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真是褒姒引起的吗?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我们大多耳熟能详的典故了,故事描述了在西周末期当时的天子周幽王姬宫湦为了博得美人褒姒的一笑,不惜动用军事设施——烽火台,来戏弄诸侯。最终就像狼来了这个故事的结局一样,再也没有诸侯响应天子的号召。后来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结束了西周时期。

烽火戏诸侯,真是褒姒引起的吗?

古代历史大多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当做正式记载,特别是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引用了这个故事来形容周幽王的腐败和荒唐。不过随着近些年的考古最新发现,却改变了人们对于那段历史的固有印象,烽火戏诸侯背后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烽火戏诸侯”不具可操作性。按照先秦制度,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由天子直辖,不设诸侯。所以,暂且不论西周年间是否有“烽火”示警系统的存在,就算是有,瞭望到烽火的诸侯,要从千里之外的封国赴援镐京,在当时极不发达的交通状况下,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年半载,远远达不到“朝发夕至”的程度。这不是让褒姒要苦等吗?

而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本意,是为了让笑点极高的褒姒看到天下诸侯在知道被耍后慌乱尴尬、无所适从的窘态,但是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根本不具可操作性。

其次,西周自公元1046灭商后建立,传至第十一位君主周宣王,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周王室的威信逐步衰落,许多诸侯已经不来朝贡,且相互攻伐。西周后期社会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烈,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厉王时的国人暴动更是直接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周宣王为重新树立周天子威信,慑服各诸侯国,接连对外用兵,却接连遭受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中大败于姜戎,南下伐楚更是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不听忠言、滥杀大臣,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周幽王不过是接了一盘烂摊子,收拾都来不及,又如何能够为了褒姒去戏耍诸侯呢?

再者,褒姒身世成疑。关于褒姒的出身,《史记》和《国语》等正史当中都记载过一则传闻,说褒姒的生母原是周厉王时期的宫女,时年七八岁,因不小心触碰到由龙的唾液变幻成的黑蜥蜴,在成年后便怀孕生下褒姒。由于是未婚生子,所以褒姒一出生便被遗弃,但幸运的是被一对逃难的夫妻捡到,便送往褒国。后来,褒国为赎罪,便将褒姒送给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真是褒姒引起的吗?

若按照史实推测,褒姒入宫时应年过四十

记载足够传奇,但从时间来分析,则完全是一派胡言。周厉王在位时间为前879-前843年,被国人推翻后流亡晋国,直到前829年才驾崩。就按宫女误触黑蜥蜴事件发生在厉王去世当年,那么等到她成年生女时(古代女子十五岁算成年),时间已是周宣王初年,大概是前820年左右的样子。

周幽王于前781年即位,就算他即位当年得到褒姒,那么后者的年纪至少已经超过四十。褒国为赎罪,竟然将一个年已不惑的老处女献给天子,不可笑吗?

况且,褒姒来路不明、身份可疑,褒国如果敢将这样的女子献给天子,那可是犯了欺君之罪。想当年,齐哀侯不过是被纪侯诬陷有欺君的嫌疑,周懿王便将他用大锅烹杀,而褒国国君这明目张胆的欺君行为,又该将如何处置?

褒姒不过是周幽王亡国的“背锅侠”罢了

2012年初,北京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相左。战国竹简《系年》中的记载是: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大意是:周幽王娶了申侯的女儿申后为皇后,生太子周平王,后来幽王又娶了褒姒为妃子,生下伯服。褒姒借着幽王宠爱,大吹枕头风,幽王废了平王太子位,立伯服为太子,褒姒为皇后,平王逃亡外公家申国。而后幽王讨伐申国,申侯与缯国投降西戎,合兵进攻周幽王,幽王和伯服被杀,西周灭亡,平王东迁洛邑。

据史料记载,“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战国楚简《系年》),意思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天下诸侯在长达九年的时间内,都不来朝见天子。与此同时,以虢公为首的许多诸侯则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为周天子,也就是历史上的周携王。并且周携王在位期间,得到了绝大多数的诸侯的拥护。最后,晋文侯带兵杀死周携王,才结束周朝两个朝廷同时存在的尴尬局面。

烽火戏诸侯,真是褒姒引起的吗?


通过这些最新史料我们发现,真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烽火戏诸侯的说法,只是被废太子平王和外公申侯勾结犬戎,杀死幽王和太子伯服。而且正史记载犬戎攻破镐京,可镐京城破之后,周幽王并没有死在国都,而是死在了接近申侯领地骊山,更加说明周幽王死因蹊跷。天下的诸侯为何九年不朝见东迁的周平王,估计也是因为他的天子之位来路不正,杀死父亲和正牌太子得来。因此诸侯们内心上根本不服,从周礼上讲,平王杀父弑弟,是非法继承王位的。

事情的原委可能是这样,平王被废太子位后,跟母亲申后逃往外祖父申侯家中避难。而这在当时是不合礼制的,因此周幽王获悉后,必然下旨让申侯遣返申后母子回镐京,而申侯则拒绝遣返。于是周幽王便率兵攻打申国,申国自知靠己方实力难以抵抗周师,就联合犬戎部落夹击周军,并杀死幽王和太子伯服。事后,申侯拥立外孙周平王,但却得不到其他诸侯的承认,也就是周平王东迁后九年诸侯都不朝见。

西周灭亡只是一次不合时宜的废长立幼行为而引发的连锁反应,而所谓的烽火戏诸侯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后人附会,以讹传讹,编造的故事。而为了使周朝这个儒家学派中的理想国更加符合儒家德治、礼制的理念,后世一些学者便通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将西周的灭亡归罪在褒姒身上,并且掩盖平王、申侯勾结犬戎杀死幽王和太子伯服的罪行,进行了一系列艺术加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