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八賢王,到底是什麼樣的,老謀深算?深居簡出?

宋朝是中國古代武俠小說最愛寫的朝代。文人們為當時塑造了很多的經典形象。黑臉的老包,寬宏的歐陽春,義氣的展昭,驕傲的白玉堂。每一個都活靈活現。很多時候,我們甚至會誤認為,宋朝的歷史就是這樣的。而在這些武俠角色之中,總有一個人的名字。趙德芳,小說裡的八賢王。這樣的八賢王,真的是歷史上的真人嗎?到底,他和包拯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著名的八賢王,到底是什麼樣的,老謀深算?深居簡出?

趙德芳在兄弟當中排行第四。趙匡胤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算計籌謀,對於兒子,也並沒有盡心地去教導。四個兒子死了兩個,到他登基的時候,就只剩下了趙德昭和趙德芳了。而更可悲的是,在趙匡胤死後,這兩個兒子也是先後離世。小說中的八賢王是最愛偏袒包拯的。不管開封府裡惹了什麼樣的亂子,只要八賢王出馬,妥妥擺平。趙德芳絕對是小說裡的唯一背鍋王。沒有第二個人。可是,真正的趙德芳,雖然也是宋仁宗的叔叔輩,卻死在了23歲的時候。根本沒時間去輔佐這個未來的皇帝。趙德芳死的時候,當時的皇帝還是他的叔叔趙光義。所以,小說只是小說,趙德芳這個八賢王和包大人是八竿子打不著的。

著名的八賢王,到底是什麼樣的,老謀深算?深居簡出?

歷史學家對於趙德芳趙德昭兩兄弟的死,意見很不統一。因為,這兩個人死的時間距離只有1年多。前一個還沒出了大孝期,後一個就跟著去了。而且,還是先帝僅存的血脈。這難免有叔叔奪位殺侄子的嫌疑了。不過從留下的歷史資料來看,這皇位,還真跟他們兩兄弟關係不大。是他老子一門心思地要留給他們叔叔的。在趙匡胤活著的時候,就更重視培養趙光義,而不是這兩個兒子。大概是怕自己早死,兒子太小的話,再把江山給弄丟了。所以,趙匡胤傳位給自己弟弟趙光義,肯定是他自己的意願了。

著名的八賢王,到底是什麼樣的,老謀深算?深居簡出?

據史料記載,在趙匡胤病逝的前期,當時的皇后,命令宦官將趙德芳叫到宮中來。當時的宦官考慮了一下實際情況,發現趙匡胤其實對趙德芳並沒有特別關心。所以,也沒有辦法確定,皇帝是想傳位給誰。平時趙匡胤比較器重自己的弟弟趙光義,更多的時候是在培養趙光義。而且,當時的趙德芳,只有十幾歲的年紀。所以,宦官沒有叫趙德芳,而是喊了趙光義。趙光義來後,送皇后覺得大勢已去,沒有辦法變更,於是便請求趙光義。日後要善待她與趙德芳,因為趙德芳是皇后的養子。趙光義的回答是,有富貴大家一起享受。但是很多事情並不是可以人為操控的。宋太祖一死了之,趙光義先後加封了兩個侄子,當時的趙德芳被任命為地方行政長官。結果,有一天,趙德昭先去找叔叔理論,也不知怎麼就生了大氣,一頭撞死了。趙德芳在一年之後,也緊跟哥哥的腳步病逝,去給哥哥作伴了。

著名的八賢王,到底是什麼樣的,老謀深算?深居簡出?

在趙德昭死後,趙光義為了安撫世人的言論,一口氣封了八個王爺的頭銜給趙德芳,這就是為什麼趙德芳明明排行老四,卻被稱為八王的原因。古文小說裡,關於八賢王的描述,大多名字都是趙德芳,其實是誤區。結合歷史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重新預測一下,龍圖公案裡的八賢王,應該是趙光義的第八個兒子。

著名的八賢王,到底是什麼樣的,老謀深算?深居簡出?

趙光義在臨死的時候,並沒有學習哥哥,而是把屁股下的寶座給了自己的兒子。幾代更替之後,北宋逐漸開始沒落。後來,趙構選擇了新的都城,歷史上將這個時段叫做南宋。可惜,趙構的身體情況比較差,並沒有留下自己的骨肉。無奈,只能從趙德芳趙德昭一脈找尋繼承人。輪迴更替,江山到底是又回到了趙匡胤的後代手中。不知道英明的太祖到底有沒有過後悔,或許只要一念的改變,歷史就會是另一番模樣了。宋朝的歷史,揹負著太多的恥辱,也有著很多好的地方,名人輩出的時代,還是值得我們去閱讀的。

著名的八賢王,到底是什麼樣的,老謀深算?深居簡出?

趙德芳雖然在年輕的時候便去世了。但是,他的子孫後代,算是為他爭了光。不僅南宋有很多個皇帝,都是趙德芳的後人,就連著名的文學家趙孟頫,也是趙德芳的後代。歷史的真相,只能讓我們通過一點點的資料不斷地去推理驗證了。但是,對於他的美好印象,仍然是在每個人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