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朱元璋100多万皇室子孙,为何最后一个都不留?

用户68044589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伴随而来的,除了生灵涂炭,皇室宗亲的下场也是令人唏嘘。优待前朝宗室的,以宋代为尊,毕竟赵匡胤从孤儿寡母手中接过江山。民国对待满清宗室也是优厚,基本保证溥仪安享一段荣华富贵。

但清朝入关时尚未文明开化,毕竟是带着八大恨起兵,女真人对明朝是有深仇大恨的,因此入关后普遍制造大屠杀,推行“剃发令”奴役汉人,并且对百万明朝后裔也是大加迫害,十分败人品。

原因有二:

1.巩固统治



从努尔哈赤起兵,至顺治时期入关,女真人也算是奋三世之余烈,还要从李自成、吴三桂手上捡了个大便宜。在漫长的征服过程中,满清始终一女真—蒙古联盟为核心纽带,并依托大量汉人依附,从而实现少数人对全中国的统治。

但这样的统治并不稳固,尤其南明政权与农民军的合作、东南沿海的郑氏集团,都是满清的心腹大患,而这些抗清力量无一不是奉明朝宗室为正朔,在明朝灭亡直至康熙三十八年,明朝后裔都是敏感词汇,振臂一呼便能云集不少前朝旧臣、不满清朝统治的反抗力量。



最典型的是困扰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朱三太子案,只需一个可有可无的名号,满清统治者便难以安寝,于是大肆诛杀明宗室后裔,以绝后患,不给反清力量以旗帜,巩固统治成为清朝初期的总基调。

2.得国不正的心虚



在汉人眼里,满清统治者一副蛮夷的样子,不仅发式、服饰、风俗与农耕文明迥异,还从宋朝金灭北宋、明末入关大劫掠、大屠杀中,树立了很坏的形象。尽管改国号“金”为清,但也磨灭不了底层百姓对这个塞外来的统治者的不认同。

于是在发现、俘虏明朝宗室后,满清统治者做的最可笑的一件事就是:以假冒之名杀之。毕竟是乱世,谁也不知道真假,弄几个旧臣、老太监,就把从没谋面的真皇子、王爷杀了,更有发布召令,以高官厚禄骗得明朝后裔现身,借优待之名大肆捕杀,从此再也无人敢以明宗室自居,全都遁入深山,还有藏进寺庙,以崇祯第四子朱慈焕为例,他被捕时已年过七旬,多年隐姓埋名、清淡度日也逃不过全家处死的命运。可见满清得国不正的心虚。

满清打着为崇祯皇帝复仇的口号夺取天下,雍正甚至与前明大儒辩论,以建州自古为中国领土为由,掩饰其篡权屠戮的事实。实际上,他们将明宗室赶尽杀绝的做法,直接反映了其得国不正的心虚。



不过明宗室的厄运也不完全由满清造成,在崇祯时期,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攻陷河南、山西、湖北等地王府时,同样对朱姓子孙一网打尽,如李自成杀晋王一族便诛杀八千余人,张献忠更是将楚王与楚王府一同焚烧,以嗜杀取乐。鉴于农民起义军仍是汉人内部矛盾,尚且如此血腥,作为蛮夷的满清,对明宗室的屠戮算是补刀吧。

正可谓:兴,百姓苦;亡,宗室也苦啊!


春秋正义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代,被誉为得国最正的朝代,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同于其他贵族武将出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贫农出身,出过家要过饭,靠自己一步步努力才打下了江山。朱元璋称帝后大封藩王去戍边,并规定皇室子孙十岁以后不用劳作也可领俸禄。后来朱棣夺位后为了防止藩王联合起来威胁皇权,禁止二王相见,藩王基本上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无所事事,于是只能生孩子了,反正子孙后代都由国家供养。所以到了明末朱元璋的后代就有上百万人了,成为了国家巨大的负担,如果李自成没有灭亡明朝,那明朝也会被皇室成员吃垮的。清朝入关后,大杀朱氏子孙,见一个杀一个,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清朝只是杀了一部分的朱氏子孙,明朝皇室成员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等起义军杀了不少,但他们没有做绝,还是留有一定的朱氏血脉的。后来逃到南明的皇室成员又各自为政,互相兼并杀戮,又导致一部分朱氏子孙灭绝。等到清朝在全国范围内搜捕朱氏子孙并杀死后,百万的朱氏子孙已经近乎消亡了,少数人改名换姓隐居起来,还有部分逃亡海外了。其实不论是李自成张献忠还是是清朝,他们屠杀朱氏子孙都是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定。

满清入关时军队只有十万人,虽然战斗力强,但是以全国之力抵抗不是没有胜算。而古代都讲究师出有名,在王朝更替之际要想起义的话那么以前朝的名号最能服众了。所以如果让有心之人找到朱明的皇室后裔,一呼百应反清的话就麻烦了。其实不止明朝灭亡后皇室成员被杀,秦朝、唐朝、后梁、后唐和宋朝灭亡后皇室成员也都被不同程度的杀戮。古代朝代更替之际一定是充满腥风血雨的,和平过渡政权的太少了。

清朝刚入关时明朝并没有完全灭亡,而是在南方还占据着半壁江山,史称南明。如果南明不内斗可能还能跟清朝划江而治,可惜明朝气数已尽,南明撑不了多久。当时南明的皇帝都被清朝下令处死了,比如隆武帝被俘后死亡,不过死因不详,有说被斩首的,有说在狱中绝食死的,史书对此没有过多记载。永历帝也是被缅甸国王献出后被吴三桂在昆明绞死,下场凄惨。还有康熙年间的朱三太子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乾隆年间乾隆帝发现了一个九十多岁的明朝皇室后裔,依旧把他凌迟处死了。可见在清朝皇帝的眼中,朱家人一个都不能留,否则自己的皇位坐不稳当。

对于已经去世的明朝皇帝,清朝的皇帝还是很尊重的,康熙帝为朱元璋扫墓时还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但是对于尚在人世的明朝皇室后裔,清帝是零容忍。好在清朝灭亡时中国已经步入共和制度,政权可以平稳过渡,清朝皇室成员也得到了优待,否则明朝皇室所遭遇的杀戮清朝皇室也得遭遇一遍。


风尘讲历史


先说一下宗室为什么人多,提到明朝宗室,就不得不说说,朱元璋的性格,朱重八穷苦出生,穷怕了,所以最明朝的公务员们特别狠,待遇是历朝历代最低的,但是对自己的孩子们好的不得了,什么都不用干,朝廷供养一辈子。


他一生有26个孩子。这些孩子们都比较能生,我们介绍一下。长子朱标,也就是太子,大家都知道,他死的早,留下个儿子,就是后面被朱棣靖难的允炆帝。次子朱樉,被封为秦王,封地在陕西西安,有六个儿子。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封地在山西太原,后有七儿三女。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在今天的北京,大家都熟悉。五子朱橚,被封为周王,封地在河南开封,这个厉害了,有十五个儿子,十个女儿。六子朱桢,被封为楚王,封地在湖北武汉,十儿五女。七子朱榑,被封为齐王,原来被封在青州,建文帝时,就被贬过,后来恢复了,朱棣靖难后,又因为行为不端被废。只有五个儿子,在朱家后代中算少的。八子朱梓,被封为潭王,封地在湖南长沙,这孩子胆子有点小,当初老婆的弟弟被卷入胡惟庸案,结果他吓得自焚了。九子朱杞,被封为赵王,封地在开封,三岁就死了。十子朱檀,,被封为鲁王,封地在山东兖州,这位皇子有大志,想长生不老,结果吃金丹中毒而死。只有一个独子。十一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封地在四川成都,有六个儿子,十一个女儿。十二子朱柏,被封为湘王,封地在山东兖州,建文帝诬陷他印假钞,湘王不愿受辱,就召集老婆孩子,一起自焚了。十三子朱桂,被封为代王,封地在山西太原,他有十一个儿子,七个女儿。十四子朱柍,被封为肃王,封地在甘肃兰州。十五子朱植,被封为辽王,封地在湖北荆州,他有二十个儿子,十一个女儿。十六子朱栴,被封为庆王,封地在宁夏,有六个儿子。十七子朱权,被封为宁江西南昌,明武宗时候造反宁王就是他的后代,他有六个儿子,十四个女儿。十八子朱楩,被封为岷王,封地在甘肃岷州,有五个儿子。十九子朱橞,被封为谷王,封地在河北宣化,只有三个儿子。二十子朱松,被封为韩王,封地在辽宁开原,有五个子女。二十一子朱模,被封为沈王,封地在山西长治,有八儿五女。二十二子朱楹,被封为安王封地在,甘肃平凉,少见的没有子女的王爷。二十三子朱桱,被封为唐王,封地在河南南阳,有三儿两女。二十四子朱栋,被封为郢王,封地在湖北安陆,也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二十五子朱鹥,被封为伊王,封地在河南洛阳,作恶多端,有两个儿子。二十六子朱楠,出生一个月就死了。

这才仅仅是朱元璋,明朝第一任皇帝的后代,明朝历史上一共有16位皇帝,出现了好几百王爷,这些王爷又不能当官,也不允许领兵作战,只能每天吃喝玩乐,他们享受特权,白吃白喝,几乎能压垮整个明帝国。



再回答题主说的,朱家后代都是怎么没的。其实主要都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杀死的,宗室们有钱啊。李自成和张献忠造反,苦哈哈的,明朝的王爷们就成了他们征集粮草的对象,而且到明末,各地宗室兼并土地鱼肉百姓,不得民心,也是咎由自取,几乎杀个干净。到了清朝,尤其是清朝属于异族统治,一直也担心自己的正统性,为了打击反清复明的民间活动,曾经举行过大搜查,将搜出来的所有明朝宗室全部杀死。后面还是有漏网之鱼,毕竟人太多了,也不是一个都不留。


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就是明皇室后人。


橙爸讲历史


100多万皇室子孙,恐怕有些夸张了。朱元璋打下天下后,严刑峻法,对官员异常苛刻,而且对那些他稍有疑忌之心的开国元勋更是毫不留情,下手极狠,动辄灭九族、剥皮揎草点天灯等等酷刑,说是反人类也一点不过分。

但是他对自己的子孙去非常优厚,所有朱家子孙坐吃俸禄,还有封地。都是富甲一方,肥的流油。由于大明祖制,亲王通常不允许涉及政治,所有那些拥有大把封地的王爷们除了吃喝玩乐、寻花问柳之外,就是留在府中拼命造人。朱家江山绵延276年,子孙自然是要多一些,但是算来应该没有百万之巨。

即便真有百万之巨,满清入关,血腥杀戮,那也是不够杀的。最要命的是国内的起义军,对朱家子孙的无情杀戮和镇压,恐怕比之入关的满清王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满清原本打的就是镇压乱匪、扶持大明的口号进来的,所以虽然明里暗里要将朱明子孙斩草除根,但是做到还是没有那么明显而激进。

倒是那些起义军,恨透了坐吃俸禄、作威作福的朱明子孙,所到之处,对朱明子孙就是风卷残云,一扫而尽。仅李自成一股,在山西就杀了朱明子孙上万人。最出名的还是洛阳的福禄宴,把福王洗刷的干干净净,扒光毛发,灌肠清洗后,扔在大锅中活煮,待到肉烂筋酥,兵士们大快朵颐。

满清入关后,自然是少不了对朱明子孙大开杀戒,铲草除根。不过窃以为,真正杀干净也不可能,总会有很多隐姓埋名的漏网之鱼。总体来讲,都是几世作威作福换来的报应。


明德山人6998


纠正几个错误。

1.人数严重夸张。

明末朱元璋后裔没有100多万,晚明万历年间,明朝宗室人口也才8万多人。



明末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曾推算过,明朝宗室人数三十年左右即增加一倍。

朱元璋建国之初,分封子孙及他哥哥等子孙于各地,“初封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宗室人数总共五十八人,永乐年间增至一百二十七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增至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一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又增至八万多人。 所以到明亡时候,考虑到明末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战乱杀戮,明朝宗室人口最多时候也就十万人左右,根本没有夸张的说百万人。



2.明朝宗室没有杀绝。

不少明朝宗室子弟改名换姓,活了下来。有的后来恢复了朱姓,但也有不少还是习惯性的改姓了其他姓氏。 清朝: 清朝初年,明朝宗室存在的名人就有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九世孙朱耷(八大山人)、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朱若极(笔名石涛),两人都是清朝初年有名的大画家。 当代: 比较著名的有来自湖南的总里,中科大校长朱清时等人。



3.明朝宗室的确被杀戮严重。

明朝末年,明朝宗室大部分被农民军、清军残害。

1)抗争被俘杀害。著名一点的有明襄王朱翊铭被张献忠活捉并杀掉,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枭首(但没被炖汤,那是野史记录),楚王朱华奎被沉江而死。



2)投降也被杀的。明朝宗室就算投降,下场也是一个模样。比如崇王朱由樻及弟弟河阳王朱由材等投降李自成,不久依然被李自成处死。投降李自成的秦王朱存极,倒是没被李自成杀,但遇到清军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在1649年被清军剿杀于阶州。



3)清朝杀戮最多,手段也最卑鄙。 1644年,为安抚明宗室,顺治曾经假惺惺地祭拜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喊崇祯为哥,并出台了《登极诏》:前朝宗室首倡投诚、先来投顺、赴京朝见者,仍给禄养,以昭朝廷兴继之意。



于是,明朝宗室感激涕零,纷纷出来拜见“叔叔”,可“叔叔”却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崇祯太子朱慈烺就轻信了顺治的许诺,他偷偷跑回外祖父周奎家要吃的,被清廷发现后,清廷捕杀了他,虽然当时清朝找了很多明朝遗老遗少,想他们指认这是假太子,大家都说真的,顺治还是将崇祯太子杀了,并对外说这是假太子,冒充的,该杀!



明朝其他藩王世子也难逃厄运,比如潞王、荆王、衡王世子等,顺治都以“私匿印信”为借口,全部处死。 早已投降的周王、晋王、德王也一起被清廷杀戮。当时存活的明朝宗室就是砧板上的肉,清廷想杀就杀!



康熙也曾学起他老子的模样,声称:如朱明宗族改易姓名隐藏逃避者,俱令回籍,各安生理,勿仍前疑惧。同样的坎儿,明宗室子弟被绊倒两次,也是傻。崇祯第四子朱慈焕在山东汶上县被捕,时年已75岁。他和自己的儿子、孙子一同被处斩立绝。 其他例子太多,就不一一说了。


可汗说事


历史上入主中原成功、且大一统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是蒙元和满清(五胡乱华时的鲜卑、匈奴等政权仅仅在北方),对比满清,蒙元在灭宋时已经是一个横跨东西的大帝国了,当时都已经打到欧洲了,所以蒙元的统治者们相对自信,忽必烈灭南宋后没有杀掉投降和俘虏的南宋皇室就是因为自信。

而且蒙元灭南宋之前就已经统治北方多年,和北方的汉族士绅有相当好的合作,灭宋之战的主力就是汉族将领,蒙元的忽必烈对如何治理汉地已经有了一些经验,虽然会防备南宋皇室造反,但并不惧怕,自然就没必要斩草除根。

返回来说满清,满清在入主中原之前是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能成功的,因为明朝的内乱让他们捡了大便宜,以满清那区区百把万人,军队也就十来万要想统治原明朝那么大的地盘,甚至还要更大是很困难的,要想安安稳稳的做江山,满清就必须用雷霆手段消除一切潜在威胁,于是有了大杀朱家皇室子孙和在抵抗最激烈的江南地区采取的残酷手段。

至于朱家子孙也未必是一个都没留,应该还是有一部分躲了起来隐姓埋名,一百多万没有那么容易真的都抓到的。


孤寡老人讲历史



明末乱世里朱明皇族并非被清军一家屠杀,还被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屠杀,虽然被大肆屠杀了不少,但并非一个不留,还是有血脉延续下来的。

明朝的藩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是明之毒瘤。因为它不仅吃穷了国家,加大了百姓负担。还通过手中经济特权压榨了百姓。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有一个绕不开的死结,那就是土地兼并。明成祖朱棣起靖难逆袭成功后,以小宗代大宗,成功的使自己一脉成为帝系以后。对于藩王兄弟可是戒心甚重,深怕有一天自己一脉又被其他藩王取而代之,所以通过柔和手段削藩,用经济特权换取藩王的政治、军事特权。使藩王再没有威胁。

明成祖朱棣削藩后,藩王再无实权。也就是拥有经济特权,和名义上的高地位,有如圈养动物一般,成天没事干,就自己找事干,首先是藩王的子嗣繁衍过多,同时利用经济特权捞取了不少财富,还通过奏请、乞讨等方式兼并了大量土地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过程,压榨了百姓,使大部分藩王被百姓恨之入骨。

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崛起时,每到一地都是大肆屠杀明庭藩王。在这个过程中明庭藩王损失了不少。到了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有望取明庭而代之时才收敛了一些,如秦王晋王投降后都是优待之,打算为新朝点缀,大同代藩誓死抵抗城破不降,结果本支四千余人被屠杀殆尽。

可以说在农民起义军崛起的过程中,明朝藩王就被大肆屠杀了不少,尤其以北方为严重。

满清入关后,为了巩固统治也大肆屠杀了很多朱明皇族。而且手段有些卑鄙是诱杀,还有就是镇压南明过程中擒杀了很多朱明皇族。

满清入关当年的“登极诏”中用以下内容来哄骗朱明皇族: 前朝宗室首倡投诚、先来投顺、赴京朝见者,仍给禄养,以昭朝廷兴继之意。

根据白新良和赵秉忠的《清兵入关与明朝宗室》一文中统计记载,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先后擒杀的朱明皇族仅郡王以上就有五十多人,对于家属也是赶尽杀绝,总人数最起码在万人以上。

在征战南明的过程中,也杀死了不少朱明皇族。如顺治五年,被俘的弘光帝朱由崧(明朝第二代福王,北京沦陷后在南京被拥立为帝,为南明第一位皇帝)和早已投降的周王、晋王、德王一起被杀。

曾经与福王争夺帝位的万历帝侄子潞王有着贤王之称,在清军南下之时投降,后在顺治三年,以“私匿印信”为借口,与荆王和衡王世子等十一人被处死。

虽然经过农民起义军的大肆屠杀,清军的系统性擒杀,朱明皇族也没有被灭绝,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乱世中隐姓埋名的一直延续到现在。

再说个现实例子,雍正帝时期,找到朱明皇族代简王后裔朱之琏封其一等延恩侯,抬入上三旗中的正白旗。专门负责祭祀明陵。其后代世袭延恩侯,至清亡末代延恩侯朱煜勋还曾前往天津探望末代皇帝溥仪。


宋安之


题主所说的一个不留就有点绝对了,要知道人是杀不尽的,朱元璋的百万子孙是从何而来的呢?当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于皇室子孙,他曾特意下诏只要是皇室子孙一出生国家就会抚养照料,这样经过200多年的累计到了明朝末期,他的子孙竟达百万之众(夸张之说,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这对晚期千疮百孔的明朝来说光是皇室子孙的开支就是一大笔负担。

后来随着天灾人祸的不断恶化,明朝被推翻,这些皇孙贵胄一下从天上跌落人间,并且成为了起义军、清军围剿的对象,比如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就把皇室屠杀了一遍,张献忠攻破四川后也大肆屠杀皇室子孙,后来起义军攻破朱家大本营凤阳后,除了屠杀之外也把皇室子孙俘虏了一批,这批在李自成兵败之后,有部分人幸免于难,之后逃到荒山,或者隐姓埋名生活。

苦难并未就此过去,后来清兵入关后对于明朝的皇室子孙又来了一次大屠杀,这次更彻底,不过就算如此朱家皇室子孙也没有被屠杀殆尽,到了雍正、乾隆帝时期,清朝皇帝觉得明朝子孙后裔再也翻不出什么浪花,就假仁假义的追封朱元璋的后代为侯,至此朱元璋仅剩的后代才得以安生的生活下去。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道德经》有语: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朱分封儿子们为藩王,各领一方,拥兵数万成为一方诸侯;老朱尸骨未寒,四儿子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篡夺了皇位,成为了明成祖。明成祖采用推恩令的方式逐步削弱了各地藩王,藩王们虽没有兵权,但是在地方上享有经济特权,代代分封繁衍下来,明末朱元璋后裔有百万之众!



百万朱明皇族成为社会的巨大负担,他们为富不仁,巧取豪夺,鱼肉百姓,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兼蛀虫!皇族们只负责壮大家业,繁衍后代,对国防一点不支持,民怨极大。朱明皇族灭绝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各地农民起义军杀了当地朱明皇族,瓜分了他们的财产;其二、南明皇室内部相互兼并,彼此杀戮;其三、清朝系统性的诛杀朱明皇族后裔。经过三方面的层层屠杀,百万朱明皇族百分之九十九死亡了,其余改姓埋名或者逃亡海外!


起义军著名的屠杀事件是李自成将福王做成福禄寿宴。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河南洛阳,在福王府邸,福王朱常洵被煮得烂熟,以及数只锅中的梅花鹿被几千兵士吃入腹内,成为大家的美味晚餐。据说福王鱼肉百姓,富可敌国,自己吃得重达三百斤,但是他一分钱也不给崇祯皇帝平辽,也不施舍救济百姓。最终他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禄寿宴,全家老小皆被起义军斩杀!


清朝屠杀朱明皇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怕有人打着朱明皇族后裔的旗号反叛,朱明皇族的死人对满清有用,活人则是大麻烦。南明政权剩余的皇帝都被清朝下旨处死,永历帝、隆武帝都死了。康熙朝时朱三太子密谋反叛,被康熙皇帝凌迟处死,枭首示众;乾隆皇帝时期,有一明朝皇族老叟,九十有余了,被乾隆发现后依然凌迟处死。清朝绝不允许明朝皇族后裔存在,明朝皇帝可以祭拜,皇陵可以被保护,但他们的后人必须得死!


大秦铁鹰剑士


这个说法本身有问题,朱元璋的后代是在明末造到血腥屠杀,但这和清军入关和不入关关系不大,而且朱元璋后代也没有被杀的一个都不留。

首先,明朝虽然有分封藩王,但除了前期的几个北边的藩王,手里都没有兵权。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之后,也意识到藩王尾大不掉,进行了一系列的削藩。之后这些王室子孙就被放到地方,由地方官员监视,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这些王室子孙闲着没事,就在家生孩子,据说到明末的时候朱元璋后人已经有100多万了。

之后,明末出现了农民大起义。这些起义军对明朝王室可是恨之入骨,恰巧明朝法律又规定这些王室子弟不能离城40里以外,那么起义军每占领一座城,就能抓到一窝朱元璋后代。起义军对他们可是毫不客气,著名的福王因为长的肥被起义军和一只鹿放在一起炖了汤,还起名“福禄汤”。所以,朱元璋后人被杀的这么惨,清军表示这个锅我们不背。

最后,朱元璋后人也没有被杀光。有两段历史记载明确表明朱元璋还有后人存在,一次是康熙执政时期,为了表示对前明的尊重,准备重新安排人祭扫、管理明朝皇陵,于是就寻找朱元璋后人。最终还真的就找到一个叫朱之莲的朱元璋后人人,被康熙封为一等候主管明朝皇陵。第二次是清朝灭亡后十几年,溥仪突然提出要见见朱元璋后人,想看看亡国之君后人下场如何,这一次也真的找到了朱之莲的后人。看到朱元璋后人处境凄惨,不知道刚刚更事的溥仪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