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的老母亲六十岁了还老是下地干活,怎么说也不听,怎么办?

湘俚伢子


生活在农村的老母亲六十岁还老是下地干活,怎么说也不听,怎么办?四个字:顺其自然!

首先,农村老人,在农村生活了一生,养成了下地劳作的习惯,不会因为到了六十岁就不去干活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子女,爱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一下子不如母亲干活,生活的平衡被打破,对其身体反而没有好处。

其次,人是需要价值实现的,也就是说,人因为有价值而活着。老母亲下地干活,就是她体现自身价值的行为,这样,她才会有满足感,觉得自己不老,自己还是有用的人。所以下地干活,对于老人的身心都是极为有利的。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八十岁了还下地干活,谁阻挡跟谁急。

第三,作为子女,当然也不能任由母亲劳作不管,可以通过谈心,增加彼此的理解,跟母亲约法三章,保证劳动量的适度。让老人知道自己很有用,但也要让老人知道,岁月不饶人,儿女牵挂着她的身体。这样,老人在干活时,也会顾及到子女的感受,从而不会太要强。

第四,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常跟母亲一起下地干活,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知道老人的干活情况和身体情况,同时便于提醒老人一些注意事项。很多儿女没有时间,那也只能在电话里视频上问候了。

我有一个朋友,其母亲眼睛生病致盲,没有了生活的信心。我的朋友不是让母亲整天坐在家里,而是让母亲去村口小卖部买东西啊,去菜园里拔葱拔棵菜,让母亲知道自己不是废人。当时很多人不解,认为其不孝,后来才知道其苦心。他的母亲渐渐适应了眼睛看不见的生活,觉得自己虽然看不见但对于儿女还是有用的,不是儿女的累赘,重新鼓起了生活的信心。

因此,对于母亲下地干活这件事,切不可强行要求其停止,这对于老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没有任何好处。


农家讲坛


我的母亲也六十多了,一生养育了我们三个儿女,除了弟弟没有成家外,我和哥也都成家生儿育女了,父母一直生活在农村,在农村什么活都有,每天都有忙,其实经常干点活,还是对身体有好处的。母亲的身体一直都很健康,有点时间就会到菜园里呵护菜园里的菜。我们做儿女的经常劝她,不要在这么辛苦了,是应该到了安度晚年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是母亲就会说,闲下来就会觉得不舒服,每天做点活吃饭都觉得很香。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可能就是干活的命,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一不干活心里就不舒坦,一闲下来容易生病。其实这是他们对土地的一种依恋的情怀,觉得只有种地才会让日子更加充实。农村老人跟城市的老人不同,城里的老人到了退休年龄,有了养老金,每天没事公园散散步,喝喝茶,跳个广场舞就好了。但是农村的老人却做不到这一点。在农村,不管多大的年龄,只要还有体力,都会去工作,不会闲在家里,除非生病不能动。有些老人去工厂或者农场打短工,更多的是做自己家的工作,比如下地除草,收获粮食等。农村老人干活干的习惯了,不让她干,她们反倒不舒服了。

辛苦干活一辈子的习惯扔不掉。农村老人出了一辈子力气,对于老人来说干活出力,但凡是自己能干的了,绝对不会看着不动。农村老人都是吃苦受累,俭省节约多年的习惯,老人家绝对不会看着活不干,看着事情不做,如果让他们知道事情或者农活,因为不干而导致耽误事情,或者瞎了农活他们会勃然大怒会骂人的。干了一辈子的习惯,他们从内心深处已经空闲不下来,所以只要是身体能干的了,他们大都会活到老干到老,一辈子不停止。

干点轻松活就好,劳动筋骨,锻炼身体,因为毕竟上了年纪了,干重活,身体承受不了的,反而让子女担心。





清清qing姐


想干活有活,不想干活可以不干。才有福才叫享福。说个真实的事。以前我村有一老太太。家中贫困爱弄生产队一些东西,久了养成了习贯。。只她走一圈回来必带三瓜两玉米的。冬天只啥庄稼,带点叶子枯枝也绝不空手。后来儿子媳妇出门打工几年有钱了。她还那样,儿子媳妇怕丢人,就说她不让她出门,结果几天病啦。打针吃药也不好。村医生说∴别管她病就好了。果然如此小篮一提到地里弄几个黄瓜,西红柿。她也没病了。村里人也不和她计较,。她活到九十多岁。她以“偷″😂为幸福。


完中五班4号




在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下地干活,太正常不过了,如果说农村里的老人都不下地干活,那才是奇怪。具体是什么原因让老人们不愿意闲下来享清福呢?我是这样分析的:

历史原因

出生在40.50.60年代的人,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考虑怎么填饱肚子,不挨饿。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能吃饱肚子是最重要的事,挨饿受冻是家常便饭,所以,他们把土地当做命根子。



这个老爷爷是我邻居,今年86岁了,还是坚持每天干活,身体好点很。

听我妈妈说,她年轻时,那个时候还是吃大锅饭,集体制,大家一起劳动,按工分分粮食,多劳多得,即使天天上工,分的粮食也不够吃,然后就吃野菜,吃能吃的一切。集体制的缺点是偷懒,滥竽充数,只要把公分混到手,管他粮食种的好不好,这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毛病。

后来分产到户,把土地分给个人,自己种地自己管理,自己种的粮食自己收,就这样,老百姓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干活,巴不得天天干活,多种点庄稼,不挨饿。

现在的老人们经历过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更加珍惜现在,他们已经养成爱干活的习惯,改不了的,不干活就难受。

这个奶奶今年85岁,每天跟着86岁的老伴下地干活,健康又长寿。


我们年轻的这一代人是理解不了的,我们只要有吃有喝,巴不得天天玩耍,啥也不干,那是因为赶上这个好时代,如果我们处在爷爷奶奶的那个年代,我相信任何人都和他们一样,敢不干活,只有等死。

我觉得,农村里的老年人喜欢下地干活,就让他们干吧,他们手里有一点事做,心里才踏实,如果强行不让老人干活,他们很难受,他们怎么开心怎么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老人的生活饮食起居就可以了,只要老人开心就好。


黔世界荣哥


首先我要肯定的是,你很孝顺,给你点个赞👍。其实你也不必过度担心,农村人忙习惯了,一下子叫他们不要干活,停下来,他们会很不习惯。再说了,只要身体好,干点轻体力活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我妈70多了,还不一样下地干活,我们这有90多岁的老人还在干活呢。所以你呀不用担心,她愿意干活就让她干,关键是你要多陪陪她,子女经常去看她,那她干活的机会不就少啦!最后祝你母亲身体健康,祝你们全家幸福美满!也请大家多多关注我哦!






六安旦旦哥


第一,对生活的无奈。

他们也知道老了要休息,但是不敢歇下来。但是很大一部分老人没钱养老,处在养老难的困境里。儿女们日子也不富裕,都在为生计而四处奔波,他们觉得自己帮上忙也就罢了,但绝不能再拖累儿女,也不好意思再管他们要钱。所以能干活就尽量下地,能动弹尽就可能地自给自足。

第二,对土地的依恋。

他们也知道老了身子骨不行了,不能再拼命干活了。其中一部分老人日子还算富裕,儿女也都出息,但他们还是会继续种地。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可能就是干活的命,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一不干活心里就不舒坦,一闲下来容易生病。其实这是他们对土地的一种依恋的情怀,觉得只有种地才会让日子更加充实。

第三,对粮食的敬畏。

他们也知道一大把年纪了,累坏了身子还得花钱治。但是还有一部分老人,都过过闹饥荒的年月,都有过饿肚子的经历,他们对粮食有一种敬畏之情,们的口头禅就是,“家有余粮,心里不慌”。总觉得种点粮食心里就会踏实,儿女们就多了一条退路。

农村老人就是这样无私,即使没有条件,也会尽最大的可能来减轻儿女的负担,农村老人就是这样勤劳,即使有条件,也会继续下地干活。他们是可悲的,也是可敬的。





闽乡小志


六十岁种地在农村来说太平常啦!简直是小菜一碟,七八十岁还在地里忙碌的大有人在。不用刻意管她,下地干活起码比老窝在家里强,锻炼一下自己的身体,实现一下睌年生活乐趣,生活在与运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还是好的。


大圣157743350


其实老年人适当的干点活还是好的,活动活动筋骨,身体更健康。不干活反而这里疼那里疼的。这是我个人观点


农村低调


其实在农村这种现象很多!现在农村里面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老人一辈子都在干农活!根本就闲不下来!儿女又经常不在身边!干干农活让自己生活变得充实!不让自己感到空虚!也是一件好事!所以农村老人只要不是干太累的农活!种种菜之类的!我觉得还是挺好的!


全职妈妈小王


老人忙了一辈子了,越是岁数大了越要运动,干过活的人突然不干活,身体机能会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