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老了就是孩子的負擔,養老最好去養老院。你怎麼看?

讀了三車書


很多人說老了就是孩子的負擔,養老最好去養老院。你怎麼看?

我覺得有這種想法就是錯誤的,就是不應該的。什麼是負擔?不能幫你了就是負擔,那幫你的時候又是什麼?即便要送去養老院,也要充分老人意願。

不少老人並不是孩子的負擔,而是孩子的財富。

那些把老人視為負擔的孩子,本身就具有特別強的功利心。有利益就是寶貝,沒有利益就成了包袱。

近日,有一對老父母正為兒子的事情犯愁。他們是典型的農民工,但很溺愛兒子,一直都在為其就業、結婚等大小事宜操心,希望兒子能夠在大城市紮下根。兒子結婚時的房子、裝修,都是父母出錢在省城買的,這可是當農民工的血汗錢。添了孫子之後,他們又幫兒子帶娃,同時還負責家裡的所有生活費。

孫子漸漸大了,可以上學了。他們兩老因為身體不太好,就想回老家好好休養。這可惹得兒子、媳婦不高興了。說是娃兒沒人帶,要請保姆,就想讓父母繼續出錢,還有生活費怎麼辦?一系列的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

我就在想,這樣年邁的父母,怎麼會是你當兒當女的負擔?多少類似的啃老族,恐怕不是個小數目。他們靠父母買房買車,靠父母就業創業,靠父母持家帶娃,這難道不是巨大的財富嗎?父母一旦沒了用處,就覺得是負擔了。

再來想一想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以及為了子女的一切付出,怎麼老了就成了孩子的負擔?

別讓老人的晚年孤苦無依!

我要說的是,現在不少老人的物質生活可能有所改善,有的也並不缺錢,還能幫助子女。

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孤獨、寂寞。尤其獨生子女的老人,很難得與孩子經常相見。

國家統計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首次超過15歲以下人口。老齡化時代已經漸漸到來,並將深度影響到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養老問題顯得益發突出。

從文化因素來分析,國人還是希望居家養老,希望能與子女生活在一個地方,四世同堂曾經是多少國人的幸福圖景。有的父母為何不願意子女在外地就業?還是想方設法把子女弄到身邊來。

我曾遇到過一個記者,本來她是在上海工作,可是她父母非要她回到家鄉所在的一個地級市,通過關係找了一份傳媒的工作。父母希望女兒就在身邊,可女兒覺得家鄉沒有多少發展的機會,可能還得外出創業。

從現實因素來分析,現在城市商品房的相對狹小、封閉等特點,使得老人與子女同住一起,可能面臨不少矛盾與衝突。而不少來自農村的老人可能又不能適應城市的環境與生活方式,往往只能迴歸農村,使得城裡的子女左右為難。

多尊重老人的選擇,多一些情感上的付出,才是做子女的本分。

老人選擇怎樣的方式養老,很多時候取決於子女的態度與做法。

對於子女,父母一般只會講付出,很少講回報。當然也有父母比較勢利的,這或許是《都挺好》引發人們痛點的地方。

但是不能否認,大部分父母都是無私的。尤其是老了之後,生怕給子女帶來麻煩。明明希望子女回家看看,但又總說“你忙你忙”;明明身體有了毛病,也生怕麻煩子女,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檢查與治病。

有的老人不願意和子女在一起,主要擔心束縛自由,但不代表他們不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我仍然以為,大部分老人還是會選擇居家養老模式的,養老院只是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才會進行選擇,這種選擇大多是被迫的。比如子女實在因為工作沒有辦法照顧到,比如有的父母一方去世的,比如患病較重的。

不過,對於公益養老機構的發展,到了該引起重視的時候,畢竟這方面的需求也相當之大。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我國養老機構總數達14.46萬家,但仍難以滿足養老需求。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

就我的走訪來看,社區、農村公益養老應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這種養老主要提供日間照料等服務項目,晚上還是可以回家居住。

沒有什麼可以替代親情?沒有老人不希望子女陪伴?很多時候去養老院,也是不想給子女帶麻煩。老人處處為子女著想,可是作為子女,難道就只能想著自己的方便?我覺得是不公平的,即便父母有多麻煩,可是你能夠照顧多少年?當父母去世之後,才會明白,想要這樣的麻煩都沒有了。

可是人的一生,不就是一個個麻煩嗎?


碧翰烽


時代不同了,觀念應該與時俱進,我國已進入老齡化,養老的問題已被列入國家發展的議程,國家早就提出,要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並出臺了動員,國家,大型企業,社區,建立健全,養老院,養老公寓,敬老院,托老院,居家社區服務等。這是時代的需要。因為7,8,9年代獨生子女家庭居多,年輕人必須以大部分精力投入國家的經濟建設,學習世界的科技文化知識,當代處於科技爆炸時代,瞬息之間就會有新的科研成果誕生,事業家庭讓年輕人壓力倍增,解脫子女的束縛與負擔,老年人入住養老院,應該是一種現代趨勢。我認為這與中華民族的美德,孝敬父母,尊老敬老沒有矛盾。

什麼叫孝道,什麼叫孝順?子女應該是順從父母的心願,瞭解父母的心理,生活的需求,照顧老年父母的生活起居,讓父母無憂無慮,安享晚年,但不見得是親力親為,是要把父母安置妥當,是儘量多抽出時間去陪伴去探望,詢問關心父母的生活,主動介紹自己的工作家庭,及新鮮事物,讓父母理解他她們放心他們。

人人都會老,子女孝敬父母,父母也理解子女,況且養老機構越辦越好,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我想國家,子女,老人,三方達成共識,養老不是負擔。



彼岸安27398163


很好的想法,現在的養老情況比前幾年好的太多了!尤其是今年國家大力支持民營資本開展養老事業!我在上海主要銷售養老公寓,這兩年養老公寓開辦的越來越多,軟硬件設施越來越好,當然價格也是上漲了!好在養老公寓可以自住,老人百年後子女可以繼承或者轉讓。老人在裡面就是享受生活,吃喝玩樂,醫療保健一體化。一個老人或者夫妻入住單獨的房間,不像養老院,只能租用床位!











上海誠信經紀人


有其中一部分人至少是這麼想。盼老人住養老院的。說好的我養你的小。你養我的老卻不能兌現。其實多數老人都不想給兒女增加負擔。因為他們的生活壓力很大。兒女大了。孫子孫女不用帶了。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其實去養老院養老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手機用戶5492999511常青樹


我們老兩口七旬了 在家請了保姆 僱了司機 過著體面 高品質 有尊嚴的富足的晚年生活 子女空時可以攜孫輩回來看望 假期三代人一大家子周遊世界


手機用戶6685518225


中國的養老院行嗎?服務員很利害的,專整沒錢,動不了的老人的,到了不能自理時,就自已想辦法吧,比如,吃藥,上吊,誰讓我們生話在這個沒有人味的時代呢


虹石


人都會老,贍養照顧好老人義務是美德是義務。老人年齡大了自認為是孩子的負累與負擔,其實不然,父母子女是血濃於水的親情,無論子女做什麼在哪裡,都應該給老人一個歡樂幸福的晚年。

老人應該知道,自己撫育子女長大成人,費盡艱辛,老了被子女照顧是天經地義的,理所當然。認識到自己不但不是負擔而是子女們的福氣,父母子女共聚一堂,其樂融融,父慈子孝,美德傳家。


Cy如夢


養老院不可能免費的。因為老農民陸拾歲以上的一個月捌拾元至佰元一個月。住不起。可憐啊悲哀呀!


用戶2042523314374


能進當今養老院,一老人月領退休金四五千以上。二子媳本領孝順出錢送進養老院。城鄉無退休金老人月領一百多元全部繳入養老院能收吧!


用戶3895514756529


高官,富豪,退休工人,可以去養老院,農民能去嗎?養老院免費嗎?養老院是為富人開的!窮人想都別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