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農民工數量減少了204萬人,為什麼農民工不喜歡出去打工了?

李勇材


現在在外面打工的農民工,一般都是40~50歲之間左右的人,他們乾的一般都是比較辛苦的體力活。尤其像現在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數量相對來說,比較多,城市裡面一些農民工從事各種疏通管道,裝修工,通馬桶等等這些髒活累活,都是我們這些農民工乾的。所以說城市裡面的人之所以可以過得這麼安逸,這些功勞都離不開我們的農民工。



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數量正在逐漸的減少,農民工寧願待在家裡隨便做一點事情感覺都要比在外面去打工要好,而且還經常受到人家的異樣眼光。那麼為什麼這些農民工都不願意出去,而是願意待在家裡呢?

首先,大部分農民工都是中老年人,有些甚至已經到了60歲依然在外面打工,幹體力活。當然農民工絕大部分都是在四五十歲左右,而現在這些人也逐漸的在老去,體力也很難跟得上,所以,他們寧願回老家種一畝三分地,也不願意在外面去打工,掙那點辛苦錢。在外面打工農民工往往為了省錢都會注意些居住條件非常差的地方,有些甚至為了省錢直接搭帳篷在外面睡覺。

而且農民工賺的錢並不多,城市裡面的消費水平又非常高,即使他們省吃儉用,一年下來存的錢也不多,幹活又辛苦,居住的條件又差,活的又累,還不如回到老家,過著安逸的生活,就算在老家,隨便做點零活,至少還可以安逸的生活,至少吃的好,住的寬敞。因此到了這個年紀他們也沒有拼勁再去外面打工,寧願呆在老家生活。

其次,由於這批年紀已經比較大的農民工已經沒有精力再去城市打拼,年輕的人又不願意去做這麼辛苦的活,因此農民工沒有辦法更新換代,導致了現在在城市裡面的農民工數量越來越少。一般農民工的後代很多孩子都沒有接受過特別好的教育,因此他們的生活條件也不怎麼樣,所以這些人結婚基本上都靠父母。但是如今父母已經年紀大了,那麼這批到了結婚年紀了,農民工子女不可能再去像父母那樣辛苦的去外面打工,寧願呆在家裡。



像有些大的城市對於外地人有一些額外的現象,比如我國的上海和北京,當地的本土人對於普通的外地人後,尤其是農民工,都會抱有異樣的眼光,感覺總是瞧不起我們農民工。因此農民工在這些地方往往會受到一些歧視的眼光,讓他們覺得非常委屈,所以他們都不願意再去這些比較排外的大城市打工。但是我覺得,在這些大城市當中,深圳是最好的,因為這個年輕的城市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到這邊來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排外的現象,甚至對一些農民工都比較尊重。因此農民工往往比較喜歡去深圳這種地方,至少不會受到異樣的眼光。


少三番


2018年,外出農民工數量減少204萬,不是因為農民工不喜歡外出打工,而是另有原因。主要是一下幾個因素。

第一,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中國人口是全球最多,人口多意味著需求的工作崗位也多,對工資的要求也低。在改革開放前40年,低工資、高素質、強紀律的人口,成就中國全球生產基地的重要因素,這是推動中國製造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農民最大的增收就來源於外出打工,這樣也是40年來,中國農民工數量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到2018年,中國農民工總量高達28836萬人。

但伴隨老齡化逐漸到來,以及計劃生育國策的推進,中國人口增長速度逐漸降低,人口紅利逐漸退出,農民工增長速度逐漸下降,這是一個大背景。

第二,年輕人上學更多。

在早期,年輕農民上大學渠道非常狹窄,這樣外出打工成為為數不多的選擇。農民工增長速度驚人,現在高校擴招已經實施多年,上大學成為年輕人優先選擇。這樣也抑制了農民工數量的增長速度。

因為大學畢業之後在外地工作,已經不是農民工。上大學了,戶口就已經遷移,成為城市居民戶口,本質上已經不是農民工。

第三,現在就業、創業渠道更豐富。

而伴隨經濟發展,就業渠道更加豐富多樣,即使在農村,也有多種渠道可以致富,有部分農民工可以就近擇業,外出的農民工數量下降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現在是全國大發展,不僅僅是侷限於以前的沿海地區,也不僅僅是侷限於省會城市,不同地區之間有不同的機會。

外出打工就是為了多賺點錢。如果就在家鄉能夠找到工作單位,即使工資略低,但從房租、生活費用、交通費用等綜合考量,差別也不是太大,所以部分農民工不願意外出打工,而選擇就近工作,這也是一種趨勢。

第四,技術進步對普通工種需求增長減緩。

伴隨技術進步,一些常規可替代性的重複勞動,對農民工需求減少。比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昨天接受加拿大媒體採訪,其手機生產線自動化非常高,需要工人很少。任正非說,將來可能一條生產線只需要五六個工人,比現在的需要的人更少。

還有,以前一個紅磚廠,曬坯可能需要十幾個工人。但現在變成新型的環保磚,基本上都是自動化生產,可能兩個工人就能夠搞定。

第五,一代農民工“退隱江湖”。

還有一點是,第一代,甚至第二代農民工,因為年紀大了,有一部分退休養老,還有一部分因為年紀大了,不願意外出奔波,就在老家種地,或者做一點散工這樣子。

總之,伴隨我們國家經濟從特區-經濟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帶-經濟開放區-內地省會城市-全面發展,就業機會更加豐富,農村振興工程持續推進,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影響,以後外出的農民工數量還將進一步下降。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波士財經


2018年農民工總量增加184萬人,但是外出農民工減少204萬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多方面原因,我們來綜合分析一番。


一、東部沿海城市能夠提供的農民工就業崗位在減少

房價快速上漲的過程,是國內企業國際競爭力持續下降的過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一方面用地成本大幅上漲,廠房租金高昂,另一方面員工為了解決住宿問題也提出了更高的薪資要求。在這種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東部沿海城市制造業企業向中西部及東南亞國家遷移,提供的就業崗位大大減少。部分農民工外出找不到工作,自然就會返鄉,這是外出農民工減少的核心原因。


二、新一代年輕農民工有了更多選擇,重複單調的工作已經不再是唯一選擇

時代在發展,很多舊的職業會消失,但是新的職業也會不斷湧現。新一代的農民工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智能手機的使用更加嫻熟,資訊的獲得更加方便,也更難忍受重複單調天天加班的工作。

自媒體、當快遞員、送外賣、微商、農村電商,年輕農民工的選擇增多,不必背井離鄉也能賺到錢,何必到外地吃苦受累呢。


三、隨著中西部城市經濟發展,東西部務工收入差距在縮小,離家近也能賺到錢

以男方沿海城市為例,房價高昂,但是農民工月收入不過四五千元,一個月下來吃吃喝喝剩不下多少錢。同樣在離家近的城市打工,哪怕工資少一千多元,但是生活成本更低,一個月下來能存下的錢更多。

製造業企業向中西部遷移,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這為外出農民工減少提供了基礎。


四、城市雖好,但不是家,農民工只能為當地做貢獻,很難享受城市發展福利,返鄉是多數人的最終選擇

大城市經濟發達,就業崗位多,但是壁壘森嚴,戶口就是一條很難逾越的鴻溝。一些大城市雖然放開了戶口,但是高昂的房價使得農民工望而卻步,子女教育成本更加難以承受,與其選擇留在大城市當一輩子房奴,不如在合適的時機返鄉生活,離家近還能照顧家庭。


農民工欠薪問題到如今依然時有發生,出門在外,農民工屬於絕對的弱勢群體,上當受騙後維權難度也比較大。孩子一天天長大,留守兒童問題高發,農民工也會考慮到這些情況,做出返鄉的抉擇。


如果往落後地區多提供一些扶持政策和資源,能夠降低東西部經濟差距,讓農民更容易賺到錢。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沿海城市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一些產業就有必要西遷,大量資金應該多投向中西部,這樣才能走向共同富裕。外出農民工減少,實際是農民工以腳投票的結果。


財智成功


農民工不喜歡出去打工,背後深層次原因是什麼?我身邊出現三個例子,或許給一些啟示:

1、80後夫婦選擇。2015年,在長沙大學城,認識一對夫婦,他們屬於80後,剛從沿海某工廠辭工回來,嘗試在家鄉湖南長沙開一家小餐館,一年收入大概10-20萬。用他們說法,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回到老家,自己開店,既自由,又可以照顧家裡,一舉兩得。過去幾年,由於經常去他們那就餐,發現確實如此,除了一開始由於初開張,生意有點冷清;之後,隨著老客戶增多,生意也逐步穩定,確實比上班強多了。

2、70後一朋友選擇。2018年,在外打工多年老家朋友A,在東莞拿到駕照後,從工廠離職,回到了家鄉,開始送快遞,明天忙忙碌碌,但至少可以照顧子女。

3、70後一對夫妻選擇。2019年4月,在東莞打工將近20年的一對夫婦(也是老家朋友),在朋友圈發了一組離職報告。近年來,他們老闆,逐步把國內的產業,轉移到周邊地區,比如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今年,位於大陸最後一家工廠,也正式關閉。作為70後的他們,正式失業了,或許迴歸家鄉,也是一種不得已選擇。

農民工外出打工數量減少,莫過於以下幾種選擇:

1、年輕一輩,比如80後,思想觀念不一樣,他們認為,與其在外打工,不如自己做點小買賣,活得自在。

2、年紀稍年長,比如70後,由於年紀原因,選擇返回家鄉,就近找份工作,至少可以照顧家庭;有的,可能因為經濟下行,成本上升,產業轉移緣故,不得不另尋出路。

3、還有一部分,年紀相對較大,比如50-60歲,以前他們是主力,但是隨著年齡增大 ,外出務工已經不現實,選擇迴歸家鄉,種地買菜,逗孫娛樂,算半退休狀態。


總的來說,總體數量下降,既有觀念的問題,也有年齡增長的原因,還有除了內地經濟發展,帶來的就業機會增加的原因。這種現象是可以理解的。


胡兄財觀


國家統計局一年一度的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又發佈了,《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中有兩個數據令人吃驚:一是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僅比上年增加184萬人,增長0.6%;二是外出農民工中,進城農民工13506萬人,比上年減少204萬人,下降1.5%。那麼,農民工究竟去哪兒了呢?

對此,一些專家表示,從統計數據來看,農民工不喜歡出去打工:一是因為農民工整體數量已經增長不動了,已經無法為沿海地區供應更多的勞動力;另一個方面則是,現在外出務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下降。現在,農民工外出打工成本也很高,不如在家找份工作更能照顧家庭。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農民工數量不增反降的呢?首先,產業變遷,農民工外出更不好找工作了。過去,很多沒有什麼實際技能的農民工在沿海很容易找到工作。以前造一個打火機,並不需要啥技能,哪個農民工都能快速上手,而現在工廠需要更多的技術型工人來製造產品,比原來要求更高了。就連做個焊工也要考個資格證,農民工外出工作不好找了,乾脆在家鄉找份工作做算了。

再者,由於這些年用工成本的上漲,沿海地區的企業要麼經營不下去關門歇業了,要麼減少招聘數量,要麼直接將工廠給遷移走了。僅2018年一年,在珠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比上年減少186萬人,降幅高達3.9%。現在,沿海地區工作崗位越來越少,而農民工整體受教育水平不高,勞動技能差,找不到工作也不奇怪。

再次,改革開放三十年了,第一批農民工都已經年近6旬了,現在很多製造企業都招20、30歲的年輕人,年老的農民工是不招收的。對於,第一代老農民來說,打工幾十年了,再打工老闆都嫌他年齡大了無用,還不如在家鄉孝敬父母,在農村找份事情做做,收入雖不高,但親人不用骨肉分離,也樂得其所。

最後,很多年輕的農民工也不願意到大城市來找工作。因為大城市工資雖然高,但是生活成本昂貴,一年下來也省不下幾個錢。家鄉附近的鄉辦企業雖然收入不高,但是生活成本低,而且還能在家照顧孩子,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當然,一些農民工自己創業做起了電商,開始販賣家鄉的土特產,這些人也不願意去大城市,覺得在家創業更接地氣。

事實上,隨著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第三產業已經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由於農二代普遍比前輩的文化水平高,現在新一代農民工都不太願意去沿海地區找工作。而喜歡到家鄉附近的三四線城市,去從事餐飲、快遞、外賣、娛樂、美容美髮等服務業。所以,現在去工廠打工的人越來越少,而在家鄉附近城市從事服務性行業農二代越來越多。

數據顯示,農民工外出人數在下降,這是有多重因素造成的一種社會現象,很多地方經濟也在發展,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農民工就不必一定要外出找工作。更何況,現在創業環境這麼好,農民工不用再背景離鄉去外面找工作了,在家鄉也能幹出一番事業。當然,老一代農民工已經年近6旬,跑出來找工作也難,還不如呆在家鄉找份差使做做,他們也不再熱衷於出來打工了。時代在鉅變,農民工群體也在不斷變化中。


不執著財經


從統計數據來看,農民工不喜歡出去打工:一是因為農民工整體數量已經增長不動了,已經無法為沿海地區供應更多的勞動力;另一個方面則是,現在外出務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下降。


下圖為農民工整體數量,可見2018年農民工增速是快速下滑的,或許很快我們就能看到農民工絕對數量的萎縮:

農民工數量增長不動,這是因為中國人口增速下降,同時大量人口城市化,這一點不難理解,不過這並非農民工不願意外出的主要原因。


第一個原因,農民工外出更不好找工作了。


以前農民工外出打工,大量是去沿海的製造業工廠,但這些年工人的工資上漲很快,沿海企業要麼經營不下去關張,要麼減少招聘數量,要麼直接將工廠遷移走。


這輪產業變遷,典型表現是:較為低端的產業已經很持續經營下去,很多沒有什麼實際技能的農民工在沿海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了。以前造一個打火機,可能不需要什麼技能,哪個農民工都能快速上手;如果現在工廠變成了製造芯片,老一輩的農民工是不太可能掌握必要的技能的,即便是培訓也很難,因為農民工整體教育水平還比較低,大專及以上學歷佔比只有10.9%。


在珠三角,這樣的情況就非常明顯了。僅2018年一年,在珠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比上年減少186萬人,降幅高達3.9%。在去年,廣東省公佈的PMI(製造業經理指數)就被叫停了,而在叫停之前公佈的數據就能揭示一些真·相。


大家注意看下面的從業人員指數,從2018年2月開始,就業人員這一分項指數就跌到了50以下,這意味著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是在收縮的——即便其他分項指數還在擴張區間(50以上)。


總由於外貿形勢變化(和美國的毛衣戰——非錯別字),產業變遷(可以說是升級),工人工資上漲等綜合因素的作用,到沿海不像以前那樣好找工作了。


第二個原因:留在本地也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


製造業佔比越來越小,服務業佔比越來越大,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必然會發生的現象。德國、日本這樣的製造業強國是這樣,韓國、香港這樣的“亞洲四小龍”同樣也是如此。


中國經濟,現在主要的推動力就來自第三產業。所以,第三產業也就成了農民工就業的主要渠道。和製造業必須要靠產業集群不同,服務業只要是有人口的地方就可以發展起來。餐飲、娛樂、美容美髮等等服務業,在任何城市都可以做起來,所以這些服務業吸納了大量農民工就業,而且從事服務業的性價比(相對自由)可能高於嚴苛的製造業工廠。


此外,這些年,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很多工廠都在往內地遷移,典型如富士康在成都、重慶、鄭州等地設廠;董明珠旗下的珠海銀隆汽車,也在洛陽、成都等地設廠;甚至連騰訊、阿里等科技型企業,也將一些非核心業務放到中西部城市,以降低整體成本。這意味著,農民工在本地就近就能找到工作,那麼何必非要捨近求遠呢?即便是工資低點,能照顧到家庭,這點代價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第三點,農民工老了,無法融入沿海城市。


農民工是中國才有的特殊現象,註定是一個特定時代才有的情況。第一代農民工,普遍已經50歲以上,甚至60歲以上,思鄉之情人皆有之,上了年紀落葉歸根是很多人下意識的選擇。



當然,如果這些沿海發達城市如果早早就接納他們,正如接納無數的小白領一樣,那麼相當數量的農民工可能就成了這些城市的新市民。但實際情況卻是,我們欠賬太多:這些沿海城市雖然給農民工創造了就業機會,給了他們賺取收入,改變人生、家庭軌跡的機會,但在其他方面卻做得很差,農民工在這裡沒有醫保、養老保險,更沒有子女教育、住房等福利,他們根本無從紮根。即便是現在所謂的搶人大戰,搶的也是有購買力的年輕人口(大學生),而不是漸漸老去的農民工。


鄉音不改鬢毛衰。農民工辛苦半輩子,希望回家能讓他們享受到真正的天倫之樂。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外出農民工每年減少204萬,為什麼農民工不喜歡外出打工了?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減少的204萬農民工不是失業了,而是重新找到了新的謀生方式。可以不用外出打工就能養家餬口。



原因一:西部大開發下的中西部發展迅猛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我國的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發展機會也越來越大。在家門口就有了很多工作機會。



原因二:製造業企業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由於一線城市的製造成本越來越高,企業為了發展,很多製造業已經向成本低廉的二三線城市轉移。



原因三:全民創業的浪潮和機遇

國家也在提倡全民創業和萬眾創新,創業的機會越來越多,很多農民工可以可以在自己身邊開始創業,實現自己的價值。



原因四:一線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優勢越來越少

之前外出打工,可能工資還高點,可是現在,內地工資水平的提升使得沿海城市的工資優勢已經沒有。



綜上所述,導致外出務工人以每年204萬的數量在銳減。如果一線城市和沿海城市不能好好把握髮展優勢。那麼它們的招工荒不僅會持續而且形勢會越來越嚴峻。


萌寶的生活日記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8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比上年增加184萬人,增長0.6%,農民工增量比上年減少297萬人。

農民工總量中,在鄉內就地就近就業的本地農民工11570萬人,比上年增加103萬人,增長0.9%;到鄉外就業的外出農民工17266萬人,比上年增加81萬人:到鄉外就業的農民工中,進城農民工13506萬人,比上年減少204萬人,下降1.5%。

一些人把進城農民工13506萬人,比上年減少204萬人,看作是農民不願意外出打工的一種現象,這實際上是錯誤的。

農民工的概念

很多人對“農民工”這一概念存在著很深的誤解。我們從定義出發看一下

農民工:是指戶籍仍在農村,在本地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

想象一下,我們老家鄉親們只要戶籍還在村裡,在鄉鎮周圍開飯店的、賣種子的、批發水果的、販賣蔬菜、開車跑運輸的等等,即使他們還能夠照料著田地,從事著農業生產,一樣是被認為農民工的。

因此,農民工的範圍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得多。並不是一定非要外出務工的。

進城農民工:指居住在城鎮地域內的農民工。

由定義可知,到城裡居住並長期工作,戶籍還在村裡,才算是進城農民工。

很多情況下,住在村裡或者其他鄉鎮,每天跑個十幾里路進城務工的人員,不屬於進城農民工。

如果進城農民工減少,只是說明農民工不願意在城裡買房子或者租房居住而已,並不是外出務工人員減少。

進城農民工13506萬人,比上年減少204萬人,這一數據怎麼看?前提也說了,2018年農民工總量增加184萬人,在鄉內就地就近就業的本地農民工11570萬人,比上年增加103萬人;到鄉外就業的外出農民工17266萬人,比上年增加81萬人,都是增加態勢。

根據上述數據顯示農民工外出打工數量增加的趨勢,還是沒有改變的。只不過是願意回家居住或者在城鎮以外租住而已。

這實際上也說明了以下幾個現象:

第一,鄉村居住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城鎮的吸引力也在逐漸減弱。人們願意回家居住,或者在鄉村居住。

第二,交通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都擁有了自己的車輛,另外,不少鄉村地區也開通了公交車。使得他們能夠更方便的去較遠的城鎮務工。

第三,人們的家鄉意識正在加強。“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人們更願意回家居住,方便地照看老人和孩子。而不願意在城鎮裡面租住,或者花費更高的代價買房。

綜上所述,農民工不願意外出打工,這是一個誤解,畢竟還是外出打工掙得收入高啊。


暖心人社


現在外出的農民工已減少二百多萬人,這是必然趨勢,以後還要少。為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個問題很簡單,一想就知道,解革開放近30多年那時農民工掀起打工潮,農民湧向城市打工掙錢,那時打工的人才20多歲,打了幾十年的工現在己近60歲了,再去打工人家老闆不要年齡大了無用,他們在家孝敬父母,一邊在家創業,這就形成農民減少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前輩農民工老了,他們的後代又不願意做農民工,他們上廠或單位上班。,這樣,農民工有減無增,就形

農民工減少的原因

現在土地確權到人,他們地要回鄉種田,總不能一輩子在外打拚吧,人老了總要葉落歸根吧


王則純


現在的農民工已經到第三代了,外出務工模式將逐步消失,農民工一詞很可能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第一代農民工是50年左右的人,現在六七十歲,已經幹不動了,基本都已經告老還鄉;第二代農民工是70年左右的人,現在四五十歲,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不願出遠門了;第三代農民工是90年左右的人,他們已不滿足於父輩們的打工方式,有的開始創業,有的在當地從事服務行業,甚至有的已經不再務農,成為真正的城市工人。

所以,農民工是一個時代特色,也是社會工業化進程中的一個插曲,農民從以務農為主變成工農結合,再到放棄農業,轉換成職業工人,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也就結束了。我身邊就有很多農民工,小區的保安基本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農民工,建築工地上大部分都是第二代農民工,快遞小哥很多是第三代農民工,除了第二代,其他很少外出了。


現在戶籍制度改革後,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差別已經不大,很多農業戶口的學生考上大學後不遷戶口,照樣可保留土地,交養老保險,在城市購房,不影響子女上學、就業,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很多城市工人仍然持有農村戶口,甚至原來的一些非農業戶口的城鎮工人,現在想辦法把戶口回遷農村。

除此之外,外出務工也有很多弊端,1、交通成本太高;2、舍家別親缺乏溫暖;3、子女教育不方便;4、漂泊遷徙不安定。所以,外出務工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外出的農民工數量減少204萬了。

首先,我國工業化轉型過程基本完成,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很少,農民朋友沒有必要再像以前一樣通過長距離遷徙外出務工。比如,大量的棉紡廠、服裝廠、製鞋廠關閉,機械製造逐漸機器人化等等。

其次,工業化轉型完成後,第三產業興起,吸引了大量農民工就近就業,比如很多年輕的人在當地送快遞、送外賣,年齡大的到小區幹保安、幹物業,大量人員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

今後,這種趨勢將更加明顯,外出務工人員會進一步減少,農民朋友就近加入當地城市,轉變為城市居民,農民工一詞將在不遠的將來退出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