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传破产!共享单车还能走多远?

近日,一则ofo破产的消息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而这一次却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究其原因,则是“习惯了”。

再传破产!共享单车还能走多远?

短短一年,从天堂到地狱

现在复盘ofo的衰落,其实早就有迹可循,最早出现在2018年。在2018年初首次出现的“ofo因为海外市场的急速扩张而陷入资金窘境,整体负债已超过60亿”其实已经侧面的说明了ofo的运营确实出现了问题;到同年7月份ofo宣布正式退出美国市场,到2018年8月,ofo选择退出的外国市场数量已经超过8家。当时大家的观点只是认为ofo的步伐迈的大,远远没想到其中蕴含的问题如此大,大到让曾行业领先的小黄车濒临灭亡的时候。

如果说之前的消息只是让大家觉得ofo的步伐跨的太大,咔,扯着了蛋,但是从2018年下半年的ofo陷入多场诉讼,因租约到期而更改办公场地开始,部分群众众人开始反应过来,觉得ofo应该是存在着问题,到了年末,直接爆发出ofo无法退还押金,甚至装作外国人可以提前退还押金等的新闻让ofo走上风口浪尖,也让公众对它的信任跌至低点。

此时来看,ofo的颓势早已显现,而他的重组或者是破产也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由此,我们不禁要问,ofo怎么会成为这样,共享单车还能走多远?

再传破产!共享单车还能走多远?

Ofo怎么会成为这样?

思考造成ofo现状的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戴维的个人问题,从2014年创立到2017年的30亿的估值,ofo走的太快乐,从象牙塔中的学生会主席到掌握上千人的公司,太快了,快到我们吃瓜群众都没反应过来,也快到戴维没有做好准备,更快到ofo自己没有做好准备。

谈及ofo,戴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个拒绝成为巨头生态下的90后创业后,有人说ofo的失败是因为戴维的控制欲:先是在未沟通的情况下把滴滴派到ofo的高管赶出自己的地盘,直接造成了与曾近帮助自己与软银合作的程维交恶;随后拒绝了成为阿里生态体系布局中的一员,放弃了今日哈罗在阿里系产品中的战略地位,直接导致现在的哈罗单车的后来居上。

另一个方面,其实是行业本身的资产投入高,回报率低的问题,在一个城市动辄几十亿元的资金投入,而单次的回报却非常小,而整体的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又导致了其高损耗率,以深圳国贸地铁口的共享单车为例,经调查在30辆左右的单车中有一半是不能使用的,损耗率之高令人咂舌。

不论怎么样,ofo曾近站在了风口上,51%的市场占有率也让他有足够的资本骄傲,雷军说过,风来了,一头猪也能飞起来。共享单车的衰落固然有其个人和行业因素,但是,是不是参与其中的资本也对最后的结果有重大原因呢?你知道Ofo三年融资额是多少?从2014年到2017年ofo融资12次,合计150亿元!让人不得不感慨,太疯狂了,也太快了。

再传破产!共享单车还能走多远?

敢问路在何方

Ofo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个例,而是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怎么提高资本回报率?怎么降低损耗率?这一切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归咎于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运营模式还是没有确定,ofo的落败其实是变相的说明了单一的共享单车模式并不可取,可是什么是能够通往最后成功的大路,我想,没有人知道,依旧需要一步一步探索,需要一个又一个的ofo出现。

就像最近部分单车平台宣布涨价,就像哈罗单车的更名,其改名为哈罗出行的背后反映出它的业务将从单车业务开始扩张到助力车、顺风车等业务,这一步对吗?我想只有时间能够给予我们答案,一如之前的of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