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评价《红楼梦》中的贾赦?

一抹书香伴君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点评贾赦,三个字足够:不是人!

第一,为了钱财,把亲生女儿推入火坑。

大家注意,迎春是贾赦的亲女儿,却奇怪的养在贾母这里。

惜春虽然是宁国府的人,之所以养在贾母这里是因为她的母亲早死,她的父亲贾敬又出家了。惜春岁数太小,靠年轻的大哥贾珍和嫂子尤氏照顾肯定是不太行的。

所以,这才将惜春放到这里一起来养。

但迎春的母亲虽死,还有继母邢夫人,还有亲生老子贾赦。

然而,她却莫名养在这里,这有一个解释,贾赦和邢夫人都不把她当回事,没有把她养好。贾母看不过去,这才接过来养。

整本书中,从没有迎春和父亲贾赦接触的描写,似乎迎春根本没有父亲一样。

对亲生女儿如此冷淡,这种父亲也是绝了。


之后,贾赦谈吐孙绍祖在朝中颇有些权势,加上还欠了他5000两银子,干脆就将迎春嫁过去。

以贾赦的节省,恐怕除了4个陪嫁丫头以外,就只有迎春随身物品做陪嫁了。

然而,孙绍祖是个人品低劣的小人,性格粗暴,就是个人渣。

懦弱的迎春到了孙家,被孙绍祖百般欺压甚至殴打。好好一个年轻姑娘,才1年就送了命。

迎春死后,也没见到有任何描写贾赦伤心的内容。

这种无良的父亲,天下少有。

第二,视人命如草芥。

贾赦就为了搞几把扇子,纵容贾雨村这个垃圾陷害石代子,最终搞得石代子家破人亡,走投无路自杀。

这种行为,连贾赦亲儿子贾琏都看不下去,忍不住顶撞“这点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结果遭受一顿毒打,头脸都被贾赦打破了。

关键是,贾赦为了扇子害死石代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高兴的在儿子面前炫耀。

这种人,不是人渣是什么。

第三,无良好色。

男人大部分都好色,但好色也要有个极限。

贾赦当时应该已经近60岁,在清代这就是高龄老人了。

然而,贾赦却搞了很多小妾。

就这样还不满足,贾赦还看上了母亲的贴身大丫头鸳鸯。当然贾赦也有通过鸳鸯搞清楚母亲究竟有多少私房钱的意图,但好色仍然是最主要的。

对贾赦的好色,整个贾府都知道。

一向谨慎不乱说话的丫头袭人都说:“这个大老爷也太好色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肯放手了”。

好色归好色,也要你情我愿啊。

贾赦派老婆去让鸳鸯做妾,鸳鸯不同意。

贾赦大怒,威逼利诱,相当凶恶。

贾赦恼起来,说道:“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 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若有此心,叫他早早歇了。我要他不来,以后谁敢收他? 这是一件。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外边聘个正头夫妻去。叫他细想:凭他嫁到了谁家,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服了他!

看看,鸳鸯其实是很危险的。一旦老太太一死,他十有八九会被贾赦仗着权势霸占,到时候肯定备受折磨,就是尤二姐的下场。

要摆脱这一切,不是出家就是寻死,最终鸳鸯还是寻死了。

为了好色,不惜逼人自杀,看看贾赦什么玩意。


贾母不喜欢贾赦,反而喜欢贾政和贾宝玉,也是有原因的。

就贾宝玉来看,总体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没有主动去害过谁。


萨沙


古代人和现代人不一样,在古时候,长子在家中的地位甚是了得。比如说我从小就被我爸灌输“长子如父”的观念,虽然我是女不是“子”,我爸他也希望我担起做老大的责任。而在像贾家这样世袭人贵族家庭,长子从生下来就意味着他将来要接受某一个爵位,将享受家族的荣耀。同时,他也将为这个家族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那时家族赋予他的使命。

可是,我们再回头来看书中对贾赦的描写,显然就与他应该得的身份差距很大。

书中第一次提到贾赦,是在第二回,通过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交谈:“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贾赦袭着官。”就这么简单的一句就过了,没有任何更详细的介绍,也没有任何评价,跟后面介绍贾政的详细比起来,差了一大截。

第二次提到贾赦,是通过林如海与贾雨村的交流:“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同样,林如海对他这位大内兄也没有任何评价,而对贾政却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他的为人。

我时常想,为什么提到贾赦的时候大家都三缄其口,只是一笔带过?就是因为他的人设很不堪吗?他就是那个舅舅不疼姥姥不爱自己也不争气的人物?可能是的。因为他的为人品性摆在那儿,所以大家不好评价他,冷子兴作为外人不便说,林如海作为妹婿更不便说,甚至连贾母都嫌弃他,不愿意跟他住一起,亲儿子贾琏也不愿意听他的话,不愿意为了他那不靠谱的行为、为了几把扉子去坑得人家家破人亡的。在贾琏的眼里,贾赦这个爹可能连一点做人的底线都没有。

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冷子兴和林如海在提到贾赦的时候,都没有对他作出任何的评价了。但凡他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他们一定会大肆宣扬的。

贾赦的人品,由此可见一斑。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苏小妮


两个字评价:人渣!

<strong>

贾赦这个人设在《红楼梦》千奇百怪的人物中,当属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红楼梦》里的他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他庸俗无知,枉为人父,他空承爵位,不务正业。无论是从他的才华还是做人的品行思想来看,贾赦都是一个不值得大家学习的人。说他心胸狭隘目光短浅是因为贾赦虽然贵为长房嫡孙,却不把心思放在齐家上,反倒是跟一家的兄弟争斗不休。

贾府里年纪稍浅的女子都明晓的道理,他却愣是不明白,不与兄弟齐心,一起守卫住家业,非得为了眼前一点利益,跟自己兄弟找不痛快,搞得家族乱作一团。说他庸俗无知枉为人父,这也是有依据的,他原本继承了贾家的官位,却放着好端端的官不做,整日贪图酒色,跟自己的小老婆到处饮酒作乐,引得自家的亲戚也看不起他的为人。

他自己不好学,也就算了,还用一个长辈的身份去教导自己的子女,只要识得几个字就行了,他们这种身份想做官简单的很。一个不打理家业,不求上进的父亲如此愚昧无知,对自己家业渐渐衰落浑然不知,还挑唆儿女同他一样做个无知之徒的男人,怎得配做一个好父亲。


贾母对贾赦也没有什么好感,他先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利,想掌管贾家的权势,就问自己的母亲讨媳妇,这人好巧不巧就是贾母的知心人,鸳鸯,要说他好色贾母也知道,可他偏要她身边年岁较大,容貌不扬的鸳鸯,那不也是摆明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嘛,贾母也只好演了一场苦情戏才将他这打算作罢。

在《红楼梦》中贾赦还常被用上“高卧”一词,这词本是褒义,赞扬人的品行高洁,可用在贾赦身上未免显得褒词贬用了些,讽刺的意味不言而喻。说到这里可能还不能体现他到底有多坏,可要知道贾府的没落他身上可是担着一份责任在的。

还有他的女儿,也是被他亲手送进了贼窝,一个千金小姐被自己的亲身父亲送去做了“蒲柳下流”,这也是贾府的第一人,“一载赴黄梁”的迎春怕是也后悔自己做了贾赦的女儿吧。

<strong>

总的说来:贾赦做为一个儿子,对贾母也不够孝道;做为一个丈夫,对妻子也不够忠诚;做一个长子,不务家族正业;做一个父亲,传授子女不学无术。

嗯,是个人渣!


白话历史君


贾赦是荣国府的长子,可以说在整部书中是配角的配角。虽是大老爷却没有大老爷的样,整天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只知玩女人,霸道,所以自己的母亲都不喜欢他。我对这个人物不感兴趣,比那个只想成仙不理家业的贾敬更不如。我赋诗一首表明我的看法:

敕造宁荣两国府,皇封演源二国公,

代化代善皆长子,世袭先辈爵与功。

传至敬赦皆是错,至使两府遭殃祸,

道貌岸然人模样,男盗女娼肚内装,

寻花问柳寻常事,吃喝嫖赌翻花样。

不读圣贤不治家,枉生公府好人家,

有朝一日败了相,披枷戴锁进牢房。

大厦已倾真干净,茫茫大地一片新,

宁荣二公魂归来,痛断肝肠痛断魂。


小水滴213269177


贾赦这个人是贾母的长子,他在荣府是袭官之人。他不得贾母喜欢,所以贾母和老二贾政住在一起。但当家的人却是贾赦的长子长媳,即贾琏王熙凤。也就是贾母的长孙长媳,所以荣府并非坏了规矩。贾琏呢也很得贾母的信任,这多少慰际贾赦的心吧。贾赦常感受到贾母的“偏心”——他借说笑话的时候说贾母“偏心”。

他自知母亲不待见他,所以他的许多事儿也都避着母亲,比如他好美色,可笑的是他偏偏看上了贾母跟前最得用的鸳鸯,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鸳鸯正适婚的年龄,当时鸳鸯可能就十七八岁吧?是贾府里一等一的大丫头,其他的大丫头都有主了嘛。比如平儿,袭人,晴雯……呵呵,他的好色,不善解人意可能是母亲不喜欢他的原因。

他是个霸道的家长,和贾珍一类。邢夫人唯他是从就很能说明问题。他不许儿子说他坏处,他逼迫儿子协助他娶鸳鸯,贾琏不从,他就打贾琏,这和贾政教训宝玉是不一样的性质,所以他的种种日常行为不被贾母看得起。

但贾赦还是很孝顺的,他每天对母问候请安。凤姐和宝玉被赵姨娘和马道婆“魇魔法”,种种方法用尽也不管用了,凤姐宝玉只剩一息,连贾政都道“儿女之命总关天数,由他们去吧”,但贾赦却不理会,还是求医问药,百般忙禄,因为他知道这俩人都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这俩人替他给母亲带来了许多的快乐。这俩人断不能就这样没了。只有这个原因才使他如此的焦心,因为他一直看不起宝玉的。

贾府的败落,有他这个不肖子孙的“功劳”,他爱财爱色,为此不惜害命,石呆子之死就是他勾结贾语村所为,最后他和贾语村“因嫌官帽小,致使枷锁扛”(贾赦语村一干人——脂砚斋批语),贾语村事败牵扯到贾府。贾母不喜欢他或许预感到这个儿子的种种不肖会危害荣国公艰辛创造的家业。

贾琏也警告林之孝们“咱们要远着语村这个人,将来事败未的必不牵扯到咱们”。而贾赦和贾语村关系很好,很依赖他。





美丽畅想2


贾府是宁、荣二公跟着皇帝九死一生挣下的家业,建了宁、荣二府,还有世袭的爵位。贾府一代一代开枝散叶,历经百年,可谓受尽了荣宠,享尽了荣华富贵。然而在第二回里,冷子兴议论起贾府时却说:“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可以说贾府的衰败在《红楼梦》一开始就拉开了序幕。中国有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个家族经历了三代的富贵容易养出膏梁纨绔之辈。《红楼梦》中的贾赦就是世袭荣府爵位的第三代人。

贾赦生下来就是荣府的嫡长子,这种身份在封建社会是非常尊贵的,是家人眼里的宠儿。贾母夫妇对小贾赦是寄予厚望的,指望他袭了官以后光耀门楣。

但是在贾赦心里,大概是幸福来得太容易了,他是一点都不珍惜。官位在他手里是消耗品,存粹是用来享乐的途径。当贾政教训贾环不好好读书时,贾赦却说:“想来咱们这样人家,远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他心里那种自信连贾政都觉得有点心虚。

贾赦不务正业,老不正经。他倒是没有像贾珍、贾琏那样眠花宿柳、聚众嫖娼,但是那么大年纪了还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地放在屋里。一个世袭的官员却整天无所事事,光会搂着小老婆喝酒。贾赦口味还挺刁的,竟然相中了贾母的贴身大丫鬟鸳鸯,还让自己的正室夫人去说和,邢夫人还不敢不去。贾赦碰见略微平头正脸的丫头都想把人家放在屋里头,连下人们都看不惯他。

贾赦强取豪夺,为了几把破扇子弄得穷人石呆子坑家败业的,还把他收进了监狱。鸳鸯不嫁给他,他告诉鸳鸯一旦离开贾母就没有她的活路了。

贾赦是只会花钱不会算计。在理财方面他没有邢夫人那样的心眼。没了钱啥办法都能想出来,竟然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迎春推进火坑卖了五千两银子,导致女儿出嫁后到婆家备受折磨,一年就死了。

贾赦是越老越让人讨厌,最后孝敬母亲贾母的菜她都不愿意尝了。

在《红楼梦》中,贾赦好像没办过啥正经事,就是在修建大观园时他也是“只在家高卧,有介豆之事,贾珍等或自去回明,或写略节;或有话说,便传呼贾琏、赖大等领命”。还有在宝玉和凤姐儿“叔嫂逢五鬼”时,贾赦“各处寻僧觅道”。再有就是逢年过节陪贾母,逗她开心。

贾府有这样的人掌舵哪能不翻船呢?贾府最后被抄,“忽喇喇似大厦倾”,与贾赦等领头人不务正业光干坏事有很大的关系。


书林外传


量小识短

贾赦作为贾府的长房,荣国的公嫡孙,他完全有义务肩负起“齐家”的责任。可是,他不仅置偌大的家业于不顾,还不时与贾政一府争权夺利,相互排挤。没有一点当大哥的样子。兄弟骨肉相残只能给整个家族带来灾难,如此简单的道理,就是连贾府里女孩子们都知道,而贾赦怎么会不知道呢?之所以还要骨肉相残,足见贾赦是个量小识短,没有见识的人。

昏庸无知

贾赦蔑视读书,对子女极不负责。迎春嫁孙绍祖,贾政极力反对,贾赦却不听。迎春嫁到了孙家,失去了“公府千金”的地位,最终导致迎春“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的悲剧结局,迎春由“公府千金”沦落到“蒲柳下流”的第一人。可造成这场悲剧的却是迎春的父亲贾赦自己,贾赦的昏庸无知最终害了自己的亲生女。

不务正业

整日和小老婆饮酒取乐,不理正事,让人极度厌恶。元春省亲,贾府在热火朝天地修建省亲别墅,而贾赦却在家中高卧,不理不问。

这正是:官爵不做事,家中不管事,亲女有祸事,倒霉是他事。贾环作的灯谜这样说“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委婉地批评了贾赦和贾政兄弟俩好比枕头,空承爵位,不务正业,“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薇娅VIYA


阅读《红楼梦》,只觉得贾赦是个荒淫无度,作恶且无情的男人,他不择手段抢夺石呆子的宝扇,他不顾两鬓班白,要娶鸳鸯做小妾,目的没达到,花五百兩银子买了一个叫嫣红的十七岁少女,收在房里,他不顾自己亲生女儿迎春的死活,因欠中山狼五千两银子,便把女儿推入火坑,一年之后,便被中山狼活活折磨死。总之,对贾赦这个人,没有好感。


智风林


《红楼梦》提到长子贾赦只有194次,反倒是次子贾政943次。明显是次子更重要。同时宝玉3940次也非嫡长子长孙,明显频率也高于作为长子长孙的贾琏770次。明显是说以庶出代嫡长子的倾向,也是违反了宗法。因此此书定调就是一个杯具。作为嫡长子却不受待见,怎么会有好性情。嫡子怨恨,庶子矫情,都是心理不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