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流亡海外,拿巨资购买一岛命名为“康有为”,现状如何?

宁玉新


康有为这个人,在历史知事看来就是一个人渣,非常抱歉,有点侮辱人渣们了。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康有为至少有三大功绩:公车上书,戊戌维新和宣传君主立宪。这三大功绩到底水分如何呢?听我一一来说。

公车上书。

公车是各省举人进京赶考时做的公费马车,用来代指举人。1895年科举考试期间,正好传来了马关条约签订,割让台湾并且赔款2亿白银的消息。人们群情激奋,纷纷要求上书废除条约、继续作战。康有为及其弟子也大多参与了这场“学生运动”。康有为素有南海圣人的称号,因此人们让他去都察院递交请愿书。

可是康有为拿着请愿书犹豫了一晚上——如果去的话虽然会名声大振,但是被触怒清廷,如果不去则失信于人,非君子所为。第2天,康有为就收到了中进士的消息,立刻把举人们的请愿书丢进了茅房,对别人说谎话自己已经递交都察院,皇帝不日便有回复。康有为这一招,真是一举两得,既当了婊子又立了牌坊,所以人们叫他“伪君子”是恰如其分。

然而事实上,真正的公车上书事实上是清流领袖翁同龢组织的,康有为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戊戌维新。

戊戌维新,在我们的印象中,康有为等人为民请命,要求进行君主立宪制改革,光绪帝英明神武,锐意革新,只可惜慈禧冥顽不灵、荣禄倒行逆施、袁世凯卖友求荣导致这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噶然而止。

可是真实的情况却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效法日本进行维新变法,早已是朝野各方的共识。上到慈禧和光绪、下到满人五虎,从封疆大吏到贩夫走卒,人人都在谈维新。光绪主持变法重点提拔的4小军机,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其实只有谭嗣同算是康有为的私淑弟子。虽然说是弟子,但他认识康有为才两年。刘光第、林旭是张之洞幕府出来的人,杨锐更是一开始就抨击康有为“多谬误”,被康有为视为异端。

荣禄请教康有为变法方案时,康有为拿不出方案,只顾大言不惭杀几个一品大臣就行了。张之洞劝说康有为放弃托古改制的野狐禅说法,康有为拂袖而去。李鸿章主动向康有为示好捐钱,康有为退了钱,还骂李鸿章为卖国贼。

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反对者一律被贬官,虎头蛇尾,造成了北宋王朝后期党争不断、遗患无穷。如果让康有为掌握政权主持变法,大概率是杀光了所有的实干派,提拔了空谈的嘴炮。康有为的行政经验还不如王安石,最不适合当变法的操盘手。所以,鬼子六奕䜣说重用康有为是“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大错!”

康有为的变法纲领其实就是两个字“卖国”!康有为的打手杨深秀,曾上书给光绪帝要求“中日英美合邦”,把中国的军事、财政、外交等一切权利全部交给外国人。这一主张让慈禧得知当即立断,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

不过分的说,正是康有为的乱作为,让维新党人失去了所有的潜在盟友,并且内讧不断,连康广仁都说“哥哥犯了罪,却要杀弟弟的头!真是不公平!”

康有为一手毁了维新变法,却成了维新党人中唯一的幸存者。他在海外宣传宪政改革了吗?

君主立宪宣传。

光绪意识到危险来临时,第一时间让康有为去上海办报纸,其实就是让他逃命。康有为侥幸逃到海外免一死,第一时间就宣传光绪和慈禧的矛盾,把光绪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康有为不可能不知道,宣扬帝后矛盾等于置光绪于死地,但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宫廷斗争戏最能博得关注,吸引粉丝也最能得到打赏。(从这个角度说,康有为是最会来事的公知大v。)

康有为以“救皇上杀太后”为幌子,从华侨那里骗到了很多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拯救光绪帝的千载难逢良机出现,谭嗣同的昔日好友唐才常以及国内的维新余党发动了自立军起义,却因为缺少军火被张之洞所镇压。原因很简单,康有为挪用了本该用于购买军火的30万军费,投资了房地产和股票。在康有为看来,商机稍纵即逝,搞革命必须慢慢来!

从康有为的思想中,也看不出什么君主立宪思想。康有为的立宪改革的书,主要是《俄国大彼得变政考》,《日本明治变政考》。这两本书中,康有为要求学习康熙同时代的彼得进行改革,建立日本那样的二元君主制。这种改革很明显和清朝最后三年由载沣主持的立宪改革一样,就是皇族内阁假立宪呗。

康有为借改革之名招摇撞骗,害六君子惨死,又害光绪帝被囚禁,还害了自立军覆亡。他却在海外建立了商业保皇会这个商业帝国,涉足了房地产、出版业,农业等各种产业,设立有170多个分号,会员十几万之众、遍及五大洲,而康有为自己则环游世界过上了皇帝般的生活。

康有为在环游世界的同时,也到处买房置地,其中在瑞典波罗的海买的一个小岛被人称为“康有为岛”,康有为买这座岛的时候花了2.8万克朗,修房子花了8千瑞典克朗。

康有为买岛用的3.6万瑞典克朗相当于多少钱呢?目前瑞典克朗一元只能换0.7元人民币,算起来康有为的这个岛只有2万块钱,连一辆奇瑞QQ都买不到,很明显,这种算法是不科学的。

这座岛到底相当于多少钱呢?听历史知事给你聊一聊。

在20世纪初欧洲货币基本都是金本位制,其中一美元能换一两白银,购买力相当逆天。与康有为同时代的瑞典人诺贝尔在1896年去世时留下了920万亿美元的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到1900年成立诺贝尔基金会时,总资产是600万克郎。按照诺贝尔奖总额计算一下,一个瑞郎换一两白银应该没问题,所以康有为的购岛资金3.6万克朗大概相当于4万两白银放到现在就是4000万人民币。(清末白银和人民币的兑换大约是200到1000元,我取了最大值。)

资料表明,每个诺贝尔奖的奖金是20万瑞典克朗,而现在是1000万瑞典克朗。如果每个诺贝尔奖的奖金购买力不变的话,那相当于瑞典克朗贬值了50倍,那么康有为的3.6万瑞典克朗算到现在就是180万瑞郎,换成人民币就是126万人民币。

康有为岛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东南面的富人区海滨小镇沙丘巴登。康有为买下它,在岛上建起中国式的园林,取名“北海草堂”。在这里住了三年才依依不舍离开。

到现在,康有为留下的北海草堂早已消失不见,不过当地华侨依然把这个小岛叫做“康有为岛”。瑞典当地人也喜欢到这个小岛上修养度假,因为杉树和白桦树郁郁葱葱,还有很多林中别墅,很受人欢迎。不过,瑞典人可不喜欢叫他“康有为岛”,而是叫他“饭店岛Restaurangholmen”

康有为的腐朽金钱观

康有为这个人从本质来说是一个小人、是一个俗人。如果他学了谭嗣同和唐才常壮烈牺牲还能名垂青史,如果他学了孙中山不留家财不断革命也算是杰出政治家,可是他钻进和权力和金钱的陷阱中,抛弃了民族大义、丢开了苍生黎民,甚至连最起码的礼义廉耻都抛在脑后,只能被人们所唾弃。

一个人干一辈子坏事,偶尔干一两件好事也会被人称赞。假如康有为晚年幡然悔悟,效法诺贝尔把自己数百万美元的财产捐献出来,成立一个基金会,宗旨是复兴大清也好,振兴教育也罢,人们都会念着他的好!

可是,康有为偏偏把大量的钱财留给了十几个年轻的妻妾和儿女,儿女们为了这点财产争来斗去,最后四分五裂,连一张全家福都凑不齐。康有为留下的钱,最终成了儿孙们的催命符!

康有为岛,连北海草堂都没有了,自然不可能是康有为的儿孙的产业了。现在到底是谁的产业,我也不知道。康有为岛到底是被康有为儿孙卖掉的,还是被瑞典政府趁火打劫抢去的;北海草堂是被战火烧掉的,还是被瑞典政府强拆的,这一切谁都不知道。

有网友说,谁说欧洲的房地产是永久产权?谁出钱买下来让康有为后人去住着啊!


历史知事


康有为的人品很不好,不仅贪生怕死,还很贪财好色。而题主说的这个岛,就是康有为用“救皇帝”的钱买的。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夹着尾巴跑了。他的行为刚好和谭嗣同等慷慨就义的壮举形成鲜明对比。康有为先是到日本,后又到加拿大、瑞典、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就是在日本,康有为发表了《奉诏求救文》,号称他有光绪皇帝亲授的“衣带诏”。(跟汉献帝给“国舅”董承衣带诏的故事很像啊。)

然而,事实上,光绪没有给康有为衣带诏!光绪的衣带诏是光绪皇帝在会见杨锐时,写给杨锐的!上面内容是“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等语,跟康有为没有直接关系。康有为以往这些人都死了,没人知道真相。

所以,他才假称自己有衣带诏!真的衣带诏被杨锐的儿子杨庆昶趁扶柩回四川时,带回四川了。这可是光绪皇帝手书,不可能造假。

而当时信息不发达,海外的华人都被康有为骗了。康有为拿着假“衣带诏”,到处招摇撞骗,聚敛钱财!甚至,康有为还伪造和光绪帝合影,骗取大家信任!

而题主说的这个岛,就是康有为在瑞典游玩时买的。据说,康有为当时买岛花了2.8万克朗,另外又花费8000克朗修缮房屋。现在这个岛已经被瑞典政府收回了,康有为的房子也没了。而在瑞典的华人依然习惯称之为“康有为岛”。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毛泽东说: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福垊则是: 吾观近人,就服康南海。康有为一生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留万年名。遗憾的是,他尽管很想创万世业,却功亏一篑。在戊戌变法上,他的方法也许不对,但他改良的方向却是正确的!1898年9月28日(光绪廿三年八月十三日)下午三点半,戊戌六君子同时伏法。这天,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却安全地逃到了香港。直到1913年12月1日,才回国。期间游历了31个国家,行走了60万里。环游世界、浪迹天涯、拥趸无数、妻妾成群、儿女满堂、富甲天下,康有为的人生真惬意,为此也让人痛恨。最为人津津乐道还是他海外买岛建别墅的事儿。

一位自称康有为的中国老先生,19日从挪威来到了斯德哥尔摩。——瑞典日报

据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所说。1904年8月19日清晨,长袍男康有为与旗袍女康同璧抵达了瑞典王国的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长途汽车站。大概康有为他们在挪威过得不愉快吧,康有为把挪威王国说的一无是处。其实直到今天挪威王国都是世界上历年来民主、自由指数最高的国家。康有为与康同璧对这个有一千两百个岛屿的瑞典王国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陪着爱女逛街的康有为表示:"流观道路之广洁,仰视楼阁之崇丽,周遭邂逅士女(未婚女,特指街头妙龄女)之昌丰妙丽……乃可冠冕欧洲。"康有为感觉瑞典干净、大气,妙龄女也美不可言,简直就是欧洲第一。他还和她的爱女,在斯德哥尔摩东部海域游玩。这时,秋高气爽;这里,岛湖环抱。康有为原话是:“环岛以湖,环湖以岛,湖岛辗转,相环无尽。”康有为以为此地最宜居,乃养老、隐居之圣地。

1909年,康有为大手一挥,我买了。这一挥连买岛、建设园林(北海草堂)、还有配套的豪华家具,花费共计35999克朗(据广东省社科院的赵立人研究员考证)。也许我们对35999克朗没什么概念,福垊转成人民币,合人民币25558.40元。看起来,是非常便宜。但我们不能考虑现在的汇率以及现在的购买力。能买到一块岛屿,并且还大建别墅,配备豪华家具,而且还是在瑞典王国首都不远处,更能感受那种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说起来,怎么也相当于现在10亿左右人民币吧。

那康有为怎么来这么多钱呢?原来他逃到海外后,一方面积极为改良奔走,企图东山再起,在加拿大组建保皇党。他是保皇党党魁,他女儿是保皇会会长,而保皇会的全称竟然是”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看看,是公司,神马未必都是浮云,但一定是生意。康有为天才演说家,把华人说得五体投地。据说,就连孙文他哥孙眉都给保皇会捐款了。另一方面打造实业,创建股份公司,任“董事长”就是赚钱。他以救国保君安民的名义,得到了很多捐助,回来颇有点诈捐的味道了。并且肆意挥霍,这些钱财,像瑞典王国买岛建别墅这种任性劲还挺常见。

我们来看看改岛的现状。

福垊认为岛主康有为所谓的“买岛”,其本质还是租岛。在一定时期内,他拥有对该岛的开发权,但并没有所有权。要不然,国王源自拿破仑手下的瑞典王国,那不是卖地吗?如果康有为有对该岛的所有权,至少传之其后人吧。甚至还会把该岛,当做清廷复辟之地。至于瑞典什么时候将康有为“收回”去,我们尚没有详细答案。

康有为岛,在斯德哥尔摩市区约15公里,面积约为0.0274平方公里。其面积大小跟我们所熟悉的北屿(大北小岛)面积相当。瑞典名称是饭店岛,瑞典语为Restaurangholmen。上图(摆渡地图)多了一个字母“h”。人口数据不详。据传,改岛曾有一个饭店,非常火爆,故而该岛俗气地被称为饭店岛。后来,因为失火而化为灰烬。福垊这里大胆猜想,这个饭店很可能就是北海草堂的改造而成的。故而,在康有为岛上是没有康有为的遗迹的。不过在瑞典的华人尤其是康姓人眼中,都会亲切地称呼该岛为康有为岛。而你在当地一跟他们说:“康有为。”他们都知道是“才霓日”的康有为。

斯德哥尔摩瑞典的意思是木岛,那么康有为岛能否翻译成康岛呢?


福垊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人,是梁启超的老师。

此人一生波澜壮阔,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这些都有他的影子。因为建议光绪干掉慈禧,事情败露后,开始流亡海外。期间打着光绪“衣带诏”的名声,在日本、加拿大分别建立保皇会,并且大捞钱财。

虽说流亡海外,但康有为的旅途并不寂寞,因为有三个老婆陪着,其中三太太何氏精通四国语言,年轻貌美,让康有为大享齐天之福。

在游厉过程中,康有为观遍各国风光,看尽30多国的人情百态。

在途中,康有为还买了一个岛,那么那个岛现在怎么样了呢?

康有为买下的那个岛



康有为买岛的所在国为瑞典,地处北欧。这个地方他很喜欢,曾经在康有为日记中写道:瑞典百千万亿岛,楼台无数月明中……岛外有湖湖外岛,山中为市市中心……欲徒宅居之。

看得出来,康有为喜欢这里,并有定居打算。喜欢,而且有钱,于是康有为买下了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沙丘巴登(意为盐湖浴场)地区的一个小岛。

接下来,康先生就开始大搞建设,在岛上建立东方园林建筑,并将建筑称为“北海草堂”。



据广东省社科院的赵立人研究员考证,当时康有为花了2.8万克朗买下的岛,又花了7999克朗进行建造和修缮。克朗是瑞典货币单位,现在一克朗只能兑换0.76元人民币,那时的克朗应该比现在值钱多了。

整个建筑可供10人居住,房子的装修极其豪华,而且很有特色。康有为带领妻妾孩子,住了三年,在1907年离开了。这一离开,再也没有回来。

“康有为岛”怎么样了?



康有为离开了瑞典,然后继续他的“旅游生涯”,之后就到了北美。1913年康有为回了中国。

而那个岛,再也没有人住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日晒雨淋,海风常常眷顾,建筑已经不再是当时的建筑,早已经破败不堪了。

瑞典政府看此岛长期无人,于是就收了回去。从物权的角度看,即使康有为死了,他的后代还是可以继承过来的。

但为何康有为的后人没有去要回来?有人推测说,康有为可能是“租”的,而非买了的;也有人说,康有为只是有使用权,并没有所有权,所以无法买卖和继承下去。貌似后面这一说法更靠谱。到底真相是什么?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实在难以得出精确定论。



(康有为曾孙女)

可以肯定的是,瑞典政府已经将“康有为岛”收了回去。

康有为先生在和张勋复辟失败后,再未得志,1927年病逝青岛,享年69岁。


蓝风破晓


现如今有关康有为的争议是非常大的,他既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领导者又是保皇党的领袖。其后半生立志恢复帝制,尤其是1917年参与了张勋的复辟闹剧,这是他人生当中最难以洗去的污点。


当然了对康有为人品的描述课本里几乎不会提及,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康有为确实与“正人君子”还有一定差距。

且不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便马不停蹄的跑到日本,毕竟敢于坦然面对死亡的人很少,“活下去”才是一个人面对死亡威胁时所能表现出来的正常反应与心理状态,所以我们不能在钦佩“戊戌六君子”不惧生死的时候去贬低康有为的临阵脱逃。

但是,康有为的人品绝不仅仅表现在“怕死”这一点上,芸芸众生,有几个不怕死的?谁又敢说自己不怕死?怕死不可耻,可耻的是打着“圣人”的外衣而行“贼人”之事,抱歉,康有为就做了很多这种事。

他提倡一夫一妻制,但自己却妻妾成群,他一生先后娶了六个老婆,最小的才16岁,这些老婆中很多都是变法失败,流亡海外时所娶,因为康有为的口才很好,在国外到处发表演说,而且他本身也不差钱,所以康有为才会如愿的娶了一个又一个。


那么流亡海外的他为何会不差钱呢?这就不得不佩服他的高明之处,变法失败后,他在国外到处发表演说,号召国外华人华侨组织起来,为此他宣称自己身上有光绪皇帝留给他的“衣带诏”,当然了事实证明他是没有的,但在当时有没有谁知道呢?毕竟只有他见过光绪皇帝,所以在他的响应下,越来越多的华人华侨加入到他所建立的保皇组织中,这些人纷纷为这个组织捐款,而康有为也趁机成立了一个公司,他利用这个公司在海外大肆发展商业经济,投资房地产,银行等领域。

虽然康有为流亡海外十多年,走过四十多个国家,但康有为的“流亡”实实在在是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1904年,康有为决定到欧洲“旅行”,一天他来到瑞典后立即被瑞典的景色所吸引,他曾在游记中赞美瑞典的风景时写道:“瑞典百千万亿岛,楼台无数月明中……岛外有湖湖外岛,山中为市市中山……欲徒宅居之。”

所以不久后,他就买下了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沙丘巴登地区的一个小岛,买下这个小岛后,他就在这个岛上建起了中式园林,并取名“北海草堂”,之后他断断续续在这里住了两年多,直到1907年,康有为离开欧洲去往美国,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康有为离开后,这个岛就逐渐被遗弃,曾经的“北海草堂”也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虽然遗迹不再,而且这个岛也早已被瑞典政府收回,但当地的华人华侨依然称这个岛为“康有为岛”,很多国人到瑞典旅游也愿意到这个岛上走一走,当然了,我个人认为这一点意义都没有。


咸鱼闲聊


康有为是近代很有名气的一个人,曾经一度受人追捧,不过此人在乱世中趁机兴起,实际上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仔细思考,都当不起他的盛名。康有为确实有才,不然也不会中了进士,中了进士后,他的许多变法的想法,一度被朝廷中人阻挠,不得见于光绪。后来在他的多方造势之下,终于一起了光绪的注意,并联络了他和其他一批进步人士,准备一起变法。



但是他的这个变法很有问题,因为慈禧当时不在京城,乍一听说有人要变法,一开始也没有贸然抓捕,而是了解了一番情况,然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康有为,竟然是想和外国(日本、美国、英国)一起共同主政中国,以此来变法。但是如此做法,我们正常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卖国行为,居然被他说得那么高尚,于是慈禧迅速派兵将他们这个团伙抓捕、处决。


光绪在这之前已经预感到情况有变,急令康有为他们赶紧逃跑,但是部分人宁死不跑,而康有为很机灵地就逃走了。这一路逃跑的路上,他还去了日本,希望寻求日本人的庇护。但是慈禧派人交涉,于是他被日本政府遣走,但是日本人觉得这个康有为很有前途,于是就给了他一笔钱,让他继续去其他国家拉拢华人,继续发表他的言论。

为了增加自己的说服力,他还伪造了一份光绪的旨意,说光绪自己被慈禧迫害,希望广大华人共同拯救中国。于是他在各地演讲,许多不明情况的有钱的华人,就拿出大量资金给他,想资助他带人回去救国,然而他转了一圈,却去了瑞典购了一个岛。这岛距离市区不足20公里,景色极为优美,他在1904年到了这里后,在上面打造了豪华的建筑,然后1907年就从这里离开。耗费巨资兴建的私人岛屿,只不过住了不到四年。


买了这个岛屿后,他显然已经忘了自己曾经蛊惑别人时候的说词,光绪对他的期望,他早就抛之脑后,这个导语他直接就拿自己的名字给命名了,而不是起一些带有救国复国意思的名字。

“康有为岛”这么明显标榜、自矜的名头,居然受到后人的崇拜,而每当游人去了这里的时候,他的后人还会很自豪地说起这段往事。不过这岛屿早就被瑞典政府赎回了,不清楚是因为被强迫了,还是因为康有为后人缺钱了,总之这个岛现在不输于康有为了,再次成为了瑞典的领土。

百余年过去,曾经的私人宅邸,如今成为了游人参观的旅游胜地。除了这里美丽的景色以外,就是“一个外国土豪来这里买岛,装修好以后住了三年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其实这岛屿没什么可看的,风景固然不错,但这是中国人的耻辱,丢脸丢到了国外。拿民众救国的钱,去国外挥霍,如今还有很多人在崇拜他的功绩,这样的人,这样事,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


小镇月明


公元1898年9月21日,因不满康梁变法,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了历时103天的变法。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经由吴淞、香港碾转逃亡到了日本。


康有为在日本待了半年左右时间内,一直不忘抨击慈禧,比如发表了《奉诏求救文》,首数慈禧太后大罪十条,慈禧自然是看不下去,于是与日本交涉,不准康有为留日。

康有为于是自横滨乘和泉丸渡太平洋离开日本,抵达了加拿大,在温哥华等地区发表了不少慷慨激昂的演说,差不多意思就是皇帝(光绪)圣明,能救中国,可惜被老妖婆(慈禧)给限制,所以希望众华侨能够齐心协力为拯救中国出一份力,而在每次演说前,他自己也是会声明自己是奉了光绪密昭的。慢慢的,他的演说不在单单局限于加拿大,而是世界各地。

康有为在他的演说中将“忠君”和“救国”联系一起,牵动了华人的心,于是在加拿大为主海外地区颇有一些号召力,自己也筹集了一大笔“救国款”。

在他漫游世界各地之时,他曾于1904年,自香港至槟榔屿,再自槟榔屿奔赴欧洲。而在欧洲之时他来到了地处北欧的瑞典,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

在他的游记中他对瑞典不乏赞美之词,即瑞典“岛外有湖湖外岛,山中为市市中山”,在最后更是提到自己要“欲徒宅居之”。

他也付诸行动了,买下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一座小岛,并在岛上建了中国式的园林,取名“北海草堂”,之后在此居住,当地华人习惯性取其名为康有为岛。

直到1907年,保皇党人在纽约召开大会,康有为立马赶了过去,定名为帝国宪政会,对外则称中华帝国宪政会,而这也是他离开瑞典豪宅的主要原因。

如今这个岛还在,后来瑞典收回,成为了斯德哥尔摩有名的高尚住宅区与著名景点,是富豪们寻求清静与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不过百年前康有为在岛上曾建立的“北海草堂”却被海风给侵蚀的一无所有了。


夏目历史君


康有为(1858~1927)作为清末著名的政治人物至今仍备受争议。有人说他是领导“戊戌变法”力图救国救民的大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利用光绪博取功名的“伪君子”。



很多人对于康有为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戊戌变法”这一政治事件当中,很少人知道,他曾经在外海购置过一座岛,名为“康有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十六日,康有为在光绪帝的首肯下领导开展了著名的戊戌变法,但由于准备不足,以及急于求成,于当年八月初七便夭折,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也宣告失败,结局便是光绪帝被慈禧太后软禁,“戊戌六君子”也因此被杀,成为了变法的牺牲品。

而作为变法的领导者:康有为,并没有“伏法”,而是逃亡海外,过着“亡命天涯”的日子。



那么他真的是亡命天涯吗?康有为在逃亡几年之后,于1904年来到了瑞典,他在瑞典游览时曾感慨到:瑞典百千万亿岛,楼台无数月明中,岛外有湖,湖外有岛,欲徒宅居之。也就是说,康有为来到瑞典后不久便被此地的人文风景所吸引,并且凭借着他在大清国所办企业所积累的财产,在当地买下了一座岛,或许是因为思念故国,这座小岛的建筑风格与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风格一致,其名也为“康有为岛”。



在岛上居住几年后,或许是由于清朝统治摇摇欲坠,国内政治局势明朗以及思家心切的原因,康有为在1907年离开了自己所购置的“康有为岛”。

时至今日,一百多年过去了,康有为与那个年代的人物以相继离去,但“康有为岛”依旧存在的,只是物是人非罢了,这座小岛如今已被当地政府收购,成为了供人游玩的景点!


旧时楼台月


我是方圆,文史专栏作者,欢迎关注我;

我们都知道,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后,戊戌变法也宣告失败了。但就在前一天,康有为等人便开始了逃亡生涯;

康有为等人从天津塘沽南下逃亡香港后辗转日本、美国、欧洲等地。

1903年,康有为发起成立了中国商务公司,其总部设置在香港。广州、上海、日本横滨和旧金山都有其分部。这时候的康有为已经先后开办了十几家企业,自己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1904年,康有为来到北欧的瑞典,顿时便被瑞典的美景给吸引住了,便斥巨资买下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沙丘巴登(意为盐湖浴场)地区的一座小岛,并在岛上建造了名“北海草堂”的中国式园林。

这座岛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康有为岛”。

据说,康有为买这座小岛一共花了2.8万克朗,后来又花了7999克朗进行修缮。

“房屋虽非广大,但约可供十人居住,而且家具及装饰极其豪华,似乎颇为富裕”。

在瑞典待了三年后,也就是1907年,康有为离开了瑞典。他的这座小岛因为无人照料,也就慢慢的荒废了。

多年以后,这座小岛的所有权也被瑞典政府给收回了,不过“康有为岛”这个名字直到今天,依然还在用。现在也是瑞典的一个旅游景区。

你想去看看吗?


方圆文史


说起康有为,首先想到的当然就是戊戌变法。这是晚清时期,光绪帝在位期间,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革命。这场革命以救国为主线,提倡学习科学文化、主张政治改革、改良教育制度、发展工农商业。

当然革命往往是破旧立新的运动。这一时期康有为、梁启超则是作为新生派的代表。而清末统治阶级则是守旧派,守旧派的大东家就是慈禧。

而戊戌变法又刺激了老佛爷,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发动了戊戌政变。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

而主要参与人员梁启超、康有为则逃往海外,另有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被杀。

广东人士康有为,出生于官僚家庭,少时就接触到了西方文化,这也对后来他主张变法产生了影响。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携带仆人连夜离京,先后去了日本、美国、和欧洲,并且声称自己有光绪帝的衣带诏。以此为精神信仰召集当地华裔,组建保皇会。


在外流亡期间,康有为当起了企业家,还在瑞典买下了一个小岛,并将其命名为“康有为岛”。

这个小岛位于斯德哥尔摩东南海岸的沙丘巴登地区。初到瑞典时,这里环境优美,安静怡人,康有为大为夸赞,便斥巨资买了这座岛。

康的流亡生涯很是惬意,岛上生活也是丰富多彩。购买此岛时,他花了2.8万克朗,后有在岛上一番精装修,总计花了3.6万克朗,据说非常奢华。

3.6万克朗是什么概念呢?今天1瑞典克朗=0.7364人民币元,但今天的购买力和1904年是没法比的,所以才说这是一笔巨资。

后人对康有为的评价呈现两边分歧的态势。一方面说,他变法有重大历史意义,推动了我国历史革命的进步。

另一方面,其戊戌变法后的思想追求倒退到反对民权、膜拜君权,反对共和制,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这一点并不讨喜,加之其流亡期间的流言蜚语,一度有传言说他用衣带诏招摇撞骗。这里我们来扒一扒衣带诏,顾名思义是藏在衣带里的旨意。


光绪帝确实是在戊戌变法后,颁布了一道密诏给军机章京杨锐。不过杨锐在1898年的秋天被杀,将密诏托付给了家人,令其时期成熟之时奉上。

很显然,密诏存在,但不在康有为手上。但是康有为手上的密诏多年来虽饱受猜疑,可也没人肯定是赝品,这是为何呢?

这里还要说一个人——林旭。林旭和康有为、杨锐的关系都不错,不过杨锐并不支持康有为激进的变法。在领了密诏后,与林旭详谈并让其看了圣旨。

这样一来,圣旨就以口头形式传到了康有为耳朵里,所以说康有为所谓的衣带诏,也不是空穴来风。

又有人说康有为买的岛屿,所用钱财来自对当地华裔的坑蒙拐骗,这一点不太现实。没错,“康有为岛”并不便宜,可康有为也不差钱。

这得益于他的经济头脑,1903年他创办了中国商务公司的股份制公司。

该总部在香港,并且自己中国内地、美国、日本等都有其分部,光他自己就创办了十几家企业。此时银行里的钱足够他挥霍了。

不过,保皇会这个组织他有没有额外收入,就无从得知了。现如今,距离康有为购岛已过去了一百多年。在其购岛后,仅三年就因各种原因离开了瑞典。

据说他的豪宅并不是很大,但容纳十几人还是绰绰有余的。在他离开之后,当地华侨还习惯称呼这座岛屿为“康有为岛”。

当然这个瑞典的产权法咱也不懂,总之后来这座岛的产权又被瑞典政府收回去了,房子现在也看不到了。

几十年前据说岛上有一家很大的酒店,因此瑞典人又称此岛为酒店岛,不过后来这个酒店被烧毁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建筑。


想来康有为离开时,也没把这么一座岛屿当回事,毕竟那时他还是一个处于环球之旅的富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