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后,家长到底该不该支持孩子打回去?

青荷书舍


我的孩子是三年级小学生。这个问题我有切身体会。

女儿是比较乖,说句重话都不会的那种孩子。

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集中在6--12岁之间,好动好奇缺乏自制力没有经验。

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只是告诉她让开避开躲开。

上三年级了,有天回家,眼泪汪汪的跟我说,同桌打她了。

是打着玩么?

不是,我和他从不打着玩,他是真的打,不过他没有用很大的力气。


孩子的同桌我见过的。一个胖胖的中等个子男生。

我这次比较在意,主要是孩子从来没有被打得哭着回家过,这是第一次。

细细的问过之后,我才知道女儿的同桌已经养成了一些很坏的习惯。

这些习惯与女儿的迁就和忍让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同桌会喝满一口水,然后对着她的作业本像喷泉那样喷过去;同桌会故意把橡皮铅笔扔到她那边的走道上,然后让她捡起来;画画课上,同桌不外借其他同学的彩铅也不准她借给他们;诸如此类,不胜其烦。


我很生气。生自己的气。

一直以来,我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知书达理,宽容别人,省察自己。

但是这一次,我闻到了校园欺凌的气息。

这是不能容忍的。对于我的孩子,容忍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她更加胆小怕事、懦弱自卑、任人欺凌;对于男生同桌,长此以往,难免习以为常,错而不知,是非颠倒。


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换座位。想了一下之后,我告诉孩子:打回去!必须的。

即便是打不过,也要释放一个信号过去,我不是好欺负的!


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没有道理好讲。对于明显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打回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虽然当天晚上我和这个男生的妈妈做了沟通,她意外又吃惊,妈妈眼中的宝贝原来这么坏!她承诺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给同桌道歉。

但是我仍然在两天以后,征得女儿同意,给她报了一个跆拳道班。


在一切开始之初,小孩子必须明白,自力救济自我保护才是最重要的。

与人为善是根本,但是面对打过来的拳头,必须接住,并且,打回去!


禾妈有话说


我们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总是喜欢打人,把女生的裙子撕破,把男孩的脸抓坏,也有几次打我儿子。当时我老婆的意思是,告诉老师,或者离他远点就行了,核心理论就是:打人是不对的,别人打你已经做错了,你不能再犯错,再打别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个孩子个子高,担心打不过,会受更大的伤害。

结果老师只是批评一下打人的孩子,根本不管用,人家照打不误,找了他的家长,家长也是口头道歉,没什么改善。后来我就支持反击了,如果他敢挑衅,直接反击,即使自己被揍了,也要让他付出代价。这么做了以后,和他打了两架,后来他就再也不欺负我儿子了。

原来孩子也是趋利避害,谁更软弱,更好欺负,他就越欺负,一旦发现是个硬骨头,伤敌1000,即使自损100,他也是不愿意的,因为还有伤敌1000,自损为0的。千万不要把孩子培养成软柿子,我们的口号是:不去欺负人,但是别人欺负我,就是不行!


最爱麻辣小龙虾


以前我觉得应该打回去,现在我觉得不应该,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春节回家和读初二的侄女聊天,侄女说学校经常发生打架事件,侄女所在的学校是县城里最好的初中,而且说是打老师的事情都有。


我问,那挨打了不会告诉父母吗?

侄女说,不会告诉,因为告诉了会被打的更狠。且举例子说有一个女孩打架之后告诉了父母,回来被坏学生连牙都给打掉了。

我听完十分惊讶!

心想,不告诉父母,可以反抗吗?

侄女说,一群人围着你一个人打,你怎么反抗啊?并且说我有一次在路上走,就过来了一个女生说要打她,原因是该女生说侄女看了她一眼,后来女生找来了一群人,准备收拾侄女,侄女发现其中一个是住一个小区的,侄女和她一起玩到大的,一直喊她姐。后来她姐说了几句话,那女生才放过侄女。

我听完侄女的讲述发现“现在的孩子懂法,他们知道自己尚未满十四周岁,尚未到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他们下手特别狠。”

所以如果家长一味的让孩子还回去,可能会害了孩子。

如果遇到校园欺凌,我还是希望家长出面解决比较好。


秘语相传


被欺负了,委屈求全不敢声张,只会让打人者更加无所忌惮,甚至变本加厉。

孔子说过对这样的事要“以直报怨”,虽然我们不提倡以暴制暴,但是对恶意欺负人的,一定要让对方明白自己不是好欺负的。

一味忍让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甚至留下终身遗憾。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对恶意欺负的,不能忍让

我小时候比较胖,有几个女生就爱嘲笑我胖妞,我虽然不高兴,也没放在心上。我是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丫头,大家都是同学嘛,开个玩笑,不必太较真。但是后来,她们竟然越来越过分,下课的时候故意推推搡搡,我不乐意了,瞅准一个机会,一下子把一个故意撞我的女生推翻在地,压到她身上一顿狂扁,其他女生吓坏了,也不敢拉架。后来,老师来了,才把我从那女生身上拉开。从那,我就一战成名了,大家都说我是一狠丫头,不能惹,世界清净了,再每人敢欺负我了。后来长大了,大家聚会,说起小时候的事,她们开玩笑:女中豪杰啊,佩服!

所以,在学校被欺负了,一定不能忍气吞声,能用语言解决,那最好不过了,教孩子义正辞严地告诫对方停手,有的孩子用语言解决还是可以的。



但是有的孩子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他还以为你软弱不敢动手。这样的话,就得教孩子打回去了。

我女儿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她后面胖胖的男生总是拿铅笔戳她,给老师说了几次,也没什么用。我教她打架:啥时候戳你,扭他耳朵,抓他头发,用脚踹他肚子。后来,俩人真的打了一次,那胖小子就再没敢戳过她。

2.一味地忍让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一位网友说自己的妈妈是教师,从小就被妈妈教育不能还手,有问题找老师,所以,在学校受欺负了从来都不敢动,找老师的次数多了,老师认为就她事多,后来再被欺负都是默默忍受。人慢慢变得胆小懦弱、谨小慎微,甚至有点神经质,怕同学怕老师。

靠别人主持正义永远不如靠自己,正义是自己争取的,孩子的世界也一样。



3.最后记住一句话:绝不能先动手,理亏;绝不能不还手,吃亏!

网友说的这句话,我觉得极好,可以作为警句啦


终将长大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的回答是肯定的。

李玫瑾教授说到: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负别人的熊孩子就会一而再而三的欺负别人,因为好玩。

李玫瑾教授的孙女上幼儿园的时候,曾被一个同班的小男孩抱起后扔下,头上磕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但是她教孙女如何用专业的知识保护好自己,两只手拽对方耳朵,一疼,他自然就把你放下了。

李玫瑾教授在《开讲啦》中也给家长们支了招:

一、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

二、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孩子一定要有体育锻炼。孩子从来不锻炼,没有强壮的体格,轻易能被推倒,下次别人还会推他,因为好玩呀。


小孩子“不懂事”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刚刚接触世界,好奇,想要尝试一切。有时候无缘无故就会突然伸手打别的孩子一下,这种情况很常见。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甚至对此毫无概念。

我们还能教孩子做什么?

其实“打回去”类似以暴制暴,并非长久之计。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制社会,更应该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沟通,如何用相对温和理智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打回去”,更多的时候是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教孩子用语言表明态度,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声说出来。当孩子的语言能力进步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应该多鼓励孩子使用语言来维权了。

被打了,要大声对打人者说:“你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我不允许你打我!” 玩具被抢了,要大声对抢玩具者说:“不!这是我的玩具,你不能抢!立刻把玩具还给我!”

同时配合使用“停”的手势,表示启动自我防御。在被侵犯的第一时间,坚定而明确地,用语言和手势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很多时候就能让孩子免于受到二次侵犯。

很多时候孩子害羞,或者说很多家长也难以启齿,我们的文化在“拒绝”这个部分是相对薄弱的。这个时候家长更要做出榜样,主动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在不牺牲自己权利的前提下,尽量照顾别人的感受;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尽量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才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更重要的东西啊。


儿科医生鲍秀兰


说起这事儿我就很无奈!

我家祖传的山东大汉标准身材,结果到了我儿子这辈……

在他小时候我就信誓旦旦的说:“笑话,咱孩子被打、被欺负,那必须打回去,打不赢没关系,不敢打那就是他的错!”。面对媳妇的“万一把人家打伤了怎么办?”,我好气冲天的说:“该赔礼赔礼,该道歉道歉,该赔偿赔偿,咱认账!但是就是不能被欺负!”……

未曾想啊未曾想!

就我儿子这小身板,我估计1V1的情况下已经很找到“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眼瞅着这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那曾经的“豪言壮语”眼瞅着就成了空话了……

于是我就改变了“策略”!

“小子,我问你,别人打你怎么办?”

“跑!”

“跑不过呢?”

“……”

“喊人啊!大声喊!救命啊,杀人啦~”

“……”

“在学校的时候要即使告诉老师,然后记得回来告诉我。”

“你要干嘛?”

“……”

“打不过不丢人,挨顿揍也没关系,谁还没被揍过,我当初被一群人围着打,切记注意保护脑袋,双手抱头……”

“为什么那么多人打你?”

“唉!小时候江湖险恶啊,有些小混混堵路抢劫,你爹我对形势判断失误,误以为对方只有两个人,正要跟人搏斗,结果他们又来了几个帮手……”

“后来呢?”

“没有后来了,后来我找了一群小伙伴等他们,结果一直也没再碰到。”

“你生气吗?”

“气啊!但是气又能怎么办?小孩打架拼的就是力量,再说了双拳难敌四手,输了就是输了,生气也白瞎啊,不过我们按时侯比你们现在强多了,小伙伴们多,你们现在放学各自都回家,学校门口也没有小混混了,好处是安全了,坏处是你们也会少了不少战斗中建立起的兄弟情!”

……

“对了,我告诉你啊,如果你判断还有的一打,那么记住了,打对方最脆弱的地方!”

“哪?”

“眼睛、脖子、耳朵,记住了真打起来必将斯文,手脚并用不说,嘴巴也别闲着,能咬就咬,别光喊救命去了,记住了?”

“记住了!”

“来,我们模拟一下!我扮演坏蛋!”

“救命啊~~~~~~”


勇气固然重要,但是面对绝对的实力面前,莽撞硬拼是匹夫之勇,上兵伐谋,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比如老师、比如父母、比如同学。打得过就打,打不过不跑那才是傻子,跑不过那就认命——不过山水有相逢,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急。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在学龄期长期受到校园霸凌的孩子,即使成年后,也很难走出这种心理阴影,甚至会变得懦弱、胆怯,不愿与人交往。

由此可见,长期在学校被欺负,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是严重的,若家人有所察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当得知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后,家长应不应该支持孩子打回去呢?

从理性的角度看,很多家人会认为“以暴制暴”不是一个好的决策,这样只会助长校园中的暴力风气,并且,法治社会下,暴力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因此,有的家长得知自己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后,要么会让孩子尽量躲开那个惹事的孩子,要么就将情况向班主任反映,交给老师处理。

然而,老师往往会找到惹事孩子或者其家长谈话,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事后,那个惹事孩子还会不会继续找麻烦,就不好说了。

而且,校园霸凌中,很多欺凌者都会警告被欺凌者不要将事情说出去,否则会受到很严重的报复行为。因此,家长的这种做法其实难以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再受到校园暴力的伤害。

并且,对于大多数不幸遭遇校园暴力的孩子而言,令他们最痛苦的不是肉体上的痛,而是心理方面的阴影,若没有及时疏导被伤害儿童的心理问题,很可能会形成“创伤”,让他们难以从校园暴力的阴影中走出来。

我们引入一个概念——心理创伤。“心理创伤”指的是那些由于灾难、虐待、暴力等超出一般人经验的消极事件,给当事人带来的巨大影响,经历创伤之后,会让人产生无力感、无助感,并在很长一段时期都难以走出创伤带来的痛苦中。

对于校园暴力形成的创伤来说,会让孩子感到难过、痛苦,甚至产生社交回避、自闭、厌学情绪等。因此,家长应给予足够重视,当发现孩子遭遇欺负之后,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如何进行心理干预呢?从心理角度考虑,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后,家长是可以支持孩子“及时还手、以牙还牙”的 。

<strong>一方面,孩子及时的发泄出自己的情绪,不用隐忍、埋在心里,对他们情绪的疏导是有积极意义的。当他们还手之后,身心上都会觉得好受很多,不会长期被这个恶性事件困扰。

心理构建:不好惹

另一方面,惹事的孩子往往都是欺软怕硬,你越是隐忍,他就越跋扈,因此,当你鼓励自己的孩子打回去时,也能向惹事的孩子透露“自己是不好惹的”。

从个体心理角度看,“不好惹”属于一种健康的心理构建,有助于划清心理边界、构建自信、健全的人格。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自己被欺负会产生不悦与愤怒感,一味的压抑自我的情绪并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及时还手。

并且,获得家长的支持后,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家长是爱自己、接受自己的。当然,一定要叮嘱孩子不用意气用事,将反击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就好。


第一心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的观点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父母必须永远是孩子的支持者。

成为孩子永远的支持者不是包庇、溺爱和无原则迁就,而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所谓“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是说在任何时候我们首先要感受的是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并努力表达和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是最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比如我们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该怎么处理?我们大多数父母首先产生的是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这些感受而后需要又源于我们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者做出指导、提出要求,或者是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总之,我们会用我们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

那什么才是用“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来处理这件事呢?

最基本的就是尊重、满足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一种情况: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如果产生了生气、愤怒的情绪,有了报复的心态,就会产生“打回去”的需要并且付诸于行动。这种情况下,不管学校老师或者其他家长怎么看,我们父母只需要听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讲一下,然后有个拥抱,保持微笑就行。保持微笑和拥抱既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力量,而不评判(不对孩子的行为说“对”或者“错”,而是像听故事一样倾听孩子的叙说)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形成听从自己内心感受的特质。父母要牢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让孩子自由的处理自己的情绪比所谓的教育重要一万倍。很多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小时候在父母和老师的管教下被压抑了太多的负面情绪。作为父母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不能再让自己的模式延续在孩子身上。

第二种情况: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了,会产生害怕、恐惧等情绪,会回避、退缩,慢慢就会变得怯懦、自卑、脆弱。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勇敢地站起来,带着自己的孩子找到那个欺负他的人,当着面严厉警告他绝不允许再欺负自己的孩子,然后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打对方两下。这一过程可以在双方父母沟通协调、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来处理,并且掌握好度。这样处理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同时也把一些消极情绪释放掉,从而让孩子变得更有力量。如果对方的父母不配合,则可以制造一个模拟的场景,父母和孩子一起“暴打”那个打人的“假人”,嘴里还可以大喊:看你再欺负我,看你再欺负我们的孩子┄┄还是那就话,少劝慰、少提建议、少讲道理,先处理情绪,先感受孩子的感受,满足孩子真正的需求┄┄

最后我想说,情绪好了,世界美好,一切都好;情绪不好,世界丑陋,一切都不好!

所以,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欣赏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是父母最重要的必修课!因为只有父母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孩子的支持者!


吴志伟心理学工作者


您好,我是Parent Club Amida老师. 刚才看到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支持打回去,也有很多读者评论表达支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忧心。如果一个社会的教授和绝大部分家长都支持“以牙还牙”,社会该多么戾气, 孩子将来该多么像戾气的你。

你以为打回去是充满正义,可是考虑了事情来龙去脉了吗? 即使确实被人欺负了,考虑了孩子打闹的特点了吗,考虑了孩子不同年龄段打闹的实质了吗? 就只懂得教孩子打回去吗?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生活中遇到问题,直接拳头解决吧,我相信你以及对方会很快被抓进派出所。可是如果你都不这样做,为什么却教孩子去打回去呢?

大到一个国家,我们受欺负时,是不是就要打回去呢? 我们一直受美国欺负还少吗? 最近的华为难道不是一直在受美国欺负吗? 你看都是打回去吗? 之前土耳其不是射杀了俄罗斯飞行员吗,你看战斗民族真的直接打回去了吗? 就拿所谓军事最强大的美国来说,自己国人被沙特所杀,够惨的吧,直接打回去了吗?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这是数学,放在人类文明里面,这样做情商最低。情商低的结果就是,你以为以牙还牙是直线,却可能是虚线,不能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带来新的更大的问题。

成人之间,国家之间尚且绝对不会采取“打回去”,智者、领导人尚且不会采取凡事“打回去”,你以为你是谁,你们家孩子是谁,你在教他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家开的伊甸园吗? 其实作为家长最清楚,社会是复杂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的,逆境是常有的,所谓“被欺负”也不是只对你家绝缘的,佛家宣扬逆来顺受消业障,小平主张韬光养晦,勾践采取卧薪尝胆,太极主张以柔克刚,我国法律主张打架必备被拘,那你,凭什么要求孩子“打回去”? 你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要求孩子去做,社会都不容忍的事,你凭什么要求孩子去做? 简单打回去,你跟欺负你的人素质有何差别? 不打回去,就是懦弱吗? 那圣人懦弱,小平懦弱,勾践懦弱,法律懦弱吗?

家长之道,唯爱与榜样。你想让孩子打回去,请在生活中做个样子给孩子看,你敢吗? 你敢社会允许你这样做吗?

其实你是哪种家长,当孩子被欺负时,你的反应相当不一样。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是非常正常的,也许在前一分钟还在争抢打斗,下一分钟就手拉手玩到一起去了。我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让他学会应对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孩子解决不了,我再干预也不迟。

结局:孩子学会协调关系,解决冲突,保护自己。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大多时候,孩子之间的打闹是无心的,但孩子被欺负,我会心疼。

我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孩子错了,我会让他主动道歉,让他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如果是其他小朋友错了,让他明白宽容原谅别人的过错是一种美德。我也会告诉孩子,当有人想打你时,可以大声呵斥:打人是不对的,你不可以打我!也可以尽快跑走,去告诉老师。

结局:孩子学会宽容,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奇葩型家长这么认为:

我家孩子被谁欺负的,快点给我站出来,看我怎么收拾你。不管三七二十一,走过去就给小朋友一个耳光、一个巴掌。

结局:孩子失去了友情,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你是哪类家长,你赞同哪一种? 欢迎评论。



ParentClub家长会


女儿上七年级(初一),才一个学期,被同学威胁了3次。我只告诉她六个字:不惹事,不怕事!具体来说,就是不挑事,遇事不先动手,但是对方一动手,立刻还击,而且给我往狠往死里打,可以抓起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打到服打到怕为止!如果对方人多,第一反应就是跑,跑不了的话也不能怂,全力往死里干其中最弱的一个,令对方投鼠忌器!我说,天塌了,爸爸给你顶着!

还好,女儿比较理智,虽受到威胁,还是微笑用语言化解了矛盾!

但这社会就这样,不要跟我说大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