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轻松地写作?

读写人家


想要轻松地写作,写得轻松,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写作的习惯,一有时间就写,每天都写,当你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可能一天不写都觉得难受,更不会觉得难。就像你每天刷牙洗脸,会觉得难吗?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真正开始写作的人,都会发现,写作其实并不难,难在你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写,你写作的原动力是什么,这决定了你能否坚持下去,把写作当成一个习惯。


那么,如何养成写作的习惯?


为何而写?明确你写作的目的,你想通过写作实现什么目标。


你为何而写?你想通过写作实现什么目标?获得什么?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何而活,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能够持续写作的人,要么是心中有个作家梦,要么是希望通过写作变现增加收入,或者是为了提升写作能力为职场加分,又或者仅仅是为了表达和分享。


无论你是哪一种,给自己一个非写不可的理由,这很重要。否则你永远不会提笔开写,永远觉得写作很难。其实当你决定提笔就写的时候,最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了。找到你的动力源很重要。


写什么?围绕你的才能去写,写你生活半径5m以内的事情


很多人迟迟难以开始,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写什么最轻松最容易坚持呢?


围绕你的才能去写,写你擅长的领域,写你生活半径5m以内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你最有发言权,也有话可说,说得还都对。


做你能做的,做你擅长的,最轻松,也最容易出成绩。所以别去写那些你不知道的、宏大的东西,就把你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的见闻、思考、经历或者生活写出来,就比那些光想不写的人强很多。


怎么写?用你自己的语言写,从为读者创造价值的角度写


回想一下你平时和朋友吃饭,在饭桌上是怎么说话的,你就怎么写作。意思就是,用你自己的语言写。很多人觉得写作难,是因为一提笔他就忘了自己是怎么说话的了,老想用别人的语言来写,那当然就写得痛苦了。


写你自己真实的体验、感受、想法、观点和主张,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过前提是把你想写的,用读者的角度写出来,毕竟没有人写文章只是为了给自己看,一定要有观众和读者,才有写下去的动力啊。


获得读者认可的唯一方法就是为他们创造价值,在你写东西的时候,你要想着我写的这些内容是读者想知道的吗?对他们有用吗?有帮助吗?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受欢迎。


如何坚持下去?从微习惯开始,每天写50个字

一个字,写!写多少呢?50个字就可以了。这个观点来自《微习惯》一书,书里指出,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不要一上来就把自己难到,从微习惯开始。


所谓微习惯,就是你的目标习惯经过大幅缩减的版本,比如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2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把“每天阅读2小时”缩减成每天阅读2页纸。


微习惯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太微小了,小到不可能会失败。当你轻而易举完成一个俯卧撑,你会发现这个习惯根本没有用上你的意志力,于是你不经意间就做了20个俯卧撑。写文章也是如此,当你写完50字,想说今天的任务完成了,不用写了,却发现自己的想法还没有说完,于是你又继续写了一段,可能不知不觉就写了2000字。


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不信你试试。


我是厦九九,既能帮你摆脱职场迷茫又能实现个人成长的写作培训师,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厦九九


写作的确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难题,但也不宜将之妖魔化。

写作对于我来说,也是很难的,尤其是给客户写的约稿,因为对方给钱,因为你写的东西不能太随意,往往有很多限制,因为约稿大多数是你不喜欢写的,写这种本身不喜欢写的稿子尤其难,不光体现在写作内容上,还表现在心里上的抗拒。

当然写约稿的时候都是很快的。

我那些写得霹雳啪啦的约稿,得益于这样的开场:

我戴上耳机,一定要那种挂耳式耳机,由于岁月的经验,让我对特定的作业方式必须使用特定的工具以及方式有了一种执拗,近乎极端的执拗,不愿意改变一分一毫。

戴上耳机坐在沙发上陷下去,然后打开有声书听王小波或者洛丽塔,第三选择是《追忆逝水年华》。
听一个小时,你的焦虑慢慢抚平。
听两个小时,你脑子里浮现了一些异样的想法,找到感觉,找到感觉然后把它们记录下在,这时候你已经开始在键盘上打字。
那文字或是从有声书里听来的,或许是你自己浮想的,你终于在打字,你打更多的字,你打越来越多的字。
在某一个时刻,你找到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让你觉得你可以开始写了,你准备好了,你脑子里已经有一个切口。
于是你开始写,写几行,还能写几行,没问题的,于是你关掉耳机,脱掉外衣,撸起袖子干。
这时候可以看到你在电脑上噼里啪啦的敲字,文思泉涌,你的媳妇就在旁边崇拜的看着你,你微微一笑,迅速钻入自己的世界,去捕捉稍纵即逝的闪光。
你哗哗写一到两个小时,bingo!
这是一种极棒的体验!
我每次的约稿都是这么写的,写得极为顺畅,内心自豪。
经验是:
1.听有声书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总是喜欢的作家,也可以根据文风需要来选择。往往是这样的,比如你看过某作家的书,然后写作业随带那个作家的写作感觉,听书也是一样,并且感染力更强。我习惯听王小波,百听不厌,因为我喜欢他的嬉皮玩笑。
2.在进行写稿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收集和写作内容相关的资料,对它们有所把握和了解。听书只是为了让你融入,然后找到写作的切入口或者灵感点,并不是替你创造一切。

加油!


白诗诗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我是一名写作爱好者,平时读完一本书,就喜欢写个读后感,想到什么写什么。后来接触到书评和讲书稿,发现这类题材的写作其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轻松。有时候,为了一篇书评,我经常会在电脑前从早耗到晚,累得眼花缭乱,脑袋嗡嗡。看了前辈分享的经验,我才知道,我之所以觉得写作困难,是因为我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许多基础知识我都不懂。于是,我决定从头开始,看书学习,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接下来,我想跟你分享一下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小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先讲个故事吧!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大片农田被淹,无数房屋被毁,民不聊生。部落联盟召开紧急会议,推举鲧去解除水患。鲧采用填堵围截的方法,治水九年,劳民伤财,却毫无成效,最后被处死在羽山。后来,部落联盟又推举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禹从父亲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决定采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将洪水引入大海。此举效果显著,水患得以根治。

这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与治水十分相似。当你灵感爆发,文思泉涌时,既不能无动于衷,任其肆意流淌,也不能一味干涉,切断它的去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因势利导。只有科学地挖渠开道,才能将灵感与文思引入正确的方向,让它们“流”成一篇好文章。这里说的渠、道,就是写作的原则。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提供了20种放诸四海皆准的写作原则。这些原则,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各行各业的写作爱好者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有所收获。只要掌握了写作的基本原则,并在平时反复练习使用,写作,就不再是一项令人头疼的任务,而会变成一件轻松简单的事。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曾就读于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美国著名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他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出版了数本经典著作,获得了无数奖项。《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曾经获得国际图书奖、总统图书奖和年度教育图书奖,而且,它还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的必备读物。

结构、风格和可读性是写作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结构关乎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风格式写作方式,包括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支撑所写内容;可读性与表达方式、写作材料的视觉愉悦感和易读性等有关。布兰登·罗伊尔总结出20条写作原则,与结构、风格、可读性分别对应,教你如何一步步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的好文章。

一、结构

结构就像是动物的骨骼。在动物学中,你可以通过一副骨骼判断出它是什么动物;在写作中,你也要给读者清晰的结构,让他们一眼看出整篇文章的逻辑所在。

基本的写作结构有六种,不同的结构对应着不同的观点陈述顺序:

*范畴结构:按任意顺序讨论事项,比如“我们来谈谈苹果和橘子”。

*评价结构:先讨论正面再讨论反面(或者反过来),比如“我们来谈谈天气:晴朗但潮湿”。

*时间结构:先讨论先发生的事件,在讨论后来的事件,比如“我们来谈谈1月到6月的销量”。

*比较结构:先讨论最重要、差异最大的特征,在讨论不那么重要的特征,比如“我们来比较一下本公司与竞争对手的规模、产品及客户”。

*线性结构:按先后顺序讨论事项,从第一到最后(或者反过来),比如“我们分别从地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和国家层面来谈谈立法”。

*因果结构:先讨论先发生的事件,接着讨论后来的事件(或者反过来),比如“我们来谈谈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以及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议”。

二、风格

布兰登·罗伊尔说:“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如果想让别人记住你的文章,你就必须使用恰当的事例和细节来支撑你的观点。而且,在行文过程中,还要避免使用模糊的语言。比如“这家商店堆满了商品”这句话,就显得有点模糊和宽泛,改写成“这家商店从地面到天花板层层堆满了生鲜农产品、罐头和大箱子”以后,就变得清晰明确,画面感十足。

除此之外,我们在中学时代学习英文写作时,常常被要求要多用复杂的单词和长句子。好像一篇作文中“that”使用的越多,分数就会越高。但这本书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建议:在日常英文写作中,越简单越好。因为大词和长句,不仅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弱化文章的内容。Less is more.一片清晰简洁的英文文章应该注意以下原则:多使用简单词汇;多用动词,少用名词;使用平行句式;多用积极的语气;保持文章性别中立。

三、可读性

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人们不再满足于只是用纸笔写作,而是更愿意将自己的文章,发布到微信公众号、豆瓣、简书等平台上供大家阅读。这个时候,想要写出一篇高阅读量的文章,仅靠文采已不能实现,还要注重增加读者阅读时的舒适度。页边距、行距、粗体、斜体、破折号、编号、阴影等排版技巧,一个也不能忽略。

码好了字,排好了版,接下来,还有一项更艰巨的任务——修改。几乎没有人能够一口气就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贾岛为了“推敲”二字整日纠结,王安石苦思许久才得到一个“绿”字,这些都是修改文章时必有的心路历程。其实,修改,是一件既悲伤又快乐的事。悲伤是因为:修改这件事,永远不会真正完成,即使出版过的书也可以修改和再版。快乐是因为:修改的过程,你可以跟过去的自己对话,从中发现无限的惊喜。

写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真的非常短小精悍。全书总共144页,但布兰登·罗伊尔却使用了大量的例子,把每一条原则都讲解得很透彻。掌握了这些原则,就等于提前挖好了沟渠。你的灵感与文思,就可以轻而易的“流”成一篇好文章了。


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有所帮助!


方非慢半拍


我只能说,写作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不但辛苦而且枯燥,就像恐怖小说之王史蒂芬·金所说:“写作是件孤独而艰难的工作,就像是乘坐浴缸穿越大西洋。”

不过,也没必要妖魔化,把写作说得跟洪水猛兽似的。

我觉得写作唯一能轻松的方式就是只写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

  • 譬如你喜欢旅游,就只写一些关于旅游方面的一些攻略,一些游记,篇幅也不要写得太长,也不要限制自己写的字数,字数太多可能会感觉到压力;

  • 如果你喜欢美食,就写一些关于美食方面的,可以写甜点的制作过程或是你觉得哪家的火锅味道最好等等;

  • 如果喜欢篮球就写写勒布朗,喜欢足球就写写梅西,喜欢乒乓球就告诉大家那个不会打球的胖子是谁?

  • 如果你说我没啥爱好,那就写写自己,自己今天开心还是难过?生活感觉幸福还是孤独?

只要坚持每天写,哪怕只写几句话,写着写着你就会发现写作没那么难,你也能写出非常不错的文章。

当然要成为大作家大文豪,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也是绝对不可能轻松达到的。


播种火焰的青牛


要想轻松地写作,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但有一个因素特别重要,那就是:素材!

为什么这么说呢?写文章没有素材,就好比做饭没有菜,再好的手艺,再怎么精通写作技巧,也没有办法写出一篇好文章出来。

1.素材的重要性

首先,就文章质量而言,当选题不新颖的时候,素材的出色应用能为文章加分;当选题很好,但素材单薄老旧,也会为文章减分。

对创作过程来说,创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挖掘素材和积累素材,形成自己的观点,落笔才会流畅自然。

所以说,好的素材是写出一篇优秀文章的前提。但是素材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内化。

素材的分类

总体上来说,素材又分为一手素材和二手素材。一手素材是指通过自己的经验所得、阅读内化所得、与他人交流所得,这类素材鲜活,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信性,而二手素材则是他人经验所得,他人阅读所得。

当然还有三手甚至四手五手的素材,比如很多碎片化阅读的素材,这类素材因为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和理解,在使用中也会不够严谨。在我们使用素材的时候,能用一手素材的要坚决不要用二三手的素材。如果实在没有一手素材,那么也要把老素材活用,用新线索把老素材串起来。

所以,作为一个想靠写作安身立命、树立品牌的作者,一定要重视一手素材,并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努力消化和吸收素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做一个优秀的原创作者。

素材的收集

1. 加强日常积累,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养成针对好素材随时记录的习惯。看到好的案例、句子词语等都可以自己记录下来,我常用的软件是印象笔记,当然你也可以用有道云、幕布、石墨这些,据说都还不错。

2. 有意识留意容易出现好素材的场景。比如一些大号上的爆款文、电影、纪录片,还有生活点滴、以及热点事件等。

3. 最后养成日读的好习惯。比如,坚持每天读书,然后写个几百字的阅读摘录或者感悟。

关于如何使用素材,有两个原则一定要注意:

2.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首先,当我们拿到选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收集素材,寻找更多的点和方向;其次,当我们明确了文章的观点和主线之后,就要学会适当取舍,对于那些不能为主题服务的素材要大胆舍弃,切记贪大求全。

2.在选用二手三手素材时,要注意查证。对于那些未被证实的坚决不用,我们写文章不能去误导读者,哪怕无意的也不行。只有对自己的文字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写出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才能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打造出自己的个人品牌。

我是笑薇,自由撰稿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曾从事于旅游研究和媒体工作。爱读书,爱写作,爱旅游,专注分享干货文章,喜欢可以关注哦~


笑薇读书


1.重新认识写作

确实如题主所说,很多人对“写作”和“作家”这两个词都有点误解。

李笑来说,写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把一件事表达清楚就够了。而很多人心中有点固执,写作不是要写出多深多深的思想吗?然后,他们还觉得现在的自媒体人称自己为作家,就很反感。因为他们觉得作家是一个神圣的词汇,而你一个写公号文的也配叫作家?


这确实是很大的误解了。作家确实还是一个大家都比较尊重的词,随便乱用,着实不妥。但自己也不用固执己见,毕竟这是已经是自媒体时代了,需求那么大,怎么还可能像纸媒时代,字字珠玑呢?


改变自己的认知,重新认识写作就是将一个想法表达清楚的技能。

2.坚持阅读和思考

没有输入,很难有输出。想达到轻松写作的目标,就要开始积累自己的素材,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机构,并且是要有条理的积累,不然想找某个素材时,却找不到。


可以借助一些电子笔记软件来专门收集整理素材。对收集来的素材,要学会思考。


要开始用故事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生活,想想这些生活中的事可以怎样写,怎样运用。


3.从每天写100字开始


坚持,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轻松地写作的前提是开始写,并能坚持写下去。写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自己调用素材,整理角度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说一切的难题都是开始写,并坚持写。


我自己是每天早起后,就打开电脑开始自由写作,给自己选定个话题,或者写写早上起来后心中突然冒出来的想法。


如果刚开始不知道写什么,给几个可以写的参考话题:

我为什么要开始写作,我想通过写作获得什么?我坚持写作两年后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坚持不下来的原因会有哪些,我该怎样克服这些障碍?5年后,我想成为怎样的人?等等


点赞是喜欢,留言讨论是写作真爱,欢迎讨论读书写作~


牧边写作


如果你对写作充满兴趣,带着一份无以言说的热爱去从事写作活动,你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当这种感觉给我们带来的是创作的愉悦,愉悦之中是不是伴随的一定是轻松宜人的心理体验呢?

如果写作过程因对写作的热爱而带来一连串的良性体验,那么写作一定是轻松自如的心理探险过程,带着一份好奇,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迷思,带着一份情愫,带着一份浪漫,带着一份喜悦……直至笔尖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曾有人说过,写作就像飞鸟,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写作有时真的就像一群飞鸟,一只跟着又一只飞鸟在思绪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飞往心灵深处那深邃无比的思想晴空……此刻,作者无疑是轻松写意,趣味盎然,心旌飘荡,何而不乐呢?

倘若处于初学写作之时,理应也要寻找一点初出茅庐的好奇之乐。为什么学写作?带着一份“为什么”的好奇去写;写什么?带着一份选择的好奇去写;怎么写?带着一份审美的好奇去写;好文章怎么写?带着一份学习的好奇去写……在一连串对写作的探索追问中完成初学写作的快乐之旅。

因好奇而写作,因写作而快乐,因快乐而轻松,因轻松写意而永远停不下那支让心灵欢快地流淌写作的潺潺溪流之中的笔……


写作与语言密码


我是一个零基础开始写作的爱好者,到目前为止,一年左右的时间,写了近30万字。我个人感觉写作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鼓吹日更或者动不动就10万+的爆文。

但对于一个基础薄弱的写作爱好者,并非不能写作,通过不断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知识变现,靠写作赚取生活费的。

下面就分享一下个人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吧!

在写作之前,你首先要清楚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以后朝哪个方向发展?如果单纯是为了书写心情或者自嗨,把写作输出当作公开日记本的除外。如果是想提高写作水平,以后可以实现自媒体变现或者约稿的,就必须要系统的研究和学习一下了。

1、勤于阅读

写作好的前提是以大量阅读为基础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输出而不输入,这条路是走不长久的。

据我所知,现在有6000块到10000块一篇不等的拆书稿,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一个月要固定供稿2——3篇,6000——8000字左右。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能写,更重要的是提高阅读能力,在短时间内能够甄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并提炼出来。

只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才能实现在一周内读完一本书并且提炼有效信息,进行头脑风暴,搭建文章框架结构,组织出一篇8000字的拆书稿。

2、勤于练笔

如果只是一味地阅读,而不去写作,光说不练,是写不出真正的好文章的。所以,保持一定的更新频率和节奏很重要。

通过读书,读到一定的量以后,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有表达的欲望和想法。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灵感和想法记录下来,并且做好标签和索引,等我们需要这类素材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的方便调用。这样,我们写作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素材库,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3、结识同伴一起写作

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情,拼的是寂寞、体力和坚持。如果周围的人都在刷剧,玩耍,你自然没有心思更文,所以结识一些同频的人,一起陪伴相互鼓励,这样是比较容易坚持长久地走下去的。



梦归秦淮



一、积累素材库

一篇文章篇幅最大的就是素材,相当于填充文章的血肉,素材有利于充分表达观点,深化主题。

收集影视素材。

有些朋友平时喜欢看电影电视的话,用心收集可以积累到很多素材,比如《延禧攻略》这部剧,就有很多关于亲子,婚姻,职场之类的话题。

之前大火的《欢乐颂》也有关于原生家庭和阶层爱情的素材,一部电视剧少则几十集,多则几百集,素材是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

二、提高写作速度

有很多朋友苦恼的一点就是写作太慢,经常要好多天才能挤出一篇文章。

这种情况就是写得太少,思维不够敏捷,找素材的速度也比较慢。

写够20万字以上,相信写作速度会有所提高,到那时写作就像喝水吃饭一样轻松自如。

三、多输入

写作是一个长期输出的过程,没有持续不断的输入很容易把肚子的墨水掏空,然后陷入写作瓶颈。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要不断做知识输入,利用空闲时间看看书,看看电影,多听故事,多留意新闻热点。

每天都有千奇百怪的事情发生,一定会有那么几件事触动你,让你产生情绪变化,这种引起波动的事情就是写作最好的素材,能够让你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想要轻松不费力地写作,平时要有意识积累素材,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写作速度,并且持续不断输入。


苏乐爱写作


轻松地写作,这个是照心的最爱。没有压力、没有束缚,心灵自由飞翔,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说起写作,尤其轻松写作,那是需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的。有人轻松,有人却无法下笔。照心只感觉自己底蕴不足,怎么办?多读书呗,滋润自己的心田。正所谓厚积而薄发,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文字从就会从心底的小溪涓涓流淌,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可是,照心还是觉得书上得来终觉浅。

许多大文豪都推崇这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是所有感触的,“行万里路”才能阅尽自然风光、人间百态,正所谓见多识广。丰富的阅历自然就丰满了心灵,你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轻松自由的诉说自己的心声,不需要什么写作技巧,你的文章就是那么接地气,大家喜闻乐见,因为你也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当然了,文章需要雕琢,修饰点缀,那是自然的,但不是刻意的。说到这,我就想起唐代的僧人兼诗人的贾岛,为写诗而写诗,苦吟不已,被誉为“苦吟诗人”,他的认真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但照心感觉他活的好累好累,我没有贬低他的意思,只是心中满满的同情,为了这么一句“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的“推”“敲”二字反复斟酌,如醉如痴,竟然冲撞了韩愈行进的仪仗队伍,好在韩愈是一代大文豪,文人相见当然惺惺相惜,帮他选定“敲”字,并说出理由,敲是动作,又隐含了空寂月下的的敲门声,比“推”字更丰满。由此两人相见恨晚,成为知己。后来贾岛还俗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这是文学史的一段佳话。但从中可以看出贾岛和韩愈文化素养和修养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素养是底蕴是眼界,这样才可以使写作更加轻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