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鄰居聯名簽字,送上海自閉症患者進精神病院(三)

百名鄰居聯名簽字,送上海自閉症患者進精神病院(三)

我想出院,想回家,不想在精神病院!

第二天一早,老潘和佳佳媽媽同前5天一樣,早早起床,準備些兒子愛吃的食物,便從家出發到浦東區的精神病院。

這期間需轉兩趟地鐵再倒一次公交,來回路上需要花費4個多小時,對年過七旬的老潘和妻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們跟著老潘夫妻來到了嘉嘉所在的精神病院。

我們一行四人在精神病院門口領取探視證後,走過一條羊腸小道,穿過長長的走廊,再坐電梯來到“被關押”的第五病區,經過兩道鐵門之後,終於在一群穿著灰白條紋衣服的人群中,看到了許久不見的佳佳。

聽到爸爸媽媽叫他的名字,佳佳很開心地從人群中走出來。這一次我們再看到佳佳,他似乎安靜了很多,眼神也顯得呆滯,但看到兩位老朋友來探望,他很開心。佳佳對我們說:“我想出院,想回家,不想在精神病院!”

聽到佳佳這樣的訴求,我有些難過,但也只能告訴他:“要好好表現,就可以早點出來!”佳佳似乎了聽懂了我說的話,點點頭。

精神病院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醫生說——

37歲的佳佳是被當地戶籍警察送來,原因是5月份以來出現打人、破壞公共財物、擾民等行為,且有視頻和錄音為證。

但具體情況,會根據佳佳在醫院的表現做進一步觀察,目前暫診斷為輕度精神發育遲滯。這些天雖然沒有過激的行為,但仍然還會存在傷人和自傷的危險,需要在醫院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

沒有兒子在身邊的老潘似乎沒有了生活的支柱,他很渴望從兒子佳佳身上獲取力量。探視時間快要結束時,老潘主動向佳佳索要擁抱:“兒子,能不能抱抱我!”

嘉嘉一開始並沒有理會,記者提醒之後,佳佳和老潘緊緊相擁在一起。

那時陽光正好,畫面辛酸卻感人。

百名鄰居聯名簽字,送上海自閉症患者進精神病院(三)

小區100多名鄰居聯名簽字要求把嘉嘉送進精神病院

晚上回到家後,佳佳媽媽從戶籍警處得來消息,佳佳此次被送入精神病院的主要原因是:小區100多名鄰居聯名簽字要求把佳佳送進精神病院。

老潘和我們聽到後都大為震驚,於是我和阿喜走訪了小區鄰居和居委會,證實了確有其事。

一位鄰居告訴我們,他也是簽名者之一,因為在好幾年前,佳佳把他女兒打傷了。

而很多鄰居也紛紛向我們“訴苦”:這麼多年來,佳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犯病”,坐在窗戶上大吵大鬧,把單元樓的門鎖砸壞,爬到其他人家裡去,在家裡也經常把東西都搞壞,如砸破窗戶、拔掉水管……

這些年來,他們也是“深受其害”,希望老潘可以早點把佳佳送進精神病院接受治療,但老潘很固執。而在兩年前,同小區的另外一個精神病患者就已經送進精神病院了。

派出所和數次來上海拍攝的我們已經是熟人了。一位派出所負責民警對我們說,他們真的很難----佳佳的問題讓他們也深感頭痛,更是不得已而為之。他說,“其他人的安全我們就不顧了嗎?”

老潘表示,這些年來確實打擾到居民,但他的孩子決不能在精神病院和福利院度過餘生。

老潘提著兒子愛吃的魚肉走在探望佳佳的路上

後記:

10個月裡,在5次拍攝老潘和佳佳的過程中,記者幾度想要逃離現場,看到他們承受的痛苦,讓我感覺快要窒息,但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常態:家裡的碗都是鐵腕,這樣佳佳就不容易摔壞、佳佳媽媽的皮筋、梳子也全部被佳佳扔掉……

唯一讓我覺得溫馨的是今年3月24日去到上海。

那天下午,上海下著小雨,微冷,一推開老潘家門時,佳佳媽媽正在廚房燒菜,熱氣騰騰,老潘和佳佳都在做各自的事情。這是我想到一個家應該有的模樣,讓我感覺很溫暖,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這一次,佳佳很乖,理了個光頭,還是二十幾歲的模樣,佳佳媽媽為了迎接我和同事的到來,特意給我們做了飯。吃飯期間佳佳幫我們盛飯,夾菜,這是我認識他們快一年來,第一次看到他們一家人一起吃飯。

回想我與佳佳相處的情景,從一開始會嫌棄他撿了垃圾之後不洗手不注意衛生,到後來教他唱歌,陪他說話……我知道他和我們一樣怕孤單,需要聊天,需要友誼。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和佳佳母子一起出門,出來後我手挽著佳佳媽媽,佳佳挽著我,我們三個人排成了一排,忽然覺得很幸福,我覺得我和他們很親,我覺得我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很有意義的。

直到最後,我對佳佳還是不捨的。鄰居說他一表人才,可惜是個“神經病”。

看到那一張張年幼可愛俊朗的照片,誰又能想到他是曾經9次被強制送進了精神病院的人呢?

每每拍完他們回來的一些天,晚上一閉上眼睛,都會出現這樣的一對父子:70多歲的父親與看似只有10多歲實際已37歲的自閉症兒子手挽著手四處奔走的場景。

直到現在,老潘還是帶著佳佳不斷尋找,尋找屬於他們的烏托邦。

前路漫漫,但我仍期待有那麼一天,陽光可以普照大地,因為我堅信: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