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建开放教育区 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建开放教育区 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4月11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工作会议上,305家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倡议成立了自然教育委员会(自然教育总校)。该委员会依托中国林学会,统筹、协调、服务各地的自然教育工作,以培育更多关注、参与自然保护事业的社会力量。

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建开放教育区 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自然教育是利用自然元素和自然环境进行自然体验活动的总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对自然生态、休闲游憩、森林康养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自然教育事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热点。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各类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具有公益性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对推动全社会形成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建开放教育区 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建开放教育区 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建开放教育区 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305家倡议单位包括中国林学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太森林网络管理中心等直属单位、大中小学校、科研院所、各类保护地、自然教育机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企业等。这次成立的自然教育委员会是我国首个以自然教育为内容、范围最广泛的跨界联盟,将激活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社会公益和教育功能,为自然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发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各类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各自然保护地在不影响自身资源保护、科研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功能划分,建立面向青少年、自然保护地访客、教育工作者、特需群体和社会团体工作者开放的自然教育区域。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协调、组织社会公众有序开展各类自然教育活动,鼓励著名专家学者亲自为公众讲授自然知识,打造富有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着力推动自然教育专家团队、优质教材、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会议还向首批20个自然教育学校(基地)授牌。

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建开放教育区 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向首批自然教育学校(基地)代表授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在会上指出,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各类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要求,对推动全社会形成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他要求,各级林业和草原部门、各级林学会要深化对自然教育的认识,将自然教育工作作为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的新领域、新亮点、新举措。要着力培育自然教育事业共同体,广泛凝聚各类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机构、专家团队、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力量,发挥行业特有优势,积极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开展自然教育工作。要加快提升自然教育服务能力,加强对现有森林植被、古树名木、野生动物、湿地、地质遗迹的保护,丰富各类自然教育资源,创建各类自然教育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计划,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设施、科普教育、解说系统、道路、电信等基础建设,创造设施配套、自然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自然教育环境,提升“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的服务能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教育关系。

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表示,自然教育以自然体验为主要途径,不是公共课,不是补习班,更不是课堂搬家。中国林学会将成立一个专门工作委员会推动自然教育,倡导在自然中学习,坚持以体验自然、感知自然、学习自然为主要形式,推动新时代自然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中国林学会将发挥、运用好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及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宣教科普作用,通过开展活动、推介经验、设计课程、制订标准、选取基地、招募人才等各项工作,开展好自然教育工作。

关于成立自然教育总校的倡议

自然教育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有效方法,是推动全社会形成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风尚的有效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顺应了当今社会大众的客观需求。

当前,自然教育事业在全国蓬勃发展。各地涌现了专注自然教育的机构,开展了类型丰富的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等多种形式的自然教育,并产生了积极、深远的社会影响。

为此,我们倡议以中国林学会为依托,建立自然教育总校。旨在为自然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激活各类自然保护地社会公益和教育功能,推动跨界合作。并期待通过自然教育培育更多关注和参与自然保护事业的社会力量。自然教育总校倡导在自然中学习,秉承“开放、自愿、合作、共享、包容、服务”的工作理念,广集智慧,凝聚共识,统筹、协调、服务各地的自然教育,坚持以体验自然、感知自然、学习自然为主要形式,推动新时代自然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自然、研究自然、保护自然的各界力量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生态文明,为扎实推动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倡议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林学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太森林网络管理中心

中国绿化基金会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中国湿地保护协会

中国绿色时报社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业规划设计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林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旅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农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气象学会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

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

北京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

上海动物园

杭州植物园

福州植物园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

赣南树木园

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自然教育分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北京市第八中学

少年科学画报

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

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北京市黄垡苗圃

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大唐和风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普众联科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君和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一见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印心自然教育科技中心

北京中广群星至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中林佳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方合一(北京)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阴河林场

唐山市曹妃甸区唐山湾生态城实验学校

(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

山西碧秀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山西省林业生态实验基地

赤峰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内蒙古天合林业碳汇研究院

辽宁朝阳绿色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辽宁省葫芦岛市野生鸟类保护协会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小学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长春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拜泉县生态文化博物馆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

黑河市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

黑龙江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中心学校

哈尔滨阿什河湿地学校

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

上海大学附属小学

上海申行健压缩机有限公司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太湖新城小学

江省盐城市大丰区飞达路初级中学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苏州市吴中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无锡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

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安吉竹子博览园有限责任公司

杭州市留下小学

杭州天景水生植物园有限公司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

浙江森宇有限公司

安徽省安庆市双莲寺小学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茅坦小学

安徽省东至县第二中学

安徽省林业高科技开发中心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芜湖市雨田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惠安第五中学

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衡南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公园有限公司

青岛市城阳第十中学

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青岛书院路小学

青岛铜川路小学

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谷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有限公司

山东黄河口湿地学校

泰安市徂徕山林场

新泰太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沂源县国有鲁山林场

郑州绿博园管理中心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洪湖市第一小学

湖北省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沙湖小学

湖北省京山市新市镇第一小学

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新区漳河镇中心小学

武汉市第二十三初级中学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华侨城小学

武汉市动物园

武汉市公园协会

武汉市龟山公园

武汉市汉阳区琴台绿化广场

武汉市洪山广场管理处

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荷兰风情园

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幸福湾公园

武汉市洪山区杨春湖公园

武汉市黄鹤楼公园

武汉市江岸区宝岛公园

武汉市江岸区堤角公园

武汉市江汉区大兴路小学

武汉市江汉区后襄河公园

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

武汉市江汉区清芬路小学

武汉市解放公园

武汉市科普公园

武汉市硚口公园

武汉市青山公园

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公园

武汉市青山区南干渠游园

武汉市沙湖公园

武汉市四美塘公园

武汉市武昌区楚望台公园

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公园

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广场

武汉市武昌区武昌公园

武汉市武昌区紫阳公园

武汉市月湖公园

武汉市中山公园

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宜昌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湖南省南岳树木园

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

湖南永顺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永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

广东省湛江市第五中学

(湛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

湛江第一中学金沙湾学校

湛江市第二十中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试验站

红树林基金会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小学

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

深圳市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

深圳市绿色基金会

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

广西桂林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柳州市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海南省海口市第七中学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第十二小学

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学校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长德学校

海南省海口市英才小学

海南省海口市长流中学

西昌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

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哀牢山生态站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陕西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试验林场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

甘肃省天水小陇山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协会

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新疆爱森电影制片有限公司

新疆福海县第二小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第三中学

北京林学会

天津市林学会

山西省林学会

河北省林学会

内蒙古自治区林学会

辽宁省林学会

吉林省林学会

黑龙江省林学会

上海市林学会

江苏省林学会

浙江省林学会

安徽省林学会

福建省林学会

江西省林学会

山东省林学会

河南省林学会

湖北省林学会

湖南省林学会

广东省林学会

海南省林学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学会

四川省林学会

重庆市林学会

贵州省林学会

云南省林学会

西藏自治区林学会

陕西省林学会

甘肃省林学会

青海省林学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学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学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

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分会

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

中国林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

中国林学会林业机械分会

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

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

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

中国林学会林业计算机应用分会

中国林学会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分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及流域治理分会

中国林学会林业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防火分会

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

中国林学会桉树分会

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

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分会

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

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

中国林学会林业科技期刊分会

中国林学会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竹藤资源利用分会

中国林学会古树名木分会

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

中国林学会珍贵树种分会

中国林学会杉木专业委员会

中国林学会松树分会

中国林学会盐碱地分会

中国林学会园林分会

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

中国林学会栎类分会

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建开放教育区 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建开放教育区 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树木传奇向您约稿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

从3月12日植树节开始,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亚太森林组织联合启动“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活动,向树致敬,感恩那些赐福中国的树木。

每一种树木,都是一本活的史书、一部美的传奇。古往今来,在中国人的生存繁衍、民俗风情、社会经济、民族性格乃至文明演进、国家发展中,树木的影响总是无处不在。

“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活动,通过专家、媒体与公众互动,从生态、经济、社会、历史、审美、人文等方面,揭示一种或一类树木的独特价值,及其对中国和中国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向公众传播树木知识,弘扬森林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绿色时报》特开辟《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大型专题栏目,全年面向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科普作者和热心公众特约征稿,并将适时推出“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众排行榜网络投票活动,结集出版面向公众的树木科学与森林文化读本。

同时,为用影像记录树木之美,传播树木科学与森林文化,揭示树木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亚太森林组织从3月21日国际森林日起,推出“树木传奇·美丽中国”全国摄影大赛,作为“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系列活动之一,现面向全国广大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有奖征集优秀摄影作品。

现邀请摄影爱好者和树木爱好者们用镜头发现四季树木的自然形态之美,用影像记录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与传奇杰作。无论专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人人都可报名参赛,只要你所聚焦的树木有颜值担当,深受国民喜爱,所拍摄的图片角度特别,精美抢眼。相机、手机、航拍器摄影作品均可。

了解“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系列活动,可关注“生态话题”微信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也可致电编辑部咨询,电话:010-84238477、84238571。

树木传奇专题栏目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树木传奇摄影大赛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建开放教育区 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

我国自然保护地将建开放教育区 面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点击标题 别有洞天↓

银杏,穿越时间的永恒

黄帝手植柏:民族根华夏魂

国之瑰宝 降香黄檀

白桦,穿越冰川期的白衣少年

金叶榆,中国的“金枝玉叶”

中国鸽子树,绿色的和平使者

毛白杨,质朴伟岸的生命

香樟树,东方佳木寄乡愁

竹子,民族文化的代表元素

南国桉树:洋为中用 国之栋梁

梧桐:会表情达意的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