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作者 | 魚博士

老話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傳統印象中,家境普通的孩子的標誌性特點:踏實、上進、吃苦耐勞,能經得起風雨,能扛得了重擔。

如今,在他們身上,似乎越來越難再看到那些優秀品質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日漸養成的懶惰、好面子和驕縱等不好的習慣。被大家稱為:在普通家庭中養出了“富二代”。

1

“一個懶死的人”

前些年,看過電影《罪愛》,實屬讓我震驚了一把。

一個人可以選擇的死法,或重如泰山,或輕如鴻毛,還有第三種,懶死。雖然這個故事有些極端,但觸目驚心,真實。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電影《罪愛》主人公楊鎖故居

在河南羅山縣有個村民,叫楊鎖。之所以起這個名字,是父母當初的設想,要寵愛這個孩子,永遠把他留住。

果真,父母把他寵愛到了極限。

據楊鎖的堂哥回憶,楊鎖小時候很聰明,但直到8歲,父母出門時還會用擔子挑著他,不讓他走路。楊鎖也試著幹活,但他父母看見後,讓他到一邊玩兒,千萬別給累著了。

直至到楊鎖13時,父親去世,母親寵他一如既往。後來,楊鎖母親身體越來越不好,不得已讓楊鎖外出幹活,楊鎖不樂意,會打母親。

母親長時間勞動,積勞成疾,在楊鎖18歲那年,去世。楊鎖沒人照料,便開始變賣家中之前的東西,到村裡討飯吃。

從不洗衣服,穿髒了扔掉換一件;

村裡人給他的肉和菜,掛在屋簷上,放臭了也不吃;

取暖沒有柴,把家裡能燒的東西都燒掉;

天冷要大便,在堂屋地下刨個坑用土一埋就沒事了。

獨自生活了5年後,他也隨父母而去。

楊鎖之所以有這樣的結局,歸根結底是因為懶,懶到身體的功能只能適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懶到自理能力連一個孩子都不如。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當屬他的父母,從小把他捆綁起來,折斷翅膀,一直等到他適應“殘疾”的生活,上演了這一場悲劇。

這樣的溺愛,簡直就是殺害。

溺愛本身並不可怕,大部分父母都會有,但過度的溺愛就像微量毒藥,暫時不會要人性命,待時間一長,藥效就顯出來了,後勁兒巨大。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曾經看過一個HR說到她的經歷,有一個在她看來不錯的下屬,業務能力很好,想栽培他。

但之後這個男孩的表現卻出乎她的意料,本以為家庭條件不太好,正好可以趁著年輕多精進業務,多學習提升自己,可沒想到男孩一次次選擇走捷徑;剛開始看到他的狀態,會試著跟他講一些案例或道理,但似乎總有理由駁回你。他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堅持,讓你不能走進去。

最後,這個HR選擇放棄。

如果你不打開窗戶看向外界,別人永遠無法走近你,而你還一直在暗暗自怨自艾。這大概是最讓人悲哀且難過的事情。

2

那些“固化”的標籤

是否還記得在《當幸福來敲門》裡威爾在籃球場上和兒子說的那段話: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可怕的不是別人認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而是我們所認定的自己。生活貧窮不可怕,而是那顆“貧窮”的心。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是普通家庭“富二代”性格的特有標籤。

如果說性格決定一生,那這些“標籤”就會貫穿生活的點點滴滴,如蟻穴擊潰千里之堤般,對人生產生著影響。

這些標籤,真的很可怕。

記得有次陪老公去醫院抽血,在即將要扎針之前,老公好意提醒了護士一句:我的手不太好扎。

然後,果然應驗,他被紮了三次才成功。

外甥愛哭,總是動不動就哭,老媽經常會在無意中提起外甥這個“特點”,久而久之,外甥變得越來越愛哭。

這些隱形的標籤會加強這一行為的反射。如果老公沒有說那一句不好扎,也許護士就不會對他有這樣的印象,一針就可以了;如果老媽不經常提起外甥愛哭這個特點,也許外甥就不會這樣認同自己,會是另外一種表現。

隱形標籤況且如此,那固化標籤對人的影響呢?或許是

根深蒂固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3

四種“補償心理”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常源於這幾方面的原因:

  • 受傳統思想影響,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這是一些家長日常的心理寫照。

儘管家庭不富裕,但是仍然會把家裡好吃的、好用的、好穿的都先給孩子,儘量滿足他的一切要求,而自己平時則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緊衣縮食,一塊錢分成兩半花。

父母這樣沒有節制的付出,容易讓孩子恃寵而驕,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

  • “窮養兒子,富養女兒”的觀念

男孩,將來要養家餬口,要自立,要窮養;女孩,要養得像個小公主,長大後才不會被人拐跑。奉行這樣的養育觀念,致使一些父母在養女兒時,即使家境一般,卻可一擲千金。

男孩窮養,未必將來真的會肯吃苦,自立自強,很容易窮了心理,沒了格調;

女孩窮養,也未必會只重物質,沒見識,也可能會獨立到讓你刮目相看。

反而,有些男孩富養,會讓他有超高的素質和修養;富養的女孩,被物質綁架,精神貧瘠。

  • 補償心理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這是家長存在的補償心理。

我小時候沒吃過蛋糕,沒用過高檔玩具,沒去過高檔餐廳,現在統統都讓你擁有。無論孩子想不想要,是否應該要,一概給你。

這樣的家長看似是在關愛孩子,其實是在補償自己童年的缺失,容易導致因孩子得到的太多,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和金錢觀。

  • 對未來的不確定

什麼是最恐懼的事情?未知。

因為孩子的未來是未知的,家長會盡一切努力在孩子當下營造一番美好,以抵禦未來的不可預知而產生的焦慮感,好似現在好了,以後就一定會好一樣。

比如,孩子們正在經歷的瘋狂式教育,即使家庭條件一般,也要上好的補習班;竭盡全力,傾其所有,也要買學區房,上名校。

如果用這四種養育方式教養孩子,很容易讓其與懶惰、驕縱等不好的習慣占上邊,這些看似為孩子“好”的行為,實則如平靜的海平面下暗礁叢生,險象叢生。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4

真正的富二代是什麼樣的?

時代的車輪在前進,現在真正的“富二代”早已撕掉貪圖享樂、紈絝子弟等標籤,向更高的精神追求邁進,而窮人家的“富二代”卻在步多年前的後塵

《最強大腦》,讓我們認識了澳門賭王何鴻燊和四太梁安琪之子何猷君。他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在校期間,用3年時間完成4年課程,成為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輕的金融碩士。他是數學精英,連續兩年在“世界數學測試”邀請賽中獲獎。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參加《最強大腦》,在第一關“數字華容道”中,他用21秒率先完成挑戰,以第一名的成績輕鬆過關;

在第二關“層疊消融”項目中,他用1分10秒,再次率先完成挑戰;

最後,他成為首位直通全國30強的選手。

何猷君通關的整個過程可以用驚豔來形容,讓網友不得不感嘆:明明可以靠老爸來吃飯,卻偏偏要靠自己,讓我們情何以堪。

格力“鐵娘子”董明珠我們很熟悉,但他兒子卻很少有人認識,小名叫“東東”。

曾在一次採訪中,董明珠說起兒子,說他每天坐一塊錢公交車上下班。一次許久未歸,問其原因,原來是當天大多是兩塊錢空調公交,等了半個小時一塊錢公交才來。

媽媽月入千萬,兒子至今仍是月薪五六千的律師,平常開著一輛十萬左右的小車,住房也是租來的。

董明珠透露,從小學到大學,她從未讓司機接過兒子。平時都是兒子主動做公交回家。

他對媽媽說:你能零起步,我也可以。

董明珠並沒有因為家庭優越,讓兒子享受特殊待遇,而是選擇低調,讓他保持自立。只有掙多少花多少,才能成為生活最大的底氣。

不得不說,董明珠給了孩子很好的精神富養。

曾經我們以為的富養,是大量物質的給予,到最後才發現,孩子要不被慣壞了,要不變得很物質,這都源於方式不對。

真正的富養,是物質上的簡單和精神上的極大滿足。讓孩子懂得,無論貧窮與富有,內心的豐盈才最可貴,可以是困難時自強自立的態度,可以是學業當中的精進,可以是面對經濟狀況不好時,一顆認真生活、樂觀的心,這些都是內心的富有。

真正的富有並不以物質的多少來衡量,而取決於心態,是面對世事紛擾時的雲淡風輕,是面對慌亂時的泰然自若,是處於極大誘惑時的心止如水。

5

給孩子最好的富養

是充足和安全的愛

什麼才是最好的富養?泰國短片《全世界最差勁的父母》給出了答案,它無關金錢,無關身份、地位。

一位新郎在婚禮上致辭,“我想要謝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是全世界最差勁的父母。”

說完,臺下的聽眾一臉的詫異,接著他說: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說完,臺下一臉嚴肅的父親,突然站起來,在新郎的頭上撓了撓,兩人笑成一團,瞬間,整個氣氛輕鬆起來。

接著,屏幕上一張張新郎童年時,和父親一起經歷的許多重要時刻的照片映入眼簾,每一張,都掛滿了笑臉。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新郎繼續講: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養出了“富二代”

新郎說完,很多人感動流淚。

這才是被富養過的模樣!

沒有鋼琴課,有什麼關係?有爸媽陪我在家唱,就夠了!

沒有昂貴的補習班,有什麼關係?譚女士是最棒的學習和精神導師;

沒有豪華的生日派對,有什麼關係?有爸媽在,每一天都是最開心的日子。

因為有父母的愛和陪伴,每一天都是充滿幸福和美好的,而且能夠成為一生最寶貴的回憶。

如果你想富養孩子,請也做全世界“最差勁”的父母。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