是他们家的。唉算了想开点,我老公也说了我的钱不也以后给儿子的吗,没啥问题啊,他妈做的没错啊,想想也对,就是感觉梗的很让人心里不舒服,媳妇始终是外来人。


土豆kk1983


我的外公一生命运凄惨,所以他很爱攒钱。

他是中草药世家传承人,因为医者救人不能救己,且对子孙后代会反噬。

他有2个儿子,一个青年时死于癌症。另一个中年时命丧西医之手,他白发人送走2个黑发的儿子。

从那以后,他就特别爱攒钱。我妈妈和我姨还有我们这些外孙给他的零花钱他都攒起来。外公爱抽烟,我们做外孙的经常好几条的买给他,他会拿去便宜转卖给别人。因为他太喜欢攒钱了,我妈经常说我外公这个老头是貔貅只进不出。我的孩子叫他太公,逢年过节从来都没有给过孩子们压岁钱。



哎,直至他过世前。我们才知道他为啥那么喜欢攒钱。他为了他唯一的孙子,他走的那个时候他非常的不甘心,他不想死啊!他说老天爷夺走了他两个儿子的年轻寿命,为啥他还不能活的长寿些。他救治了那么多病人,为何命运如此不公。他只不过想多活几年亲眼看到孙子结婚生子,他走的时候才70。


外公把一辈子攒的钱都给他孙子了,一共5万元。他孙子含着眼泪,接下外公的存款。我妈和我姨很生气,平时都是她们姐妹照顾他,轮流照顾外公到最后一刻。外公偏心把钱都给孙子了,我劝我妈想开些,老人家只是希望我表弟能过的好些,他知道表弟从小失去父亲很可怜,外公只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弥补对表弟的爱。

是啊,老人家喜欢攒钱肯定有他的理由与道理的。我们后辈就多担待,多支持吧,毕竟老人家一辈子过的都不容易,他的心愿就是为了后代能过的幸福快乐罢了……


LUO宝


老人交不交钱是儿女的问题,如果儿女给老人足够的安全感,有的老人是愿意交出钱来的,我父亲在知道自己得病后,把存的钱给了我,父亲从查出病到去世五个月吧,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父亲去世后,我用他的钱给他买了一个骨灰盒,余的的当着妹妹们的面给了母亲,而我的母亲把钱看的比命还重,每天算计手中有多少钱,我们过年过节谁给她钱少,整天为钱烦恼,现在老年病,不知道自已有多少钱,把存的二万元现金整天用布包着放在身上,洗澡都不让给洗,还衣服两手捂着钱,就怕我们偷她的,有这样一位母亲你能如何。有的人对钱是天生的,像我父亲让我们尊重不是钱多少,是对孩子们的信任,而我的母亲是要把钱留到死后的,让我们从内心感到她把钱看的太重了。


用户4066957271015


我也老了,我也没有钱,但是我想说人老了为什么抱着钱,第一把钱都给了子女,就是增送了,你用钱的时候能要回来吗?第二你想指配一下用钱,你还说了算吗?第三你手里没有钱谁还认你。我认识一个老人他退休了,工资八千多,老伴比他小几岁,家里经济全老伴把我,孩子去了都围着老伴转,没人管老头。想去哪里吃点啥老伴说了算。也不抽烟也不打牌,更不让喝酒,说对身体不好,岀门就带一个老年卡,每天陪老伴买菜晒太阳。


张兆旺85639513


每家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和赡养都不一样,如果孩子孝顺,早给晚给都一样……

如果是个冷血,自私的孩子。老人把自己的钱和物,给的越早,老年生活就越难……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过去没解放的故事:

一对老夫妻有一男一女两个娃,老人辛苦相继把女儿嫁出去,又把全部积蓄拿出来给儿子娶了媳妇,婚后老人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儿媳妇狠心,啥也不管老人,两个老人还要给他们干活,晚上有时儿媳妇高兴就给他们一些米汤喝……两个老人过的很苦……

女儿回娘家看到情况,气的半死(长话短说),看到父母两人过的太苦了,就想出一个办法……

几天后女儿走了,两个老人很了解儿媳妇和儿子晚上几点起夜上厕所,有几天儿媳和儿子也发现两个老人总上集市买熟食吃,回来后还买这买那的藏在自己房子里,大半夜老两口在自己房间里窃窃私语,很纳闷,有一天晚上两人偷偷爬窗户一看,二老坐在火炕上,面前一个小木箱,老人一个个的把银元宝拿出来数……儿媳儿子看到银光闪闪的一大堆元宝,眼睛都直了……

第二天,儿媳做了好多好吃的送到二老屋子,二老直接拒绝,说不想吃太油腻的……儿媳心想,当然不想吃了,天天去集市买好吃的……

气的回屋找儿子商量后,直接找二老问情况,二老也不隐瞒,说这几百两银子是祖辈留下来的,准备儿子结婚后再给儿子做点生意,后来看到儿媳儿子对我们两个老人不孝顺,干脆从后院挖出来,在有生之年想吃啥就吃,使劲花也花不完……

儿媳儿子这一听,马上跪下说,把钱给他们,他们会对二老好的,二老直接拒绝,说不相信他俩,小两口磕头保证。

二老让小两口把姐姐还有村长找过来,都来后老人和村长说明,这箱元宝暂由村长保管,如果儿媳儿子在老人没死之前很好的照顾好二老,老人写了亲笔信,等死后,由村长拿出来,给儿子七十锭,女儿二十锭……村长当即答应,女儿说自己的那一份,如果弟弟做的好,也宁愿都给弟弟……

结果大家都能猜到……

老人从当天起,过起了太上皇的生活,死后,村长把箱子给了小两口,小两口拿到手后,看到元宝,感觉不对,仔细一看,都是很逼真的锡的元宝(具体是姐姐把自己家里的锡锅,锡碗,锡蜡台等融化后做成元宝)

又看了亲笔信,只有一句话:真心抚养老人,你会得到快乐,更会得到身边人的尊重,给自己的下一代做个好榜样,如果只是为了我的这些元宝,拿去吧,留着你们俩老了,也可以呼弄你自己的孩子……

所以老人手里的财和物,不要倾囊,或许安度晚年全靠它们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