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歸集”佔用*ST康得百億存款,大股東還有哪些手段能佔用上市公司資金?

大股東、上市公司在同一家銀行開立賬戶,通過資金集中功能,上市公司、其他子公司的賬戶,只要收到資金,就實時歸集到大股東的賬戶,而後藉助“呈現餘額管理”,顯示賬戶實際餘額或應計餘額,或掩蓋資金已流入大股東的事實——科技雖然提升效率,卻也讓違規變得更加隱蔽。

這種效率更快,隱蔽程度更高的方式,就是曾經的明星公司*ST康得百億存款消失背後的真相。這種藉助科技手段,佔用上市公司鉅額資金的方式,之所以得以實現,關鍵就在於其大股東與銀行簽訂的一紙現金管理協議。

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通過現金管理,利用互聯網技術,以歸集的名義,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並不是股東、關聯方挪用、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唯一方式。傳統的存款質押、外部資金“擺賬”等方式,都可“製造”出定期財務報告中現金充沛的假象。

在此過程中,一些銀行及其工作人員難辭其咎。業內人士稱,在審計過程中,貨幣資金是最容易審計、最不容易造假的科目。為了應對審計,存在資金挪用、佔用的企業,會要求銀行配合證明其資金情況,而如果銀行不予配合,其實很難實現。

“這種合作一旦發生金額就特別大,”銀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如果事情不敗露,銀行並無太大風險,另一方面,也與銀行拉存款、放貸等其他業務相關聯。

大股東資金佔用方式揭秘

在監管連續追問下,*ST康得的百億存款真實性及其實際去向,終於真相大白。

*ST康得4月29日披露的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包括銀行存款144.7億元,其他貨幣資金8.47億元,公司貨幣資金餘額共為153.16億元。在銀行存款中,僅北京銀行西單支行(下稱“西單支行”)的餘額就達122.1億元。

年報披露後,深交所隨即發函,要求說明在北京銀行的存款真實性、主要用途。

*ST康得在5月8日、11日的回函中,披露的由其控股股東康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康得集團”)、西單支行簽訂的協議,還原了百億存款的真實去向及操作過程。

根據披露,康得集團與西單支行簽署現金管理合作協議,康得集團及其下屬企業提供現金管理網絡服務,康得集團在西單支行開立集團賬戶,康得新及其三家全資子公司、另外三家公司則開立子賬戶,形成總、分、支的樹狀賬戶結構。

按照雙方協議,西單支行提供賬戶資金集中、定向支付控制、內部資金計價、呈現餘額管理、賬單及憑證、資金證明等多種服務。在康得集團挪用資金的過程中,賬戶、資金歸集、呈現餘額管理,又形成了環環相扣的三部曲,對存款憑空“消失”中具有關鍵作用。

而根據*ST康得披露,所謂賬戶資金集中,是指子賬戶收款時,該賬戶資金實時向上歸集,子賬戶則記錄累計上存資金餘額;子賬戶付款時,由康得集團賬戶實時向下下撥、支付,並扣減子賬戶上存資金餘額。

同時,子賬戶的餘額按照零餘額管理,亦即各子賬戶的資金,全額歸集到康得集團賬戶。換言之,只要子賬戶內有資金,就會自動歸集到康得集團賬戶中,這為大股東佔用資金帶來便利。

資金歸集之後,如果出現挪用,“呈現餘額管理”功能就開始發揮作用。根據雙方協議,現金管理服務網絡的參與主體,可選擇賬戶實際餘額或應計餘額的方式,作為賬戶呈現餘額,作為有關機關的賬戶查詢、凍結、劃扣的依據。

根據披露,所謂賬戶實際餘額,是指子賬戶實際存款餘額,如採取此方式,在零餘額管理方式下,子賬戶均會顯示為零。而應計餘額指子賬戶可用於對外支付的資金總和,在該模式下,子賬戶對賬單不顯示賬戶與康得集團賬戶之間自動上存和自動下撥等歸集。如此一來,康得集團如果挪用資金,外界便很難發現。

這也是*ST康得為何擁有百億存款,卻無法償還不足16億元債務的原因。西單支行在相關回函中也稱,該公司存款賬戶餘額為0元,但聯動賬戶業務歸集金額為122.1億元。

大股東、關聯方佔用、挪用上市公司資金,已經屢見不鮮。存款、貸款雙高而飽受質疑的康美藥業,於4月29日將2017年末的貨幣資金餘額,從341.5億元調減至42.017億元,導致近300億元資金突然消失。康美藥業稱,這是由“”會計差錯”造成的。

然而,賬戶資金歸集,並不止是股東、關聯方挪用、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唯一方式。 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在資金被挪用、佔用的情況下,除了賬戶資金歸集,通過存款質押、外部資金臨時“擺賬”、抽屜協議等方式,企業均可“製造”出定期報告節點上現金充沛的表象。

某股份制銀行深圳支行行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存款質押挪用資金的操作方法,通常是企業先在銀行存入一筆資金,而後以這筆資金作為保證金、質押,在銀行進行一筆等額貸款,從而將資金提走。由於保證金、質押性質的存款仍在銀行,定期報告審計時,存款的賬面餘額表面上就不會顯示異常。

而關聯方、股東挪用資金的另一種常見手法,則是通過社會資金 “擺賬”。有銀行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有些社會資金專門幫企業“擺賬”,即企業賬戶明明沒有資金,或資金已被挪用,借入資金短期存進企業賬戶,在審計的關鍵時點顯示賬戶有錢,達到掩蓋企業現金真實情況的目的。

“一些資金管理不規範,或者挪用資金的企業,會用這種辦法應付審計。審計師函證時,賬戶就會顯示這筆資金,審計時點一過,資金很快又被抽走。”上述銀行業內人士稱,這種’擺賬’資金成本很高,日息高達千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五。

銀行難辭其咎

現金、存款等資金出現異常的企業,在資金流動、挪用的過程中,往往都出現了銀行的身影。如果沒有銀行配合,資金挪用很難完成。

“貨幣資金在賬上,直接把流水拉出來加減就行了。”某資深投行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一些上市公司貨幣資金突然“消失”,一方面可能是審計程序不到位,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銀行配合的可能。

“從審計程序合規來說,會計師不可能不函證。如果不函證,審計就沒有依據,更不敢直接出具審計報告,有時可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在這種情況下,中介通常會找銀行配合。

該人士還稱,提供虛假的存款記錄是嚴重違規行為,銀行、中介一般 “不敢亂來”。如果審計機構沒有與企業串通,在審計時,企業會要求銀行不向審計師提供賬戶中的資金存在“擺賬”,或已通過質押、保證金貸款的方式提走資金的情況。

在康得集團通過資金集中服務,歸集、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過程中,西單支行是否進行了配合,目前無法判斷。北京銀行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稱,目前沒有更多信息回覆。

但根據*ST康得披露,西單支行前後的做法存在疑點。

根據*ST康得披露,該現金管理協議第12條約定,西單支行還提供資金證明服務,在不放大相關主體在西單支行的實際存款總額的前提下,西單支行按照賬實相符原則,為參與主體提供資金證明或存款證明。

而西單支行提供的資金證明或存款證明,究竟是實際餘額,還是顯示餘額,充滿疑問。

*ST康得稱,2019年3月19日,公司新一屆董事會、管理層及中介團隊,與西單支行進行現場會議,向詢問了四個問題:1、該行提供現金管理系統服務的背景、時間、服務方式;2、解釋現金管理協議中第12條的含義;3、解釋第三方函證時,如何知道資金證明記載的是實際餘額,還是顯示餘額等問題;4、介紹任意一筆該聯動賬戶內劃轉資金流程。

*ST康得稱,對於上述四個問題,西單支行僅解釋了第一個,其他三個問題均未正面回覆。對該公司董事、管理層質疑上述現金管理服務,很可能導致了公司與康得集團的資金混同,該行也沒有正面回答。

在*ST康得鉅額存款消失過程中,西單支行的疑點還不止於此。*ST康得公告稱,2018年4月,公司發行兩期、總金額15億元的超短融債券,西單支行作為主承銷商,在募集說明書中確認了截至2017年9月30日該公司的貨幣資金為189.1億元。

*ST康得指責,作為現金管理協議的主辦行,西單支行隱瞞了貨幣資金存放的問題,並未提示公司。直至債券違約,並收到法院財產保全文書後,才得知在西單支行賬戶的實際餘額為0。

背後隱情

如果不是債券違約,*ST康得鉅額存款的真實性,外界至今仍無法得知。2019年1月15日、21日,該公司兩筆債券接連違約,違約債券本息合計只有15.63億元,市場對其存款真實性的質疑由此引發。

不僅是*ST康得、康美藥業,賬上擁有鉅額存款、現金,卻突然發生債務違約的上市公司,2017年以來屢見不鮮。雖然相關公司具體情況不同,但大股東佔款、資金挪用,卻是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根據*ST凱迪公告,該公司5月10日收到深交所通知,其股票將於5月13日起暫停退市。此前,2018年5月7日,*ST凱迪的中票“11凱迪MTN1”本息6.98億元違約。截至去年9月底,凱迪生態賬面貨幣資金只有29.4億元。違約事發後,市場普遍質疑*ST凱迪大股東佔用資金。

相比*ST凱迪,同樣將於5月13日退市的*ST龍力,從披露賬上大額存款到債務違約,間隔的時間更短。

2017年12月16日,陸金所代銷、用於向*ST龍力提供流動貸款的大同證券“同吉9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1.38億元逾期。兩天後,停牌中的龍力生物承認,其貸款違約基本屬實。此後,一系列債務違約紛至沓來。

奇怪的是,第一筆債務違約時,*ST龍力本有足夠資金兌付。2017年10月21日披露的三季報顯示,截至2017年9月底,該公司擁有貨幣資金9.36億元,是違約債務金額的7倍以上。不到兩個月後,就發生了違約事件。

此後的司法凍結表明,有錢只是表面假象。2017年12月27日,*ST龍力公告稱,由於債務違約被採取財產保全,公司4個銀行合計8個賬戶已被凍結,凍結金額合計約5.08億元,但實際凍結金額僅為441萬元。

2018年1月23日,華英證券披露的上市募集資金專項檢查顯示,2017年,*ST龍力從工商銀行禹城支行的一個募集資金專戶分次累計劃轉淨額為2.2億元、從另外一個賬戶累計劃轉6547萬元至上市公司其他銀行賬戶,未按規定用途使用。

“審計、公開披露的時候,幫企業隱瞞、提供虛假的存款證明,一般情況下銀行不敢做,但有些支行、人員頂風作案也會存在,要麼不做,要麼金額就特別大。”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要是做這種單,一般都是10億、20億的金額。”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形,究其深層原因,與相關銀行及其工作人員,開展存貸款、發債等各項信貸、中間業務需求、考核,可能存在很大關係。

“銀行一般不會這麼做,這麼做通常是為了拉存款。”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企業將存款質押後再貸款,但質押的資金仍然是存款,這樣銀行既能拉存款,還能做大貸款,相關業務人員、銀行“有利可圖”。

實際上,對一些銀行來說,長期合作、來往密切的企業,不僅能帶來存、貸款,如果滿足企業要求,還能帶來其他業務機會。根據*ST康得披露,2018年4月,該公司發行兩期、總金額15億元的超短融,西單支行就是主承銷商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