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每年三四月,漫步於龍泉山東麓的賈家鎮菠蘿村,萬畝桃花悄然綻放、爭奇鬥豔。

村民們正忙碌在田間地頭,悉心照料著自家的桃花林,期待著這滿樹的“黃金果”能結出豐收的果實;村民聚居區內,一棟棟別墅式的川西民居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環境宜人;在該村傾力打造的“東來桃源”國家級3A景區,三五成群的遊客正拿著手機,在小橋流水旁嬉戲拍照,在田園菜地裡DIY採摘,在農家庭院內品嚐鄉村美味,感受著別樣的農家生活。

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菠蘿村

今天,簡妹帶你走進賈家鎮菠蘿村去感受無限的自然田園風光,去傾聽勤勞樸實的菠蘿村人講述一段鄉村振興故事。

以產興業,爛泥溝裡辦起致富農家樂

家住菠蘿村三社的湯志強早年因生活所迫,不得已和妻子一道背井離鄉走出了窮困的小山村,到大城市打工維持生計。如今回想起在外打工的艱苦歲月,湯志強總是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自始至終一個“苦”字不離嘴邊。

湯志強說道:

雖然我們離成都很近,但是隔著龍泉山風景卻是兩重天。而在十多年前,這兩河口就是一條爛泥溝,生活在周邊的老百姓唯一的經濟收入就是靠種莊稼。

我和我愛人在重慶一家印刷廠打工,一干就是15年,沒日沒夜操作機器的那種枯燥和辛苦是很難用語言表達的。我手上現在還有厚厚的老繭,這就是過往辛勞的證明。

盼望早一點結束在外漂泊的日子,能回到家鄉有一份安穩的生計,是我們兩口子多年來的夢想。

如今在外漂泊的日子,終於可以結束了。

湯志強表示:

2014年,村上號召我們在外打工的村民返鄉創業,開辦農家樂,搞鄉村旅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在政府惠農政策的感召下,我們抱著十多年辛苦攢下的20多萬元現金回到這兩河口,辦起了這家農家樂。

在菠蘿村三社,由湯志強一家經營的這家兩河口農家樂佔地約六七畝,由林下休閒區和住宿餐飲區兩部分組成,營業接待區面積1500平方米,擁有2棟3層小樓,最高日均接待能力為800人左右。

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菠蘿村兩河口的農家樂

湯志強告訴記者:

兩河口農家樂是我和兄弟一起開辦的,截至目前,已滾動投入資金200餘萬元,每年接待遊客量達到2至3萬人,實現年銷售收入達100餘萬元。

現在的兩河口可謂風景秀麗,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目前在兩河口沿線開辦的農家樂已不下二十來家,整個菠蘿村各種檔次各種類型的農家樂已突破一百家。

湯志強介紹:

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兩河口及其周邊的農家樂產業能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全靠黨委、政府大力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

依託菠蘿村傳統的桃樹種植產業和優越的自然資源,通過“農業+旅遊”的方式,菠蘿村全力打造“東來桃源3A級景區”並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積極發展文旅產業,拓展產業空間和增收渠道,不斷創新機制,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使農業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的菠蘿村,成渝高速和成簡快速通道穿境而過,聯通“兩河口”、“東來桃源”、“桃源花海”等鄉村旅遊景點的景區環線通道四通八達;

●小橋流水人家串聯起一片片桃林,川西民居風格的民俗院落一字排開,一幅特色文旅產業畫卷正徐徐映入眼簾;

●每年三四月間舉辦的“東來桃源”桃花節更是吸引了數十萬遊客前來觀賞遊玩,旅遊綜合收入已達數千萬元。

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東來桃源景區吸引遊客遊玩

生態宜居 棟棟鄉村小洋樓拔地而起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菠蘿村依託田園綜合體建設村民聚居區;推動農戶改廚、改廁、改圈,改善居住環境;支持有條件的村民升級改造住房,多措並舉努力為村民創造一個美麗的居住生活環境。

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菠蘿村

43歲的王周玉深深體會到鄉村振興戰略給自己帶來的改變,坦言道:

這座農家花園小洋樓是我們從2013年開始,在自家宅基地上慢慢建起來的。上下兩層小樓,使用面積400多平方米,房前還利用有效空間開墾了一個佔地面積100多平方米的小花園。這樣的居住環境,我估計城裡人都羨慕。

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王周玉(中)與家人在自家小洋樓聊天

王周玉介紹:

1992年,我與我丈夫湯志華在龍泉驛相識,那時我是城市戶口,而他是菠蘿村地地道道的農民。那時候之所以看中我丈夫,是因為他的老實和質樸。與他交往三四年後,我就從龍泉驛嫁到菠蘿村了。

那時的對生活最大的追求,就是希望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但當時的現實是,他給我的就只是一座爛泥瓦房。

為了改變自己的居住環境,他們兩口子在龍泉驛一直努力打拼,最艱難的時候,每月一個人掙的工資只有19元,僅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熬過了艱難困苦,從普通的打工仔白手起家,如今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裝飾公司。

王周玉告訴記者:

落葉總是要歸根的。加上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菠蘿村如今的環境又打造得這麼優美,所以我倆決定放棄城市生活,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在菠蘿村建起了一座屬於自己的鄉村小洋樓。這在過去簡直想都不敢想。

如今像我們一樣擁有小洋樓的村民已不在少數。

菠蘿村黨支部書記湯志明介紹:

要讓村民安心留在菠蘿村,需要產業的基礎,更需要環境的美化。

近年來,菠蘿村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村綠化覆蓋率目前已達70%;在基礎設施方面,目前已建有18.5公里村道環形道路,農戶改廚269戶,門窗210道,全村沼氣池150口,農村生活汙水處理達標率達80%;在環境綜合整治方面,村裡配備9名專業環境管護人員維護道路衛生,全村共建立垃圾池19個;推出院落長制度,共選出16名院落長,監督村民保持房前屋後潔淨化、院內院外整齊化、垃圾處理無害化、農家田園生態化,保證村內的環境衛生乾淨和整潔。

組織振興 扛起責任帶領群眾奔小康

二十多年前的菠蘿村,路不通牛馬,人們過著靠天吃飯的簡單生活,就如同一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1991年,18歲的小夥湯志明還過著蹬三輪車的打工生活。他萬萬沒想到,多年後,他會回到菠蘿村,幹上村支書這項工作,並用十多年的時間帶領菠蘿村村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路前行。

接受記者採訪時,湯志明感慨:

1991年,菠蘿村還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資源匱乏,交通閉塞。當時菠蘿村的產業單一,就是小麥、玉米、水稻等傳統農業。人均年收入僅四五百塊錢。

擔任村支書後,如何改變菠蘿村的貧困面貌是擺在他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菠蘿村距離龍泉驛20多公里,當時我們經常看到龍泉驛那邊的農民挑一擔桃子就能賣一千多塊錢,很是羨慕。後來我深受啟發,和村“兩委”班子商議後,就決定發動和帶動村民退耕還林種果樹。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領頭羊”。

在村“兩委”的帶領下,菠蘿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成規模種植無公害晚白桃、高品質柑橘、美國大櫻桃、長果桑等果樹品種,並由村民入股成立簡陽市興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指導綠色防控,按照標準化進行管理和生產。

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菠蘿村村“兩委”成員研究該村產業規劃

湯志明告訴記者:

最初村民們對調整產業結構種植果樹一事是非常不支持的,甚至我的父親都帶頭反對過。

要改變農村人的傳統觀念是一件非常難的工作。為帶領村民改變傳統種植習慣,改種果樹,他甚至做出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那就是把自家的7畝莊稼地全部刨掉,自己帶頭改種桃樹,率先示範。

在執拗的湯志明的帶領下,經過八年的堅守,菠蘿村果樹種植產業終於迎來了春天。

菠蘿村村民劉富成感嘆道:

我簡直沒想到,僅賣櫻桃和桃子的收入一年就超過4萬元。

在湯志明的帶領下,他家調整產業結構後,成為了第一批發展果樹種植的農戶,共種植了3畝桃子和1畝櫻桃。並創新銷售模式,通過微商渠道宣傳讓遊客到果園採摘。

爛泥溝裡辦農家樂!村裡蓋起小洋樓!簡陽這個鄉村的生活火起來了~

湯志強正在打理農家樂內的桃樹

為發展果樹種植產業,菠蘿村還建立起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通過該平臺使菠蘿村的水果遠銷廣州、上海、北京等地,並出口俄羅斯、越南、新加坡等國家;獲農業農村部認證的“農陽”牌晚白桃,目前已實現了品牌化經營,以其靚麗的外形、可口的味道,俘獲著廣大消費者的心,也使菠蘿村村民實現了增收致富的夢想。

發展桃產業,傳播桃文化,享受“桃”生活,在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上,菠蘿村如今的逆襲和蝶變,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實景畫卷,走出了一條符合簡陽實際的鄉村振興示範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