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一古村落,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墓,外表陀螺形,全國都少見

威海一古村落,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墓,外表陀螺形,全國都少見

​很多人之所以喜歡旅行,那是因為在陌生的地方可以發現不同的生活習俗,可以感受幾千年的文物古蹟,可以體驗很新潮很前衛的網紅店,增長我們的見識,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感受到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甚至改變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我們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枯燥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即使旅行很累很麻煩,依然有很多人不辭辛苦的行走在路上,去探索瞭解一個未知的世界。今天就分享一個山東威海的古村落,村中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元代古墓群,外表呈現“陀螺”狀,這種古墓在全國都很少見。

威海一古村落,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墓,外表陀螺形,全國都少見

這座古老的村落就是威海榮成的留村,是一個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古代人起名字,都有一定的原由和故事,同樣留村也不例外。在1335-1340的元代至元年間,河南洛陽的程式人家因為某種歷史原因,歷盡千辛萬苦,從遙遠的中原地區遷移到膠東此地,被這裡的山山水水優美的自然環境所吸引,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存,所以取名“留村”沿用到現在。

威海一古村落,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墓,外表陀螺形,全國都少見

留村三面環山,南朝黃海,自然環境優美,尤其是村民住的老房子,至今有一半仍是膠東特色的生態民居海草房。由於位置比較偏僻和交通稍顯閉塞,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竟然沒有翻新修建成瓦房,實屬罕見難得。粗獷的石頭牆壁和古樸的海草構成的房屋,宛如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五一和驢友來到這座古老的村落參觀旅遊,行走在村子裡,彷彿時間都是凝滯的,流動的很慢。

威海一古村落,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墓,外表陀螺形,全國都少見

古村落除了具有膠東特色的海草房以外,最吸引遊客的還是村子西南角的一處元代古墓群。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擁有的古墓數不勝數,這個古村落的古墓難道有特別之處?不過留村的古墓的確很特別,這些元代古墓外表曾“陀螺”形狀,特別像我們小時候玩的陀螺玩具,底層是八角形狀的臺基底座,上面被花崗岩石塊封住,是我國唯一一處地表封石,並且保存完整的元代古墓群,在全國都很罕見。

威海一古村落,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墓,外表陀螺形,全國都少見

在古墓的八角形底座中間位置,還刻有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圖案和墓主人的姓名,經過將近700多年曆史的風吹雨曬歲月沉澱,其中一座古墓的八角形底座處,仍然清晰可見落款時間為元統三年七月七日,也就是元代1335年,距今快有700多年的歷史了。

威海一古村落,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墓,外表陀螺形,全國都少見

這種地表封石全國罕見的元代古墓,也稱作“丘子墳”,“丘子墳”指的是裸露在地表以外,用磚頭石塊壘砌而成,墓壁由底面慢慢向上收攏縮小,最後頂部成為一個圓圓的穹窿頂。丘子墳墓主要出現在我國的元朝時期,元代本來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這種特殊的古墓形狀就是契丹族,女真族和蒙古族等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後,在民族大融合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墳墓形式。

威海一古村落,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墓,外表陀螺形,全國都少見

主要出現于山東膠東半島的煙臺和威海地區,大多數在上世紀那個狂熱的年代被破壞。留村也不例外,最早有48座元代古墓,大多數被破壞毀掉,到現在只完整保存下來7座,但是憑藉這7座元代古墓,留村仍然是膠東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格最高的元代古墓群。其他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圖中仍然清晰可見被破壞一半的古墓。

威海一古村落,擁有600多年曆史的古墓,外表陀螺形,全國都少見

全國罕見的留村古墓,不僅成為畫家手中特殊的民風民俗素材,在2013年留村古墓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