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三國時期的對陣,都是大將單挑嗎?

一凡61404654


三國也好,隋唐也罷,古代戰場上兩軍對陣,到底有沒有大將先單挑這個規矩?

首先要說明一下,這種二桿子規矩,在古代戰場上,壓根就沒有過。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水滸傳》,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兩軍對陣,一方將領用各種難聽的話羞辱對方,問候對方家人,激將對方出來單挑,然後對方將領惱羞成怒,立即應戰,雙方將領先打鬥幾個回合,其中一個受傷,然後雙方士兵一擁而上,爭搶傷員或屍首,雙方就此展開廝殺。

這種打鬥場景恰好也是讀者們最喜愛的,看到這樣的恢宏場景,任何吃瓜群眾都熱情高漲,拍手叫好。

可是大家別忘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畢竟是小說,很多內容都是杜撰的,沒有人能耍動上百斤的兵刃,也沒有人能借助酒勁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作者寫書,當然希望自己的作品受人青睞,在人物描寫上就會採用故意誇大的手法去博人眼球。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可見將領在戰鬥中的重要地位,難道我們就沒有過這樣的疑問:在將領單挑的時候直接放箭把對方射死不就行了嗎?單從這一點看,單挑的事就不可信,我們都受到了施耐庵和羅貫中的“欺騙”。

單挑是要冒極大風險的,往小的方面說,如果一方將領戰敗,就是出師不利,這樣容易導致士氣低落,接下來的打仗八成要涼。

往大的方面講,如果一方戰死,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頭領都死了還怎麼打仗。由此可見,陣前單挑對後面的正式開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既然帶兵打仗光靠個人武力就行了,還講究什麼兵法策略?既然單挑就能決定戰鬥勝負,為什麼還要百姓徵兵入伍?

中國古典軍事著作《孫子兵法》告訴將領的是“兵不厭詐”,為達勝利可以不擇手段,一場戰鬥涉及到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誰還在乎誠實守信和講義氣。

單挑在很大程度上是意氣用事,而打仗講究兵法策略,古代的將領選拔也非常嚴格,沒有哪個沉不住氣的人是能夠當上將領的。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將領單挑的事還是存在的,但是屬於極少數。

根據《三國志》記載,董卓死後,呂布和董卓的舊部郭汜相約在城北單挑一決勝負,呂布刺中郭汜,郭汜被左右軍隊所救,於是雙方各自罷兵。

呂布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武力值不用說,而郭汜也是個實誠人,沒有偷奸耍滑,如果郭汜暗箭傷人,呂布可能就要戰敗。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各種先進高傷害的武器逐漸問世,從最初的冷兵器,到後來的弓箭,火藥,再到現在的核武器,武器對人造成的傷害越來越大,別說單挑,就連一整支軍隊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面前也顯得渺小無力。


歷來現實


只能說演義跟史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在三國演義中,兩軍交戰除了兵法謀略攻城守城等大場面,兩軍大將戰陣前的單挑也佔了很大戲份。可是這畢竟是小說,要知道將帥的作用在於指揮部隊,大將出了什麼閃失,對於整支部隊來說,不僅是士氣低落的事這麼簡單,更嚴重點缺乏指揮的部隊更有可能會在敵人的突襲中全軍覆沒。

而真正的三國曆史上到底有沒有過大將之間的單挑呢?答案是有的。

1.關羽vs顏良

這段在演習中也有體現,只不過史實跟演義的版本並不是太一樣,三國志的原文是這麼描寫的。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而羅貫中先生在演義中描寫顏良是毫無防備,其實不然,作為河北名將怎麼可能傻到如此天真。

而且關羽是三國正史有記載的當中唯一一位萬馬軍中斬殺敵軍主將的大將。

2.孫策vs太史慈

這場單挑並不是在兩軍對峙之間發生的,當時太史慈是劉繇手底下的一名小將。有一次太史慈出外偵查與孫策相遇,孫策身邊帶著韓當黃蓋等一班家將。太史慈見到孫策毫不膽俱,與孫策單挑一番大戰。後來雙方兵到才罷手。

二人雖然打成平手,但此戰羅貫中先生描寫的十分之精彩,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下方評論,我把這一章節精彩段落寫在評論裡。

3.呂布vs郭汜

呂布是眾所周知的戰神,可以說有些人沒看過三國,也知道呂布是三國中的天下第一猛將,可是隻是小說,歷史上呂布雖然勇猛,但還沒到這種程度。

呂布與郭汜交手發生在呂布殺董卓之後,李傕、郭汜聽取了賈詡的建議殺回長安。

單挑中呂布刺中了郭汜,而郭汜手下及時救走了他,才使得郭汜倖免於難。

這就是三國曆史上比較精彩的三次大將之間的單挑。





肥肥羊肉串


說都是那肯定是不可能的,甚至百分之九十九不會。但是也沒有例外,比如說孫策單挑太史慈,呂布單挑郭汜。這這兩對應該是三國時期大將單挑的所有次數了吧。還有的可以下方留言。

大將的作用是什麼?當然是統兵了!古代沒有今天怎麼發達的的通訊技術,可以協同作戰。兩軍對壘,將軍就是主心骨。

有的將軍會衝鋒,但絕對不會是單槍匹馬,周圍都是親信,侍衛保護著一起衝鋒。只要能把對方的中軍給沖垮了,一場戰爭就基本可以結束了。這種可以歸結於精銳部隊的作戰方式。

古代部隊作戰,個人只要離開陣列,就基本宣告死亡,能活下來的幾率微乎其微。兩個大將去單挑,要雙方都信任,要是從背後打黑槍,比如說龐德射關羽。大將一旦軍前出事情,對士氣的打擊簡直不敢想象,凝聚力差點的軍隊甚至馬上就會潰散,那時候真的是兵敗如山倒。

武將單挑一般出現在雙方實力差不多,誰都吃不掉對方的時候。又都相信對方的的人品,對自己的武藝也有自信,這個時候才有可能出現單挑的情況。


侃砍歷史


古代戰爭模式的演變是隨著文化和科技發展二,不斷改變的。最早部落戰爭估計和現在村與村械鬥差不多,男女老少一塊兒上。逮啥用啥!後來實力的發展,階級的出現,戰爭便是肉食者的事,而兵役徭役等卻是最底層的人來幹。周朝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確定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諸侯之間的戰爭是有規矩的,一個國家能有多少兵是有定數的,什麼千乘之國等等。我認為是孫子破壞了這種平衡。提出兵者,詭道也這個命題。以後的戰爭中,謀略高於勇武。一人之力難敵萬人之手。排兵佈陣、編制官兵。這個時候我們要理解將帥之別。帥為戰略制定者,將為戰略實施者。指揮者是不會上陣衝鋒的,而領兵者為一個單位的核心,需要帶領士卒行動的。拿現代戰爭舉例,假如這個基本作戰單位是連,那麼連長不會親自上陣殺敵,除非逼不得已,因為他要協調組織各排的行動。那麼有連長的指揮,排長這個時候就要帶人衝鋒去了。所以古代戰將領帥令帶所部人馬上陣拼殺是正常的。也往往出現很多萬人敵的猛將。可是單挑嘛!在不影響戰局的情況下,純粹就是為了鼓舞士氣,鄙視對手。彰顯個人英雄主義,提高自身威望的行為。比如亮劍裡的李雲龍跟日本將官單挑。如果都成了小說裡的那種流行色了,還要幾十萬大軍幹嘛,只要將領夠猛,帶幾個隨從伺候生活起居便可改朝換代一統天下了。


草甘寧


在那個歷史時段,士兵們比較信服的是個人力量和騎士精神,西方也是以單挑為主。是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而且三國時期,戰亂較多,士兵們並沒有一個固定的陣營,經常是誰贏就跟誰走,很難培養士兵的忠誠和信念。在打仗的時候,大將來上一場單挑,如果贏了,是十分鼓舞士兵的士氣的,如果大將單挑失敗的話,士兵有可能會一鬨而散的,根本就無心殺敵了,保命要緊。當然上場的肯定不會是主將,一般來說上場單挑的都是副將或者是先鋒官,這算是冷兵器時代,戰場上的一種特殊對戰方式了。


大老陳叭叭談


很多古裝電視,還有就是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大家都覺得那就是在兩方軍隊交戰時,兩邊的大將進行單挑,然後旁邊的士兵就在一旁看著或者是加油助威,如果哪邊的將軍打輸了,那就代表著這邊全隊就輸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首先這些都是編的,都是創作需要,大家看戲也好,看小說也好,看到兩邊大將單挑,用武力解決,看得人熱血沸騰,這就吸引人了。單挑這種其實是在用冷兵器時的戰鬥方式,其實書籍記載中很少有這種情況,一般史書的時候大家也能發現,哪有一本書是描寫道他們打仗時要自己上陣的。倒是很多歷史小說中,這種方式才會出現頻率高一些,因為小說中要凸顯其主角的光環,如果是一群人打架,如何突出這主角呢,只有讓主角們單打,才能具體描述主角們的人物。再說了,如果很多兩隊直接幹仗的話是啥很難讓觀眾們看懂這些佈陣,並且兩個人單打觀眾能夠直接點感受。

二是單挑的場合,這個也就是說並不是每一次的戰爭都可以進行單挑的,也是需要看看周圍的情況,很多時候多是偷襲,自然場合就不合適了。這種戰鬥方式雖然存在,但是隻是在兵器落後的時期,你想,如果進步一點,有個會射箭的,直接射死對方的老大不就行了嗎。而且這單挑其實也不是適用所有的,因為如果兩方的兵力有明顯的強弱之分,一方可以輕鬆收了另一方,將領出來冒死打仗,這不是傻麼,所以說這單挑只是出現在遭遇戰或者是陣地戰,兩邊實力懸殊不太大的時候,這時候將領單挑就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了。

三是一般上場的將領都不會是中軍將領,這個和電視中基本都不一樣了,電視中都是最出名的上,這個時候只是為了主角的光環,其實並不是的。一般對的都是雙方武力高強的武將,而不是將軍本人,將軍是用來指揮的,而武將才是打仗的,所以像小說中出現的那種出名的中軍大將出來戰鬥的都是很少會出現的

但是一般在這種情況下,贏了的將軍就會讓士兵先行發起攻擊,畢竟這士氣要趁熱乎,而另外一說,就是將軍們單挑也可以減少戰鬥人員。所以,總的來說,不論是現代還是古代的時候,我們發起戰鬥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打敗對方嗎,所以說都是以贏為目的的,肯定是怎麼方便怎麼簡單怎麼來了,但是將領去打,如果死了,這不就折了一員大將,不值得不值得,所以說,單挑可以有的,但是肯定不會像電視劇中出現頻率這麼多的。古代的大將還是主要以兵法為主,真正的將軍是統兵而不是蠻力。


daijay


說都是那肯定是不可能的,甚至百分之九十九不會。但是也沒有例外,比如說孫策單挑太史慈,呂布單挑郭汜。這這兩對應該是三國時期大將單挑的所有次數了吧。還有的可以下方留言。

大將的作用是什麼?當然是統兵了!古代沒有今天怎麼發達的的通訊技術,可以協同作戰。兩軍對壘,將軍就是主心骨。

有的將軍會衝鋒,但絕對不會是單槍匹馬,周圍都是親信,侍衛保護著一起衝鋒。只要能把對方的中軍給沖垮了,一場戰爭就基本可以結束了。這種可以歸結於精銳部隊的作戰方式。

古代部隊作戰,個人只要離開陣列,就基本宣告死亡,能活下來的幾率微乎其微。兩個大將去單挑,要雙方都信任,要是從背後打黑槍,比如說龐德射關羽。大將一旦軍前出事情,對士氣的打擊簡直不敢想象,凝聚力差點的軍隊甚至馬上就會潰散,那時候真的是兵敗如山倒。

武將單挑一般出現在雙方實力差不多,誰都吃不掉對方的時候。又都相信對方的的人品,對自己的武藝也有自信,這個時候才有可能出現單挑的情況。


毛氏純天然蜂蜜


電視上為突出英雄氣概大部分是這麼演的!

兩軍對戰,打的是財力和人力。如果真的只是兩個人打仗就不用招那麼多兵了,只用把所有的資源都給一個人,一個人橫掃一個國家不是容易的很。

歷史上著名的大戰影響歷史的都是兩軍混戰,以實力或計謀取勝。主要可參考現代戰爭,都是很古人學的,有見過兩軍交戰然後上將出來互相開槍的嗎 ?哈哈

如果非要說這是真的,那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兩個厲害的人物先打,贏的一方士氣必然大漲,再交戰勝算更大,所以才不約而同吧


趣味古語說


我覺得也不是,至少不全是單挑。劉關張大戰虎牢關,就是呂布以一對三。



詩人郭萬振


三國時期的對陣,在雙方約定的情況下都是單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許褚戰馬超,張飛戰馬超,孫策戰太史慈,關雲長戰龐徳,古人講信譽,單挑就是單挑,將對將,兵對兵,但也例外,如三英戰呂布,雙方士卒搖旗吶喊,戰敗的一方臨陣脫逃,勝方剩勝追擊,二軍混戰兵將一齊上陣這都是根據戰略戰術的需要來決定,在三國之前沒有單挑的戰例,之後,隋唐最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