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奔驰,右手沃尔沃的吉利汽车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胡航科


吉利汽车,中国第一个民营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最开始是做镁铝曲板,装饰材料的一种,吉利装潢材料有限公司,如今的吉利之名也是有此而来,1997年吉利集团开始进军汽车行业,最开始的造车是从仿制摩托车开始的,通过仿制本田摩托,取名华田摩托,因为没有生产资质当年李书福找到了一家效益不好的国有摩托车厂挂靠生产。但是李书福还是想造汽车,因为汽车更高级,更挣钱。要造就造豪车,这是李书福当时的理念,所以李书福从香港购买了几辆奔驰,通过拆了装,装好了再拆,通过这种方式要弄明白造车技术,吉利第一款车吉利一号就是当年红旗的发动机加底盘安装在奔驰外壳上造出来的,但是这仅仅是台拼凑起来的改装车,当年李书福的朋友劝他实际一点,别想着造车了,不是我们这样的人能干的,李书福当年给朋友们留下了一句话,在我眼里,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就是因为这样一句话成就了今天的吉利,当年国家规定,想要进入汽车行业需要15亿的准入门槛,还需要当地政府的批准,当年李书福手中只有一个亿(对外宣称手里有5个亿),草根出身,还没有技术,想要造车对于当时的李书福,是痴人说梦。李书福当年通过高薪挖墙脚的方法从天津一汽挖来了技术人员,组建了有技术的正规技术团队,技术团队除了带了人来,还带来了整套的夏利技术,吉利第一款产品“豪情”应运而生,“豪情”就是夏利的孪生兄弟。技术有了,生产资质如何解决,李书福拿出了当年解决摩托车生产资质的方案,找一家效益不好有生产资质的公司合资,后来在德阳监狱旗下的德阳汽车签订了合约,合资组成了“吉利波音汽车公司”,这样资质问题解决了,可以生产汽车了,后来这家德阳汽车公司被吉利集团收购,吉利集团名正言顺的获得了生产资质。小车一直就不是李书福的梦想,2001年李书福打造了中国第一辆跑车,吉利美人豹,外观请意大利设计师操刀,外观虽好,可李书福忘记了跑车最重要的是动力,所以……。同年国家对于民营资本造车开放了更多限制,吉利产品被列入国家汽车生产目录,吉利成为了第一个合法造车的民营企业。时间到了06年,李书福一直渴望走出低端市场,他的心里还是想要制造更高端的汽车,正值当年英国汽车制造厂商英国锰铜濒临破产。英国锰铜大家可能没听过,不过大家应该都见过英国锰铜生产的汽车,那就是英国伦敦著名的黑色复古出租车。吉利决定前出海外收购英国锰铜。当年于吉利一同竞争的还有刚与宝马组建合资工厂的华晨集团,不过吉利集团凭借着民营企业的决策灵活,率先与英国锰铜完成各项收购工作,成为英国锰铜第一大股东,次年合资厂落地上海,开始生产伦敦街头随处可见的黑车出租车,命名为吉利英伦。其实通过当年美人豹事件,李书福明白动力的重要性,这些年吉利不断学习丰田发动机技术,07年吉利耗时三年自主研发的1.8升CVVT发动机JL4G18正式投产。这款发动机的诞生让吉利可以生产比以前更高端的产品。两年之后搭在此发动机的吉利帝豪EC718下线,直到现今帝豪车型也是吉利最畅销的车型。发动机有了还不够,变速箱不行也是个问题。09年因全球金融海啸,澳大利亚变速箱制造商DSI宣布破产,破产当天时任吉利副总裁就登上了去澳大利亚的航班。一个月后李书福带队前往澳大利亚完成了对DSI的控股收购。收购之后吉利立即推出了自己的6AT变速箱。李书福明白想要缩小与国外大厂的差距,合资不行,收购海外优质资产才是明智的选择。其实李书福早在02年刚拿到汽车“准生证”的时候就口出狂言,让员工们做好准备,他已经看好了瑞典老牌车企沃尔沃。不得不说李书福的战略眼光独到08年美国福特集团还是抛售非核心品牌资产,捷豹路虎出售给了印度塔塔集团,李书福开始准备收购福特集团手中的另一个非核心品牌沃尔沃。吉利早在福特没有公开出售沃尔沃的时候就开始了游说瑞典政府,与福特高层高管约见探讨收购事宜了,当08年底福特宣布公开出售沃尔沃时吉利集团已经在这里谈判多时了。当年与吉利竟购的公司除了国内的奇瑞以及负责国内生产沃尔沃的长安,还有国际大厂雷诺。但是面对福特第一轮开出的60亿美元的售价,同样身受金融风暴重创的雷诺选择退出,而长安和奇瑞因为企业性质的原因不敢做如此的豪赌。而返观吉利,从02年李书福就开始做收购沃尔沃的计划了。不过60亿美金的天价对于当时的吉利也是个天文数字,不过好在福特着急要钱,李书福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将收购价格压到了18亿美金并承诺将募集资金为沃尔沃后续发展使用募集资金为9亿美金。2010年吉利正式完成了对沃尔沃的收购,李书福终于完成了8年的梦想,收购沃尔沃。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立即在瑞典哥德堡建立了吉利中欧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引入沃尔沃技术打造了吉利沃尔沃公研CMA平台。目前吉利高端品牌领克就是基于吉利沃尔沃公研的CMA平台打造,吉利的价格,沃尔沃的驾驶感是试驾领克之后的最好评价。从第一次收购到如今,一次一次的成功让李书福的野心不断壮大,李书福要打造一个全球性的汽车集团,2016年底有媒体传出李书福要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3%到5%的股份,后被辟谣。次年吉利收购了马来西亚汽车品牌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与英国豪华跑车莲花汽车51%的股份,实现了对这两个品牌的控股收购。李书福对戴姆勒的收购其实是在二级市场收购的,而不是直接与戴姆勒公司收购的,李书福通过对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日积月累的小批量多频次的购买实现了不稀释现有股东股权,不对估价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完成了对戴姆勒集团9.69的股份收购。李书福在下一盘大棋,目前吉利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六个汽车品牌分别是吉利、领克、沃尔沃、宝腾、莲花、吉利英伦。李书福要打造一个可与丰田、大众、通用一样的世界型汽车集团,虽然如今吉利的体量也只有上述三家的十分之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吉利汽车会是第一个可以比肩这三家公司的中国企业。抱着手机打了一个多小时,如果有朋友有耐心看到这里就给我点个赞吧,谢谢大家了!









汽车听我说


对于吉利汽车来说,这两步走的绝对是战略上的巨大成功。吉利作为民营企业造车,在那个年代并不被人看好。1998年.吉利第一辆轿车豪情下线,当时是比夏利还要低档的存在。之后美日,英伦都没有摆脱抵挡的汽车,甚至感觉比奇瑞低端,因为当年奇瑞风云用了很多大众捷达的技术,可以说当时吉利就代表着国内汽车最底端。以后吉利还推出了美人豹和英伦出租车这些奇葩车型,堪称汽车里的杀马特,更是将吉利汽车牢牢钉在了低端汽车的定位上,几乎看不到翻身的希望。

吉利汽车在实现了造车这个初级梦想后,一定还有个造出高端车型的愿望。不过按照正常的发展道路,实现进阶是很难成功的。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是王婆卖瓜就能成功。

此时一个机会出现,2010年,吉利果断收购北欧豪华品牌沃尔沃。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很多人觉得这是蛇吞象,等着看吉利笑话。不过,吉利汽车很聪明,没有在管理和研发上对国外团队进行过多干涉,只是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依托沃尔沃本身的品牌积淀和技术,还有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沃尔沃成功翻身。而吉利也充分利用了沃尔沃的技术对其吉利品牌车型实现升级改造,质量大幅提高,也得到了消费者对于其品质提升的接受。后来吉利又收购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股份,牌打得越来越好。

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上流社会的人,有一条捷径就是进入上流社会的圈子。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和戴姆勒的股份,成功进入到了豪华车的圈子里。再加上取自豪华品牌的技术和品牌营销模式,消费者对吉利建立起了更高端的印象。而吉利也趁热打铁推出豪华品牌领克,也取得了成功。吉利品牌最近也推出的星越和嘉际也成为10至20万区间的热销车型,这以往是合资品牌牢牢占据的市场。

所以,通过收购沃尔沃和戴姆勒股份,吉利不但业绩上得到了发展,还增强了自身在世界汽车领域的地位,同时又成功的把自己的吉利品牌进行了有效提升。实现了自身的三赢。


和汽道


吉利汽车根本就没有沃尔沃技术!福特公司将沃尔沃卖给浙江国资委吉利控股集团,并没有卖给民营企业吉利汽车,吉利汽车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面的一个子公司。为防止吉利汽车对沃尔沃汽车的伤害,福特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签协议时,明确规定,吉利汽车不能使用沃尔沃技术,沃尔沃汽车仍独立存在。这足以说明,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没半毛钱关系。吉利汽车在营销中拿沃尔沃汽车误导购车者,增加销量,这种做法很不道德。


大兵HKX


这个就如同是左手搂一德国小姐姐,右手搂一瑞典小姐姐,外人看着爽,自己花钱花的更爽。

关键,一家之主还能不能驾驭她俩,能有钱还得技术好,不然连个话语权都没有。。。当然了如果吉利这个男主能持续赚钱,而且基础有过硬的技术,那不仅面子上过的很风光,更可以延年益寿。


车车大排档


是不是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都神了?



福筱航


很有幸跟吉利集团的总裁 曹操出行的董事长刘金良聚过一次餐,还有吉利集团的公关部潘总,都是在吉利集团几十年的老人了。他们说起吉利,是满脸的自豪感,而沃尔沃更像是他们的战利品。后来有一次业务合作,到滨江吉利总部,发现核心的很多高管不仅是吉利人,也是台州人。所以,沃尔沃在吉利的地位永远是外人。一个是林彪的四野,一个是解放战争被收编的国军,虽然后面都被称为解放军,但地位真的是不一样的。


速车吴明剑


有本事买波音厂回来挂吉利飞机制造厂


雷如衡


夹缝中生存的一个低价位品牌


121285013551


左手奔驰右手沃尔沃加吉利这就是中国的企业家最终独霸全球,他就是李书福!!!


天子1949


小叔子,财大气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