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能夠受到那麼多人推薦,但卻有很多人說文學水平一般,為什麼?

謀子


講真,文學水準我個人覺得《白鹿原》比《平凡的世界》更勝一籌。不過《平凡的世界》裡面走心走精神的東西又比《白鹿原》牛逼一點。《白鹿原》更氣勢磅礴一些,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歷史長卷,裡面的角色與故事情節都耐人尋味。而《平凡的世界》著筆細膩,刻畫個人內心世界更到位。正如書名一樣,用一種平凡的文字與語句展現的是特定時代下特定人物的點點滴滴。讀完《白鹿原》腦子裡晃動更多的是書中講述的歷史社會狀態,而讀完《平凡的世界》眼前浮現的是少安,潤葉,少平,田曉霞等人物的具體形象!總之兩部小說都是牛逼之作,值得一看。


蜀男狂刀


我是1980年9月開始離開家鄉到縣一中上高中的。高中三年的生活與孫少平幾乎一樣!雖然那時已經改革開放了,但是大部分人都還只能吃飽飯。到現在還記得十一月的天穿個涼鞋的滋味!還記得穿著補著補丁的衣服在校園裡被同學斜著眼看的心中滋味!還記得同學被罵不敢吭聲的眼神!

所以我看平凡的世界就像自己生活的再現,至於文筆,講實話與《人生》比起來是有一點差距,但是我一直認為這是一篇有很高文學價值的小說。

專家咋說的我們不管,各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價!


咱老李65643326


早晨從下午開始,帶你一起讀路遙《平凡的世界》系列問答。

從路遙《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問世開始,這個爭論到現在都沒有停止過。

除了陝西籍文化界人士給予了這部書極高的評價之外,幾乎所有的專家,學者都對這部書避而不談,敬而遠之。

更有文學史專家在編著文學史時,對於路遙,基本都是之談他的《人生》,而對《平凡的世界》要不只字不提,要不一筆帶過。

這就與這部書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而這個文學史上極度尷尬現象的出現,真的是因為我們普通讀者的文化欣賞水平太低了嗎?

有位作家曾經說:就算給我50元看一頁,我也是看不下去的。

當初審核《平凡的世界》的《當代》雜誌社編輯周昌義的那句:還沒來得及感動,都已經讀不下去了,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

後來作家出版社的編輯也退稿了,接著路遙幾乎找遍了所有當時有影響力的雜誌社,無一例外的都放棄了這部書。

就算後來這部書被《花城》雜誌社刊發了,當時雜誌社還信心滿滿的為這部書開了一個“專題研討會”,結果卻大大的潑了路遙一身的冷水。

甚至有專家,讀了這部書,還簡直不敢相信這會是《人生》的作者寫的新書。

所以在大部分的專家學者面前,這部書基本上就是《人生》的延續,甚至還遠遠不如《人生》。

如果不是有葉詠梅的賞識,達成了這部書在中央廣播電臺的“長篇連播”,那麼《平凡的世界》或許早就被淹沒在茫茫的書海之中了。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宣傳平臺再加上如此接地氣的作品,那完全可以造成“萬人空巷”的效果。

於是從此之後,這部書就徹底的火了。

聽過書的,看過書的,都開始向周圍的朋友親人推薦,由於這部書通俗易懂,所以讀者群也十分的廣泛,基本上只要是識字的人都看得懂。

普通人看書,主要就是看故事情節,誰又會去特別在意這書的文學水平,寫作水平呢?

而專家學者們卻特別注重這個,所以才會有這樣不眠不休的爭論。

當然結果肯定是誰也無法說服誰。

如果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平凡的世界》確實也有很多的侷限性,比如說:

這部書過於片面的強調了只有讀書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這部書還一直秉承的“門當戶對”,“男主外女主內”以及“城市和農村不可調和的矛盾”等等……

這樣往深了看,其實也非常容易發現這部書的侷限性還是很明顯的。

但是我們普通讀者又不太在乎這些,大家在乎的只有一條,那就是這部書是否好看。

好看的標準也很簡單,那就是是否容易讀懂,是否有美好的愛情,是否有真實感,是否有跌宕起伏的情節,等等……

而這些《平凡的世界》恰恰都有。

所以,如果還有人問《平凡的世界》的文學水平怎麼樣,我的回答就是:還好,一般。

但是如果有人要問《平凡的世界》好不好看,值不值得推薦,我的回答是:好看,特別好看,值得推薦。

因為這部書的價值其實不在於“文學水平”,而是在於它的“真實感”。


早晨從下午開始


如果好好看看,蘇童 餘華 短篇小說,賈平凹的小說,會對(平凡世界)有一個公正的評價,本人作為陝西人,親身經歷過陝西那幾個作家描寫的陝西人的風俗民情,反而懷疑,不是土生土長的陝西人,讀這些人能不能完全理解或者產生別樣的情感。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很普通很傳統的長篇小說,在文學表達方式,人物塑造上,沒有取得突破,好的文學,應該是作家,對人的感受深切的描寫或者產生了新的表達形式。

我更喜歡(人生)包括路遙的隨筆。


北城鵝毛大雪


首先,敢於觸及現實的作家,古往今來不多,就是有些偉大作家,明明寫的現實,由於形格勢禁,也只得遮遮掩掩。

路遙是秉筆直書,而且寫的是平凡的世界,平凡人的世界。

其次,史詩性的作品,古往今來不多,我們可以從《平凡的世界》裡看見形象生動的歷史——很難思考描寫的一段歷史。作品的時間跨度從1975年初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這十年間我國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

其三,長篇較中短篇難寫,要求作者付出更多。為了寫《平凡的世界》,路遙長期在條件艱苦的煤礦沒日沒夜的創作,缺衣少食,他克服了重重困難,付出了生命,查資料查到手指出血,累得吐血,結果連領獎的錢也沒有,以致於戲罵道,“狗日的文學”,這樣的作家,不會淺薄。

我歷來認為,“從來文章血寫成”。

不僅內容會是血,寫作的過程也會是血。

其四,文學價值,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當許多紅極一時的作品不再被人提起的時候,《平凡的世界》卻並沒有過時,不僅電視劇熱播,在網絡還是一個討論的熱點。

說明路遙志趣,不在一時的熱鬧,是苦心孤詣志在高遠。

其五,一些編輯、專家評價文學,以新奇先鋒為先進,這是一種失誤,現在是後現代,竟然又可以迴歸寫實,所以寫實並不落伍。

其六,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路遙樸實的語言自有其樸實之美與個性。

什麼是文學性?莫衷一是。

我比較贊成文學性即文學作品的審美性這一說法,這裡的審美,包含審醜,審醜也就是襯托美。

那麼,文學水平就是用各種文學體裁創造美的能力吧,無論思辯、批判、讚美,都是在創造美歌頌美,路遙塑造、歌頌了歷史動盪裡的人性之美。



大悔憶智冰


不請自來。

《平凡的世界》在文字技巧方面,的確非常普通。

常常在讀到某個情節時,情不自禁在心裡感嘆幾句,接下來發現小說也會來段“總結”,恰恰就是剛才自己的心理共鳴。

剛開始還很得意,感覺跟作者同頻了。可到後來,共鳴多了就有點煩,那感覺就像正回味一口美酒,咣噹又被人強灌了一大杯,胃口大倒。

當時同期閱讀的《圍城》,以及《笑傲江湖》,文字描寫就高明許多。經常是你一個共鳴還未及回味完,下一個共鳴又席捲而來,如同美酒長河,暗流洶湧,連綿不絕,讓人慾罷不能。

可令人奇怪的是,貌似平平無奇的文字,通篇看後,其蕩氣迴腸,卻教人久久回不過神,而且歷久彌新。

直到近期讀了《三體》,這本小說的文筆更加不堪,一口氣讀完後偏又如同吃了幾記悶棍,久久回不過神來。

這才終於明白:真正偉大的小說,從來不是靠文字技巧而取勝。取勝的乃是那幅磅礴畫卷的背後,赫然一個廣袤深邃的時空,把你陷了進去而不能自拔……

《平凡的世界》如此,《三體》如此,《金瓶梅》或許亦如此……


九月風滿樓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夠得到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和青睞,是因為這部作品紮根與人民大眾之間,創作的源泉來源與人民大眾之間。作品的創作者路遙先生從構思到完成花費了六年的時間,積累了第一手的創作素材,在寫作過程中病魔纏身,他頑強不屈用驚人的毅力與時間賽跑,最終殫精竭慮完成了這部扛鼎之作,他走向成功的同時也走向了生命的終點。他用生命和汗水澆灌的藝術之花永遠綻放在讀者心中,他那清新脫俗的文筆雖然遭到許多人的不屑一顧甚至譏諷,但也絲毫不會影響他那永久的熠熠生輝的藝術光芒,將會引領人們走向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西域之子cyj


《平凡的世界》到底是不是一部好書,不能僅僅靠所謂的文學家給出的評論定奪,更應該全方位去考量,自問世後,再版印刷數次,銷量極大,讀過的人很多,這還頂不上專家的嘴炮嗎?

今天,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談談為什麼文學家不看好《平凡的世界》。記得很多文人提出,《水滸》不應該稱之為四大名著之一,認為它的文學藝術太過膚淺,宣揚的主題也過於暴力,似乎是負能量的代名詞,然而,《水滸》是經歷了歷史考驗的,它反應的就是當時的社會現象,這麼多年,並不會因為幾多文人的愚見,就可以改變它在人們心目中名著的地位。《平凡的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樸實無華恰恰契合了當時黃土高坡的生活,人們過著下里巴人的日子,你偏偏要寫成夜上海的物慾橫流,這不現實。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前,寫了若干作品,期間並未被所謂的文學大家推崇,《豐乳肥臀》甚至有人懷疑其庸俗,然而莫言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作品,狠狠抽打了批評者的嘴臉。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文人相輕”,“妒忌成仇”。那麼路遙及其作品是不是也遭遇了類似的境遇呢?

文學批評是文學進步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一定要摒棄“妒忌”心裡,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批評、評論才能讓人信服,才能讓大眾看到你的高度。




家常理短708


每個人的文化層次不一樣,每個人的審美觀不一樣,所以就有不一樣的觀點。評論一部作品的高度,不僅要說它的文學水平,還要看讀者的認可度,以及它所帶來的社會效應。文為時而作,能在某個時代引起讀者共鳴的,就是好作品!

《平凡的世界》已經達到了這一點,我認為是很好的一部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都個性鮮呵,很有特色。情節跌宕起伏,敘事娓娓道來,讀起來引人入勝,值得推薦!

眾口難調,有不同的觀點是肯定的,讀自己喜歡的書,做自己喜歡的事,讓他們繼續吃瓜去吧!





潛龍勿用9527


可能文學屆人士和我們普通大眾對於優秀文學作品的標準不一樣吧,在大師眼裡的精品文學比如《巴黎聖母院》,《三個火槍手》《紅與黑》等在大眾眼裡簡直味同嚼蠟,反正我是像喝中藥一樣讀完了《紅與黑》和《包法利夫人》,《巴黎聖母院》看了幾十頁實在看不下去了,《三個火槍手》看了個開頭就棄了,不為別的,就是因為裡面大段的心理描寫,人物刻畫、景物描寫實在太磨人了。

而《平凡的世界》恰恰與之相反,裡面很少有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大部分以敘事為主,生動地刻畫了變革時代的社會面貌,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在小說裡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說受西方文學影響的主流文學是陽春白雪的話,《平凡的世界》就是街頭小吃,有十足的煙火氣。

另外一個原因,在文學評論家的眼裡 這本小說問題比較大,比如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不應該淘汰掉,

沒寫完 一會兒接著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