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之后倚天之前,武林江湖究竟发生了什么?金先生为何闭口不提?

樊溢明


从《神雕侠侣》故事结束后,到《倚天屠龙记》主线故事开始前,期间经历了近八十年的时间。对于这八十年中,江湖上发生了哪些事情,金庸先生其实并没有绝对的闭口不提,只不过是在《倚天》中涉及到相关的故事时,都选择一笔带过而已。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毕竟这一些过往的故事,并不是《倚天》主线的故事,过多的描写,只会喧宾夺主,影响主线故事的独立,甚至在相形之下,让主线的故事变得逊色。



八十年的江湖往事,精彩纷呈,影响深远,让人充满想象。

《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之间的直接关联,除了一把屠龙刀和一柄倚天剑,还有两个很明显的人物就是郭襄和张三丰,他们两人可以说是串联了两部作品的关键人物。特别是张三丰,他是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到屠龙刀重现引起江湖纷争,这段时期里江湖上风起云涌和人事变迁的唯一见证者。当年在华山遇到杨过等人,那时的张三丰才是十三岁的懵懂少年,但到自己的弟子俞岱岩陷入屠龙刀风波,他已经是九十岁高龄的武林泰山北斗,期间足足经历了近八十年。

这段时期里,江湖上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我们大约能从《倚天屠龙记》的相关情节,得出一些江湖往事的大概面貌。

首先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襄阳城破了。蒙元大军最终攻破了郭靖等人助守的襄阳城,然后顺势南下,一举统一了南北,蒙元政权正式统治汉人江山。襄阳城破,群雄殉城报国,代表着中原武林旧体系的彻底解体。中原武林侠客的大义,从抵御外敌的入侵转变成对蒙元朝廷高压统治的奋力反抗,为了勉力自保,新的帮教门派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标志着中原武林新体系的建立。而黄蓉在襄阳城破之前,铸造的屠龙刀和倚天剑,则成为新的武林中再起风云的催化剂。


中原武林新体系的形成中,觉远大师一人就直接造成了三派的崛起。他留下的《九阳真经》一经分三脉,造成了老牌少林派的重新崛起,峨嵋和武当两派的诞生,改变了武林的新格局。特别是张三丰的武当,更是代替了全真教中道门一脉的地位,与少林成为武林新体系中的泰山北斗。

这当中就涉及到了不少往事。比如:郭襄和张三丰分别是如何创立峨眉派与武当派的?郭襄怎样收下了风陵师太,张三丰又是如何收下武当七侠的?张三丰是如何一步步成了武林的北斗人物,当年欺横江湖的百损道人是不是死在他的手下?少林派的崛起之路,经历了怎样的挑战,四大神僧等又是如何响名于江湖等等。这一些,都是促使江湖人事变迁重要的推动力。

除了这最主要的三派,另外明教的重新崛起,也是改变武林新格局的一大势力。明教在阳顶天手里,起码兴旺了二十年,阳顶天在这时期里,带领明教打下了坚实的霸业基础,他搭建的领导班子,更是直接助力了三十年后的张无忌。但是阳顶天明教在武林中的强势崛起,代替了丐帮成为新的第一大帮教,却因为历来的行事作风太过诡秘,不断加大了与武林各派的摩擦,彼此间隙和隔阂越来越深,黑白两道,皆将明教视为邪魔。

这当中同样涉及到不少明教的往事。比如:阳顶天究竟师承何人,他又是如何成为明教教主的?明教崛起的过程中,阳顶天和明教经历了怎样的挑战?阳顶天麾下的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五散人,这些当年的年轻高手都来自何派,他们又是如何上位的?还有明教与昆仑派是如何结怨的,峨嵋派的孤鸿子为何要约战杨逍,渡厄与阳顶天的一战又是如何发生的,成昆又有怎样的江湖往事?


以上的这一些,无论是少林、武当和峨眉三派的历史,还是阳顶天明教的故事,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江湖往事。这些往事,是绝对的精彩纷呈,也都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倚天》以张无忌为主的主线故事的开展。那么金庸先生为何在《倚天屠龙记》中,对这些往事都是一笔带过,有些则几乎没有提起呢?

金庸先生忍痛割爱,决心隐去这八十年的故事,形成的是更为完美的三部曲结构。

对于这一点,羽菱君个人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江湖往事能说的,值得说的太多了,能占去不少的篇章;二是将这些往事过多的加入,会造成喧宾夺主,影响《倚天屠龙记》主线故事的独立性;三是射雕系列必须拥有一个完结的最佳时代背景。

实际上,“射雕三部曲”完全可以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间,添加一部小说,形成四部曲。就如上面所说的那些往事,任何一个未解之谜,都能有好几回篇章的故事可写,有一些甚至能成为单独的主线,写出一部小说出来。比如许多读者就一直有遗憾,就是金庸先生为何不写郭襄与张三丰的故事。由此可见,就是可以讲和值得讲的故事太多,都能够单独衍生出一部小说了,为了不占太多的篇章,将更多的创作空间留给主线故事,金庸先生才选择大多一笔带过,有些甚至提都不提。

而且这些往事本来就十分的精彩,比如张三丰的宗师之路和阳顶天明教的崛起之路,不止能说的篇章长,更能引人入胜。提的太多,不但是更霸占了太多的空间,更会影响以张无忌为主的主线故事的开展和独立性。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支线的故事比主线的故事还要精彩,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一部作品完结之后,大家对主线故事的印象还能剩下多少呢?为了不让支线故事喧宾夺主,保持主线故事的独立和展现该有的魅力,金庸先生就只能忍痛割爱,专注于主线故事的开展了。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倚天屠龙记》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射雕系列”完结最理想的时间点。这其实是遵从着三部曲中的一条暗线,蒙元帝国的兴亡史。

射雕三部曲,《射雕》写的是蒙元帝国的崛起,《神雕》写的是蒙元帝国的强盛,《倚天》写的其实就是蒙元帝国最终的消亡。三部曲所讲述的,其实就是汉人英雄帮助蒙古人在草原崛起,反过来却入侵中原,汉人英雄联合抵抗却挡不住他们入主中原,在经过不断的抗争之后,汉人英雄最终还是将蒙古人赶回草原的故事。

蒙元帝国是个很特别的政权,因为这个帝国是典型的盛极即衰,入主中原,即是他们的顶峰,也是他们衰落的开始。统治中土的九十多年里,这个政权的政治是十分不稳定的,统治阶级内部夺权不断,外部方面民族和阶级矛盾激化,汉人的起义此消彼长。可以说元朝的历史,其实就是整个蒙元帝国历史的最后消亡史。

《神雕》与《倚天》中间相隔的那八十年中,有十多年的时间,中原武林最主要的事件还是郭靖号令群雄助守襄阳,这样的话题,再提也只是对《射雕》和《神雕》的老调重谈。而剩下的六十多年时间,对应的正是元朝前六十年的历史。正如前面所说,元朝九十多年的历史中,这前六十年和最后的三十多年,从整个蒙元帝国的历史来看,都属于消亡史。既然性质都一样,就倒不如直接跳到最后的三十年,去描写蒙元帝国最终的结局。最后三十年的时代背景,无疑更是三部曲完结最佳的时间点。这样前六十多年往事,自然就不必过多的去描述了,点到为止,一笔带过就是。

可见“射雕三部曲”是一个完善和完美的结构。《神雕侠侣》之后,《倚天屠龙记》之前,这八十年的江湖往事虽然同样精彩,但有十多年是老调重谈,有六十多年却是汉人英雄好处于对蒙元朝廷反抗的阶段,这些往事再怎么细说,中原武林的汉人英雄还是没能取得最后的功成,将入侵中原的蒙古人赶回草原。因此忽略这个过程,直奔蒙元政权的结局,专注讲述汉人英雄最终的胜利,明显更来得痛快。金庸先生如此跨长度的设置,却让三部曲的结构更加完美,实在令人拜服。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神雕侠侣之后,到倚天屠龙记之前,中间隔了将近百年,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发生了很多故事。只是一来金庸先生未写,二来电视剧连郭襄出场都给删的一干二净。唯剩下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谁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江湖传说。杨过更是毫无踪影,生生留下了一句名言流传至今: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金庸先生连载版倚天屠龙记对这段时间的武林江湖还是透漏了一些端倪,金庸先生重点写了武当,峨眉,昆仑的创立。而后特意指出这段时间由于元朝统治,文事凋零,武学光大。可歌可泣之事,书之不尽。西域异士,出自昆仑,中土豪侠,武当峨眉。而这还是其中卓荤大者,较小的门派山寨,又何下千百。自此可以看出神雕侠侣之后,武林江湖中发生了不少大事。

最让读者心痛之事莫过于襄阳城破,郭靖黄蓉携郭破虏城破身亡。忽必烈在争大汗之位胜利之后,又起意南侵,襄阳岌岌可危。在神雕侠侣中金庸特意写了郭靖黄蓉的那对小白雕为帮曾为大理皇帝的一灯大师而攻击金轮法王最后雄雕伤重而死,雌雕自杀身亡。其实这完全就是郭靖黄蓉襄阳城破时的预演,只是大家手笔,未明说而已。雌雕在眼见雄雕伤重后,救了郭襄,而后自杀。估计在金庸先生的设想之中也应是郭靖勇闯忽必烈大营而陷入重围,最后重伤。黄蓉救了儿子郭破虏后决心自杀,而和郭襄被救后反而被金轮法王所骗,郭破虏被黄蓉救后,应也是再上战场,终于战死。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的杨过到底去哪儿啦?郭襄满世界找了多年,甚至去过活死人墓,可是杨过踪影全无。但是倚天屠龙记中黄衫女留下的神雕侠侣,绝迹江湖摆明了是杨过后人。要知道活死人墓当初是林朝阳从王重阳手中赢回来的,王重阳是抗金失败后灰心失意而遁入古墓。郭襄满世界晃荡时,其父母还在襄阳助守,所以杨过小龙女去绝情谷底或者独孤求败之墓去瞻仰一番,所以郭襄无缘再见。其后杨龙二人应依然还是生活于活死人墓中,这才好解释他的后代黄衫女居住于古墓之中。

六大派和各小派的成立。郭襄看破红尘出家,创立了峨眉。张三丰创立武当。然后江湖个大大小小的门派的成立。为何双雕中大侠们高来高去,铁掌帮倒是成立初衷是为了抵抗大金,只是裘千仞投靠了完颜洪烈,到神雕侠侣之后,金庸初衷武当峨眉昆仑这些人本为反抗大元而设,而且张三丰在倚天屠龙记中更是以老道生平,专杀鞑子自许,可见抗元也是金庸笔下张三丰壮年之后的主要事业了。正因为大元强大,所以江湖侠士好汉们,不得不成立帮派以抵抗其势,但成立帮派后,家大业大,反而做事束手束脚,明教虽然形式诡秘,但是反抗大元之心,行事之决绝反而最为激烈。因此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江湖汉子加入了明教,有了明教的兴旺发达。而明教左右光明使者,四法王,五散人,五行旗,风雷四门等人员不一,武功各异应是由此而来。

金庸先生几次修改,把原来预订的这几十年江湖风起云涌的豪侠义士反元的情节逐一消除,就为了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弥合正邪两派,六大派,明教诸人,甚而汉人和蒙元和平共处的大篇章,而在赵敏对张无忌说生出一个小鞑子的时候,张无忌所说既是汉人也是元人,以后到汉人住的地方也可以,去元人住的地方也可以。和谐的太极图啊,删去了英雄梦。


白石龙寄居蟹语


神雕大结局后期,各路豪杰华山论剑,评出新“五绝”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原南帝段智兴)、北侠郭靖、中顽童周伯通。老“五绝”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

通过这次华山论剑,可以发现“新五绝”的实力应该是落后于“老五绝”,并且“新五绝”都过了黄金年龄。所以我认为金庸先生也觉得这段时间是中原武林的落寞。

接着就是蒙古南下,武林群魔乱舞。我们可以在《倚天屠龙记》可以了解到这点。

金庸先生闭口不提的原因就是:这段时间,武林群魔乱舞,所谓的名门正派都是勾心斗角,为了权利和朝廷或者蒙古人勾结的黑暗历史。加上倚天剑在峨眉派,但郭破虏的屠龙宝刀却在江湖丢失!江湖中暗流涌动,名门正派和邪教都在争夺屠龙刀,希望成为武林盟主。所以在没有张无忌的出线,几乎没有任何时期的英雄可以与“新五绝”或者“老五绝”时代的英雄辈出,值得老先生书写。

《倚天屠龙记》就是张无忌的复仇逆袭的故事,和《射雕英雄传》、《神雕》等等英雄们相比,这样的武林确实是落寞的武林


古天乐粉丝联盟


貌似神雕后和倚天前有两个主线。第一个是杨过偶遇张君宝。然后张君宝的故事。第二个是郭破乳带着倚天剑屠龙刀逃出襄阳发生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