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前两天,大表姐跟我诉苦。她好心给儿子辅导作业,反而被儿子给顶撞了,指责她只知道逼他学习,只在乎成绩。

她哪是只在乎成绩,她在乎的是孩子的未来。或许成绩并不是一切,但学习是最公平、最有效的方式。作为普通人,只有努力才有未来。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作为父母,必须要为孩子考虑,考虑他们的学业,考虑他们的人生,考虑他们的未来。

01

有远见的父母,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好的人生

知乎上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她的父母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父母因为祖父的政治问题被捕入狱20年,父亲也因为文革,小学没上完就辍学了。

父母中年丧子,儿子夭折,近五十岁才生下她,她明明已经是独生女了,可还是被罚款了,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难。

可是她的父母,却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并且非常有远见地坚持让女儿读书。

虽然生活在农村,收入只能靠农业,但是她的父母却愿意出高价择校费送她到城里上学,因为她的父母坚信:

好的教育才能改变命运。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为了女儿更好地学习,快50岁的父亲,竟跟着女儿一起学数学,甚至还辅导孩子的奥数,要知道他可是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中老年人啊。连母亲也拿起英语书,教女孩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对话。

女孩不负期望,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北京重点大学的孩子。

如果当年她的父母,不让她上学,或者高中毕业就让她回家,那她现在可能只是农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而不会拥有现在这般精彩和美丽的人生。

正是父母的远见卓识,女儿才拥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过一种相对舒适的生活。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曾经在一则节目上看见刘轩讲他和他父亲刘墉的故事。

刘轩小时候,父亲每天总是逼迫刘轩写作文。别的孩子都在打篮球、滑冰、举办party,但当小伙伴们来找刘轩玩,他父亲都直接拒绝,因为他要写作。

即使周末父亲带全家出游,刘轩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他父亲回家后会让他立即写一篇游记。

当时他不明白父亲的用心,甚至有一次跟父亲大吵一架,还动手伤了自己,父亲却死死抱住他并告诉刘轩,爸爸爱他。

后来,父亲告诉刘轩:之所以让他坚持写作,学习中文,是因为在国外待的时间长了,怕他慢慢会遗忘自己祖国的语言,会忘了根。

刘墉身边就有很多鲜活的例子,那些从小随父母出国,长在国外的孩子,最后连自己的语言都忘了。

后来刘轩不仅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还是作家、著名音乐主持人,尽管他在国外长大,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参加国内的《我是演说家》还获得了冠军。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正是因为刘墉的坚持和远见卓识,才成就了刘轩的精彩人生。

我们不怕现在吃苦,就怕将来不但要吃苦,还失去了选择的可能。

02

有远见的父母,可以让孩子以后少吃苦

曾经看到一则新闻,让人非常痛心:苏州一名曾经爆红网络的八岁“杀鱼弟”,17岁时服用农药自杀。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他为什么会在青春年华里自杀?看看他的父亲就知道了。

他的父亲因为贫穷,便让儿子从八岁就辍学看管鱼摊。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后来,媒体报道,男孩得到好心人援助,重返学校,但他的父亲觉得读书无用,又让男孩回家杀鱼了。

所以,“杀鱼弟”并非死于贫穷,而是死于父亲的“目光短浅”,他并非死于生活的辛苦,而是死于没有希望和未来。

你可以穷,但不能没有远见。

你只图一时的轻松快乐,但你可能毁了一个孩子的未来,甚至害了孩子一生。

有远见的父母,目光长远、不惧困难。

著名钢琴家李喜芽是残疾人,双手各只有两根手指,膝下没有小腿,智力也比常人低。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然而她的母亲却没有放弃,她反复教女儿最简单的语句和发音。

一次无意间,她发现女儿对音乐很敏感,能快速记住旋律,于是她决定让6岁的女儿学习弹钢琴。

正常孩子学习钢琴尚且艰难,何况对于一个只有4根手指的非正常儿童呢?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可是李喜芽的母亲却坚持陪女儿练琴,每天练习10个小时,这一练就是14年。孩子也哭过闹过,可她却没有妥协,不忍心也要孩子坚持下去。

她的用意很简单,希望女儿独立自强、独立生活,希望音乐能让女儿不再对生活悲观和恐惧,希望女儿离开她也能活得很好。

李喜芽真的如母亲希望那样,成了享誉世界的钢琴家,成了一个独立、强大、乐观的女孩。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正是母亲的远见,李喜芽不幸的人生有了盛开的可能。

如果不是母亲的远见和付出,或许李喜芽一生只能自怨自艾,在别人的可怜下艰难度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最好的爱里,一定会为孩子谋划未来,父母的远见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03

怎样做一个有远见的父母

01

重视教育

有远见的父母,一定会重视教育。

古人云: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

就像龙应台曾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分数,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让孩子们有好工作、高收入、好未来,还在于它让我们知道生活的意义。

在人生中遭遇挫折时不被轻易打倒,在得意时不忘居安思危,在人生偶然找不到方向时,为自己找到航道。

父母陪不了我们一辈子,但是书籍可以,教育可以。

02

以身作则

有远见的父母,不会只在旁边指导、命令孩子去看书,自己却打麻将;不会给孩子报了辅导班后,就不管不问,自己玩手机;他们一定会言传身教,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

董卿被人们夸赞“腹有诗书气自华”,离开了央视后,她又创立了“朗读者”。

她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酷爱读书的复旦大学毕业的父亲,每年暑假他会给女儿开书单,并和女儿一起品读。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杨绛小时候并非乖乖女,而是很淘气的小孩。但她佩服父亲出口成章,《申报》发表的文章一篇又一篇,她向父亲讨教。

父亲告诉她:“没有什么秘诀,不过是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杨绛的母亲忙完家中事务,也常常翻阅古典文学、小说等,杨绛受父母影响,也开始爱上读书。

周国平曾说:“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

正如董卿所说:“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什么样的父母。”

03

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

有远见的父母,也会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我为什么逼你学习: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有多少未来


我们照顾不了孩子一生,他的人生终究是要自己去走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放手。

就像周国平说的:“培养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有远见的父母,一定舍得让孩子吃苦,运用自己的智慧为孩子长远规划,让他们能够独立远航。

父母有多少远见,孩子的人生就有多少希望,能飞多高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