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请真正学过(高能)物理的人讲讲,为什么杨振宁先生说“盛宴已过”?

大姐头-嗨娘


我是理论物理研究生,以前就是读的粒子物理专业,杨的理论是我们做高能物理的依据,简单地说高能物理就是通过加速器把粒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然后两个粒子碰撞,我们从碰撞后的碎片或者反应的产物来研究粒子,目前在杨的规范场论的理论上建立的标准模型能基本解释一切的对撞机上产生的物理现象,目前高能物理处于瓶颈期,这个瓶颈期可能会长达几百年甚至更久,因为物理的规律一层一层是由大自然决定的,从现在这个能量级别到下一个有新物理现象的能量级别可能需要把现行的加速器建到太阳系这么长,这就是耗费掉整个人类的财富都没法做到,杨老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理论物理走的太远了,标准模型,广义相对论这些经典的理论其正确性可能几百几千年都无法撼动,所以杨老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更关心其他方面的物理,改进现有加速器的原理,关注应用物理,也就是不要一直盯着纵深,要多关注横向,其实物理还有很多分支是期待大发展的,不应该把资源都浪费在搞传统的加速器上,另外科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而不是为科学而科学,毕竟杨老是整个历史上最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我相信真热爱物理学的人才会懂得杨老的心境!在此支持杨老!




南渡北还


杨振宁教授,简称杨老,对于高能物理的理论研究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规范场理论完善了高能粒子的标准模型。欧洲的加速器碰撞实验,找到了模型中的最后一个粒子,上帝粒子,是爱称,实验证明了杨老理论的合理性。

至此,杨老说以加速器为特征的高能物理盛宴已过,意思是加速器时代终结了!这话是三十多年前说给美国人听的,那时美国财大气粗,不听劝,结果浪费了上百亿之后服了,割肉止损离场了。

三十多年后,没想到中国的王院士跳出来,还要搞大的强子对撞机,这不是典型的人傻钱多吗?王院士之流,无非是花纳税人的钱不心疼,万一瞎猫碰到死耗子,撞出了新粒子,也混个诺贝尔奖,也可以和杨老平视了。即使撞不出什么东西,也有的吹,世界上最大的最昂贵的对撞机,是我主导建成的!直径二十多公里的环形加速器,真空管道,无数的电磁铁,进口的,先进的,价值1400多亿人民币,人均100多元。巨大的无字碑!

杨老的另一番话,王院士可能理解不了,现在需要的,是现代物理理论上的突破,有了新的理论指导,提出假说,再用实验来验证。这是正确的科学研究路径,如果新的理论提出假说,确实需要更大的加速器来验证,那时再建也不晚!怎么建造?可以多国合资建造,基础科学研究,不必中国充大头?

笔者对杨老理论的理解是,目前的实验设备水平,包括更大的加速器,不足以支撑新粒子的研究。举个例子,量子力学理论研究证明,微小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还有量子纠缠理论,也就是说,你观测到了微粒子,但是不能确定它的位置,你永远捕捉不到这个小精灵!

这么说来,再大的加速器,有用吗?

就目前阶段来说,高能物理研究,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微观世界的研究,无形的东西,与民生没有大的相关性。这与当年的核武器研究是二码事,不惜一切代价,研制核武器,是国防的需要。

现在同样啊,如果把这1000多亿,用在飞机发动机的研究上,用在第六代战机研制上,用在航母建造上,总之,用在有形的东西上,至少会有收获,不会打水漂!

有人质疑,杨老回国晚了,国家还在他身上花那么多钱?笔者认为,在建造大型加速器这件事上,听杨老的建议,省下1000多亿,那点小钱还算事儿吗?

道理越来越明晰,对于我们普通民众来说,每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人数少影响小,如果有几百万人发声,这个舆情也是很厉害的,不是吗?!


闻伯智库


科学与学术,无止境,所以,本质上讲,也无权威国。如果做科学也要像帐房先生一样算小账,讲什么科学探索?直接经商,不更合适?如果迷信权威,没有哪个的权威堪比爱因斯坦,如果这样,量子科学,早就死掉了!

中国的北京电子对撞机,也有人反对,理由类似,但中国最终没听,结果,中国量子应用方面的巨大成就,就离开不北京电子对撞机的成果,面对这一事实,有些人,要吸取教训才是。

,一带一路,是中国、甚至中华文明给世界、给人类的一条出路,这笔账,是一个纯粹的账房先生怎么也算不明白的。中国给了一条路,如果没有相应的行动去证明给人类看,别人怎么相信你所说的?对撞机,是科学界的一个梦想,中国,用自己可以承担的财力与可以提供的技术,为世界科学界努力去圆这个梦,不论从基础科学探索角度、还是应用技术进步的角度,更或是道路与制度、文化自信的角度,都是值得的


用户8226779641062


目前所有大型加速器在建成之前,杨振宁的理论就已经成型了,后来建的所有这些大型的对撞机,也只不过更加验证了杨振宁理论的正确性。造更大的对撞机,大到一定程度,会突破杨振宁理论,问题是很可能造到地球赤道那么大,耗尽全中国财富都也还是没跳出杨振宁理论模型,也许要造到直径太阳系那么大。杨振宁过去一直反对国外,国内造更大加速器,就是说这是白浪费钱,事实也都被他说准了,难道这次直径100公里的加速器,没有更大突破,再造个 1000公里直径的,再不行的话,绕赤道再造一圈加速器?杨振宁的理论已经足够未来一百年用了,牛顿的理论用了300年了,到了爱因斯坦理论到现在已经用了快100年,相信还能用100年,接下来的杨振宁理论也足够未来200年够用了。等以后人工智能,超大规模量子计算机都有了,也许根本不需要大型对撞机就能创立新理论,毕竟杨振宁创立量子力学标准模型的时候也没有到后来这么大的对撞机,人家不是也发现了标准模型了,关键还是数学的突破,数学目前没有突破,造多大的对撞机是头?就好像弓箭能射100米,为了更远,造更大的弓能有用吗?造再大的弓,射1000米,能射到超视距吗?需要发明枪,就能打几千米,但要大几百公里,造再大的枪有用吗?


用户9695356796501


我算半个物理出身,我再来补充几点吧。这个话题其实已经讲过很多遍了。

何为高能物理

前沿科技,往小了说,就是玩粒子。狄拉克就是打开了量子场论的大门之人,代表做《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听书名你就知道他霸气。由于他常年混微观领域,便顺手搞一分支:高能粒子物理学。学科核心在于“粒子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一般同学有疑问了,粒子就粒子呗,为啥叫高能?在微观领域,“看”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研究微观粒子,目前为止都集中一个手段:狠狠地撞!而这需很高的能量!这就是“高能”的由来。

粒子对撞机是高能物理的阅卷老师

许多科学家对于物质的终极研究以及宇宙的终极研究,都有很多相当精彩的答案,例如我们杨振宁为代表的标准粒子模型,还有以丘成桐为代表隔壁老王的超弦理论等等。

大家纷纷扰扰,都说自己的答案是对的,那怎么办?这时候就要请出阅卷老师登场了。

高能物理不是要撞吗,老师就是来撞给你看的。都闪开,答案放下来,撞一撞就可以打分。

当对撞机能量为10亿ev时,验证了老杨的理论;无法验证老王们的理论。老王们说,再造一台十倍能量的对撞机,超弦理论就能验证。

当对撞机能量为100亿ev时,验证了老杨的理论;无法验证老王们的理论。老王们说,再造一台十倍能量的对撞机,超弦理论就能验证。

……

然后,一直造到了10万亿ev,LHC撞出了希格斯粒子,把标准粒子模型最后一块拼图补上!老杨的理论越发稳固!但依然无法验证老王们的理论。老王们说,再造超超超大型对撞机。

补充一个知识点,1ev的能量可类比为宏观世界的1万摄氏度,再往后提高能量,你说难度系数有多高。当然,只要你有钱,当然可以为所欲为的。

盛宴是否已过?

粒子对撞机撞了这么多年。杨振宁的标准粒子模型是越发稳固。随着希格斯粒子的发现,理论已经非常完善,按照这个套路再往下走,老杨觉得已经是尽头了。因此老杨感慨:“the party is over——盛宴已过”。有钱也省点花吧。

但是老王们不服啊!老杨算老几,牛顿经典物理300年了,还不是说崩溃就崩溃,现在才撞了几十年,没有新办法,就按照老套路走!再来一个超大大大型对撞机试试!给我烧更多的钱!

结语

国内要不要上这个超大大大型对撞机,本猫是坚定的缓建派。以上。


猫先生内涵科普


这么回答:每一个学科,刚开门是一种盛宴,刚进来的人,“在风口,猪都会飞”。这便是风口期,牛顿那一批力学为开门代表,爱因斯坦相对论为开门代表。一旦过了风口期,便是缝补期,那么成为大师就有了难度,首先你要找到空子,然后把空子给补上。老杨属于缝补期代表。吃了些前辈没有吃到或者说残留下来难以吃到的菜。过了这个时期便是稳定期,稳定期你想吃到一点残羹剩饭是真不容易,因为容易吃的全部让风口期前辈吃完了,不容易吃的让缝补期前辈吃了。就给稳定期的就很少很难吃了。所以叫“盛宴已过”。对此举几个例子,民国大师多,现在大师少,刚开西方门,盛宴;如今,盛宴已过。1927年10月,在布鲁塞尔参加第五届索尔维量子力学大会的29位科学家,坐在一起留了一张合影,上面有康普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等,那个时,盛宴,如今,盛宴已过。如今盛宴已过,做了,用处不大,发展理论已经很难了~所以老杨不建议施行~我是物理外行,这种说法可能不够专业,但是比较通俗。如果不对,还请见谅。


浅笑舞吴钩


国内的高能物理研究长期跟在西方屁股后面混,突破性成果几乎没有,西方的相关研究撞墙说明此路不通,高能所的王怡芳们之所以死抓住这个项目不放,是因为全指望着这个升官发财呢,好比一群学习了屠龙术的人,你跟他说世界上没有龙,无异于砸人家饭碗,不少人混淆概念,说中国要支持基础研究,值得豪赌,我们确实应该坚决支持基础学科研究,但是高能物理不等于基础学科,相对于基础学科研究只能算是九牛一毛,这些经费投入到基础学科的其他领域和方向一定会产生更多的成果,投到新材料,能源,化工, 机械,生物,电子等领域也会产生可预见的成果,但是玩粒子,希望渺茫。


共享主义社会接班人


杨老先生一生致力研究的高能物理,还获奖无数,最终竞被他一句‘盛宴已过’了之。 记得当年建粒子加速器,激起多少科学家的遐想!两颗粒子相撞,似乎就芝麻开门,即可打开充满璀璨的宝库。也有担忧的:会不会撞出个‘黑洞’把整个地球吞噬。 于是 一群雄心勃勃的科学家,潜藏于瑞士法国大山之中深深的地下,捣鼓这么多年,最终哀叹:我们的粒子加速器,没有银河系那么长,速度没有光速那么快。 不晓得,这是不是杨老先生说的‘盛宴’如果是,这也太闹剧了!


纸鹤34988529


粒子物理学界,在上世纪80年代后,逐漸有了一种声音,即粒子物理学将跨越一片荒原或沙漠。对粒子物理学面临越來越严重困难,当时有人戏言“物理学的死亡"。当然,对科学发展作此种予判是相当困难和危險的。我虽然也有粒子物理学逾來逾像化学的感觉,但对理论物理学的"统一理论"前景,短期内更不抱乐观想法。如果看的更远,一、二百年,我们很可能会修改相对论、量子塲论,甚至会通过对暗物质、暗能量的理解而修改目前的物质模型,或者重新认识宇宙及其"常数”。环形对撞机及观测仪器,并不能构成人类研究粒子物理学的终极困境,我们至少还有"穷人的加速器",我们可以利用太空及宇宙空间,通过宇宙射线,或更精密观察來进行研究。


用户3867041758145


《 清华万岁赋 》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

……《紫禁城序》

作者杨 五 计

(一)

神州水木,重彩清华;

泱泱古国,赫赫黉宇。

迎象牙塔之晶门,冠“清华园”之高崇;

赏庭阁雅之美院,聆蝉鸟鸣之雨声。

千古书香,无寻纨绔于浮躁之学士;

百年园府,四顾布衣于豪儒之骄子。

喜尊师尊教之箴言,贤德厚载;

承和谐包容之圣语,广渊笃诚。

(二)

尤叹兮——

东方祥瑞,华夏明珠,遗“圆明园”之残毁;

难觅兮——

花坛月下,水荡云波,弦乐歌舞之恺悌。

遥望兮——

西屏叠翠,枫叶灵塔,曲径泉影于孤铃;

垂滴兮——

迟缓断续,星凄月冷,苍松古寺于秋风。

催奋兮——

谁耻庚子之赔款?!谁忍弱国于蒙羞?!

倒海兮——

谁振家国之赴美?!谁咬青山于放松?!

(三)

中国英俊之威武,

男儿立挺饥贫之驱而奋争!

民族气节之子孙,

壮士舍家救国之身而敞襟!

破洋夷之奢梦!

铸经纶而衣锦归程!

大丈夫之真勇!

仰炎黄而当代功勋!

(四)

百日领袖,梁启超宣言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梅公贻琦,永远校长之第一;

“教授治校”,传承政体。

《清华八年》,梁实秋自谱自歌,抒历史之无情;

“男女兼收”,罗家伦大笔惊世,“国立清华大学”。

“行胜于言”,曹云祥日晷镌刻,廿年纯朴新风;

旷代奇才,陈寅恪“吸收万载,创造未来”。

(五)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鸿章于钜制,启迪于警言。

近代大儒,熊十力、马一浮、冯友兰之天柱;

哲语泰斗,金岳霖、张岱年,著学说于精文。

军阀残暴,断碑玉柱,韦杰三青春之永驻;

民国文冠,朱自清、闻一多,先驱而无惧。

研修无涯, 俞平伯亦执柄,撰书教论;

博学巨舟,赵元任四导师,国学领兴。

(六)

抗日烽烟,西南联大;

立学陋室,荧炭丹心。

东北义勇,张甲州“还我山河”,誓血国耻;

远征大军,孙立人虽死伟伟,日魔惮惮;

九千猛士,痛歼敌寇十万兵,气贯长虹。

佩剑祭忠烈,校尊迎宝剑;清华建纪馆,将士慰十万。

清华雄鹰,沈崇海杀敌切切;

轰撞“吉野”舰,英名史千秋。

(七)

青春宿愿,国统民荣;

新华宏业,万花归根。

卓越成就,物理数、叶企孙、吴有训,乃赵忠尧耳;

千秋彪柄,钱三强、王淦昌、赵九章,亦邓稼先公。

筚路篮缕,不避艰辛,吾知熊庆来、杨武之超群;

清华书简,九篇综述,史学研究院,大师李学勤。

全球注目,诺贝尔金奖,杨振宁李政道,华人首获折桂;

图灵大奖,计算机世界,姚期智争国荣,清华一拔头筹。

誉名环宇,华罗庚、陈省身、林家翘、丘成桐齐名;

水利大举,张光斗国家情怀,终生不渝。

学贯中西,吴雨僧、钱钟书,季羡林名尊校长;

经济概论,金钥匙揭奖,陈岱孙如沐春风。

建筑规划,吴良镛人居环境,广义建筑。

光学之父,唯王大珩,一代激光之大家;

化工领衔,仅侯德榜,奇才探取之冠鼎。

文豪巨著,曹禺、昊晗是也;

艺领魁首,洪深与英若诚。

(八)

新中国,国号拟定,政协共议,张溪若文思泉涌;

新国徽,千图万选,总理亲临,梁思成夫妇张仃。

南翔校长,十七年风雨历程,双肩五十年;

冠中心画,绘“江山如此多娇”,大彩笔宇坤。

源昆仑珠峰龙脉,至燕山枫林呈紫;

溯长江黄河雪川,通五岳润疆甘露。

无处不清水粼波,花香鸟影;

无处不华茂葱蓉,笑语人家。

也经“右风”摧才俊!

鹿野曾留几枝花?!

又遇“文革”“文亡矣”!

何寻智仁平安所?!

伟人健,人民强,“四害”哭秋凉;

君行健,清华梁,民富国必强。

三十年清华功业,泼墨霞彩,共享盛世之阳光;

百余年清华精神,优秀儿女,心喜陶醉之四方。

(九)

台湾新竹,一水相望;

两岸清华,荟萃亲堂。

紫荆之花含清魄,丁香之桂育华魂;

两色紫白呈校旗,清华氲氤荡州穹。

仰观宇宙之大千,俯察品类之万感;

探社稷之国运,究天人之纪源。

通古今百曲之历变,成清华一家之新言;

求学已立耳则立人,成业已达耳则达人。

噫嘻!进亦忧兮退亦忧,复进亦忧忧?!

慷慨感喟兮,新竹清华校长陈力俊寄语;

一往情深兮,北京清华校长顾秉林激情。

新世纪,大趋势,清华扬帆,携手奋进;

锐进取,人才竞,锦绣中华,民族复兴。

(十)

贫陋书浅,不知前辈,大哲、大儒、大圣、大贤;

简学之人,薄晓先烈,大英、大勇、大智、大雄。

只可列尊师大名,敬词以诵颂;

尤可盈泪于满面,呈语以礼赞。

万望海涵于欣慰,笑纳晚辈之虔诚。

惭愧之——

即书之,且用心之精血,不妄用成语之堆砌;

即歌之,且用思之泉涌,不摇摆繁典之虚荣。

叩教之——

清华大师巨匠,赤心学子,何处为家?

师心曰——

哪任劳辛,哪遇为家,夜夜系中华!

“所谓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耸壑凌霄,幽山景而志高远;

壮心不已,丽春湖而养寿松。

啼血杜鹃,亦迎黎明之霞彩;

羽美须髯,亦逢日月之更新。

生命之不息,乃自强不息!

厚德之载物,乃永永无极!

倾国之水木!大学巨星!

倾城之清华!万岁清华!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动笔

二O一一年五月五日晚18:05初稿七修

二O一一年五月九日晨7:07分五十六修

二O一一年五月十日上午10:37分九十七修

二O一一年五月十三日晨6:37分一O七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