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大後方的高校教育,比電影《無問東西》場景還簡陋


目前的中國大學宿舍非常擁擠、簡陋,而原先中國大學的那些設施良好的建築,不是被日軍摧毀了,就是被佔有了。但是在戰時的臨時住所裡,西遷的學生和老師們不畏艱苦,比戰前學習更加用功。照片中是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學生住所的一角。

學生服務處是遷移的大學校園中一個受歡迎的地方。這些跟隨學校從北平遷至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的學生們可以在這裡讀書、學習、洗澡、喝茶和吃便餐。

對於學科學的學生們來說,實驗室十分簡陋並且很擁擠,但是中國學生和老師們十分樂意在這裡完成他們的訓練。他們意識到國家正需要訓練有素的人才。這也是為什麼成百上千的學生千里跋涉來到尚未被侵佔的領土上重建被炸燬的學校。

年輕的中國大學生在中國西部的一個無線電訓練學校做聲音和光波的實驗。目前大學最短缺的是書籍和實驗室設備。

圖為戰時大後方的一所學校在室外的空地上上課。一位著名的中國老師,在參觀前線後對他以前的學生講話,這些學生都在為中國而奮戰。在這樣的一次訪問中,沈教授對中國的年輕人講了他們目前的責任和未來的中國,戰爭的勝利將會為祖國的復興打開大門。

這些茅草屋是中國學生們的宿舍。戰前的108所大學中有91所或被摧毀或被損壞或被日本佔據。到1943年1月,仍有58000名學生在133所大學註冊就讀。臨時學校的艱苦條件、艱辛生活都不能阻止這些年輕的中國學生學習,因為他們覺得學習就是在為他們的民族戰爭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