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馬展示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由五代機F35搭載,最大速度10馬赫

美國TheDrive網站近日發佈消息稱,F-35製造商洛馬公司在2019年“海空航天博覽會”上展出了一件概念性武器——HAWC吸氣式高超音速導彈,據說它最大速度10馬赫,未來將由F-35戰機搭載並執行對地或反艦任務...

其實在軍迷眼裡,洛馬公司展出的這件武器根本算不上什麼“概念性”武器,因為同期俄羅斯研製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不僅多次成功試射,而且當下也已經入列並進入戰鬥值班狀態。

洛馬展示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由五代機F35搭載,最大速度10馬赫

照此看,美國洛馬公司展出的這件“概念性”武器事實上已經落後俄羅斯何止一大截!那麼,既然已經有同類武器面世,我們自然有條件來分析一下這兩款高超音速武器的優勢和特點。

比如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據說它最大速度不僅同樣超過10馬赫,而且還能機動變軌,具備超強的突防能力。另外,根據“匕首”和HAWC的發射方式來看,兩者同樣採用的是衝壓式發動機來為導彈提供動力的方式。

洛馬展示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由五代機F35搭載,最大速度10馬赫

由於衝壓式發動機需要在高速運行過程中啟動,因此,這兩款高超音速導彈也都只能使用高速機載的方式來發射,而俄羅斯給出的搭載平臺是米格-31戰鬥機,美國洛馬給出的卻是F-35戰鬥機...僅此一點區別,就註定美國洛馬為F-35配備的高超音速導彈存在著致命的弱點。

比如,俄羅斯之所以讓米格-31搭載“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一方面是為了啟動它的衝壓式發動機;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突防發射做準備。

洛馬展示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由五代機F35搭載,最大速度10馬赫

換言之,高超音速導彈固然厲害,但由於是空中發射,所以載體必須具備一定的突防能力,否則戰機一升空就被發現,連同導彈一起被鎖定攻擊,還不如扔一枚彈道導彈划算!

而米格-31的特點軍迷也知道,它其實是米格-25“狐蝠”的改進型,也就是曾經赫赫有名的高空高速截擊機,最大升限3萬米,最大速度3馬赫,雖不能隱身,但米格-31憑藉它出色的高空和高速優勢,依然是一款具備超強突防能力的戰鬥機。

洛馬展示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由五代機F35搭載,最大速度10馬赫

然而,我們再返回頭看美國洛馬為F-35配備的“概念性”高超音速導彈,由於體型龐大,根本融不進F-35的內置彈倉,因此只能外掛...而F-35戰機突防的最大優勢就是隱身性,試問,一架外掛導彈的F-35隱身戰機此時還具備什麼突防能力?

另外,再說F-35在失去隱身優勢的情況下,它可憐的18000米升限和1.6馬赫的速度,外掛導彈突防簡直就是自殺!或許有人會說,我們是不是忽略了高超音速導彈的射程。

洛馬展示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由五代機F35搭載,最大速度10馬赫

​假如洛馬為F-35配備的是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高超音速導彈(匕首800公里),人家根本不需要突防,只要抵近1000公里,在防區外就可以發射了...話說的雖然好,但F-35最大作戰半徑也不過1200公里,如果配備射程1000公里的導彈,那基本升空後就可以發射,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F-35作為機載平臺嗎?

總歸一句話:洛馬此時展示HAWC無非就是給F-35做宣傳,但它事實上卻並非是隱身戰機的專用武器,所以這隻能算是虛假廣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