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选“中国古典三大名著”,你觉得从四大名著中去掉哪一本比较合适?

ataman


如果四大名著非要去掉一个,红楼梦绝对是首选。

原本的概念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明代三大奇书,当然在别的版本中把金瓶梅加进去,成为明代四大奇书。

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从明朝冯梦龙提出一直延续到今天。四大名著的说法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提出的,总共寿命也就二三十年。

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文化生活开始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买些小说回家去,那在这时各大出版商惊奇的发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4本书卖得最快,而这4本书都出自于明朝和清朝。于是为了更好的卖书,商家们干脆把这4本书合称为四大名著打包出售。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很多的暴发户,这些暴发户本身没什么文化,但是喜欢附庸风雅。那么买什么书能够让文化人对他刮目相看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到90年代都十分流行。尤其是83版红楼梦和87版三国演义播出后,更推动了这两本书的热卖。

其实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四大名著他们是不同的风格,他们的阅读群体也不一样。但是总体来说,明代明代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是男人的书,女人在中间出现的场次非常少,而红楼梦基本上是女人唱主角,而他的读者也主要是以女人为主。

不管怎么说,四大名著本身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出版商的一种拉郎配,乱点鸳鸯谱。把它们拆分开来,明代三大奇书和红楼梦各说各的可能更符合文学的规律。

与明代四大奇书相对应的,还有清代四大名著。以《聊斋志异》为高峰的拟古派小说,以《红楼梦》为高峰的人情派小说,以《三侠五义》为高峰的侠义派小说,以《儒林外史》为高峰的讽刺小说,共同构成了清代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好了,那现在理清楚明代四大名著和清代四大名著之后,我来给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我们现代人提出的四大名著,为什么最不能去掉的是水浒传?

有人提出水浒传三观不正,应该去除。这种观点完全是胡扯。因为《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红楼梦》都有三观不正的问题。

《西游记》中孙悟空抢定海神针没问题,可是黄狮怪办钉耙宴就成了死罪,沙和尚打碎琉璃盏是死罪,西海龙王下错雨是死罪,金鱼精吃人肉却能官复原职,玉帝一怒旱三年反而成了英明神武。这都是什么逻辑!

《三国演义》里面的三观不正更可怕!曹操取得天下的根本,是发展农业和改进生产,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的民心和军心。可是在《三国演义》里面,只有阴谋阴谋和阴谋。好吧,当诸葛亮出场后,不止有阴谋,还有妖术!

不妨先来看看水浒传产生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水浒传的创造者主要是施耐庵,他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施耐庵耳闻目睹的现象是官吏横征暴敛,百姓逆来顺受,更何况这些官吏是蒙古族残酷的压迫,残忍的屠杀。当时的汉族就可以说存在亡国灭种的危机,已经做了蒙古人的亡国奴。现在元朝末年,宰相脱脱提出了要杀掉30%以上的汉族人,就是五大姓事件。

施耐庵认为必须用非正常手段唤醒汉族百姓心中的血性,让他们敢于起来斗争,用血腥的手段来对待血腥的统治。这样的情况下,汉族人只有放下一切“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崇尚暴力崇尚血腥,以牙还牙、以血换血,才能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目标。

当你看到水浒传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汉族人实现民族独立时,你还认为水浒传应该被去掉吗?

虽然,《水浒传》中有李逵不分好坏排头砍去的血腥,有动辄灭门的惨案,有杀人吃肉的可怕场景,但,《水浒传》恰恰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本“诲淫诲盗之书”,可是,恰恰是这个诲淫诲盗,让汉族人实现了岳飞以来的“还我河山”的梦想!

《水浒传》在元末,就相当于《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中,意义重大,决不能抛弃!

反观另外三本《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在现实意义上远不如水浒,该去掉哪一个见仁见智。

————完————


历史知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如果硬要去掉一本,我认为是水浒传。

水浒传除了鲁智深等极少数人物以外,基本都不是好人。

大体上,这是一群犯罪分子占山为王,又被人当做炮灰的例子。

细细研读起来,水浒传有很多阴暗面。

第一,武松被陷害就能滥杀?

武松被张都监陷害后,现在飞云浦杀死了2个差役和2个杀手,又返回府中杀死了1门房,稍后又杀死了张都监、蒋门神、张团练。

以上杀死的8个人,除了门房有些冤枉,其余7人被杀也不算过分。

自然,武松不杀门房就进不了府中报仇,所以杀了门房也算迫不得已。

但武松杀死这些仇人以后,又四处搜索,将几个丫鬟等无辜妇女都杀死了。

这就属于太过分了。

还有夫人和养娘玉兰,就算曾经参与陷害武松,也罪不至死,怎么能滥杀无辜呢?

武松虽被人陷害差点送命,也不是胡乱杀人的理由。

第二,林冲为了自己活命,就能随便纳投名状?

林冲为了自己能够留在梁山,毫不犹豫的决定去纳投名状,也就是杀死一个无辜的路人。

由此可见,林冲也绝非什么善类。

你是一条命,路人也是一条命,路人又没招你惹你,就为自己活命可以随便杀人。

第三,李逵这种人也算好汉?

李逵杀死李鬼吃人肉之类,也许还算杀恶人。

但李逵明显是个反人类的杀人狂。

大家在江州救宋江,劫法场。别的好汉去对付官兵,李逵一个人跑去杀老百姓。

老百姓也没得罪你,最多也就是来看看热闹,却被李逵追着杀了不少。

还有,李逵去捉鬼,发现太公女儿和一个男人私通。

这本来是别人私事,你拆穿也就是了。李逵却将两人砍死,还剁成几十截,这不是杀人狂是什么?

更夸张的是,李逵杀了太公的女儿后,还强迫太公请他吃喝作为答谢。

毫无人性。

第四,宋江、吴用一伙也不是东西。

宋江、吴用一伙为了招纳一些好汉,做了很多坏事。

比如宋江为了招纳霹雳火秦明,将青州城外数百老百姓不分老幼都杀光了,栽赃秦明。

宋江为了招纳朱仝,竟然派李逵将年仅6岁的儿童小衙内杀死。

宋江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时,将城里老百姓杀了一半。

这些说通俗点,都是无人性的土匪帮。



水浒真正的好人很少,基本都是一群歹徒的故事。


萨沙


如果说非要去掉一个,那我得背叛我儿时的偶像——孙大圣了。

是的,对西游记的推崇完全是因为大圣。记得小学时因为对大圣的膜拜而找到原版的《西游记》去研读,当时感觉确实是晦涩难懂,而且,里面的描述完全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印象很深的是被唐僧赶走后八戒去接他营救师父,路上他专门跑到东海里洗了个澡,说是这段时间身上有气味。开始哪里懂得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这猴子应该是最近吃过人。

西游记里的很多语言感觉很是赘述,人物性格也颇为含混,经常有立场不定的嫌疑,比如大圣本人,看着反抗精神很足,但有时说出的话还是颇有为人臣子之觉悟的。思想内容上,对道教颇为贬抑(这一点济公传好像做的更过分),对佛教有着明显的偏向。即使阿傩迦叶他俩公然索要人事也被大BOSS如来给混了过去,还顺便给佛教的高收费服务做了把宣传。

吴承恩的文字功夫还是有的,不过很多描述还是有点恶趣味,比如懂不懂描述把人家脑袋瓜子打烂的场景。可能也是当时为了吸引读者的一种手法?反正作为个人感觉,西游记要稍逊其他三本了。

不过对于大圣,还是一如既往的喜爱。这也是个挺矛盾的事情(这可不是拍悟空问答的马屁哈)。


文化小黑


看了各路回答,心里觉得怪怪的。

尤其是水浒的反对意见很大,这让我觉得震惊。

更震惊的是要求剔除红楼梦的,因为看不下去。

还有拿网文水准要求四大名著的······

堂堂四大名著,无上经典,轮到你这妖怪来反对?

评选三大名著这个思路很好,但不是要各位跑来一通乱黑的。

在精品中选精品,不是这种方法。就好像问大葱、香菜、蒜苗、生姜,要减掉一个,你不吃香菜,说香菜臭,所以香菜就该被抛弃?那我还觉得大葱生姜难以下咽呢,这算什么理由?

我认为要挑选出三个精品,必然要展开纵向横向的比较。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真正看到问题。

1、从小说的完整性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一本未完结小说。所以在这一点上,无法与其他三本较量。

三国演义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主线,从分写到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西游记以“西天取经”为主线,唐僧从长安出发,到达灵山,取经回到长安,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水浒传以“梁山泊发展--兴盛--衰亡”为主线,从108好汉逐次上山,齐聚,招安,一直写到他们的死亡,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红楼梦以“贾府的败落”为主线,本意结局为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但我们只看到80回故事,大部分人物的结局未知。如今流传的通行版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别人续写的,续书填补了空白,但没有继承作者的精神和意志,所以红楼梦的故事不完整,它是残缺的。

如果从小说的完整性来看,红楼梦显然将因为这个短板而无法与其他三本抗衡。其他三本在这个方面要高于红楼梦。

2、从小说的涉及面

水浒传的涉及面无疑是最广阔的。最上到天子宋徽宗,朝廷中的高官要员,文臣武将,到府州军监,然后涉及县里的知县都头押司孔目公人,村里的里正。中间的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员外,庄头,富户,和尚,道士,还有各行各业的生意人。最下层的妓女,虔婆,歌姬,小偷,乞丐,强盗。完全像是清明上河图,你能想到的社会角色,这里面全都有,整个社会结构都看得一清二楚,关于神仙则有九天玄女,关于妖魔则有伏魔殿108魔君。水浒传写的是社会的全貌,没有漏掉任何一个地方。

西游记的涉及面相对不如水浒传,因为它是魔幻故事,所以关于神魔的描写多一些。也涉及宫廷的国王,朝廷的官员,黎民百姓,僧侣道士。相比较水浒传社会全貌,西游记就要粗糙一些了,我们只能看到一些现象,而不能看到全部。

红楼梦的涉及面受到了未完结的限制,很多东西没能完全表现,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广泛的。它有涉及神魔,关于太虚幻境,一僧一道。最上层涉及到天子,然后各路官员,豪门贵胄,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道士和尚,奴才丫鬟,娼妓乞丐。但红楼梦侧重点主要在豪门贵胄,表现地最多的就是贵族和奴仆,其余虽有涉及,但并不多。

三国演义的涉及面无疑成为最小的。关于神魔描写几乎没有,最上到天子,然后是权臣宦官,文臣武将,贵族,谋士,兵卒,僧道,平民百姓。或者说三国演义侧重的只是上层阶级,其余的不考虑。

从涉及面来说,三国演义明显是最小的,它的重点始终都是上层阶级的故事,也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帝王将相故事,其他三本在这个方面要高于三国演义。

3、从小说的思想性

在头条上认识的一位老师@枫华雪岳赵光珠曾经评价说,四大名著其实只说了两件事:怀才不遇和怀才得遇。水浒传和红楼梦是怀才不遇,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是怀才得遇。

我认为西游记其实也属于怀才不遇系列。

孙悟空有才能,却一直被镇压,玉帝一开始让他做弼马温,之后又让他守蟠桃园,他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甚至被神仙欺骗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来菩萨安排悟空去保唐僧,并不是悟空得到了赏识,而是菩萨给他一个机会,悟空在这五百年的折磨下也只能向统治者低头。

佛祖给了菩萨三个箍,本来应该给唐僧三个徒弟,但菩萨将其他两个人选留给了自己,也留下了箍。本来有望成佛成圣的黑熊精和红孩儿,也只能留在观音身边。

八戒是掌管天河水军的元帅,却打落凡间做猪,只做些出力气的苦力活。

小白龙作为一条龙,有神通变化,却只能给人当马骑,修成正果也只是盘在大雷音寺的柱子上。

这些人没有一个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就像乌鸡国假国王一样,那狮猁怪当国王三年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个有治国之才的妖怪,也不过是菩萨的坐骑,而满天下庸官昏君又何其多也?

水浒传就不用说了,有本事有才能的人被排挤陷害,想成就一番事业难上加难,无奈下逼上梁山。

红楼梦一开篇就是没能去补天的石头,因为无才补天,才幻形入世,那么多有本事有能力的女子,却在危巢之下,终无完卵。

这三本书的思想性是一致的,直接间接反映出黑暗的社会现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三国演义则相反,它展现的是怀才得遇。有才之人不会被埋没,总会有人赏识,总会大放光芒。所以谋士在三国演义里那么耀眼,那么倍受各方的尊重,这种情况,恰恰和其他三本是不同的。

如果按同类别归置,那么三国演义则和其他三本不同。

其实还有很多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能找到不同的观点和理由。

四大名著之所以成为四大名著,是历经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真金。

不存在说哪一部比哪一部差,它们是如此的璀璨和耀眼,又是如此的富饶和绚丽。

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以上,如有错误疏漏之处,请指正。

----------丸----------


祁门小谢


今天的问题是:如果让你开除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其中一部,变成三大名著,你会选择哪部?

真要开除一部,首选《红楼梦》。

有人说四大名著中最不能开除的就是《红楼梦》。理由是红楼梦内涵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具有永不磨灭的现实批判意义(《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同样具备这些功能,只不过笔触投向社会中下层)。还有的理由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用词优美,故事扣人心弦,尤其是其悲剧性的主线,更能打动人心。

不过,开除《红楼梦》,依然有足够的理由。

首先,《红楼梦》描写上层贵族贾府的兴衰成败,这和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贾府倒了,还有王府、李府等豪门大族。他们斗破了天,下层的百姓还要为几斗米辛劳奔波。平民出身的焦大挤进宁国府,也不过是个低层奴仆。他出于好心,指出贾府的黑暗,结果被塞了一嘴马粪。请记住:豪门的爱恨情仇,和底层的老百姓,没任何关系,替他们落的哪门子泪?

另外,有人认为:《红楼梦》不过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很多情节都抄袭《红楼梦》前的另一部奇书——《金瓶梅》。从思想到细节,简直就是“拿来主义”,换个名就成自己的“原创”。仅从尊重知识产权的角度,《红楼梦》有足够的理由被开除出四大名著。

再看看讲的是中产阶层的《金瓶梅》,这就和老百姓有一定的关联度了。西门庆在《水浒传》里领完盒饭后,又跑到《金瓶梅》当起男一号。西门庆得到宰相蔡京的欣赏,让西门庆够上了权力顶层。当然,西门庆本人还在中间阶层混,在清河县是响当当的霸王。有了上面的靠山,西门庆在县里欺男霸女。老百姓直接受到其压迫,这比《红楼梦》更具现实意义。

对一个王朝来说,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腐败的,还是中间阶层及基层。当王朝的贵族开始腐败时,王朝还有救,比如康熙帝晚年怠政,幸亏出了雍正帝,才为大清续命二百年。雍正帝为什么能续命成功,而其孙嘉庆帝做不到?因为雍正帝接手时,清帝国还没有腐烂透顶,最多是贵族腐败,还有救。

到了嘉庆帝想扭转乾坤时,才发现经过其父乾隆帝六十年花天酒地,清朝的中间阶层已彻底腐烂,甚至烂到基层。面对如此烂局,嘉庆帝已无力拯救。这也是为什么老百姓对康熙朝的腐败没有直观感,对乾隆朝的腐败却有强烈的代入感。康熙朝只烂在上面,乾隆朝,上、中、下全部烂掉。这也就是为什么康熙末年没有大规模起义,乾隆末年(只不过爆发于嘉庆朝,何况当时乾隆还以太上皇身份掌权)就有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

从社会警示意义的角度,《金瓶梅》(包括《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比《红楼梦》更具有现实批判意义。至于说什么《红楼梦》是独一档的存在,凭什么?不说另三大名著,《儒林外史》,论思想性、论文笔,哪点比《红楼梦》差?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开除《三国演义》或《水浒传》或《西游记》?

《三国演义》讲的是家国兴亡,这和每个老百姓都有切身的联系。三国的兴亡,能让普通人更直观的感受到国家的存亡,对于自己利益的影响。更何况,读《三国》,学会用计,在波谲云诡的市场大潮中,可以安身立命。

《水浒传》不能开除。梁山好汉的失败,就像哲人所云:好就好在投降二字!老百姓很难用一代人的时间封为荣国公、宁国公,但可以用几年时间就能打造梁山那样的中等团队。作为中等团队领导的你,你需要从宋江的投降上悟出什么道理,这对你在市场上打拼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你吃透了《红楼梦》,能在市场上斩将夺旗吗?背一万遍《葬花吟》,能吓倒几个竞争对手?而吃透《三国演义》、《水浒传》就不一样了,这两部书会告诉你如何不被吃掉。

《西游记》看上去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魔怪小说,和老百姓的关联度还不如《红楼梦》。但是,这只是表象,《西游记》讽刺的还是现实。而且,《西游记》比《金瓶梅》所投射的范围还要广、深刻。《西游记》讽刺玉帝、如来,影射嘉靖帝,也讽刺各种妖怪等中间阶层,对社会底层的丑陋,也有辛辣讽刺。没有讽刺就没有社会进步,从这个角度讲,《西游记》是不能开除的。

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贴近百姓的作品,这是属于大多数人的爱恨情仇。挑来挑去,只有开除“不近人间烟火”的《红楼梦》了。当然,《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其实是不用开除的。四大名著,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开除哪个都是不公平的。


地图帝


没必要去掉哪一本,建议把四部汇总,打乱重编形成一部,必成巨著。比如唐僧西行途经大观园动了凡心,与林黛玉结为夫妻,悟空不满,与沙僧、八戒上了梁山另谋发展,很快拉起一支108人的队伍。唐僧见悟空势大,怕日后不好控制,遂请观音支招,观音推荐一能人辅佐唐僧,此人便是卧龙诸葛亮,卧龙隆中定计,策反了猪八戒。无奈八戒老毛病不改,趁师傅外出之时诱奸了薛宝钗,唐僧大怒,与八戒断了师徒情分,将其逐出大观园。八戒无脸再回梁山,不得已回了高老庄,从此与唐僧势不两立。八戒走时顺手偷了贾宝玉的宝玉,唐僧联合梁山三打高老庄,夺回宝玉。此战三方均元气大伤,都无力灭了对方,鼎足之势成。诸葛亮点破玄机,唐僧才知道自己原来并不姓唐,本姓刘,通过DNA比对,知道了自己是西汉中山靖王之后,从此一心想恢复祖宗基业,走上反唐复汉的道路。……


秦八世


四大名著需要删除一部的话,仅代表个人观点,删除《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宣扬造假的书,假府,假正,假宝玉,是一窝造假团伙,再说,曹雪芹,雪地里确实有芹菜,雪地里确实没有草,下雪季节是冬天,比如说:三国演义,是阐述三个国家军事战争的来龙去脉,是通俗易懂的了解这段历史发生的大事!水浒传,刻画了108个各有个性的人物,虽然是草莽英雄,最终懂得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利益最大化,做出牺牲自己小利益,当时的北方,金,夏,辽,蒙,都在觊觎大宋天下,最终选择不当国家的破坏者,主动接受诏安,攻打方腊,为大宋解决了一大难题!《西游记》作者凭想象能力,让中国都了解天庭,了解玉皇大帝,了解王母娘娘蟠桃会,了解佛教,塑造孙悟空降妖除魔,甚至很多外国人看了《西游记》,认为中国人都是和他们一样的,展示了中国人有着无比超强的大脑思维能力,为中国人增加了无穷乐趣!《红楼梦》把家庭琐事打情骂肖,假赦假连假和尚假尼姑,还有一个假妃子,说它们是造假团伙一点也不过分,仅代表个人观点,也许与你们高尚的价值观不同,见谅!


天工天基科研大解密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足矣,做为一个肯读书的人,我是这么认为,有的书读一遍就不想再去看第二遍,但是三国演义我看了四五遍,丝毫都没有厌烦,水浒传也看了两遍,西记也看好几遍,唯独红楼梦我看了半截,怎么也不想再看下去,还不如封神演义看的爽快,对!封神演义我看了四五遍,其乐无穷。还有聊斋也不错,这五部书在我看来是真的不错,就改作五大名著吧,封神演义排第一,三国演义排第二,水浒传排第三,西游记排第四,聊斋排第五。OK!


猎户神兵


我说说我的认知。

《三国演义》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气势恢宏,内容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能去掉。

《红楼梦》是我国今古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内涵无与伦比,绝对不能去掉。

那只有从《水浒传》和《西游记》中去掉一本,真的很纠结,为什么要去掉一本呢?都是经典,难以割舍。出这样的题目真是难为人。三大名著听起来都不如四大名著顺耳。

如果让我从这两本书选择去掉一本。我只能从艺术水平选择。

《西游记》的后边大部分,西天取经的过程有点千篇一律,又是已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尾,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点远。忍痛把《西游记》去掉吧。


南山一花奴



如果非要去掉一本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三国演义》。

著名学者,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曾说:判断一部文学作品属于通俗还是严肃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里面有没有坏人。如果有,那就是通俗,如果没有,那就可以视作严肃作品。他还举了个例子: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里面就找不出绝对的一个坏人,而巴金先生的作品《家》里面的人物基本好坏分明。

按照这个标准判断的话,显而易见,四大名著中就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好坏判定太明显。书中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那就是个大坏蛋啊!而刘备则是大仁大义,为了匡扶汉室呕心沥血,且屡败屡战,不畏艰难险阻,这就是个大大的好人!孙权虽然难说他好坏,但是存在感很低,完全没有表现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厉害之处。

而且,这样划分的话,跟着三个人创业的那些人的人品也无形中给定义了属性。曹操既然是坏蛋,那他手底下的人等于助纣为虐,也是帮凶。而且有的时候耍小聪明,或者犯愚蠢的人很明显,比如杨修,蒋干;而刘备这边儿的人就大都是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关羽更是被推上“忠义无双,亘古一人”武圣人的神坛;孙权这边的人照样大都不成气候,有一个“英姿勃发,羽扇纶巾”的周瑜还被塑造成小肚鸡肠的形象。


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人物过度脸谱化的问题有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语: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其余的三部作品中,最起码在这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红楼梦》就不用说了,那是被一些大专家拿来研究,也被一些人当做写作教科书来对待的。

《西游记》中,别说取经的几人中不能简单判定谁好谁坏,即使那些所谓的妖怪,神仙当中,有的时候只用好坏评定起来也很别扭。甚至现在有的专家把“取经”解读为玉帝和如来之间一场暗战,想想不单单是人性复杂,神仙也是如此勾心斗角,多恐怖啊!

而《水浒传》中,对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好坏判断更是复杂。比如说宋江一门心思招安就是想把弟兄们往火坑里推吗?武松快意恩仇不假,有的时候是不是也有泄私愤,滥杀无辜的嫌疑呢?扈三娘怎么放着被灭门的深仇大恨不报,反而归顺了梁山,还嫁给王英这个矮穷矬呢?这些都很难用简单的好坏来判定。

从一部作品文学价值上来判断的话,当然严肃文学要比通俗文学要高,所以,我觉得如果只需评“三大名著”的话,《三国演义》会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