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經過了兩次蛻變,才真正踏上了證道之路

在修道者看來,蛻變是一個過程,是褪去人生浮躁,拋卻心中雜念的過程;蛻變也是一種冒險,是一種滌盪心靈的冒險。所謂證道之路,就是人生的一次次蛻變,直至心清意明,才能證道成聖。而在封神演義中,哪吒也是經過了兩次蛻變,才得以真正的踏上了證道之路。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經過了兩次蛻變,才真正踏上了證道之路

第一次蛻變,割肉還母,剔骨還父

哪吒是靈珠子轉世,是帶著玉虛宮的希望降生的。因此,太乙真人對哪吒這個徒弟,極其愛護,不但親自護送他降世,還親自給他取了名字。更關鍵的是,太乙真人將他的鎮洞之寶“混天綾”與“乾坤圈”,都送給了哪吒這個剛出世的嬰兒。這也致使哪吒剛出世就有了不符合年齡的戰鬥力,等到哪吒七歲,其戰鬥能力更是超越了一般的修道者。

有如此強大的法寶傍身,哪吒開始變得飛揚跋扈。先是在海邊玩耍打死龍王三太子,後又因貪玩殺害了石磯的兩個童兒,最惡劣的是,哪吒闖瞭如此大禍卻絲毫沒有悔改之意,仗著自己的本事了得,反而還要加害告狀之人。此時的哪吒已被超出自身德行的能力所迷惑,渾身充斥著偏激、任性和濃重的殺意。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經過了兩次蛻變,才真正踏上了證道之路

做下的業障是要償還的。四海龍王為了報復,聯名在天庭告了哪吒,隨後帶著上天的旨意來捉拿哪吒,並且還要降禍與陳塘關的百姓。哪吒在這個時候,才感到自己闖了多大的禍,但這次他沒有尋求師父的幫助,而是選擇了面對。

最終,哪吒選擇了以自己的死為代價,換取陳塘關百姓的平安,並且“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此時的哪吒已經蛻變,是由內而外整個身心的蛻變。在哪吒死亡的那一刻,他明白了什麼是因果業報,什麼叫累及無辜。這時的哪吒雖然沒有了肉體,變成了一縷幽魂,但是卻多出了一顆仁愛之心。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經過了兩次蛻變,才真正踏上了證道之路

第二次蛻變,願生命化作那朵蓮花

哪吒自裁,化作了一縷幽魂飄蕩無依。但他畢竟是玉虛宮的門人弟子,太乙真人又豈能將他拋棄。太乙真人收攏了哪吒的魂魄,並且建起一座廟宇,讓哪吒在此受功德香火,好早日恢復肉身。

而哪吒經過第一次蛻變之後,已經有了質的變化,不再是那個頑劣任性,殺意盎然的熊孩子。他每天刻苦修道,並且時常對供奉他的百姓顯以靈感,以回報供奉之恩。但是李靖對這個“逆子”的恨意卻沒有消退。他發現哪吒的廟宇之後,不顧曾經的父子情分,憤然推到了廟牆,搗毀了神像。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經過了兩次蛻變,才真正踏上了證道之路

得知此事的哪吒勃然大怒,他不明白為什麼父親要做如此絕情的事,自己已經“剔骨還父”了,為什麼李靖還不罷休。隨後,哪吒在太乙真人的幫助下,以蓮花為身,獲得了重生,並且太乙真人又傳給了哪吒幾件法寶,讓他向李靖討個說法。

其實太乙真人此舉並不是讓哪吒找他父親報仇,而是磨鍊哪吒的心性,使他能配得上這具蓮花化成的軀體。蓮花乃是四大吉花之一,最是清致優雅,也象徵著更高層次的境界,哪吒想配得上這副身體,其心性也必須達到同樣的高度,如若心中雜念不退,蓮花必然衰敗,而哪吒也將永墮輪迴。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經過了兩次蛻變,才真正踏上了證道之路

磨鍊心性的過程也是哪吒蛻變的過程。雖然他在第一次的蛻變中,放下了偏激心,多了一份仁愛心,但是從他一心要找父親報仇的行為來看,他的嗔念還是太重。而太乙真人對哪吒洞如觀火,也早看出了這一點,所以佈下此局,要讓哪吒蛻變,讓哪吒踏上真正的證道之路。

所以哪吒有了第二次蛻變,在廣法天尊遁龍樁的禁錮之下,在降魔塔中的烈火焚煉之下,哪吒進行了又一次的蛻變。他原諒了父親,也拋卻了心中的嗔念,只剩下了那顆證道之心。此時的哪吒才與蓮花軀體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也真正地踏上了證道之路。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經過了兩次蛻變,才真正踏上了證道之路

以上就是哪吒的兩次蛻變,也因這兩次的蛻變,使得哪吒在闡教的三代弟子中間出類拔萃,並且最終能肉身成聖。其實不只神話中的神仙,每個凡人都有蛻變的經歷,從幼時的懵懂,到成年後的穩健,這都是蛻變的結果,只是有的輕鬆,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蛻變,而有的卻沉重無比,像哪吒那樣經受了許多磨難與煎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