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霸凌,如何将伤害降至最低?法国心理学家这样做。

“如果一个人针对你是他的错,如果所有人都针对你,你需要自我反省,因为一定是你的错。”

这句话我曾无比认同,但此刻,我反对!

因为校园霸凌!

法国心理分析学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教授在《冷暴力》中说:“因为他人就在那里,因为不明原因令人心烦。对施虐者而言,受虐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都是可以替换的物品,正好在对或错的时间出现,犯下引诱自己的错误。”

换句话说,为什么所有人都针对你?因为你倒霉。

十年前“温岭中学神女事件”的受害者王晶晶在《和陌生人说话》中还原了她当时的经历,两个同学打闹碰倒了她桌上的茶杯,同学开玩笑说“这个茶杯要300万”,从此她受到长达10年的霸凌。

《奇葩说》辩手黄执中曾表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生小孩因为他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小学时他的午饭常会莫名其妙变成浆糊,打开的瞬间同学爆笑、嘲弄……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他有点孤僻。

2009年10月17日,17岁的美国男孩Tyler被发现吊死在家中卧室的衣柜里,因为校园霸凌。如果一定要为被霸凌找一个原因,大概是Tyler性格内向,不擅长体育。

法国心理分析学家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专攻精神暴力行为,她曾数次作为嘉宾出现在法国的电视节目上,并积极推动法国针对职场和家庭内部精神暴力的立法进程。在她的著作《冷暴力》中首次提出“精神虐待”概念,首次探讨人际关系的“精神虐待”行为,该书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玛丽的大量咨询案例,从三个部分解析“精神虐待”。第一部分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虐待行为,第二部分分析精神虐待式关系与当事人,第三部分指出面对精神虐待时,我们能做什么。

面对霸凌,如何将伤害降至最低?法国心理学家这样做。

在《冷暴力》中,她指出,“精神虐待的手法十分细腻,不着痕迹,旁观者容易将其解读为两人之间单纯的冲突或‘打情骂俏’,实际上那是企图在精神上甚至肉体上毁掉另一个人,而这种暴力的企图有时的确会得逞。”

01、如果发生这些情况,你正在被霸凌!

校园霸凌尤其是语言霸凌,无痕迹、不流血、没有尸首。霸凌者利用对方的弱点,逼他产生自我怀疑,然后摧毁他的防御能力。受虐者在不知不觉的侵蚀与伤害下逐渐丧失信心,有时甚至开始责怪自己,思想混乱到认为施虐者是对的:“我毫无能力,我应付不了,我不配活着”。

失去灵魂的孩子仍然活着,且一切如常。

面对霸凌,如何将伤害降至最低?法国心理学家这样做。

《和陌生人说话》中王晶晶回忆道,杯子被摔坏后那个男生愿意出200元进行赔偿。“那只是个普通杯子,不值200块钱的,不用赔了。”在王晶晶看来这件事儿就这样过去了,在霸凌者眼中这只是开始。

她成为一个神奇的女子,简称“神女”,上小学就开始整容,有一堆男朋友,相貌丑陋,衣着老土,父母年收入几十万。

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被断章取义,恶意放大,成为攻击她的有利证据。

《冷暴力》中指出,精神虐待分为两个阶段,人格腐蚀和公开暴力。人格腐蚀期,语言是强有力的武器,公开暴力则是语言+虐待+殴打

被霸凌的王晶晶是全校公敌,和她接触的人被称为“神族”,没人敢和她说话。

一个网友化身“天使”主动接近王晶晶,愿意和她说话,愿意和她成为朋友。这场“友情”以王晶晶私照被公布在贴吧终止,网友只是想用她的私照换取关注。

孤立、语言歪曲、撒谎、讽刺、嘲笑、轻蔑、否定人格、离间或征服是霸凌者的常用手段。

语言暴力杀人不见血直击人格,身体暴力加速人格的摧毁。

学校门口会有很多人围观“神女”,学姐不由分说“啪啪啪”十几个耳光,王晶晶也尝试过反抗,刚抬手,对方马上喊“快看,神女打人了”,新一波的霸凌开启。

霸凌源于不带感情的理性,再加上不把他人当做人来尊重的态度。

面对霸凌,如何将伤害降至最低?法国心理学家这样做。

02、面对霸凌,没有旁观者,只有帮凶!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易遥因为单亲、家里穷、和万人迷校草青梅竹马等原因成为被霸凌的对象,最终她选择用死亡来结束霸凌。

在死前易遥说:“你们没杀过人吧,你们今天就会知道杀人是什么滋味。你们永远都不会承认你们做过的事有多恶毒,将来你们会说,我怎么不记得把红墨水丢到她身上,我就是闹着玩儿的呀。你们之后的日子舒舒坦坦,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实在是太恶心了。”

“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你们巴不得世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后果。”


面对霸凌,如何将伤害降至最低?法国心理学家这样做。

看着死去的易遥,同学说:“这不关我的事呀,我什么都没有做”。

当他们选择“明哲保身”和所有一起孤立她时,就已经成为帮凶。

欺凌的本质是,气氛!

是道路以目的指点,是避之不及的厌恶,是嘲讽戏弄的恶意,是无所作为的旁观,是死一般的沉寂。

当虐待行为出现时,就仿佛打开一具所到之处寸草不留的机器。那是没有人性的过程,没有灵魂,没有怜悯。

03、面对霸凌,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采访中王晶晶说,“当年每个人都觉得没有添太多的柴,但是我的房子就这么被烧掉了”。

东野圭吾在《恶意》中说,“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10年来,王晶晶默默承受着那份恶意。

在《冷暴力》中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指出,面对欺凌,我们可以这么做。

面对霸凌,如何将伤害降至最低?法国心理学家这样做。

1、 调整应对方式

霸凌者的最终目标是污染受虐者,因此每一句辩解都会成为施虐者断章取义的证据。

在霸凌者眼中,被霸凌者只是一个物品,他们想的只是如何去打击这件物品,因此,请停止为自己辩护。

如果可以,记得留下证据,文字也好录音也好视频也好,任何形式的证据,都可以用来保护自己。

2、寻求帮助

施虐者肆无忌惮的原因之一是,确定受虐者不敢声张。欲壑难填,面对威胁,妥协了第一次就等于将弱点暴露在对方面前,接下来将会有无数次的威胁与妥协。

勇敢的去寻求帮助,父母、老师、警察,不要孤军奋战。

3、心理对抗

一个人必须心理健全才能保护自己,而不至于处于劣势。我们提到过霸凌的第一阶段就是让受霸凌者感到不安。所以,请一定去看心理医生,确保拥有保护自己的力量。

4、法律介入

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霸凌后,王晶晶将毁了她一生的人送进监狱。如今的王胜男,一席短发,飒爽干练。

她努力让生活回到正轨,勇敢的活着。

知乎有个问题“校园霸凌没有被放大”,所有高赞回答都认为“没有”,校园霸凌的危害只有被低估从未被放大。

孩提时代留下的恶因,在成年后会不断重现。

霸凌留给一个孩子的伤害是持续的,就如奇葩之王黄执中选择不要孩子,Tyler用死亡结束霸凌,王晶晶勇敢的将霸凌者送进监狱但再也无法信任任何人。

你我虽已远离校园但可以逃离霸凌吗?不能。我们可能会有孩子。

《冷暴力》透过现象直击本质,分析了虐待的原因、方式、虐待关系、受虐者与施虐者的特征并且给出了解决方式。了解这些也许不能避免被霸凌,但至少可以读懂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可以科学的解决问题,将伤害降至最低。

“所有人都欺负你,那一定是你的错”将熄灭被霸凌者的最后一丝光亮。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愿每个父母都可以成为孩子强有力成为的保护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